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099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教授理论(教学论)

系统理论

(一)学习理论(也称学习心理学):

△主要的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利用外界的刺激引发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P15-16

(1)依据:

P15划书;

(2)观点:

P15-16划书

2、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P16-18

(1)观点:

把人的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

(P16)

(2)信息加工原理的四个方面:

P16-17划书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P18

P18划书;

(2)学习的四个要素:

P18划书

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19划书;

(2)六个特征:

P19-20划书

(二)传播理论:

1、传播的分类:

P21划书

2、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

P21-23

(1)拉斯韦尔模式(五个W)(P21分析)

(2)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22分析)

(3)贝罗模式(P23分析)

3、传播活动的要素:

P23-26

△五个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

(1)传播者:

P23-24

△任务:

提供信息、信息编码、信息再反馈;

△影响因素:

传播技能、态度(对自己、对学科、对接受者的态度)、学识水平;

(2)信息:

P24

△符号:

语言符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形符号、目视符号等(P24)

△信息的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译码(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P25)

(3)媒体:

电话、传真、录音、录像、激光视盘、微型计算机、文字印刷材料等;

P25

(4)接受者:

(主要任务:

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P25

(5)效果:

P26

△表现:

学生知识的增长,态度、行为和能力等的变化;

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

(三)系统理论:

1、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

(方法论科学)各自的基本方法(P26-28划书)

2、系统科学方法的教育应用模式:

P29-31

(1)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P29-30划书、分析)

(2)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P30划书、分析)

(3)德里克的教材开发应用模式(P31划书、分析)

(四)教学论:

1、概述:

P31-32

2、主要的教学理论: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P32划书)

(2)布鲁纳的教学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代表)→发现学习(P33-34划书)

(3)奥苏贝尔的教学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代表)→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P34-35)

(4)加涅的教学论(折中主义学理论代表)→学习事件的9个步骤和9个教学事件(P35-37)

(5)基于现代认知建构理论的教学论→皮亚杰的个人建构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活动建构及最近发展区理论(P37-39)

(6)罗杰斯的教学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提倡学生中心和学生自由学习(P39-44)

第二章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一、学习:

1、广义的学习:

P49划书

2、狭义的学习:

P50划书

二、学习的过程:

(一)早期的学习过程:

P51

1、孔子: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昆体良(罗马):

模仿---理论---练习

3、赫尔巴特(德):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杜威(美):

问题---观察---假设---推进---检验;

(二)行为学习的学习过程观:

P52-53

1、观点:

P52划书

2、主要理论:

P52

(1)桑代克:

刺激---强化---反应;

(2)斯金纳:

情境---反应---强化

(3)班杜拉:

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榜样作用)

(三)认知信息加的学习过程观:

P53-54

1、布鲁纳:

学习过程是习得、转换和评价的同时发生;

2、加涅:

学习过程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信息反馈的过程(P54图)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

P55-57

1、皮亚杰:

(图式理论)同化、顺化和平衡(P55)

2、维果斯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过程是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活动,在新旧知识的整合下形成新结构(P56)

3、维特罗克:

生成学习模式过程(P57图)

三、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P57-64划书

△六个因素:

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四、促进学习的过程:

△广义和狭义的“促进学习的过程”(P64划书)

(一)教学和教学过程:

1、含义:

P65划书

2、教学的四要素:

P65-67

教学内容(基础与前提)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学生(对象、主体)

教学资源(承载和传递)

3、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

(1)三个从属过程:

学习过程、教授过程、评价及反思过程;

(2)三个阶段:

(P68图分析)

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二)教学的三种结构: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P71划书)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P71-72划书)

3、“主导---主体”教学结构(P72划书)

(三)教学策略:

1、定义:

P75划书

2、共性:

P75-76划书

3、教学模式:

(1)特点:

P77-78划书

(2)定义:

P78划书

(3)结构:

P78-79

教学目的(理论基础)

教学程序(操作过程)

作用方式(操作方式)

支持系统(特殊条件和需要)

(4)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P79081)

五、学习资源:

(一)含义:

P84划书

(二)表现形态:

△两种类型:

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资源(如:

教材、教学设备等)

社会和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可以借用于教育的资源(如:

