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186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试题

题型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记叙

(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题型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准确)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表达了的某种感情(或心理)。

题型3自然环境描写(或称为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

(1)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如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特点;

(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下文具体的情节要写出来)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题型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

小冬老师提醒: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

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

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

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清洁

第一次看见他的人,一定以为他只是在弯腰扫地、捡东西。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他本来就是这条街上的清洁工。

他拉着一辆四面围了木板的板车,里面装了半车垃圾——要不是这条街道窄小,装垃圾的大卡车进不来,这样接近原始的大板车早就被取缔了。

因为驼背,他瘦弱不堪的上半身弯成了接近九十度。

几乎和地面平行。

A.就像一株成熟了的深褐色麦子,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

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每次出门,如果正好遇见他和他的板车的话,我就会把脚步放慢,随着他走。

板车用了很多年了,原先的木质纹理已无从辨别,并且发出一股含义复杂的味道。

相比瘦小的身躯,那板车是太巨大了些。

他每天的流程是先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把各家的袋装垃圾收一遍,然后回过头来再彻底打扫一遍街面。

盛夏的日子他要在街上洒洒水。

冬天扫雪、除冰更是十分艰难的活儿。

收垃圾的时候,他摇一把铜铃。

我总觉得这是他自创的一项发明。

因为以他低垂的身躯,很难像其他中气十足的人一样吆喝“倒垃圾啦——”,他只有借助铃声。

这倒使这份疲累的职业增加了一点自得其乐的悠然。

B.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然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要是没有他,有时,我很难想象这条街会变成什么样。

除了食物垃圾,还有手工皮鞋店裁剪下来的碎皮子。

孩子们总是把破烂的风筝撕得粉碎,花纸撒得满街都是。

最难扫的当然是瓜子壳——偏偏这条街上的女人又那么热爱瓜子,有事没事永远抓一把在手上,也从来没有想到要把瓜子壳吐到哪一个塑料袋里……

在这条街上做清洁工,实在是考验人的修养和韧性。

因为很容易就想骂人,很容易就想逃工——一天不扫,其实也没有人发现吧。

但是他永远准时在早晨九点和下午四点出现。

我从没有看他缺席过。

他的清扫是有职业感的。

他一下一下按着笤帚,把垃圾与灰尘压在下面,省得呛人。

而那些掉到水沟或陷进路面的碎屑,他也总是一下一下扯出来,绝不会像我在别的地方有次看见的那样——一个扫地人为了省事,竟把成堆的垃圾往下水道里扫。

深夜。

道路真正像一条道路了。

我知道,这是他的“作品”。

劳动的辛苦与疲累之外,他也有他特别的成就与乐趣。

有一天,我看见他的身旁多了两个人。

一个特别胖的女人,一个特别瘦的小女孩。

胖女人过不了一会儿就去拍打一下小女孩的头,然后迅速地缩回手,装出一副这一切与她无关的样子——她以这种轻轻的撩拨与轻微的疯癫,表示对小女孩的喜爱。

小女孩八九岁吧,她不耐烦地甩着小脑袋,并回身顽皮地翻着小白眼,表示对胖女人的不满。

只见他训斥了胖女人一句什么,女人就住了手,乖乖地跟在后面走。

他又轻轻地教育了小女孩几句,女孩便回身牵起胖女人的手。

⑲我明白了,那是他的妻子和女儿。

妻子是一个有点智障的女人,女儿和所有人家的女儿一样,被娇宠着。

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这一家三口头上——安静得像一幅初看有一点怪异、然而看久了便感觉和谐的画面。

我搬到这条街上已经五年了。

在我看来,这条路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

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

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

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我内心一直隐秘地尊崇着的无名的人,想起他始终弯着的腰,想起他的巨型旧板车,缓慢地、沉重地,永远坚持地,在这街面上来来回回。

道路一次次肮脏,又一次次被他洁净。

考题1有人说,本文标题可以改为“遇见”,你同意吗?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4分)

考题2结合语境,按要求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作批注。

(4分)

A.就像一株成熟了的深褐色麦子,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

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从修辞角度批注)

B.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小串音节简单然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从词语运用角度批注)

考题3第9段详细地写了街道里的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请简要分析这部分文字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考题4第15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分)

考题5文中第22段“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

这条街有何“特别”?

为什么“我”会觉得特别?

