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098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离世外的极边生活腾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司机是本地人,连说一人80元的门票太贵,直为我们抱不平。

他熟门熟路地七拐八拐,终于绕过门卫,把我们带了进去。

作为回报,我们需要多支付100元的“带路费”。

整个村子建在一个山坡上,游逛时经常需要上坡下坡,而且坡度不小,颇有爬山的感觉,许多巷道也因为地形的缘故显得有些逼仄,当地名人的故居和八大姓的宗祠便落散在这些街道中。

可能是偏居西南一隅的缘故吧,也可能是我们来的时候有些晚,镇上的游客并不是很多。

偶有游客路过,当地人也不以为意,继续忙自己的事。

我们便在这些街巷、院落当中闲逛,看老人在院落里闲聊,看妇女在洗衣亭洗衣洗菜,看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穿过长长的甬道。

汉文化的烙印和顺名气最大的去处,是有胡适题字的和顺图书馆。

我想象不出一个作为景点的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

没人在里面阅读固然可惜,要是有人正在阅读,观光客岂不是会打搅到他们?

始建于1924年的图书馆设在一座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里,需要购买古镇的门票才能参观。

一楼大厅放满了各种报刊,相关简介中的数字,让人惊叹这座图书馆的规模(有7万多册)和影响力。

馆里并没有一个读者,偶尔有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进来,后者便以书桌和报刊为道具,摆出各种姿势拍照,之后又“呼啦”一下散去,赶赴下一个景点。

据管理者介绍,图书馆原来每天有50多个人来读书看报,座无虚席,后来游客渐多,来读书的人就越来越少,一天能有七八个人就算不错了。

现场止不住的喧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人围观拍照还能自如地阅读并且读得进去,需要的恐怕不是一般的定力。

两年前,图书馆干脆在旁边建了个新馆,把阅览室搬了过去,这座老馆就成了一个纯粹的观光景点。

跟许多成为旅游热门地的古街古镇相似,和顺沿街也有许多客栈和商店,其中近半是挂着“赌石”招牌的玉石商店,不过大多顾客寥寥。

村子外围的双虹桥边,还有一个新修的“和顺小巷”,里面放着许多雕塑和老物件,像博物馆一样,可以让人快速地了解腾冲的历史。

路过山顶一座宅院时,一位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内参观,末了却向我们收取30元“保洁费”。

晚上,我们在古镇留宿,夜极静,空气也好。

想到500多公里外的丽江这时候还是一片喧哗,我心中不禁有几分释然。

下绮罗的中国贵气我喜欢下绮罗的精致感,无论是建筑上的,还是生活中的。

它常让我想起章诒和女士笔下的康同璧母女。

康同璧是康有为的次女,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戊戌变法失败后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是民国的女界名流,1949年后与女儿罗仪凤一同留在大陆。

据章女士介绍,康家母女虽然状况大不如前,但是好客、仗义,绝不割舍与旧友的情谊,而且才识过人,往来的朋友中,“连其中一个相貌清秀的中年女性,也是满口辞章”。

但她们并不盛气凌人,相反,与人交往时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章女士的父亲常常为之叹服,认为她们的举止“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是一种美德”。

下绮罗给我的第一印象,跟康同璧母女一样,是“最后的贵族”,虽然繁华不再,但是不改本色。

罗仪凤送人一盆花,总要在每根花茎的部位套上五分宽的红纸圈,让它更显喜庆。

下绮罗人对自己家园的布置,有着罗仪凤式的细心。

下绮罗离腾冲县城很近,出城向南一公里,再向左拐三四百米就到了。

下得车来,左边是一排古老的明清建筑,右边是一片收割后的稻田,散落着几堆稻草,路旁屹立着几棵巨大的香樟树,有鸡鸣声从远处传来,似有还无。

在旅游地图上,下绮罗标示出来的景点只有一个——文昌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整个村落齐整、安静,信步其间便是一种享受。

与和顺相比,下绮罗的建筑在精美程度上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算是普通人家,也会在门楣、屋檐上精雕细琢,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柱子和影壁,或刻着奇花异草,或画着人物鸟兽。

置身其间,就像是走入了一座巨大的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没有文字说明,没有导游讲解,却让人看得兴致盎然。

