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46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

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3.聆听乐曲《晨景》

(1)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并对照教材上的三幅图分段,或自己画图表示。

(2)简介乐曲出处及格里格生平:

《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3)复听,谈谈你对乐曲的理解。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

(4)重点聆听第一部分,对照教材中的图形谱及五线谱,边听边哼唱这段曲调。

(5)再次完整地复听,在三幅图的下面,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4.聆听《晚风》

(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2)复听,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

5.《渔舟唱晚》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及速度。

(2)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渔舟唱晚》是我国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

(3)聆听第一部分,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相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5)聆听第二部分,设问:

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6)哼唱这段音乐的主题曲调,并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321653)。

(7)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三、小结:

周而复始的朝夕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四首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拓展:

到网上搜集我国的民族乐曲,听一听,辩一辩,它们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四首歌乐曲的图形谱 

 

第2课时

一、随《清晨》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1.基本音阶123456717654321,回忆手势音阶并跟唱。

2.复习一个升号的基本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学唱歌曲《清晨》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请你说说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

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和情绪?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范唱歌曲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do、la、sol的位置,并视唱歌曲1-3小节曲调。

4.教师范奏歌曲第一乐段曲调,请学生小声跟琴视唱。

5.跟老师视唱第二乐段曲调,重点唱准fa的音高。

6.跟着老师的琴欢快地唱好全曲曲调。

7.跟琴小声填唱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以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10.表演歌曲:

自选形式表演。

11.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活动--以《早晨》为题,自选表现形式来创编

五、小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清晨》。

二、学唱歌曲《晚风》1.聆听歌曲录音,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复习拍号知识,解析六八拍子的含义。

3.教师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挥图式,请学生模仿。

4.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划六八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5.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老师点谱视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

6.教师视唱歌曲曲调,请学生自学第一声部的第二、三乐句曲调。

7.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全曲曲调。

8.老师指挥大家演唱全曲曲调。

9.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第一声部全曲。

10.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2)跟着老师的琴,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3)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1.分声部填唱歌词。

12.合唱歌曲。

注意二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13.歌曲处理(分组讨论、试唱)。

三、编创活动1.分别加入不同的节奏试奏。

2.选择适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分小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

晚风轻爽,晚上安静祥和。

大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来尽情地歌唱吧。

编创探究:

课下继续和伙伴们一起编创节奏表演歌曲。

2∕4、3∕4、4∕4、6∕8

第4课时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

要求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有能力的同学可边唱边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风》。

要求用轻快的歌声,轻松抒情的情绪表演歌曲。

三、六拍子指挥1.跟《晚风》音乐划拍。

2.分小组练习指挥动,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展示、评价。

4.个别同学展示,师生给予评价。

四、创编活动1.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2.自拟主题(早、晚)创编音响。

可依本课四首作品为背景音乐。

3.相互展示、评价。

五、小结:

热闹的清晨,安详的夜晚,用你的歌声、想象和智慧,尽情地表现它们的美景吧。

六八拍指挥图式

足迹

教材简析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

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

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

是一首叙事歌曲。

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

旋律纯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

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

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

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

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

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

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

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教学方法:

聆听模唱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1.设问导入:

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

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

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

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

并讨论:

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

歌曲分为几句?

歌曲的情绪怎样?

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

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

设问:

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

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

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

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男低音 

 

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

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5.分乐句学唱曲谱。

(前四乐句、后四乐句)

(1)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

(2)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

(4)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二拍子指挥图示

(1)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

(2)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3)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7.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

(3)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

(4)设问:

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

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

唱一唱:

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1.电影故事导入:

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

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

(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节奏相同)。

(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

ƒ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

(1)设问:

你怎样长大?

(2)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

知识扩充:

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

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

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提示: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

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

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

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

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角色

农家乐

教材简析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有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

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

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

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

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学情分析现代的孩子,对流行音乐喜爱有加。

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激发他们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民族音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

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

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教学方法:

聆听模唱、创编实践

3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

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2、4乐段

(1)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

(2)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

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3)聆听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

(4)再次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

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1.初听乐曲,设问:

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

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最美的乐章。

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丰收-喜庆-热闹 

黄梅戏-打猪草-幽默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1.初听歌曲范唱。

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

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

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

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

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

(1)教师范奏曲调。

(2)教师范唱曲调。

(3)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

(4)跟琴演唱曲调。

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1)老师弹奏曲调,生聆听模唱。

(2)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3)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

(4)师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

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

(5)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6)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1)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

(2)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

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

歌曲伴奏节奏谱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

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1)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由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

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

歌曲基本音调

可爱的家

教材简析萨克斯管独奏《回家》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

乐曲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旋律平稳,表现了感情的涌动;

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展开的华彩乐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画了游子的种种心情。

第三部分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部分音乐,结束了“回家”的旅程。

管弦乐《可爱的家》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

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

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所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描写了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

第二部分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是《家乡美》的延续,围绕着音乐所描绘的“家境”和所表达的“家情”,让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歌声和优美抒情的乐声中激起对“家”和亲人的爱恋之情。

并通过学习能够听辨不同的乐器音色,创编节奏为歌乐曲伴奏。

教学目标1.能哼唱《回家》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

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

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5.能独立视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前8小节曲谱,并能改编拍子演唱,体会其情绪的变化。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感受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

聆听与模唱。

课时安排:

5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学唱《外婆的澎湖湾》1.聆听歌曲录音,注意切分音的运用。

2.再次聆听并小声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变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选择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绪。

9.表演歌曲。

10.小结:

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回家请你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听一听。

让她们感受一下你对她们的热爱之情。

×

一、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1.跟着老师的弹奏齐唱歌曲。

2.分组分乐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表现内容及情绪。

2.教师范唱,强调弱起小节及换气处。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识谱。

4.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视唱曲调。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三拍子划拍视唱曲调。

7.跟琴小声哼唱曲调。

8.跟琴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强弱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