自然地貌、互联网等)

△六种形态:

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

(三)其他分类:

1、按表现形态分: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P86)

2、按资源的人与物关系分:

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P87)

(四)学校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

P87-89

1、要求:

P87-88

(1)多媒体化;

(2)系统化网络化;

(3)个别化;

(4)数字化。

2、种类:

P88-89

(1)多媒体综合的学习资源中心

(2)多媒体综合教室

(3)学科专业多媒体教室

(4)学校闭路教育电视系统

(5)学校局域网教学系统

(五)教学媒体资源:

1、分类:

P90-91划书

口语媒体 

视觉媒体

印刷媒体 

听觉媒体

电子媒体 

视听媒体

综合媒体 

交互多媒体

2、特性:

P92-93

固定性、传播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3、理论观点:

P93-96

(1)生理心理基础:

P93划书

(2)基本理论观点:

P94-96划书

麦克卢姆观点(P94)

克拉克观点(P94)

贝茨观点(P94-95)

布普纳观点(P95)

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P95-96)

3、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和利用策略:

P96-100

(1)方法:

问题表型、矩阵型、算法型和流程图型

(2)利用策略:

P100划书

(六)网络资源:

1、特点:

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P101)

2、分类:

(1)按资源存在形式分类:

(P102图表)

(2)按因特网资源发布者分类:

(P104-105划书)

3、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得:

P106-108

(1)搜索工具:

P106

传统的搜索引擎(按主题或关键字搜索)

智能代理

(2)搜索方法:

P107划书

(3)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基本策略:

P108划书

第三章 

视听觉媒体教学基础

一、人耳的听觉特性:

(P112)

△声音是客观存在的,而人耳的听觉是一种主观感觉;

△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

△描述人耳的听觉的量是:

响度、音调和音色;

(一)响度:

1、响度---P112划书

2、正常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16~20000Hz,对1000~2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听取范围就越来越窄。

但对不同频声音的敏感度和所能忍受的最大强度并不一致。

3、响度特性的意义:

以音量高低变化来获得高低音平衡、音质优美的效果,实现展宽频带、均衡人的听觉感受。

(二)音调:

P113划书

(三)音色:

P114划书

(四)听觉的方位感和立体感:

1、立体声----P114划书

2、立体声技术---P114划书

3、方位感的产生原因:

4、立体声的创造:

5、聆听立体声的位置:

对称位置(P115)

二、视觉图像基础知识:

(一)视觉图像的特点:

P115-118划书(P116、117图分析)

(二)视觉图像的种类:

P118-119

1、真实的视觉图像

2、模拟的视觉图像

3、类比的视觉图像

4、结构的视觉图像

(三)视觉图像的构图:

P119-121

1、构图是视觉图像的基础,是静态图画和动态图画的组成内容。

2、构图的五个要素:

(P119-121划书)

(1)平衡(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

影响平衡的心理因素P119-121)

(2)线条(横线、折线、垂直线、对角线、斜线等)P120

(3)形状(规则和不规则)P120

(4)质感(如:

粗糙与光滑、人造与天然、柔软与坚硬等)P121

(5)色彩(冷色与暖色、色彩的心理感应P121)

(四)动态画面的组接:

1、动感的来源:

P121-122划书

2、蒙太奇的方法:

(1)叙事的;

(2)抒情的;

(3)理性的(象征、对比、隐喻等)P122

3、常用的动态画面组接方式:

(1)对比;

(2)比喻;

(3)平行;

(4)省略;

(5)因果关系;

4、动态画面的组接的注意问题:

P123划书

三、常用的听觉教学媒体:

△包括:

1、传声器

2、扬声器

3、录音机

4、激光唱机

5、扩音机

(一)传声器:

1、传声器---P123划书

P123-125划书

(1)动圈式传声器 

有线式 

无指向性

(2)电容传声器 

无线式 

 

有方向性(心形指向、强指向、双指向)

(3)压电式

(4)半导体式

3、性能指标:

(P125-126)

(1)灵敏度(P126)

(2)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理想频率:

20Hz~20MHz)(P126)

(3)输出阻抗(P126)

(4)方向性(单向、无指向)(P126)

4、传声器的使用:

P127-128划书

(二)扬声器:

1、扬声器---P128划书

P128

(1)按能量转换原理分:

电动式(动圈式)、静电式(电容式)、电磁式(舌簧式)、压电式(晶体式)

(2)按频率范围分:

低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

3、电动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P128-129划书

4、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P129-130

(1)灵敏度;

(2)额定功率(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

(3)额定阻抗(常见的有:

4Ω、8Ω、16Ω、32Ω)

(4)频率响应(理想的频率为20Hz~20KHz)

(5)指向性

(6)失真

5、扬声器的使用:

P130-131划书

(三)录音机:

1、工作原理和结构:

(1)工作原理:

P131-132

(2)结构:

P133图

磁头(录音磁头、放音磁头、抹音磁头)

机械传动(“机芯”)(驱动机构、制动机构和各种功能操作机构)

电路(录、放音放大器、超音频振荡器、特殊功能电路)

2、主要性能指标:

P134

(1)频率响应(125~6300Hz)

(2)抖晃率(0.4%左右)

(3)信噪比(﹥30dB)

(4)失真度(≤8%)

3、录音机的选择和使用:

P134划书

4、磁带:

P135

(1)磁带---P135划书

(2)种类:

△按外型结构分:

盘式、卡式和盒式

△按磁性材料分:

普通带、铬带、铁铬带和金属磁带

(3)磁带的选择与使用:

P135划书

(四)激光唱机:

1、激光唱机------P135划书

2、工作原理与结构:

P136-137(图)划书

3、CD唱机的主要性指标:

P137

(1)频率响应(5~20000Hz,越宽越好)

(2)信噪比(﹥90dB,比值越大噪音越小)

(3)抖晃率(近似为0.05%,比值越不越好)

(4)失真度(﹤0.05%,越小越好)

(5)声道分离度(﹥90dB,越大越好)

4、CD唱片:

(1)CD唱片------P137划书

(2)规格:

8cm(播放20分钟)

12cm(播放74分钟)

(3)记录与制作:

P138划书

(4)大量复制CD的方法:

5、CD唱机的使用:

P138-139划书

(五)扩音机:

1、扩音机------P139划书

2、组成:

P139

前置放大部分

功率放大部分

电源

3、主要性能指标:

P140

(1)输出功率:

额定功率(正常运作)

最大功率(最大负荷)

使用功率(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功率)

(2)频率响应

(3)输入灵敏度

(4)谐波失真(器件的非线性失真)(普遍型失真度为5%--10%;

高保真型﹤1%)

(5)信号噪声比(S/N):

比值越大,噪声越小,放音质量越高)

4、扩音机的分类和使用:

P141-142

(1)分类:

P141

△按输出功率分:

大型扩音机(大于200W)

中型扩音机(介于100W---200W)

小型扩音机(小于100W)(教育教学中常用)

△按采用的放大器件分:

电子管扩音机(输出功率大,过载能力强,广泛用于学校的有线广播)

晶体管扩音机

集成电路扩音机 

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常用于课堂教学

△按输出方式分:

定阻输出扩音机

定压输出扩音机

(2)注意事项:

P141-142划书

(3)扩音机与扬声器的配接:

P142-146划书

四、听觉媒体教学:

(一)功能与应用:

P146-148划书

(二)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P148-149)

1、示范法;

2、比较法;

3、情境法;

4、配画教育法

(三)注意问题:

P149-150划书

(四)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

1、听觉媒体教材------P150划书

2、制作要求:

P150划书

3、获取途径:

4、设计与制作程序:

P150-151划书

5、制作方法:

P151-152划书

五、常用的视觉图像媒体:

电视机与摄像机

录像机与影碟机

(二)电视机与摄像机:

1、电视机的基本知识:

P152-155

(1)摄像与显像:

P152(图)

(2)图像的顺序传递:

P153

(3)扫描与同步:

P154

(4)电视信号与制式P155

2、电视接收机:

P155-158

△我国规定的广播电视频道有:

甚高频段(VHF)和超高频段(UHF)

△电视接收机的任务:

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

(1)电视接收机的类型:

P155-156划书

(2)原理与组成:

P156-157划书

(3)使用和维护:

