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43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颈部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翼腭管

  ---上颌骨内面+腭骨垂直部+蝶骨翼突

  ---硬腭部的出口为腭大孔

  ---管内有腭降A、腭前、腭中、腭后N

  ---翼腭管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翼(突)钩

  ---翼突内板窄而长,下端较尖并弯向外下方

  ---腭帆张肌肌腱呈直角绕过

  颞下颌关节

  髁突

  组成:

内外极,前后斜面

     横嵴,髁突颈,关节翼肌窝

  特点:

前斜面为负重功能面,面积小

     髁突颈易骨折

     双侧髁突对称

  颞骨关节面

关节窝+关节结节

关节结节后斜面为负重功能面,

     +髁突前斜面=颞下颌关节功能区

  关节盘

前带—2mm,胶原+弹力纤维

     中间带—功能区,最薄,无血供,易破裂

     后带—横嵴顶与关节窝间,最厚,

       --后缘位于髁突横嵴的上方

  作用:

缓冲关节内压力

     调节关节不协调

     稳定关节内运动

  关节囊及间隙

  关节囊---结缔组织包裹

  间隙---关节上腔+下腔

  关节韧带

  蝶下颌韧带

  颞下颌韧带

  茎突下颌韧带

分类

作用

颞下颌韧带

浅层

颞骨关节结节的外侧面

髁突颈的外侧面

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

深层

髁突外极和关节盘的后部

茎突下颌韧带

茎突

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

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蝶下颌韧带

蝶骨角棘

下颌升支的下颌小舌和下颌孔下缘

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

  1.具有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

  铰链关节---发生在关节下腔的运动,

       由关节盘和髁突组成盘-髁关节;

  滑动关节---滑动运动发生在关节上腔,

  由关节盘和颞骨组成盘-颞关节。

  2.在转动和滑动的关节运动中形成多少运动轴心。

  3.左右联动关节。

  4.解剖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肌

  1.表情肌特点

  2.口轮匝肌

  3.颊肌

  4.咬肌

  5.颞肌

  6.翼内外肌

  一、表情肌的特点

  起止---表情肌位置较浅,起于骨面或筋膜,止于皮肤,收缩力较弱。

  作用---表情,参与咀嚼、吸吮、吞咽、呕吐、呼吸和语言

  支配---表情肌的运动受面神经支配

  二、口轮匝肌

  浅层---纤维从唇的一侧至对侧,口轮匝肌的固有纤维

  深层---纤维来自颊肌唇部

  中层---由颧大肌、上唇方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和降下唇肌的纤维参与组与

  作用---闭唇,封闭口腔,并参与吮吸、进食、咀嚼、发音

  三、颊肌

  起止--起-上、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的外方和翼突下颌缝

    --止-上份纤维进入下唇,下份纤维则进入上唇

    --最上方和最下方的纤维并不交叉,分别进入上、下唇

  作用--牵引口角向后,

    --使颊部更贴近上、下牙列,

  参与咀嚼和吸吮

    --排出气体

  四、咬肌

  浅层:

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前2/3

  止于咬肌粗隆向下后方走行

  深层:

起于颧弓深面,

  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上提下颌,参与下颌侧向及微前伸运动

  五、颞肌

  起于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止于喙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8远中

  上提下颌,参与下颌侧方、后退运动。

  六、翼内肌(浅结深内+锥突)

  -浅头:

起自上颌结节和腭骨锥突

  -深头:

起自翼外板的内侧面和腭骨锥突

  -止于:

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

上提下颌骨。

一侧收缩,产生侧向运动

  七、翼外肌(上蝶下外)

  -上头:

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下头:

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囊和关节盘

  -作用:

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闭口时,上头收缩稳定关节盘

肌肉

功能

咬肌

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

下颌支角外面

上提,微前,伸侧方

颞肌

颞窝及深颈筋膜

喙突,支前缘,下8后区

上提,后退,侧方

翼内肌

翼外板内面,腭骨锥突,上颌结节

下颌支角内面

上提,侧方

翼外肌

翼外板外面,颞下嵴,蝶骨大翼颞下面

髁突颈,关节盘及囊

下降、前伸、侧方

牵引盘突复合体向前

  口颌面颈部--血管

  1.动脉(A)

