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772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该定义涵盖了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和途径与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只重视经济基础价值,不顾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下进行的。

第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明确:

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

体现了代内与代际之间的平等,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

第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施应遵循整体、协调、优化与循环的思路,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公平和高效发展。

第五,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久之策,也是解决我国缺水、贫水的当务之急。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走之路和最佳选择。

2.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既要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又要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尽量满足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两者必须密切配合。

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如下特点。

(1)区域性。

区域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系统,既有等级差异,如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

又有类型之别,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地等。

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它们的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差别很大。

每个区域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的套用同一种模式。

(2)复杂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要素很多,不能只就水论水,而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各方协作,才能实现。

能够使人类长期利用的水是在自然界通过全球水文循环可恢复、更新的淡水,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应限制在其恢复、更新能力以内。

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仅涉及当地的水资源禀赋条件,而且还涉及到当地水资源利用方式、废污水处理能力、城市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将各方面内容都协调好,才有可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相对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因此,是否可持续只是相对而言,量化后的结果只是一种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目前不同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高低的指标体系,只能表示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相对高低,而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绝对水平。

2.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步骤

(1)确定具体的评价区域,在此基础上选取评价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及可调配的水资源作为评价目标。

(2)根据可持续利用原则和该区域自身的特点来建立合适的评价区域、评价目标的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指标的诊断标准。

由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确定指标时要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并举。

(4)根据指标体系的具体情况以及指标的诊断标准来确定评价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5)根据评价所得的结果,指出现实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与持续利用方向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3德州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概况

3.1社会经济概况

德州市辖一区二市八县(132个乡镇),幅员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41万人,非农业人口166.59万人,人口密度549.4人/km2。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4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0亿元,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844.09亿元,增长12.3%;

第三产业增加值510.26亿元,增长16.6%。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1:

55.9:

32.0调整为12.4:

54.6:

33.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138家,实现主营业收入3275.56亿元,实现增加值835.98亿元,增长15.2%。

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106.7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3亿元。

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6.1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0164.29元;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8.4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2.24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009年末德州市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3.83万公顷,其中有机耕地面积50.11万公顷,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3.49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9.95万公顷。

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572.48万吨,比上年增长23.5%,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3.2自然环境概况

德州市处于渤海凹陷的偏南部,东经115°

45′24″~117°

36′02″、北纬36°

24′25″~38°

00′41″之间,南靠黄河与济南市隔河相望,西北部及北部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毗邻,东部、南部分别与滨州、济南、聊城三市接壤,总面积10356km2。

德州市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基地为奥陶纪灰岩。

浅层沉积物均系长期以来黄河冲积物质,地形变化受黄河近期迁移泛滥的直接作用,形成了垄岗地形、缓平坡地、洼地及河槽洼地四种地貌形态。

全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约1/7000,地面标高介于18~24m之间。

3.2.1气象条件

德州市位于鲁北中部,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

春季大风多,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常有春旱和干热风发生。

夏季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特征显著,表现在降水集中,雨水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12.9℃,多年平均干燥度1.29,太阳辐射125.5kcal/cm2,日照2660.6h,湿度65.38%,无霜期204d,平均风速3.3m/s。

全市多年(1956~2004)平均降水量为554.8mm,年际变率大,枯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仅占多年平均值的13.2%,丰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是枯水年份的十倍多以上。

全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86mm,大约为年降水量的2倍。

3.2.2河流水系

德州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

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

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

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境内河流均属雨水补给型河流。

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较大支流有两条:

一是赵牛新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水系;

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卫运河水系。

流域面积介于300~1000km2的支流有12条,介于100~300km2的支流有53条,介于30~100km2的有114条。

全市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

3.3德州市可利用水资源现状

德州市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53×

108m3(不包括引黄水量),平均年降水量为554.8mm(折合成水量为57.5×

108m3),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08564×

104m3(不计跨流域引水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为10.48×

104m3/k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1m3,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1%,全国水平的10%。

