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52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天美好(3)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4)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

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

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

悲惨凄恻

(2)鱼:

自由惬意(3)鸿鹄:

理想追求(4)猿猴:

哀伤凄厉(5)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

飘零伤感(7)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

高洁脱俗

(2)簪缨(冠):

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

纯洁、无暇丧事

(2)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

希望活力和平(4)蓝:

高雅忧郁(5)黄:

温暖平和(6)紫:

高贵神秘(7)黑:

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

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

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

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

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

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

初现希望(10)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

愁思怀旧

■第二种类型:

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

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

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

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

或征夫思家的思念;

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

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

或表达别后思念;

或表白理想信念;

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

或反映离乱;

或渴望建功立业;

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式回答)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若没有可以略过)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仰慕 追慕 坚守节操留恋同情孤独 寂寞 思念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感伤 辛酸悲痛 悲愤忧愤激愤悲壮 壮志难酬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讽刺 指斥 控诉

■第四种类型:

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

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

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

或通感。

第二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

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小总结:

(1)写作方法:

起兴,虚实,结合,用典,化用,联想,想象,烘托/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托物言志

(2)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眼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具体形象为实,想象联想为虚。

抒情方式有直接(正面)抒情和间接(侧面)抒情。

间接抒情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3)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浓墨重彩托物起兴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化用典故以古讽今怀古伤今以动写静以乐写哀烘云托月直抒胸臆白描勾勒议论点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巧设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含而不露

(4)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5)构思:

方法:

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渡铺垫伏笔

作用:

独辟蹊径独出心裁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别具一格不落俗套突兀而起笔锋一转严谨完整

■第五种类型:

语言炼字类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

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

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

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

调换词序

注意:

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

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六种类型:

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

(1)该词(句子)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2)从该词(句子)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七种类型: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

形象、生动与质朴;

简练与缜密;

含蓄与明了;

犀利与平和;

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八种类型:

评价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

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九种类型:

比较评价题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解析: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问: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

蒲类津:

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②二庭:

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③燕颔:

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④兰山:

兰皋山。

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用典和对比;

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

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

(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故选B。

(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

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

倒数三、四句使用班超建立功勋的典故,最后两句使用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这是使用典故;

前一个典故中班超建立功勋,后一个典故中李陵投降匈奴,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用典和对比;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诗歌情感的把握。

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熟练掌握表现手法,并在理解诗歌时要做到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请作简要分析。

(2)第一问:

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

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

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⑵第一问:

第二问: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