  2.静脉(V)

  动脉(A)

  动脉(A)---颈内外区别

  1.位置区别:

颈内—后外转后内

        颈外—前内转前外

  2.分支区别:

颈内—无分支

        颈外—有分支

  3.实验性阻断后观察终末分支有无搏动

  动脉(A)---颈外A分支走行及分布—前3

  甲状腺上A---平舌骨大角稍下方---甲状腺及周围肌肉(舌骨下肌群)

  舌A---舌骨大角尖处---舌、舌下腺、颌下腺,口底黏膜,舌骨上肌群

  面A---舌骨大角的稍上方--唇、外鼻、颏部各肌与皮肤

   --舌下腺、软腭及腭扁桃体

   ---咬肌前缘下颌骨下缘交界处搏动感

  动脉(A)---颈外A分支走行及分布—终末2

  静脉(V)

  静脉(V)---交通

  口颌面颈部—神经

  三叉神经

  1.口腔颌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和咀嚼肌的运动及本体感觉神经

  2.混合神经

  3.组成—眼N—上颌N—下颌N

  三叉神经---眼N(最小)

  走行:

眶上裂出颅

  分支:

额N、鼻睫N、泪腺N

  功能:

混合N,泪腺、眼球、眼睑

  前额、鼻的大部分皮肤和部分鼻黏膜

  三叉神经---上颌N(感觉N)

  分布:

  脑膜支—分布硬脑膜

  颧N—眶下裂--眶外侧壁—颧颞部皮肤

  翼腭N—翼腭--蝶腭孔--鼻支--切牙孔--鼻腭N-3-3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神经节--翼腭管--腭N--腭大孔--腭前N-3-8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上牙槽后N—上颌结节牙槽孔--6(除近颊)-8牙及牙周、牙槽骨、窦黏膜

  --牙槽孔外---牙龈支—6-8颊侧牙龈黏膜

  上牙槽中N—眶下管后段--4-6(近颊)牙及牙槽、牙周、颊侧牙龈、窦黏膜

  上牙槽前N—眶下管中段—1-3牙及牙槽、牙周、颊侧牙龈、窦黏膜

  三叉神经---下颌N(混合N)

卵圆孔--颞下窝-翼外肌深面

最粗大,粗感觉根+细运动根

  颊N--翼外肌两头之间--下5-8的颊侧牙龈,颊部的黏膜和皮肤

  舌N—翼外肌下缘--舌骨舌肌前缘—后外上方钩绕导管—前内行

  --下颌1-8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口底黏膜

  --鼓索—味觉纤维--舌前2/3味觉

  ---副交感纤维—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及颌下腺的分泌

  下牙槽N--翼外肌下缘—下颌神经沟—下颌孔—下1-8牙及牙周膜,牙槽骨

  --颏孔---下1-4唇颊侧牙龈、下唇黏膜及皮肤和颏部皮肤

  面神经

  成分:

混合N=副交感(腺体分泌)+味觉+运动+感觉

  面神经腮腺段的分支及功能

  面神经损害定位诊断

面神经损伤部位

症状及体征

1.茎乳孔以外

同侧面肌麻痹

2.在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

同侧面肌麻痹,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3.镫骨肌神经与膝神经节之间

同侧面肌麻痹,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神经节处

同侧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5.膝神经节与脑桥

同侧面肌麻痹,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茎突外面肌

  镫鼓味唾失

  膝镫味唾听

  膝听味唾泪

  舌体神经分布

  感觉---前2/3—舌N味觉---前2/3---鼓索

  ---后1/3---舌咽N---后1/3---舌咽N

  运动---舌下N

  上下唇及颊部神经分布

  上唇感觉---上颌N面段---上唇支,鼻支,眼睑支

  运动---面N—颊支

  下唇感觉---下牙槽N---颏N

  运动---面N---颊支

  颊部感觉---下颌N--颊N颧部感觉---上颌N—颧N

  运动---面N--颊N

  上下颌神经分布

  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1)鼻腭神经:

321丨123的腭侧黏骨膜和牙龈。

  

(2)腭前神经:

876543丨345678的腭侧黏骨膜和牙龈。

  (3)上牙槽后神经:

87丨78以及6丨6的腭根和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4)上牙槽中神经:

54丨45以及6丨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

  (5)上牙槽前神经:

321丨123及其牙周膜、牙槽膜、唇侧牙龈。

  (6)颊神经:

8-5丨5-8颊侧牙龈、颊部皮肤和黏膜。

  (7)舌神经:

8-1丨1-8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黏膜、舌下腺。

  (8)下牙槽神经:

8-1丨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9)颏神经:

4-1丨1-4唇侧牙龈、下唇黏膜和颏部皮肤。

  口颌面颈部—唾液腺

  毗邻

  神经支配

  血管分布

  局部解剖

  1.口腔局部解剖

  2.颌面局部解剖

  3.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1)口腔境界与分部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3)唇的解剖

  (4)腭的解剖

  (5)舌下区的境界和内容

  (6)舌的解剖

  1.口腔境界

  前界上下唇,后界为咽门,两侧为颊,上界为腭,下以舌下区为界

  牙列,牙龈、牙槽黏膜为界限

  口腔前庭=界限+唇颊

  固有口腔=界限+咽门+腭+舌下

  翼下颌皱襞、磨牙后垫为通道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①口腔前庭沟--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沟槽。

  ②上、下唇系带--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黏膜小皱襞。

  ③颊系带--前庭沟上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黏膜小皱襞。

  ④腮腺导管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⑤颊垫尖--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牙合)面向颊黏膜的三角

  形隆起,此尖约相对于下颌孔平面。

  ⑥磨牙后区--下颌第三磨牙后方的三角和磨牙后垫。

  ⑦翼下颌皱襞--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

  --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

  3.唇层次与结构(5)

  皮肤:

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

比较疏松。

  肌层:

主要为口轮匝肌。

  黏膜下层:

有黏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黏膜:

有黏液腺开口。

  4.腭层次与结构

  硬腭---表面解剖标志

  腭中缝、切牙乳头(腭乳头)、腭皱襞、上颌硬区、腭小凹、腭大孔、蝶骨翼突钩

  1)腭突+腭骨水平部

  2)咀嚼黏膜,耐磨耐压

  3)中缝无黏膜下层,前无腺体,后腺体多

  4)黏骨膜

  5)中薄两侧厚

  软腭---表面解剖标志

  腭帆---腭垂—腭凹---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

  咽门=腭帆+腭舌弓+舌根

  五对腭肌—提,张,垂,腭舌,腭咽

  腭腱膜位于软腭的前1/3,为软腭的支架,主要由腭帆张肌腱膜构成

  5.舌

  分区:

界沟为界,前2/3,后1/3

  表面标志:

  舌腹—舌系带—伞襞

  舌内肌---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

  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

  舌肌:

改变舌体—舌内肌

  改变位置---舌外肌

  血供:

舌A+咽升A(后1/3)

  神经支配:

前2/3—舌N+鼓索+舌下N

  后1/3—舌咽N+舌下N

  淋巴管引流:

  

(1)舌尖淋巴管:

  

(2)舌体边缘或外侧淋巴管

  (3)舌中央淋巴管

  (4)舌根淋巴管

  6.舌下区

  边界

  上---舌和口底黏膜;

  下---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

  前---两侧界为下颌体的内侧面

  后---舌根

  表面标志--舌下肉阜—舌下襞(下颌下腺管表面标志)

  内容物:

  腺体—舌下腺及下颌下腺深部

  ---下颌下腺导管

  神经—舌N—舌下N

  血管---舌下A,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

  颌面局部解剖

  

(1)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特点

  

(2)腮腺咬肌区

  (3)面侧深区

  (4)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一、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特点

  1.表面解剖标志

  鼻面沟、唇面沟、颏唇沟、颏下点、眶下孔、耳屏

  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处

  面神经出茎乳孔的位置:

成人位于乳突前缘中点或乳突尖端上方约lcm处,距皮肤2~3cm

  2.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

  

(1)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疏松,易于伸展移动。

有利于外伤缝合及成形手术。

  

(2)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利于排出新陈代谢产物,可发生皮脂腺囊肿和毛囊感染。

  (3)血管密集,血运丰富。

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强,有利于创口愈合。

静脉与颅内海绵窦关系密切,炎症时应注意向颅内蔓延的可能。

  (4)有皮肤皱纹,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手术时,切口的方向应尽可能与皮纹一致。

  (5)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手术或创伤处理时应注意表情肌的缝合,以免影响表情肌功能。

  二、腮腺咬肌区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

  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及外耳道

  下---下颌骨下缘为界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为界

  下颌孔的体表投影:

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丽于下颌骨下缘处的连线中点。

  内容物

  腮腺---被面神经分为深浅两叶

  神经---面N,耳颞N

  血管---横行与纵行

  咬肌---腮腺咬肌筋膜深面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内部关系

  浅--深:

面N--下颌后V—颈外A

  2.腮腺边缘关系

  3.腮腺床

  腮腺深叶深面有茎突诸肌、颈内AV,以及各种N,犹如腮腺侧卧在上边一样,故将其深面的解剖结构称之为床。

  茎突诸肌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面侧深区

  边界:

  前---上颌骨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升支

  该区即颞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的范围。

翼丛、上颌A——翼外肌浅面

  下颌N——翼外肌深面

  翼外肌

  翼外肌为面侧深区钥匙

  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

  

(1)颞间隙

  

(2)颞下间隙

  (3)翼腭间隙

  (4)咬肌间隙

  (5)翼下颌间隙

  (6)咽旁间隙

  (7)颊间隙

  (8)眶下间隙

  

(1)颞间隙--颞下、颊、咬肌、翼下颌、

  

(2)颞下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颊、翼腭、咽旁

  --眶下裂、卵圆孔和棘孔,借翼丛与海绵窦相通

  (3)咬肌间隙-翼下颌、颊、颞、颞下

  (4)翼下颌间隙-颞、颞下、颊、舌下、下颌下、咽旁、咬肌、颅内

  (5)咽旁间隙-翼下颌、颞下间隙、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腮腺间隙

  (6)颊间隙--翼下颌、咬肌、眶下、颞下、颞

  (7)下颌下间隙--舌下、颏下、翼下颌、咽旁

  (8)眶下间隙--颊

  (9)翼腭间隙(翼腭窝)--前眶下裂通眼眶,内经蝶腭孔通鼻,外经

  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颈部局部解剖

  颈筋膜:

  

(1)颈浅筋膜:

颈阔肌在此层内;

  

(2)颈深筋膜浅层:

形成完整的封套包绕颈部;

  除颈阔肌和浅层的脉管、神经外,几乎包被了颈部全部结构

  (3)颈深筋膜中层:

包被舌骨下肌群,浅中层形成颈白线

  (4)颈脏器筋膜:

壁、脏两层包被颈部脏器;

  壁层形成颈鞘,颈内静脉、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

  (5)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

覆盖于椎前肌和斜角肌的前面

  颈深筋膜中层

  颈脏器筋膜

  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

  颈部局部解剖---颌下三角

  上--为下颌骨下缘

  下--为二腹肌的前后腹

  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上缩肌等构成

  深面内容物相互关系:

  从下颌舌骨肌深面进入舌下区

  进入前位于舌骨舌肌浅面

  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鉴别:

  联系:

舌神经连于下颌下神经节,导管则直接发自下颌下腺。

  位置:

舌神经后外上钩绕导管行向前内。

  形态:

舌神经比下颌下腺导管粗而略扁,且坚韧。

  颈部局部解剖---气管切开

  ◆采取头正中后仰位,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并使气管位置变浅。

  ◆一般在第3~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

  ◆切开时注意深度,以免伤及气管后壁,甚至伤及食管。

  ◆勿切第1气管软骨环,以免术后发生喉部狭窄。

  ◆切开不应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无名动脉等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