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09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57×

763×

5

  提问:

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

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

  27×

2082×

4052×

6012×

90

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

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一遍

  (四)导学达标: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

让学生观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该怎样列式?

板书:

24×

12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因为它求12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

24乘2我们已会算,24乘12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知识呢?

4人为一小组讨论。

  

(2)汇报:

一种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

口算

  口算:

12=2+10

2=48元

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种笔算

  教师:

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

怎样算?

(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1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4

  ×

  ——

  48……….24×

2的积

  240………24×

10的积

  288

  说明:

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请一位同学复述计算的过程。

  (4)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

乘得的结果怎样?

(乘了两步,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需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第二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

几分之一这局部内容是分数知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同学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数的。

分数和整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和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

认识分数是同学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同学学好这局部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作铺垫。

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笼统的内容,同学开始掌握分数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同学情况分析

  小同学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同学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

分数的发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目标

  《课程规范》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单的分数。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规范的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考虑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3

  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能为学习面积的计算打好基础,更是为小学阶段几何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活动教学法:

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

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第一个环节,先设计一个填色比赛:

将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涂这张大纸,第二组涂这张小纸,在规定时间里,哪组最先完成,就能取得胜利。

游戏结束后,第一组的同学一定会怀疑这个游戏的公平性。

  师问:

为什么?

  学生说明原因:

因为两组比赛用的纸张大小不一样,谁要涂的纸面越小,谁在游戏中就越容易取得胜利。

  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也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具体到抽象,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也初步感知了面的大小,为下面学习面积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古人有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第二个环节,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感知,才能加深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1)指一指: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等等,让学生指出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

让学生说说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时,都有些什么感觉?

  (3)比一比:

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

哪个小一些呢?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了表面,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

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进一步认识面积。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

在教学封闭图形认识面积时,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小组讨论找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然后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最后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课件出示了一个不封闭的图形。

师问:

如果要给它涂色,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个图形的大小我们能确定吗?

学生

  通过仔细观察课件,便能发现,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能确定的,进而明确“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小结:

引导学生将面积的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得出: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

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学生在比较中产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大,有些学生认为第二个图形面积大,还有些同学想到把这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是结果发现都无法很准确地比较出来。

那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比较出两者的大小?

  引导学生借助几种测量工具(出示学具袋)。

学生动手操作。

操作过程中,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

  学生会发现:

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

圆片有缝隙,不准确;

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因此,归纳得出: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测量面积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对于学生“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

这一环节的教学,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1)说一说: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展示汇报结果。

  

(2)拿一拿:

让学生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并检查学生拿出的是否正确。

  (3)找一找: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4)试一试:

这张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分得感知到了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课本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后,出示小资料:

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

有什么感想?

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并将总结的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能在他们的理解上加以延伸。

  五、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与讲解同步进行,层次分明。

通过板书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加速概念的形成。

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4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

认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的协助。

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零碎,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协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知识,以便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

”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现,并组织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较,在交流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

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教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

教学时要协助同学注意两点:

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

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