P157-159划书

(三)摄像机:

1、摄像机的功能:

P158划书

2、种类与特点:

P158-159划书

3、基本组成与原理:

P159-161

(1)组成:

P159图

镜头(固定焦距、变焦距)

寻像器(作用P159)

话筒(全向、单向、超指向、外接插口等)

机身(成像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记录/重放系统)

附件

(2)结构原理:

P160-161图

光学系统(变焦镜头、色滤光片、分色系统;

作用:

分解三基色)

光电转换器(电真空摄像管、固体摄像器)→实现图像各像素按顺序进行光电转换;

视频信号处理系统→对三基色图像信号进行预放大、校正、补偿处理

3、摄像机的使用:

P162-164划书

(1)调整摄像机:

黑白平衡、中心平衡、开机预热、光圈控制、聚焦、变焦控制等(P162-163)

(2)单机拍摄:

P163-164划书

(四)录像机和影碟机:

△录像机:

1、类型:

P164-165划书

2、原理:

P166划书

3、使用:

P165-167划书

△影碟机:

P167-169划书

2、VCD:

169-172

(1)压缩技术标准:

MPEG-1(民用级技术标准)

(2)视频信号压缩率:

1/120---1/130

(3)音频信号压缩率:

1/6

(4)图像质量(水平清晰度):

240线(相当于家用录像机)

(5)特点:

图像质量稳定,软件成本低,节目源丰富

(6)类型:

单碟、三碟、五碟及十碟等

(7)结构:

P170图

(8)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P170-172)

3、DVD:

(P172-175)

(1)压缩处理技术:

MPEG-2

(2)水平清晰度:

500线

(3)容量:

是VCD的7倍以上

(4)应用范围:

录放影视节目,存储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

(5)使用的先进技术:

P172-175划书

4、光盘录像机(光盘刻录机)

(1)光盘的种类:

(P174-175)

压制光盘

一次性光盘

晶相结构变化的可录光盘

(2)光盘录像机的记录过程:

P175-176划书(P175图)

5、激光影碟机的使用一保养:

P176-177划书

三、视听媒体教学:

(一)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

P177划书

(二)教学范围:

P177-179划书

(三)视听媒体的教学方法:

P179-180划书

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一、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内容:

P186-188

P186划书

(二)教育常用范围:

P186图表分析

(三)基于计算机的教育:

P187-188

P187划书

2、包括:

P187图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P188划书)

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P188划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简介:

P188-196

(一)基本过程:

P188-190划书(P189图分析)

(二)CAI系统:

P190-192

△功能:

P190

开发计算机教学课件

使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一般形式:

P190-192(P191图分析)

1、硬件:

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教学终端和通讯线等(P190

2、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等(P191)

3、应用软件:

包括:

工具软件(如:

图形开发工具、表格处理工具、文字处理工具等)和课件等;

(三)CAI的基本模式:

△含义:

P192划书

△主要模式有:

(P192-196)

1、个别指导;

2、操练和练习;

3、模拟:

教学知识的模拟(物理模拟和过程模拟)

教学技能的模拟(程序模拟和情境模拟)

4、游戏:

目标、规则、竞争、挑战性、幻想性等特征(P194-195)

5、测试:

作用、内容(P195划书)

6、问题解决:

包括计算型、模型构成型和对真实问题解决型等(P195-196)

7、发现学习(P196划书)

三、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简介:

P196-204

△主要有:

课堂信息管理系统(P197分析)

学生应答信息系统

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

(一)课堂信息管理系统(P197图分析)

(二)学生应答信息系统:

1、结构:

(P198图分析)

反应器(教学终端)

数据处理器

接口

2、系统功能:

P198划书

3、S-P表:

P199分析

(1)矩阵处理(P199-200)

(2)S曲线和P曲线绘制(P201)

(3)正确率计算(P201)

(4)离差分析(P201)

(5)差异量计算(P202)

(6)问题的分析举例(P202)

(三)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1、基本过程:

P202-203(P203图分析)

2、题库的含义:

P203划书

(1)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CTT)

反应理论(IRT)

(2)题库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P203

建库和维护

查询和检索

生成试卷

试题和试卷的测试分析

(3)计算机测验系统的局限性(P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