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27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4)反应的次数或机率

5)反应的强度

口语记录

(三)额外变量(许多书称为无关变量,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1)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2)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

(例如,要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

性别

因变量:

学业成绩

额外变量:

使两组在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任课教师

其它变量:

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

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

2控制

1)排除法:

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注意:

A消除了额外变量后,实验失去了真实性,远离日常生活,研究结果缺乏推论的普遍性。

B不能引入新的变量。

C不能排除的变量:

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智能等等。

双盲实验单盲实验

2)恒定法:

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保持固定不变。

适用:

不能采用排除法的变量,

缺点:

a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它水平上去。

b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产生交互作用

3)匹配法:

4)随机化法:

随机将被试分到实验处理中。

被试抽取的随机化

呈现刺激的随机化

5)抵消平衡法:

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已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主要作用:

控制系列效应。

提供一系列的处理时,处理间的顺序会对被试的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ABBA,拉丁方实验ABCD

BCDA

CDAB

DABC

刺激呈现中的位置效应

6)统计控制法

将额外变量当作自变量,增加了实验的自变量,但是增加了的分析的难度,

练习:

分析三大变量

1饭店的灯光控制在多亮的程度可以提高营业额

2训练鸽子看到绿灯啄键,红灯停止。

正确反应会后事物奖励。

研究鸽子的反应情况

3研究拥挤的公交车内,男人还是女人会感到不舒服。

4研究大学生考试前的焦虑,分析哪些变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效度

前面讲过有一些额外变量与实验变量(自变量)相混淆,影响了实验的结果,也就要影响实验效度。

所以实验设计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实验目的是验证假设,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实验结果的推论可用以解释和预测其它同类现象。

(一)内部效度

定义:

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排除额外变量的干扰,使得实验的因变量确实由自变量所引起的。

反之,如果额外变量和自变量相混淆,就缺乏内部效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因素(经历):

2)生长与成熟:

如采用前测后测的处理,两次测量的差=实验变量的作用+个体的成熟

最好增加控制组进行比较

3)被试选择:

4)被试的流失:

被试在实验的中途突然退出,或者动物突然死亡等

如果实验经历较长的时间,被试会流失如转学、搬家、出国等

这样会后来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前面的样本,就降低了内部效度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实验安排方式、实验指导语的不一致、实验仪器的不一致,前面的被试与后面参加被试的交流

实验过程中主试所产生的实验者效应:

知道实验的目的而具有一定的行为倾向

被试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效应,和猜测实验的目的对自己利弊而做出不实的反应。

7)统计回归:

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上述的各个因素之间会有交互作用。

(二)外部效度

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推广程度低,效度低。

反之反之。

影响因素: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样本的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两者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存在此消彼涨的现象。

即提高了内部效度会降低外部效度。

思考为什么?

主试与被试的关系(自学)

第二节心理实验的程序

一、课题的确定(提出问题或确立假设)

(一)课题的来源

课题来自四个方面:

1实际需要:

2理论需要:

3个人经验:

4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二)实验的类型

1因素型实验与函数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探索型实验):

它主要探索所研究的行为或心理现象所产生的心理条件是什么。

也就是“什么型”实验,也就是探索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条件或主要因素。

函数型实验:

主要研究各种条件如何或怎样地影响行为或心理现象,也就是“怎样型”实验,即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往往因素型实验在前,然后再进行函数型实验。

1在因素型实验时,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与行为有关的几个条件,检查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从而分析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或主要条件。

在实验的时候注意对额外的条件加以严密的控制。

2在了解了行为所产生的条件后,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条件,确定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有时可单独进行这两种实验,也可以在同一个实验中包括这两类实验。

思考:

因素型实验与函数型实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决断性实验:

研究者把经过精心设计并对其结果有清楚预测的实验称为决断性实验。

主要目的是对所有的假设加以检验,比如,实验有两个假设,实验结果最好证明某个假设,而拒绝另一假设。

但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往往两种理论的主张者会分别拿出自己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不休。

[实验]理论背景——遗忘问题痕迹消退说记忆干扰说

痕迹消退说认为,时间越长记忆效果越差

记忆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项目之间的彼此干扰

沃和诺曼(Waugh,NC&

NormanDA,1965)

变化记忆项目呈现的时间间隔,但项目数保持恒定。

1时间长记忆差,支持前者。

2时间间隔变化对记忆不会产生影响,则否定前者。

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

但前者认为,可能在间隔的时间内进行了重复,所以不会消退。

改进办法,是在间隔时间内增加其它心理活动如口算等,避免复述的发生。

3预备实验:

实验者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的小规模实验。

目的:

少量被试了解如何确定变量的值,时间如何控制,如何安排实验,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等。

4定性和定量的实验

变量是定型的或定量的

5网络实验

将实验室中的实验搬到互联网上。

优点:

快速收集大量数据;

便于跨文化、跨地区研究;

便于他人了解实验的设计,便于重复与监督。

www.genpsylab.unizh.chpsych.hanover.edu/exponnet.html

(三)问题的陈述

也就是提出假设

二、被试的选定

三、实验因素的控制

有时讲到变量的控制特指的是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四、实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综合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简史