当地人特别喜欢花草树木,屋子边上种几棵高耸入云的棕树,院里院外栽上许多迎春花、串串红、山茶、蔷薇、兰花……有一户人家,墙头和大半的墙壁都被繁密的三角梅占满了,从墙内伸出的枝杈上开满了紫色的花朵,仿佛美人的披肩。

绮罗人家下绮罗的村民跟人打交道,颇有君子之风。

在村子里漫游,因为被建筑和鲜花所吸引,我们经常不知不觉中走近一些人家,每次总能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抬椅子,倒茶水,递瓜果,我们也渐渐习以为常。

在一条巷子里欣赏一个开满花朵的院落,正在打扫院子的大妈招呼我们:

“进去坐吧,老头子在屋里面。

”正在屋子里整理照片的那位“老头子”叫段智助,当过乡干部,喜好摄影。

绮罗是腾冲有名的侨乡,村中许多大宅子都是当地人出国赚了钱之后盖起来的。

时过境迁,今天的绮罗人不再前往缅甸,而是到昆明、深圳、广州一带打工,缅甸的玉石也主要运往交通更加便捷的广州和瑞丽,而不是腾冲,但是绮罗人出外淘金的习惯并未改变,平时留守村中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和妇女。

段智助的子女们便都在外工作、生活。

“莫忘根本”包括下绮罗在内的腾冲人有个习俗——家里的一楼大厅专门用来供奉牌位,中间为“天地国亲师”,厅左是列祖列宗,厅右是土地和财神,以此提醒自己莫忘根本。

看一户人家的大厅,便可以知道这户人家的姓氏,以及祖上是从哪里迁过来的。

比如段智助家,便是一个四姓同居的典型,计有来自颖川郡的寸氏、京北郡的段氏、东海郡的徐氏和陇西郡的李氏。

据说,这种传统还随着腾冲侨民的外迁,流传到了缅甸、泰国北部一带。

段姓在下绮罗并不是一个大姓,却有着十分显赫的历史。

段智助告诉我们,当地的著名景点文昌宫即是他们的八世祖段尧俞倡建的。

在腾冲这个“翡翠城”,素有“六大名玉”的说法,其中“段家玉”的主人便是下绮罗的村民段盛才。

段盛才早年丧父,自幼家贫,靠卖豆粉为生,后来立志到缅甸求财,从玉石场运回一块300多斤的大石头。

因为这块玉石毛料的外表是白元砂,许多行家都不看好它,没人肯出价购买,段盛才便把它丢在院子门口,供来客拴马。

不想人踩马蹬,石头逐渐露出了晶莹的小绿点。

段盛才于是请人将石头解开,得到了上好的翡翠:

水是透明的玻璃水,里面有着绿色的渣草花,乍一看,就像是清澈的河水里有水草在轻轻荡漾。

段盛才用它做了400多对手镯,其中最好的一对被宋美龄买走,大部分流出国外。

如今,段家玉仍被认为是云南翡翠之首。

此前,下绮罗还诞生过名震滇西的“绮罗玉”,名列腾冲“六大名玉”之首。

这也是腾冲第一批有巨大影响力的美玉。

下绮罗卧虎藏龙啊!

在段智助栽满鲜花绿草的家中,我们聊了一下午,从段氏的起源、明初的家族大迁徙到日寇的来袭、翡翠的传说,无所不谈,宾主尽欢。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坚持送我们到路口,好像我们是又要远赴他乡的儿孙。

霎时间,我理解了章诒和女士第一次到康家的感受,“既令人心旷神怡,又呈现出一种令人惆怅的魅力”。

岁月静好有人说,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名胜古迹,而是能有一段漂泊的时间,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无所事事地发呆,或是在小巷里迷路,看见当地居民为着什么事而幸福快乐。

下绮罗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古镇一隅不同于和顺古镇随处可见的陡坡,下绮罗的街道虽然也有起伏,但走来十分从容。

道路之间环环相扣,从这一边进去,可以从那一头绕出来。

这种漫无目的的闲逛,时常会因为发现一个精致的窗棂、一处错落有致的墙头而平添许多趣味。

享受着古镇中的这种闲适,蓦地想起胡兰成在新婚时送给妻子张爱玲的一句话: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下绮罗的静,像一冽清泉,不知不觉地流入心间。