(4分)

参考答案1(4分)示例一:

不同意。

因为这篇文章题为“清洁”,表面上是指清洁工清洁街道,实际上又指他在清洁人的内心。

用这个作标题,一语双关,意蕴悠长。

示例二:

同意。

本文题为“遇见”的话,可以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

即这里的“遇见”指“我”的遇见,遇见这位特别的清洁工,遇见清洁工特别而又温暖的一家,遇见这条特别的街道,遇见街上的人间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知道拟标题的要求:

新颖、深刻、尽可能有文采,可以从主旨方面来拟写,也可以从内容角度来拟写,还可以选取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来拟写。

参考答案2(4分)A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驼背清洁工比喻为“被压弯了腰的麦穗”“三角尺”,极其形象地描绘了驼背清洁工的外貌特点。

B用“灰暗”“逼仄”来形容街道,用“简单”“轻灵”来形容铃铛摇动的声音,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了驼背清洁工摇铃铛时的美。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

换用“批注”形式,实质上还是要扣住赏析的要点进行答题。

解答时要注意题干要求:

“结合语境”说明不能脱离文本胡乱批注;“按要求”则提醒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做。

A句有两个比喻,解答的时候容易忽略其中一个。

另外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表现驼背的清洁工,所以要扣住人物特点来答题;

B句中的词语,要注意“灰暗”“逼仄”和“简单”“轻灵”刚好形成发差,因此恰好可以从此处作为突破口进行批注。

参考答案3(3分)用人们的这些不良习惯和驼背清洁工的付出形成对比,突出了(衬托出)驼背清洁工的勤奋、修养和韧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比(或衬托)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本文的主旨:

歌颂劳动者,即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人们做得不够好,而小街一样清洁如新,可见清洁工的负责和勤奋。

参考答案4(3分)起过渡作用。

前半句承接上文,指出其劳动的辛苦与疲累;后半句引出下文对清洁工的成就与乐趣的叙述。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过渡段的作用。

过渡段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内容,指出其劳动的辛苦与疲累;又引起下文对其成就及乐趣的叙述。

参考答案5(4分)街道特别清洁,有着驼背清洁工这样活得纯粹的人;因为本来这个街道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和城市里的其他街道并没有不同,但因为有一个甘于奉献、责任感强、热爱家人的驼背清洁工的存在,作者的内心也似乎被清扫得洁净了,因此觉得是“特别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街道的特别,作者先说了“这条路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那真正不同的,就只有这条街多了一个驼背清洁工了。

所以,只要找出这个驼背清洁工的特别之处,文句中的“特别”也就理解了。

而后一问“为什么‘我’会觉得特别”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要领悟作者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感情才能写出答案。

在如此喧嚣的时候,却仍有一个如此坚守的清洁工,这给作者“上了生动一课”,因此他感觉特别。

题型5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

(1)顺叙;

(2)倒叙(在开头)(3)插叙(4)补叙。

(1))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

(2)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

a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b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题型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5)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作用:

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题型7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

题型8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时间

(2)地点(3)人物(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

小冬老师提醒: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

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

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

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8分)

寒风里那一点善意

①一到傍晚,工体北路永远堵车,特别是这样的大风天,寒冷的夜晚,太多人想赶回家吃饭,路上便越发寸步难行。

②与朋友约定七点钟的饭局,眼看就要迟到,烦躁。

③有人拍车窗的玻璃,是一位乞讨的老人。

手中握着拐杖,捧一个破烂的碗,里面躺着几个钢镚儿。

④若在两年前,遇到这样乞讨的老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落下车窗,把兜里的零钱全都给他。

但自从那一次上当之后,我便不再相信乞讨的人。

⑤也是在一个冬天,我走在去往餐厅的路上,见路边匍匐着一位老人,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地上摊着一块破布。

⑥上面写着几个歪曲的大字:

被儿女弃到街头,无钱吃饭,求好心人帮助。

⑦我走过去询问老人遇到了什么困难,老人见有陌生人询问,絮絮叨叨地讲了一大堆家乡话,我能听懂个大概,大约是他被儿女抛弃,如何可怜。

⑧当时兜里没有现金,我向同事借了两百元给他吃饭,同事悄悄告诉我:

这人可能是骗子。

我不信。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出来行乞就是要一口饭吃,为何还要骗人?

⑨一个月后,我在另一家餐厅门口又遇到这位老人,还是匍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