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203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同步教案第4节光的折射规律含答案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知识梳理

 

1.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1.眼睛的主要结构和模型:

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2.眼睛的功能: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例题精讲

例1、物体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实像B.正立、缩小、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缩小、虚像

巩固练习

1、人的眼睛是一架神奇的“摄像机”,角膜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看远处的物体时,靠睫状体自动调节晶状体,焦距(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让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的能力,焦距,从而让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二.眼睛的成像原理

1、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

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注意:

看远近不同物体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所成的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

2.眼睛和照相机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例1、下列关于眼睛和照相机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眼睛的工作原理不同

B.照相机的调节和眼睛的调节相同

C.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远视眼的人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眼睛和照相机都可以成像,但它们的调节不相同。

如照相机要照远处景物时,必须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

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如图)

3.近视的成因和矫正

1.近视的形成:

晶状体变厚,使折光能力太强,导致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2.矫正方法:

佩戴凹透镜。

例1、关于近视眼的产生和矫正,正确说法是()

A.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B.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C.可用凸透镜矫正

D.可用凹透镜矫正

例2、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近视眼把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

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

2、如图 

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四、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1.远视的形成:

晶状体太薄,使折光能力太弱,导致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佩戴凸透镜。

例1、如图,是某同学看近处物体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他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

(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

1、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2)

(1)B.(3)

(1)C.

(2)(4)D.(3)(4)

2、图3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五.眼睛的保护

1.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2.预防近视要做到:

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m。

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

④不要在宜射强光下看书。

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⑥不躺卧着看书。

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3.近视小知识:

隐形眼镜既有普通眼镜矫正视力的功能,又解除了框架眼镜带来的不便,所以戴隐形眼镜已俨然成为当今时尚。

然而隐形眼镜并非对所有的需配镜者都适用。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眼球视轴尚未定形,若过早或较长时间连续配戴隐形眼镜,易产生角膜缺氧和生理代谢障碍等副作用;

镜片清洗消毒不严,则会继发感染;

镜片曲径若与角膜不相适应,还会造成角膜磨损,上皮脱落,严重者会导致角膜溃疡或穿孔。

因此,中小学生若没有特别必要,还是以戴框架眼镜为宜;

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可以到医院做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摘除眼镜。

准分激光是一种气体脉冲激光,所产生的是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它是一种超紫外线光波,此波长的激光吸收范围窄,激光的能量几乎完全被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吸收,超过这个范围的组织不会吸收到激光,每一个激光脉冲可以切削0.2到0.25um厚度的生物组织,所以周围的组织不会损伤。

例1、现代医学对视力矫正有一种新的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近视,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

A、增长眼球前后方向的距离

B、缩短眼球的焦距

C、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

D、改变晶状体太厚的状态,减弱它会聚光的能力

6.知识拓展: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

揭开色彩的奥秘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中,“色彩”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1.通过棱镜的光线

1.棱镜

(1)定义:

各平面相交的透明体叫做棱镜,

通常所作的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叫三棱镜。

(2)作用:

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分光。

2.通过棱镜的光线:

(1)棱镜对光线的偏折规律:

如图所示:

A、通过棱镜的光线要向棱镜底面偏折;

B、棱镜要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束的性质。

a、平行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平行光束;

b、发散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发散光束;

c、会聚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会聚光束。

C、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2)棱镜成像

隔着棱镜看物体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的位置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

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

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实质便是把白色复色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这样的现象就叫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际上,将太阳光进一步细分,可以分成几十乃至几百种色光,通常取其主要而说“七色”。

有学者曾将绿与蓝之间的青色列入七色中,即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后来发现蓝与紫之间的靛色更为主。

所以仍取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这种现象说明了: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结论: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例1、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了七色排列的光带,

这叫现象。

1、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是由单色的白光分解成复色的七色光

B.光的色散是由复色的白光分解成单色的七色光

C.光的色散是由七色光分解成单色的白光

D.上述说法都不对

三.单色光与复色光

1.单色光:

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注意:

A、单色光的频率是一个范围,不是单一频率的光;

B、不能被棱镜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不一定都是单色光。

2.复色光:

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3.物体的颜色:

1.三基色:

红(R)、绿(G)、蓝(B)

2.相加混色:

A、红+绿=黄B、红+蓝=紫

C、绿+蓝=靛D、红+绿+蓝=白

3.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颜料色彩三原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例1、我们把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基色,彩电的图象就是由这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由于组合的比例不同,色彩就各不相同。

例2、打印机的彩色墨盒里装有3种颜色的墨,这3种颜色是()

A.红、绿、蓝         B.品红、黄、青

C.红、黄、蓝        D.桔红、绿、紫

例3、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紫D.黄、绿、紫

1、红光、绿光混合——

红光、蓝光混合——

蓝光、绿光混合——

红光、绿光、蓝光混合——

2、人们常称、、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基色”。

彩色电视的图像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画面,就是由按不同深浅程度混合而成的。

3、颜料的“三原色”为、、。

将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比例混合后,就能配制出各种颜色的颜料。

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组成它的颜料共同绝定。

四.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

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

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

规律总结:

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例1

、研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活动3”的目的是: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光。

“用手电筒照苹果”的实验,在明亮的教室里做,往往效果不佳,例如当用绿光照射红苹果时,看到的苹果并不是黑色,因为教室里有漫射光存在。

做一个暗箱,如图4所示,暗箱上方留有较小的观察口,外面用三个开关分别控制箱内的红、绿、蓝三个小

彩灯。

当只闭合开关S1时,红灯发光,观察到的苹果呈色;

当只闭合开关S2时,绿灯发光,观察到的苹果呈色;

当只闭合开关S3时,蓝灯发光,观察到的苹果呈色。

例2、阳光下,我们看到火红的春联上写有黑,这是因为(  )

A.红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红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B.红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红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阳光照到春联上,红纸反射出红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阳光照到春联上,红纸吸收了红光,而黑字吸收了所有的光

例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决定的。

无色透明体能透过,

红色玻璃只能让光通过。

1、放电影的银幕,常用较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这是因为()

A.它能吸收各种色光B.它能使光发生折射

C.它能反射各种色光且发生的是漫反射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果眼睛能看到一个物体,那么()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这个物体一定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C.肯定有光线进入人眼   D.这个物体一定发生漫反射

3、下列关于颜色的认识错误的是()

A.蓝光照在红布上,我们看到红布是黑色的

B.隔着绿玻璃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C.如果不透明体能够使多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黑色的

D.颜料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A.白纸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小结: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蓝黄。

课后作业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2、近视眼、老花眼应分别佩戴的眼镜为()

A.凹透镜、凸透镜 

B.凸透镜、凹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3、小明同学的妈妈发现他上了九年级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他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据此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4、A.小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小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小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小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

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

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5、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本色光即——红色物体只反射光、绿色物体只反射光,其他的颜色的光到哪里去啦?

被物体了。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不反射光。

6、透明的物体,同样只反射的光,也只让透过。

7、在暗室中,白光照在红色的物体上,物体呈色;

红光照在红色的物体上,物体呈色;

绿光照在红色的物体上,物体呈色;

红光照在白色的物体上,物体呈色;

在漆黑话剧的舞台上,一束蓝光照射在身穿白色衬衫,绿色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的衬衫是色,裙子是色。

8、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

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

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2) 

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 

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参考答案

眼睛与光学仪器

1、例1、C

巩固练习1、晶状体凸透镜变大变强变小

2、例1、D例2、A

巩固练习1、减小减小

3、例1、D

巩固练习1、D2、B

4、例1、远视凹透镜

巩固练习1、C2、B

5、例1、D

2.光的色散

例1、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散

1、B

3.单色光与复色光

例1、红、绿、蓝

例2、B

例3、A

1、黄色光;

紫色光;

靛色光;

白色光

2、红;

绿;

蓝;

红、绿、蓝

3、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例1、红;

黑;

例2、C

例3、通过它的色光;

所有颜色光;

1、C

2、C

3、C

4、C

1、B

2、A

3、B

4、

(1)倒立

(2)焦距相距(3)C(4)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保持在25cm

5、红;

吸收

6、本身颜色;

与其本身颜色相同的光

7、红;

红;

8、

(1)由其本身的颜色决定,亦即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

(2)红光;

(3)因为白光里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照射在绿叶上,只把绿光反射,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吸收了,反射出的绿光被我们的眼睛接收,便看到绿叶是绿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