这种宁静,跟村民的热情一样,让我深深地着迷。

我不禁为这里没被开发成景区而感到庆幸,也消解了一开始对村里的田地没有种植油菜花而感到的些许遗憾——只怕有了油菜花,下绮罗便不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村子对面的山上立着一排高架桥的桥墩,那是正在修建的保(山)腾(冲)高速公路。

据说修成之后,从昆明开车到腾冲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到腾冲旅游的人也将大幅度增加。

这本是一桩好事,我却有些伤感,我想到了通车之前的丽江。

离开下绮罗的时候,路过文昌宫。

宫殿前面的广场上立着一个高大的秋千,用十二根完整的荆竹组成,高逾十米。

那是村里人过年时做的,供人娱乐,年年如此。

这会儿正好有几个大人在玩,秋千越荡越快,越荡越高,几乎与上面的横竿平行了。

其他人散在周围,不时发出一声欢呼……同样无事挂怀的我们,在旁边不由地看得痴了。

一个人的皮影戏皮影戏起源于汉朝时的陕西,兴于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带,盛于清朝的河北。

腾冲的皮影戏是清朝道光年间从广东、湖南一带流传过来的,至今有150多年历史。

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们的“手工电影”。

不论是在腾冲县城的饭店吃饭,还是行走在和顺古镇,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表演招贴,有的甚至变成了路标的一部分。

在这些表演招牌上,我们同时看到一个名字:

刘永周。

追踪“手工电影人”傍晚,“腾越人家”饭店的一楼已经座无虚席,人们一边点菜,一边静等皮影戏开场。

戏台设在院子正对着大门的一侧,四周都用木板和幕布围了起来,人们只能看着幕布上晃动的人影暗自猜测。

六点半,名为《龟与鹤》的故事正式上演,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龟”与“鹤”伴随着或急或缓的音乐在河畔不断地斗智斗勇,龟的机警,鹤的灵巧,把现场观众逗得合不拢嘴。

偶尔有好奇的观众走到戏台后面,掀开幕布,看表演者如何舞动皮影。

整场表演大概20分钟左右,慕名而来的我们不免意犹未尽。

听说下一场演出就在隔壁饭店进行,我们赶紧退掉还没上桌的饭菜,追随而去。

这一场演出的故事名为《大救驾》,说的是腾冲名小吃“大救驾”的由来:

明朝末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逼到西南地区,途经腾冲时,又饿又累,到一家饭店投宿;

店家晓得客人辛苦,使出浑身解数,炒了一盘自己新近琢磨出来的小吃奉上,永历皇帝吃后大加赞赏,考虑到这道小吃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赐名“大救驾”。

表演者的旁白、唱腔带有腾冲口音,但因为配有字幕,外地人看起来也完全没有障碍。

事实上,腾冲方言的口音与华北地区相近,并不难懂。

而且,北方人多是“听戏”,重唱腔,而南方人多是“看戏”,更重表演。

表演结束,我们不禁跟着人们跑到幕后观看,一个六十出头、穿着对襟衣服的汉子正在教三个女孩子如何收拾。

有个小姑娘说想摸摸看,他便把皮影递了过来。

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刘永周。

据朋友介绍,刘永周是腾冲皮影的最后一代传人,凭借精湛的皮影制作和表演多次获奖。

他还是云南省文化厅认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滇西小有名气,曾受邀携皮影作品参加中缅建交55周年“中国文化月”的展览。

刘永周年轻的时候,跟随父亲制作、表演皮影,经常从年初忙到年尾。

过去,有庙会的地方便会有皮影戏表演,哪里遇到了干旱、水灾或者瘟疫,村民们也会请他们过去唱上几天。

为了演好皮影戏,刘永周和父亲曾到河北、山西一带取经,取长补短。

现在,刘永周能够演绎200多个剧目,从上古时代的《封神演义》到明清小说,再到为商业公司量身定做的《翡翠传奇》等,有些剧目要连着唱上七八天才能表演完。

除了在县城和几家公司合作演出,刘永周主要的演出舞台还是他所住的寨子——腾冲县城以北35公里的固东镇刘家寨,那里有独立的戏楼、十几个能帮他吹拉弹唱的老伙计,还有他的几十箱皮影道具。

