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04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份全国通用百题精练语文试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美 

供(gò

ng)述 

蹊(qī)跷怪事 

数见不鲜(x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弈 

倾轧 

形将就木 

韬光养晦

B.炫富 

怄气 

自顾不暇 

树木葱笼

C.发轫 

僭越 

气势汹汹 

不尽人情

D.陷阱 

撂荒 

弱不禁风 

克敌制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陈奂生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侦查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

B.他们在城市社会的最边缘最底层,以最低的收入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而且最沉默最隐忍。

C.法律人齐聚首,不单是向这位精神导师致敬,也是坚守理想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D.想想自己少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借助行政资源得来的公信力,如果不能保证用在服务公众的正确途径上,迟早有一天会随着“广告门”、“侵权门”之类的许多“门”而挥霍殆尽。

B.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典故和精妙学说仿佛一条精神的河水在课堂之上款款流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C.为了避免鄱阳湖连年枯水、湿地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江西省希望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走出这一困境。

D.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问题,要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2)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3)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4)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5)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充分的军事修养

A.(5)

(2)

(1)(3)(4) 

B.

(1)(4)(3)(5)

(2)

C.(4)(3)

(1)(5)

(2) 

D.(5)

(2)(3)(4)

(1)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8小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年l2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一词深入人心。

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约15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5000人。

如此庞大的宣传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

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

当然值得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人们也需要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

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科学家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排放多的化石能源。

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性物质。

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接着,科学家想到的是发展低碳技术。

所谓低碳技术,其本质是节能技术,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只要用的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

目前,全球低碳技术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

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低碳技术,似乎难以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伟业”联系起来。

然而,如果每个行业都能采用低碳技术,那么汇总起来的碳减排量就十分可观。

最后,科学家要想办法把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这种减排思路看上去很简单,比如,种更多的树,养更多的海藻,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但是,植物吸碳的能力有限,死亡后还会有碳排放。

于是,科学家希望开发一些人造吸碳设备。

虽然这些设备原理很简单,但是大都有明显的缺陷——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

如果能开发一种廉价高效的吸碳设备,减排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摘自《科学画报》)2010年2月号)

6.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重视,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人人心。

B.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暖化下去,岛国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内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7.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的有效方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傅山。

字青主,阳曲人。

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

读书过目成诵。

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

多迂腐不足道。

愤之。

提学袁继成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

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 

亦直袁,遂得雪。

山以此名闻天下。

甲中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

“不敢愧友生也!

”山省书,恸哭,曰:

“呜呼!

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

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

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

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

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

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

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

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于地。

魏象枢进曰:

“止,止,是即谢矣!

”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山叹日:

“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

”既而曰:

“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

”闻者咋舌。

至家,大吏成造庐请谒。

山冬夏著一布衣。

自称曰“民”。

或曰:

“君非舍人乎?

”不应也。

卒,以朱衣、黄冠敛。

山工书画,谓:

“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

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

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

子眉,先空:

壁亦附焉。

(选自《清史稿》.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省书 

省:

丢弃。

B.比天下大定 

比:

等到。

C.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舁:

抬。

D.山工书画 

工:

擅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之,乃饭 

今君乃亡赵走燕

B.使人舁以入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且死不瞑目矣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成诵 

②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

③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 

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⑤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 

⑥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提学袁继咸被人所诬陷时,他挺身而出,和曹良直等赴京向通政使申诉。

B.对门生营救自己一事,傅山深感遗憾,认为不如早点死为安,所以他每天仰视天空、俯视地下,不与外人接触。

C.傅山性格刚烈。

皇帝下诏要大臣举荐人才,当傅山被给事中李宗孔推荐时,傅山坚决不答应,即便官员强迫,他也不从命。

D.文章最后一段写傅山在书画和文学上的成就,这既是对傅山人格刻画的一种有力补充,也是对傅山人格魅力的一种强化。

(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戚友/跂望 

果脯/田父 

散记/霰弹枪 

璞玉/蒲柳人家

B.铺板/曝露 

苗圃/鸭蹼 

冠冕/冠心病 

福祉/扺掌而谈

C.商榷/宫阙 

笨拙/卓越 

撺掇/往上蹿 

攒射/万头攒动

D.佣工/雇佣 

生肖/枭雄 

朴刀/梁山泊 

琐屑/解甲归田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嗑碰 

渲泄 

录像机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

B.备至 

缉拿 

明信片 

招聘启示 

自做自受

C.燥热 

蛰伏 

钓鱼竿 

义气用事 

沧海一粟

D.观瞻 

秸秆 

元宵节 

黔驴计穷 

稗官野史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将伴着曙色起床,去看一看那由黑色变成白天的激动人心的奇观。

我将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观赏那光色的变幻莫测,正是在这变换中太阳唤醒了大地。

B.如果索福瑞愿意童叟无欺地公布收视率,周立波肯定是央视最想“做掉”的那个人。

C.想起十几年前,每到国庆节晚上,我们院子里总是十室九空,原因是大家都去广场看焰火晚会去了。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时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做了日寇走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听起来似乎简单,可要做到它,就并非一件容易事。

B.截至目前,包括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颁布了旨在减少排放的具体措施,各汽车巨头都明确表示将提升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于3月8日下午2:

30在南昌市广场新华书店举行温艳霞《围屋里的女人》签名售书活动。

届时,除了得到温艳霞现场签名售书外,还将现场演绎《围屋里的女人》的精彩片段。

D.我校校合唱团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合唱团同学的合唱水平迅速提高,终于在2010年全国合唱比赛获得金奖。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语文老师常说:

学语文靠积累,靠循序渐进,靠“眼到、手到、心到”。

B.亲情是什么?