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经验描述——科学实验三个发展阶段。

实验心理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特点:

(1)感官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实验技术简单,控制不严

缪勒(GeorgE.Muller1850-1934)的感官特殊能力学说的提出;

赫尔姆霍斯(HermannE.Helmholtz1821-1894)的感官生理学;

韦伯(ErnstH.Weber1795-1878)提出了差别阈限(differentialthreshold)和韦伯定律(Weber’sLaw)

费希纳GustarT.Fechner1801-1887)制定了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的基本方法。

2创立和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叶---现在)

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构造心理学派(StructuralismSchool)的创始人冯特(Wihelm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冯特提倡系统的自我观察和“科学的内省”,被称为内省实验法(introspectiveexperimentalmethod)。

构造心理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铁欣纳(EdwardB.Titchener1867-1927)对内省实验法有更严格的规定。

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19)的记忆实验开始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华生(JohnB.Watshon,1878-1958)等人的刺激-反应(S-R)实验;

巴甫洛夫(B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实验和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Operantconditioning)。

格式塔学派(GestalSchool)韦特海墨(M.Wertheimer,1880-1943)等人的知觉研究.

新兴的认知实验(Cognitivepsychology),眼动实验(Eyemovementexperiment),脑成像实验(FunctionalMRIofhumanbrain).

(1)次实验中所需要的时间及所犯错误的次数。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心理学的许多领域;

(2)利用了现代科学新的研究成果,实验技术和设计方法不断改进,控制较严;

(3)作为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多与其他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临床法Clinicalmethod,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相结合。

本章实验

棒触迷宫(或铁笔迷宫)(pencilmaze)是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迷宫。

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迷宫,后经心理学家不断改善。

其具体操作:

连接计数器和迷宫,接通电源,被试蒙上眼睛,手拿金属棒,主试把被试拿的金属棒放在迷宫起点。

放好后就发口令:

“预备走。

“被试听到走,就从起点开始移动金属棒直至终点为止。

实验过程中不让被试看到迷宫的路线,被试要在迷宫中连续移动小棒,不得停顿。

作完一次实验,显示屏上的数字就是被试在这

&

1.观察与实验

一.实验的意义

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

eg:

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

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

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

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

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

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

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

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

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

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

(i)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

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

结论:

用计算机好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问题的选定

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

二.选定实验目的

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程序)

(I)A~B对照(两组)

(ii)ANA(一组)

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

(iii)ANNAAN…随机(一组)

四.(被试)选择对象

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

&

3.实验报告的写法

一.题目

二.关键词3~5个

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

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

六.讨论(自由发挥)

七.结论强调结果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

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

万,亿,兆可压缩——eg:

1.2亿3千”X”

第二章反应时

&1一般问题

一.人差方程A-B=0.5

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

三.唐德斯,反应时A,B,C图(略)

四.反应时的测定

2.减法反应时

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

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二.应用举例

1.心理旋转

2.实验:

图(略)

3.加法反应时(附加因素法)

首先,S.Sternberg的实验图(略)

第三章心理物理法

1.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

50%刺激系列,反应系列(一般,刺激系列(范)

2.三种心理物理法(古典)

一化法(极限法)

转折点:

两次不同连续反应相应刺激的算术平均数。

注:

(i)起点随机

(ii)渐增渐减随机

二.恒定刺激法——特点:

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

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直线内插法:

以刺激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

纵轴50%处画水平线。

对差别阈限:

比较刺激为横坐标。

对差别阈限,以判断次数%为纵坐标,画“+”,及“-”曲线2条。

1.标准刺激=100(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比例“-”比例

850.10.90

90.20.80

95.30.70

100.50.50

105.70.30

110.80.20

115.90.10

DLu=Lu-St

DLl=St-Ll

3.心理量表法

函数关系

称名量表-学号顺序量表-第一名,第二名

一.顺序量表——eg:

(高高质量的比较)

反映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但画不出图

1.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刺激)

理论上不能加减求平均。

但马马虎虎在操作上可以使用

2.对偶比较法

单循环双循环

(5队10场)(5队20场,分主客场)

二.等距量表

1.感觉等距法(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

2.差别阈限法(为了保持最小可觉差(主观增量恒定),比较刺激的物理强度也必须根据韦伯比例作相应增加。

三.比例量表。

1.分段法。

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

2.数量估计法。

5.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对数定律(费希约定律)

韦伯定律K=△I/I

二.幂(指数)定律

史蒂文斯:

S=bIa

不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依什么定律。

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是肯定的。

第四章现代心理物理学

1.信号检测论

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缺陷:

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

二.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在测定感受性上,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三.决策标准p114(图)

四.术语先定概率:

在呈现刺激钱,主试要先告诉被试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

N——“噪音”刺激,SN——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

P(Y/SN)——击中P(N/N)——正确否定

P(Y/N)——虚报P(N/SN)——漏报

五.SDT指标

1.辨别力

2.似然比(p116)

六.信号检测实验

1.有无法以先定概率控制被试的判断标准

(p125)ROC曲线对角线:

一点没有辨别力

越远离对角线:

辨别力越好

2.评价法由被试按1~5个等级自己控制判断标准。

标准,纵线高度(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basic程序由程序得出的两个Z相减,(注正负号)则可得到d.