年供水总量18.94亿m3(不包括深层地下水),其中农业15.03亿m3,工业1.81亿m3,林牧渔业2.0亿m3,城镇生活1054.2万m3。

年末德州市实有耕地面积929.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657.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4万亩,节水灌溉率为17.3%,灌溉水生产效率仅为1.2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1,均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德州市可利用的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客水(主要为黄河水)资源。

多年(1956-2000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94×

108m3,多年(1956-2000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为1.254×

109m3,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1.007×

109m3。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58×

109m3,50%年份的水资源总量是1.206×

109m3,75%年份的水资源总量是7.56×

108m3,95%年份的水资源总量是3.38×

108m3。

作为最主要的客水资源,现在,黄河水已成为工农业和居民用水的主要水源。

1980-2000年总引黄河水3.828×

1010m3,年均引水1.822×

109m3,大大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3.4德州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德州主要依靠调引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支撑全市各类用水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水污染等,造成德州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已成为全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地表水资源短缺。

德州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河流水系均属季节性排洪河流,非降水丰年不产生径流。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受污染威胁严重、调蓄能力薄弱,导致水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无法满足德州的用水需求,每年水资源缺口约15亿立方米。

(2)客水资源不稳定。

随着小浪底水库加大调节力度、黄河部门控制引黄指标、沿黄各地用水量持续增加,作为德州主要可供水源的黄河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可用不可靠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

(3)污水处理率低,水质不断恶化。

工农业、生活排污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水资源质量变劣,可利用水量锐减。

据2000—2008年水质资料综合分析,在评价的10个河段中,除有时部分河干外,各站均为超Ⅴ类水。

此外,根据对34个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的监测结果,浅层地下水污染物总体含量呈上升趋势,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和生活集中取水点。

(4)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

自备水源比重过大,无序开采地下水资源,已出现了夏津—武城、宁津两个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724平方公里,地下水深层降落漏斗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个别地方已经出现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5)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低下、中高耗水产业比重偏大等因素,也制约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德州市农业、工业和建筑、第三产业及其他的用水结构为83.5:

10.1:

6.4,而三产增加值结构为17.2:

52.5:

30.3。

农业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3.5%,创造出的产值仅为总产值的17.2%,农业用水效益尤其低下。

4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

4.1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基于有关研究的思想,结合德州市的具体实际情况,本论文在选择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全面性和概括性相结合的原则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这就要求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全面反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重叠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精度,尽可能地选择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指标。

(2)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的指标体系要系统性强,层次分明,将复杂的问题用简洁、精练的、层次感较强的指标体系表达出来,避免建立的指标体系过于庞大复杂。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选择指标时,不能脱离指标相关资料信息条件的实际,即考虑指标数据收集的方便性。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要尽可能量化,而对于难以量化的,采用定性指标描述。

(5)可比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的选取和计算尽可能采用国内外通行口径,同时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具备灵活性。

4.2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评价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状况。

通过分析被描述对象的系统结构和要素,建立综合目标与系统结构及要素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度需求,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分为几个层次。

指标体系最上为目标层,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目标,以下依次为二级子系统、三级子系统、四级子系统层,分别表示分目标、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

一般的指标体系分2~4层,实际运用中超过4层的很少,也不便于使用。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影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了如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指标体系(图1)。

图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层次结构

4.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体系是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合理抽象和模拟,但各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是不同的,这可以用一组归一化的权重W1,W2,…,Wn来刻划。

传统的权重分配常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

其中Delphi法不仅对咨询专家要求较高,而且多轮咨询的工作量较大。

AHP采用九标度刻划比较判断结果,使人感到操作困难,而且计算复杂,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为了计算的简便,本文采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其计算步骤如式

(1)~(3)。

构造主观比较矩阵:

(1)

其中n为指标个数,元素Cij表示对于Sk而言,Ci相对于Cj的相对重要性,其含义为:

建立感觉判断矩阵:

(2)

其中,

计算客观判断矩阵:

(3)

P为使用者定义的标度扩展值范围,如p=3或7,本文取3。

对矩阵R的任意一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权重向量[W1,W2,…,Wn]T。

对于准则层的4项指标,经过咨询和计算,得出它们的权重,其中水资源现状为0.2765,水资源利用效率为0.1917,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为0.1329,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为0.3988。