当你们在一起时,它是欢乐,当你们分离时,它是辗,是梦,是泪,是杜鹃啼血!

C.几年前,郭德纲憋了一肚子气的相声作品“我要上春晚”,把春晚讽刺得体无完肤。

D.都市闲人,在雨后的斜桥里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说:

“唉,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小题。

中新网1月14日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今日在京举办“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最近引发国内外热议的曹操墓在安阳被发现成为论坛的主题。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目前确认曹操墓的西门豹祠和鲁潜墓志等仍然存疑,对曹操墓虽然可以“根据考古研究的方法,初步断定”,但这“不是最终的结论,目前还不能盖棺认定”。

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在论坛上列出了包括年代、规模、尸骨、文物、文献等九大确认证据后,有人对确认曹操墓位置的西门豹祠的断代和战国时候的西门豹祠到底是不是一个提出了疑问。

专家指出,有的学者可以以西门豹祠作为一个坐标,但是我想把它作为一个科学的、非常精准的坐标,需要在进一步的考古工作之后判断它的时代,这样比较稳妥。

对此,王巍表示,西门豹祠、鲁潜墓都是曹操墓被发现的线索,“但是我们实际上挖掘这个东西,或者认定,或者对这个墓主人推断的时候,这些不是主要的证据,是一些参考。

他认为,首先这个墓葬的规模、年代、形制的特点以及等级,尤其是魏武王名字、铭刻的出土,这是关键性的证据。

有的时候学者为了证明我这个学说是科学的,就把主要的证据、一些参考的线索都罗列起来了,并列起来了,让人感觉到好象这当中就有一个问题,比如鲁潜墓,我们知道墓志在那出土,但是墓没有发现,这样的话这个论据就不可靠了,我觉得主要的证据不是这些,这些可以作为参考。

但是实际上距离邺城的方位,西30里,这是一个文献很关键的证据。

当然西或者西南,已经经过讨论。

所以鲁潜的墓志也好,西门豹祠不是直接的证据,而且对这些的工作,比如确定它的年代,还有待今后来做。

另外,有学者提问,从考古的角度确定西高穴是曹操墓确实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证据。

但是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好象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比如魏书,曹操的夫人死的时候,应当是70岁,明确记载了和曹操合葬高陵,据专家介绍,现在发现两具女性的遗骸,年龄最大的是50多岁,和70岁差距还是比较大。

另外,现在还不能有力地说明到底是同穴还是并穴。

如果是并穴的话应该是在旁边,紧跟着就有他夫人的墓,如果发掘出来以后,能够确认是有70岁女性的遗骸,我觉得确认曹操墓的根据就更充分了。

我不知道专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对此,王巍说,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个墓葬很可能是曹操的高陵。

“很多记者都问我,这是不是最后结论?

我觉得最后结论的提出不是现在。

比如今后,第一,旁边的1号墓要充分的发掘,1号墓、2号墓出土的遗物,包括形制、人骨等等进行详细的比较,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来测试、分析,包括对那些陶器的整理,因为陶器是我们断定年代非常重要的标志,甚至二三十年在陶器上都会有变化,这次发掘之后,还没有时间研究。

包括研究文献。

那个时候应该由汉魏的考古专家,包括在座的几位,包括其他没有来的,包括历史文献学的,那个时候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的研究,最后得出一个专家认定的意见。

他强调说,这个意见不是国家文物局颁布,应该是这些专家提出一个最后的结论性的意见。

现在距离那个结论的意见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已经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关注了,我们根据目前的资料,根据考古研究的方法,初步断定,或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意见,我们觉得是值得重视的。

“现有资料是很有利于他们提出这个观点的,但不是最终的结论。

目前还不能盖棺认定。

”他说。

6.本文第三段开头的“对此”中“此”指的是 

A.目前确认曹操墓的西门豹祠和鲁潜墓志等仍然存疑。

B.潘伟斌在论坛上列出的包括年代、规模、尸骨、文物、文献等九大确认证据。

C.有人对确认曹操墓位置的西门豹祠的断代和战国时候的西门豹祠到底是不是一个提出了疑问。

D.为推断墓主是不是曹操而把西门豹祠作为一个科学的、非常精准的坐标。

7.不能作为王巍推断墓主人是不是曹操的证据的一项是 

A.墓葬的中尸骨、文物、文献等九大确认证据。

B.墓葬的规模、年代、形制的特点以及等级,尤其是魏武王名字、铭刻。

C.墓葬距离邺城西面30里。

D.现在发现的两具女性的遗骸,如果是在曹操墓旁边并能够确认是有70岁女性的遗骸。

8.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的主题是在安阳被发现曹操墓。

B.王巍表示,目前曹操墓和西门豹祠以及鲁潜墓志等仍然存疑。

C.王巍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认为这个墓葬很可能是曹操的高陵。

但他又说还不是最后结论。

D.王巍强调有关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是不是曹操墓的最后定论应该由多方面的专家共同来做出。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每小题3分)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

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

”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

“然则焚稿者非欤?

”曰:

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

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