10.input“单测还是双测,1-单,2-双”;

a

30.input“上策概率=”;

Q——Q:

概率

50.IFa=1than80

70.Q=Q/2

80.ifQ<

>

.5than110

90u=0

100goto190

110y=-log(4*Q*(1-Q))

120z1=11111.6936233982E-12*Y+……..

150ifQ<

.5than170

160U=-U

170ifU=1than190

180Q=2*Q

190?

”U(“;

Ql”)=”;

U

U相当于平时用到的Z

2.信息论与心理学

一.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1.信息

通过一定物质或能量形式而存在的。

作用:

使从未知到已知;

不确定到确定

2.信息量

单位:

2择1~1bit

4择1~2bit

8择1~3bit

3.信息沉余度。

冗余度:

1-实际信息量/最大可能信息量

二.信息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1.反应时与信息量

RT=Alog(n+1)图(略)

第五章感觉

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肤觉,外部)(平衡觉,运动觉,机体——内部)

新生儿:

味觉比嗅觉好,听觉——惊跳反应。

1.视觉

一.可见光

波长:

380~760毫微米

紫外线~紫红外线~红

波长~色调

振幅~明度

纯度~饱和度

反射系数决定反射后亮还是暗

二视觉系统

光线~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枕叶

白天:

视锥集中的中央凹最清楚

晚上:

用视杆看(斜眼看)

三.视觉实验

1.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加法混合R+G+B=W

颜料混合:

减法混合黄+紫+青=黑

CIE系统:

前提:

任何光,都是由一定比例的绿,红,蓝构成(红:

X,绿:

Y,蓝:

Z)x,y,z:

匹配某颜色的X,Y,Z三刺激值的比例。

X比例:

x=x/(x+y+z)

Y比例:

y=y/(x+y+z)

Z比例:

z=z/(x+y+z)

X+y+z=1

2.暗适应:

感觉阈限,感受性,宏观,视锥对它敏感视杆不敏感

暗适应的生理机制

瞳孔扩大,直径2mm~8mm;

视紫红质,视紫蓝质的化学作用。

明适应(相对暗适应),明适应快,只需几秒钟。

3.时间视敏度(光的闪烁)

闪光融合频率。

CFF(一般,50Hz时,不再有闪烁感)

影响CFF的因素:

亮度(L),面积(A),(网膜)部位

CFF=klogL+CCFF=klogA+C

以上公式只表示关系,非直线性,公式不确定。

其他因素:

年龄,缺氧。

4.(i)视觉的空间累积作用

Ricco定律:

EC=KALK-常数能量,标志视觉绝对阈限

(ii)视觉的时间累积作用

Bunson-Roscoe定律

Ec=A.L.T——光照的持续时间

2.听觉

一.听觉刺激

声波振动频率≈20~22000Hz

物理量——心理量

频率~音高(音调)

振幅~响度

纯度~音色

语音中:

元音——多为乐音,辅音——为噪音

二.响度单位:

分贝dB

1.参照标准:

Po=0.0002达因/平方厘米

耳能听到的最小音响的压强

0分贝,有声音,刚好能听到

2.等响曲线(p193)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一种声音,强度不同,但人可以感觉到其响度相同,“0”曲线即各种频率的绝对阈限。

(以某一频率(eg:

1000Hz)为基准,规定下人感觉到的分贝数“相当于1000Hz的XX分贝”。

3.声强的差别阈限:

(△E/E)

4.听觉的疲劳与适应

(i)TTS(暂时阈移)疲劳:

阈限上升

(ii)听适应

三.音高

1.音高量表。

两分法

2.音高和强度的关系(P185)

对低音,强度↑,音高↓

对高音,强度↑,音高↑

3.掩蔽现象

(i)纯音掩蔽

(ii)噪音掩蔽

(iii)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四.(p189)听力图

五听觉定向图(略)

3.其他感觉

一.肤觉

1.触觉

毛发触觉计

被动触觉的阈限

舌尖2;

指尖3;

指背;

前臂腹侧8;

手背12;

小腿16;

腹26;

前臂背侧33;

腰48;

足撑后部250

2.皮肤语言

3.温度觉

二.味觉

做味觉实验:

1.慢饮法

2.滴下法

三.嗅觉

1.冲淡法

2.套管式嗅觉计(书上错)

3.压力嗅觉计

4.喷射式嗅觉计

5.流速嗅觉计

第六章知觉与注意

本章节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内容,考试不会涉及,还是以教科书为主。

1.注意的学说

一.Broadbent理论图(略)

二.Trersman理论图(略)

2.特征整合论

知觉过程:

早期潜注意阶段:

自动的,平行的加工

后期特征整合结果:

系列加工。

得到freefloating特征的办法:

在极短时间内看一些东西——注意的过载。

看一些东西的同时,呈现另一些刺激——注意的分散

一.错觉性结合实验

存在的问题:

(1)记忆错误的作用——可用再认法避免或减少

(2)言语编码错误的可能——用反应按钮“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