我们跟刘永周约定,次日到他所住的刘家寨看一看。

来到刘家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写着“腾北重镇”四个大字。

刘永周年轻时学过绘画、雕塑,这牌坊两侧的壁画便出自他手,一个是刘邦登坛拜将,一个是三英战吕布。

之所以把这两个故事画在这里,可能跟主人公都姓刘有关吧。

刘永周家的大厅里挂满了文化部、云南省政府、地方市县颁发的各种奖状,还有云南一所高校聘他担任客座教授的证书。

院子一角有个小姑娘正在给剪刻好的皮影着色,那是刘永周的一个亲戚。

她正在画的是一个形体超过50厘米的大皮影,不过没有缀结(联结不同皮影的一种纽扣),不会活动,主要是供爱好者买去收藏。

刘永周把家里几套精美的皮影靠子(即已经完工的皮影人物造型)搬了出来,一一挂在院子的绳索上面,其中有一套便是在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得“造型制作奖”的《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简单而不失生动,再经表演者的巧手一拨弄,仿佛活了过来。

最后一个表演者和最后一个观众曾有媒体形容刘永周的表演团队:

这是云南唯一活着的皮影戏班。

近几年,看皮影的人渐渐少了,刘永周表演的场次也从一年上百场锐减到二十几场,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

儿孙们都改做其他行业了。

除了一些老人在农闲时节帮着客串一下,刘永周只有一个固定的表演搭档——曾经一同拜师学艺的村民刘定三。

当他提出我们可以1200元包下一场表演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刘定三有事不能参加演出,刘永周说:

今晚只能唱独角戏了。

演出剧目,是他的经典之作《七郎之死》。

晚上八点多,腾冲的天空才慢慢黑了下来。

两层楼高的皮影戏楼与刘氏宗祠隔路相望,设在宗祠里面的村委会大声地放着广播喇叭,不时重复一下今晚有皮影戏表演的通知。

此刻,作为看台的马路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刘永周胸有成竹地说:

再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人们吃完饭,看完电视,就过来了。

刘永周在几个老伙计抬着工具,上了戏楼拾掇着,把皮影一一组装好,再挂在绳子上。

忙活了大半个小时,旁边渐渐聚拢了不少村民围观。

快开场时,戏楼前面果然已站了不少人,其中一个老人带了一条长凳,做持久观赏之打算。

一开始,表演进行得并不理想。

刘永周的嗓子有点嘶哑,唱词也有些忘记了,唱到一半会停顿一下,重复几声,好像唱片卡壳了一般,惹得底下一片哄堂大笑。

坐在路边栏杆上的孩子学着他的唱腔,彼此笑闹着。

我从村委会借了把椅子,作为唯一的外来客,坐在观众中间显得十分另类。

好在我的存在并未影响村民们的正常交流:

左边一群老先生讨论着皮影戏在寨子里的发展历史;

右边一群妇女热烈地交换育儿心得;

后面一群小孩在追逐打闹,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旁边一个篮球场上,几个从傍晚就活跃在那里的少年依然精力旺盛,丝毫不为这边的热闹所动,倒是运球的声音不断传入我的耳膜,让我的思绪从舞台上游离。

显然,寨子里的广播通知对聚集观众起了作用。

这场表演对于村民来说,更像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功能有如赶集。

我静坐其中,专注地仰望着幕布上的人物飞动——并非我对皮影戏的兴趣有多么浓,而是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融入周围的热闹当中。

台上演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七郎之死》是《杨家将》中的经典一幕,说的是杨七郎随父兄出征,被辽兵围困在两狼山的山谷,经过几番死命突围才得以逃出包围圈,向主帅潘仁美报信求救;

潘仁美的小儿子潘豹曾被七郎打伤,最终不治身亡,潘仁美在关键时刻公报私仇,下令将七郎绑在树上乱箭射死;

不想七郎是雷神转世,箭射不进,有人献计说,只要把七郎额头的皮割开,遮住他的眼睛,便可以破了他的神通;

就这样,杨七郎被射成了刺猬,据说仅头部便中了72箭……这一段的表演最为精彩,从拉弓取箭,再到箭插入身,无不活灵活现,与电影无二。

我转到楼上的后台去看刘永周。

他一个人在操纵皮影,旁边围坐着七八个帮忙的,有的敲大锣,有的拉胡琴,有的敲梆子,有的打小鼓,有的递皮影……接下来的情节是哭七郎,只见刘永周手举皮影,双目紧闭,低头吟唱,愈唱声音愈嘹亮,也愈加悲怆,仿佛就要哭出来一样,听得我心里都跟着一阵阵难过。