然后对指标体系中下一层次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得出指标体系中最后一层各指标因素的权重(表2)。

表1层次分析法矩阵构造表

Sk

C1

C2

……

Cn

c11

c12

c1n

cn1

cn2

cnn

4.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计算方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计算方法是在无量纲化基础上进行的加权综合评价,所以评价模型分为无量纲化计算和综合评价两部分。

4.3.1无量纲化计算模型

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不同。

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就要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计算是为了消除不同量纲之间的差别,使不同的指标之间可以相互叠加。

这里采用极值无量钢化处理方法,公式如下:

4.3.2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模型一般采用加权求和的计算方法。

设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值为

,对应的权重为

,则综合评价计算模型为:

(4)

该模型强调指标的群体性,即个别指标的落后对系统整体功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表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评价指标权重

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指标权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

水资源现状

(S)

0.2765

人均水资源(S1)

0.3126

水资源密度(S2)

0.1857

地表水资源比重(S3)

0.1072

降水量(S4)

0.2444

径流量(S5)

0.1411

水资源利用效率

(E)

0.1917

GDP用水量(E1)

0.2693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E2)

0.1393

工业用水比例(E3)

0.0898

农田综合灌溉定额(E4)

0.2161

农业用水比重(E5)

0.1118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E6)

0.173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

(P)

0.1329

水资源利用程度(P1)

0.3216

GDP废水排放量(P2)

工业废水排放量(P3)

人均废水排放量(P4)

城市污水排放量(P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C)

0.3988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C1)

工业用水重复率(C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C3)

污水处理投资比重(C4)

节水灌溉比重(C5)

4.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

参照其他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划分为五个等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综合指数值越小,其可持续利用的能力越差,否则相反。

具体分级见表3。

(1)一级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好(基本未开发),综合指数为0.8—1.0。

(2)二级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较好(可持续),综合指数为0.6—0.8。

(3)三级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般(基本可持续),综合指数为0.4—0.6。

(4)四级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较差(维持可持续利用困难),综合指数为0.2—0.4。

(5)五级综合水资源不能可持续利用(不能持续利用),综合指数为0—0.2。

表3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标准分级表

分级级别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综合指数

0—0.2

0.2—0.4

0.4—0.6

0.6—0.8

0.8—1.0

所处状态

不能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困难

基本可持续

可持续

基本未开发

5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解析

为了充分验证评价方法的实用价值以及展示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而更加合理的开发、调配水资源,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以2009年的统计资料(表4)对德州市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即根据划分好的评价等级,利用相对隶属度公式,将指标数据值转化为评价矩阵。

通过已确定的权重和评价矩阵,以加权平均为运算模型,分别进行一、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式4),得到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42010年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数据值

计算方法

单位

指标数据值

水资源总量/总人口

m3/人

211

水资源总量/国土面积

m3/亩

143

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

%

25.2

统计口径

mm

554.8

108m3

8.95

用水总量/GDP

m3/(x104元)

157

工业用水量/工业增加值

%%

49

工业用水量/用水总量

7.51

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面积

217

农业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口

88.08

城市生活用水/城市人口

L/人·

d

108

用水量/水资源量

167

废水排放总量/GDP

m3/元

1.7

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产值

2.3

废水排放总量/总人口

140

城市污水排放量/城市人口

104m3/人

6.02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总排放量

95

重复用水/工业用水

70

城镇污水处理量/城镇生活污水

98

污水处理投资/污染治理投资

85

节水灌溉面积/总灌溉面积

15

€各指标数据均由作者根据2010年德州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5德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表

类型

省市

水资源利用压力

总体水平

中等

德州

0.1181

0.4615

0.3434

0.5989

0.5434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西北部,地处鲁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产水模数很低,水资源紧缺是当地的现实条件。

目前德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在现状工程条件下,全市平水年(P=50%)的可供水量约为19.25亿m3,其中地表水为1.94亿m3,引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