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1942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一)

(2008-08-3019:

53:

42)

转载▼

标签:

中国电影

亚细亚影戏公司

电影发展

丰泰照相馆

郑正秋

分类:

影视、音乐、艺术

 

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华语电影发展史

1896-1909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的发展时期(1922-192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繁荣的民族资本工业,在国内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下,再度失控。

中国企业甚至成为经济入侵的对象,国内经济陷于困境。

于是国内很多资本家不再将资本专注于工业生产,而投资在土地、公债和其他投机事业上面。

由于投资错位,民族实业陷入困境。

在1921年9个月内,全国各地成立的交易所还有一百四十馀家。

到了1922年3月,就结束剩十二家。

在这个情况下,民族资本急于寻投资的出路,电影的投资为它们带来了生机。

  1923年,由于"明星"公司开拍的《孤儿救祖记》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同时获得成功而堀起,吸引了大批民族企业家注意。

很多民族资本纷纷投资开办电影公司。

他们扭转以往将电影视为游戏业的观念,认为电影是一种"将要成为一股普及全世界的"文化企业"。

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

这些公司当中,虽然许多都是"一片"公司,甚至一部电影也没有拍成。

但是众多公司的出现,造就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在商业投资的背下,拥有不同艺术主张和制片方向的电影流派纷纷涌现,聚集在不同的电影公司中。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以下几家:

以文人气质为特色的民新公司;以人情伦理、潜移默化为主导的神州公司;刻意追求画面视觉效果的上海影戏公司;以"欧化"为主要特徵的大中华百合公司;对旧文化和传统有特殊偏好的天一公司,以及影响极大,以通俗社会片为特色的明星公司;这些电影公司虽然在创作主张上分开流派,但是在创作重点上则由过去的短片制作转移到长片制作上。

而且这几家公司也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在制片、发行和放映上渐有系统的的电影工业。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二)

(2008-08-3019:

55:

57)

转载▼

∙危机时期(1927-1930)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发生的4.12政变,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时局骤变的情况之下,中国电影界的方向亦发生改变,陷入危机。

为了抵制外片的控制,统治国内市场,沟通海外贸易。

上海六间规模较大的电影机构,包括"明星","大中华百合","民新","上海","华剧","友联"联合起来,组成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六合公司专责各公司的发行事务,而制片事务仍由各公司自己负担。

六合公司的成立竭制了国内电影粗制滥造的风气,直接导致上海20多家小规模的电影公司倒闭。

另一方面,曾与"明星","大中华百合"鼎足而立的"天一"公司这时候亦在南洋设立营业部,在影片发行上与六合公司抗衡。

  1928年明星公司摄制《火烧红莲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这部影片是根据平江不肖生所着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而成的,同年5月公映。

明星公司也"不料一出之后,远近轰动。

于是一集一集地续拍下去,竟达十八集之多。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一把火"烧及成个影坛。

当其他公司发现武侠片不但能迎合大众市场,而且也受南洋片商欢迎的时候。

纷纷开拍"神怪片"和"武侠片",.代替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片"和"爱情片"。

据统计,1928-1931年,上海约五十多家公司,共拍摄了近四百部电影,当中的神怪武侠片就占了二百五十部左右。

  1930年,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包括"大中华百合"在内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为混浊的电影市道带来一股清流。

"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运动,宗旨是"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在这宗旨下,联华公司吸纳很多拥用权势的投资者,同时亦网罗一批极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作为创作人员。

在联华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

  大多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新派电影"。

所以"联华"建立没多久,就代替"大中华百合",与"天一"、"明星"公司鼎足而立。

而当时的"神怪武侠"之风,亦随着联华的成立,及其后1931年9.18事变和1932年1.28事变的爆发而没落。

  左翼电影运动(1932-1937)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包括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首的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汇集到上海。

1930年,这批文艺工作者成立左翼作家联盟。

同时文艺界的其他左翼团体亦纷纷成立。

  左翼文化运动的初期,鲁迅、瞿秋白、夏衍等"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员,首先发表翻译有关电影的文章,表示对电影问题关注和重视。

1931年9月"左翼剧联"通过《最近行动网领》。

其中有三条讲及电影,指出它的基本精神、原则、方法和策略。

所以《最近行动网领》的提出,成为了之后的左翼电影运动发展的基础。

  1931年9.18事变和1932年1.28事变爆发之后,促醒了民族意识,很多电影观众对电影界的神怪武侠片泛滥的不满,提出"猛醒救国"。

好像当时的"影戏杂志"就收到过六百多封读者的来信,要求而各大电影公司拍摄抗日电影,鼓励抗战。

1932年5月,"明星"公司首先邀请夏衍、阿英和郑伯奇三人进入明星公司,担任编剧顾问。

其后"联华"和"天一"等公司亦邀请阳翰笙、田汉、孙师毅、聂耳等共产党人加入,而田汉还帮助筹组艺华公司。

1932年7月,"左翼剧联"成立了影评小组,.并先后在上海各主要报纸的副刊上刊登影评。

  这一系列行动之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已开始可以在电影制作和观影意识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1933年3月,中共史央文委成立以沈端先为组长的电影小组。

同年,估计各电影公司总共制作的70馀部电影中,具有左翼思想和进步倾向的约占了三分之二。

所以这一年又被称"中国电影年"。

  1933年底,艺华公司遭"蓝衣社"破坏并散发传单和宣言,想藉此收杀一儆百之效。

更威胁各电影公司和电影院,不得拍摄沈端先、田汉等创作的电影。

另外,同时间,有人在电影杂志"现代电影"中提倡"软性电影"的口号,各大电影公司拍片的立场和方面需要重新定位。

面对这些困难,。

左翼电影人唯有用各种方法继续向各大电影公司提供剧本,而且在1934年直接成立"电通影片公司",拍摄左翼电影。

1935年,12.9运动在北平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高潮。

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成立并发表声明声援12.9运动。

在全国爱国情绪高涨下,以明星为首的各大电影公司又重新邀请左翼人士进行创作,制作出一批中国电影的经典佳作。

整个左翼电影运动的时期的电影,是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鼓励了抗日运动,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延续。

  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电影基地上海的大部份电影公司遭到破坏而停止运作,中国电影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电影人的分散和聚合,重聚于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武汉和重庆、南下香港、或继续留在上海,避入上海的"孤岛"中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电影戏剧工作者首先成立救亡组织,拍摄抗战电影。

随后因战事影响而退出上海,组成13支救演剧队到内地进行抗日宣传。

上海和南京失守之后,其中一批电影人来到武汉和重庆,分别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