此刻,整个后台再无一点噪杂,旁边一直嗑着瓜子的年轻人也停住了手,静静听着。

从后台出来,发现戏楼前的人不知何时已经走空了,而此时离演出结束尚有20多分钟。

“交际”的目的达到,观众们散去时应该是心满意足的吧。

我坐在唯一剩下的那张椅子上,听着无限悲凉的唱腔在空中回荡,心想幸好表演者与观众隔了一层幕布,可以少受许多打击。

天上,上弦月早已悬在中央,发出清冷的光。

地上,只剩下最后一个表演者和最后一个观众。

更多关于腾冲的攻略

长江三峡的难忘之旅

今年十一月长江三峡游,终于在好友的陪同下,还了我五十多年的心愿。

长江三峡一直是我很想要去的地方,乘坐下午二点的动车D382前往上海,经过一小时许我们抵达虹桥火车站,吴XX小弟弟接车送到上海虹桥饭店。

我们冼梳后稍事休息,不久下楼在旅馆内吃晚饭。

饭后,乘计程车往外滩看夜景,黄浦滩上新建的瞭望台观,令外滩更加庞大而壮观,创新的灯色,照耀得百年老上海的大厦显得更加雄伟,在夜色中展示一片辉煌。

与对岸浦东金茂,现代化建筑群相映成对。

黄埔江上不少回忆,旧时代翘尾的小划船,诗情画意已成历史风韵。

变成机动大型游船,在江中东来西往相当活耀水中荡漾。

上海人学懂了学活用的一个活字,除了香港之外,黄埔江晚上迷人的夜景,令人惊叹,流连忘返。

南京路上观光夜市猷似白天,好似走上美国拉斯维加斯不夜城,南腔北调只见人山人海,人头涌拥夜市人生,好不热闹。

想起我学友诗人叶连根,写他人生黄昏更壮美我只好说:

上海-夜色更优美。

由于明日清晨需要赶路,我们匆匆提早回旅馆休息。

D1,早餐后马上离开旅馆,乘车去虹桥火车站,按时乘坐6时42分D3072动车,现今祖国动车的设备确实是领导世界,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和快速动力,1121公里直奔抵达宜昌,只需要8小时许,我们抵达已是下午3时。

分乘计程车前往码头等候,直至5时许饭店开始营业。

我们进门见餐馆地方颇大,拥有大小鱼缸二十多个,宜昌的江鲜非常丰富,我们点了几样小菜,同时点了喜欢吃小虾,宜昌小虾是用辣椒炒的,跟余杭用酶干菜烧的小虾,口味各有春秋。

饭后,我们走到楼下码头等候游船的接送车,直至傍晚6时半,只见导游姗姗来迟,再次等候巴士驾驶员,直至7时许发动车子前往码头。

宜昌的接送车非常清洁而舒适,在山路的行驶中,如上山入海的翻腾,又经过羊肠小道,感觉上还是很稳,车的性能不错呀。

远处华夜星火点点,让人疑入仙境。

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八时许终于抵达游轮码头。

黑夜的码头边上,站立许多男女迎宾员,设备真的相当落后而非常肮脏,有20来级石梯,直线而下而没有任何扶手,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感觉上真的非常危险,同时迎宾员如同虚设,他们没有任何扶助,任由客人自已拖着行李,提心吊胆走下码头。

又经过七高八低的水中趟扬交接船,漂亮的VICTORIALIANNA号游轮,在我心目中初步影像,没有做好安全服务的意念。

进入船舱大堂后,提交我们订购号码,取了房卡,上四楼进入房间,拥有阳台的房间大约12平方左右,二张单人床各占一边,中间走道床头向窗,床面掠高,床下空间刚好放进行李箱。

这样配合显得房间空间拉大。

D2。

一早醒来,经过冼涑后,七时半抵达船上餐厅,在船舱二楼尾部。

早餐内容:

中西合璧。

有多种水果,面包,火腿肠,鸡蛋,包子,烧卖,油条,白粥,牛奶,国外人眼中的早餐,极对丰富,还有咖啡,茶和可乐等饮料配合。

船服员已替客人安排好餐座。

除了用筷子外,还提供西式餐具。

这次发现有叉没有刀,而牛油又像石头弹子那么硬,还好年老的国内客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干采把整棵牛油放进面包内吃了。

有些食物台上放着,汉堡包的肉,和面包各式配料,需要自已动手调整吃的。

客人只拿了汉堡肉,用筷子夹来,送入口中而大口吃了。

看来颇奇怪而创新吃法,OHMYGOODNESS。

上午,我们由船公司安排去参观宜昌,三峡大水坝,车行大概一小时左右景点。

根据资料水位有176米,建筑高达200米,在大坝左侧,湖水从闸底喷薄而出,顷刻间如千万条巨龙腾空飞舞,直射百米之外,弥漫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之下,呈现一道彩虹。

晚上,在睡房中观看游船,慢慢地经过三峡五级水梯的梯道,所用颇长时间观看全程通过。

这次我的行程,没有预先做好资讯功课,对于宜昌小三峡等地区了解都不够,如入宝山空手回之感。

坐下上网看看三峡的资料。

游船向小三峡前进,舱服员利用午餐后的空间,向客人介绍;

救生衣的用法,船上行程介绍。

直至傍晚,由船长欢迎晚会,配有香槟酒,各式饮料,蛋糕,西饼等。

中西人士一起欢乐跳舞,气氛相当热烈。

D3。

清晨游船抵达巫山,船公司安排小轮接交去向巫山小三峡挺进,一小后再由小舢舨替代进入崎岖河道。

船夫以一身数职,上下船安全相扶,船行途中,有似浪里白条梁山好汉,又以地方乡农民谣娱乐悦众。

又在船头上,指着山水讲解而指点江山。

河水很清,二面直硝的山壁,还有遗留下[人造线道]看着历史原貌。

长江三峡以山高,水险,湍急而闻名天下。

而小三峡则以河水清静,行船荡舟如在画中,特别是进入西峡后,水面平缓如镜,二岸青峰翠岭,秀色纷呈。

你还可以下船走走古时线道,再去高山峡谷湿地,听听鸟鸣啼啭,涌泉石水穿巨石,如进入另一个人间仙境。

经过3小时多的行程,返回船上午餐,而我在船上酒吧要了一杯咖啡,观看长江二岸景色,江面颇为宽大而水流颇急,想起我们的毛主席,如何横渡长江的勇气。

我们在塘栖上学年代,严老师也是我开蒙导师,课堂上一边教学,同时一边在黑板上划上美丽的山水画,其中一首诗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就是李白的白帝城诗中美丽情景,令我对白帝城莫大的向往。

也是这次长江三峡游的-主要目的地。

根据史书白帝城位于奉节城东边8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三面环水,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

历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根据史书的记录,公元0755年间,皇帝解禁,李白得知消息,兴奋之余,启程立刻返回江南,有诗为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午餐时,游船几静稍稍向瞿塘峡挺进。

二时半已抵达瞿塘峡,也是我游长江三峡的愿望,夔门-夔州古城白帝城下图是通白帝城长堤白帝城是个三面环水的小丘,由游客中心,经过捡票处后,走上风雨廊桥进入忠义广场,从后面走上小丘需要半小时时间,国内的标准,这里四周环水的确是比较干尽的。

大约五百级弯曲的石楼梯左右,而没任何扶手。

山上缺少厕所。

下山坡用另一通道,其中一段大约三百级楼梯,大小不一,是随直而下,中间没任何停留之处,没有安全扶手,如年老脚力不佳者,颇有问题,最好考虑清楚而上。

我的LP一直抱怨长江游轮不好,没夏威夷游轮那样这样的高级。

我说这是一次性的游历,每个地区有它的历史去游历,没必要那么多比较这个那个品位。

山顶景点中心,环顾四周,古树参天,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如画,众多厅堂中,其中有;

公元前225年史书为重点厅堂是:

白帝城内有三国演义,刘备托孤于此,游客大都在停留此地颇长时间,很有兴趣顷听导游,讲解三国演义故事。

我们朝思夜想,几十年憧憬的白帝城,挥汗踏步拾级而上,凉风吹皱我心思。

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千水万山终是(乡)情。

而今到此忽忽一游,不是尽兴而归,而是有点失望,乘坐旅车回夔门-夔州古城,上船吧。

左边是白帝城山丘后山是人民币十元图左边是白帝城山丘,后山是人民币十元图大江东去一曲,非常动听。

我在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