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46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草履虫的内质和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位于身体前1/3处,另一个位于身体后1/3处。

每个伸缩泡向其周围的细胞质中呈放射状地伸出几个收集管。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发现,收集管的端部与内质网分出的分支小管连通,在伸缩泡上及收集管上都分布有成束的收缩纤维(又称收缩丝),当收缩纤维收缩时,便可将内质网收集到的体内过剩的水分(也包含着少量的氨、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再注入伸缩泡,最后通过固定在体表上的开孔——表膜小孔(又称排泄孔)排出体外。

位于身体前、后部的两个伸缩泡和收集管,总是在交替地进行收缩,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

二、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生物发生律

①生物发生律是了解动物类群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的定律,尤其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明确时,通常由胚胎发育来解决。

②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定律,不仅适合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③个体发育不是简单地机械的重复,个体发育中也会有变异出现,它又不断地补充系统发展。

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展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而且又补充和丰富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

2、体腔的形成

形成体腔的两种方法:

1 端细胞法(在卵裂形成囊胚时,出现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发展为原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

2 体腔囊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胚胞向外胚层伸展,最后形成一囊胚体,其中的口空腔就是体腔)。

三、腔肠动物门:

1)分类:

1、水螅纲:

一般为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无口道,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感觉器官——平衡囊,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

刺细胞胚层在外胚层

2、钵水母纲:

多为大型水母(钵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

刺细胞胚层在内外胚层。

3、珊瑚纲:

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骼;

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如海葵、红珊瑚。

2)外胚层:

(水螅:

外皮肌细胞、刺细胞、间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

3)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

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左右之分,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原肠腔可以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

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又称消化循环腔。

有口无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3、组织分化:

细胞分化、分化简单的组织。

4、肌肉结构

5、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神经传导不定向。

四、扁形动物门

1)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

少自由生活,多寄生。

身体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的假分节;

具有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皮肌囊发达,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分化,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有焰细胞),具梯状神经系统。

皮肌囊:

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

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

3、生殖发育:

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

2)分类

1、涡虫纲:

体表有纤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多数肠道发达,感觉器官较发达,间接发育的种类经牟勒氏幼虫阶段。

如三角真涡虫。

2、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寄生,肠道简单,神经不发达,感官消失;

出现吸盘、锚、钩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多数有中间寄生,如三代虫、指环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姜片吸虫。

3、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体内寄生;

体扁平带状,假分节、消化系统消失,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一节片。

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3)生活史特点:

1、虫卵必须下水才有机会发育

2、均为生源性吸虫,需一种以上中间宿主

3、发育的基本阶段:

虫卵—毛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虫卵进入水中,第一中间寄主为纹沼螺、中华沼螺、长角沼螺等,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到第二中间寄主,鲤科鱼类及米虾、沼虾等。

肝片吸虫生活史:

中间寄主为锥实螺,由尾蚴成熟后离开中间寄主在水中游动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感染牛羊的肝胆管。

布氏姜片虫生活史:

中间寄主:

扁卷螺,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

日本血吸虫:

钉螺。

毛蚴自钉螺软体部分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先形成母胞蚴,母胞蚴成熟破裂后释放出多个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即不断放出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繁殖到数万甚至十万条尾蚴。

寄主:

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

猪带绦虫:

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成囊尾蚴。

4)两侧对称和三胚层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其体可明显分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保护功能,腹面发展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

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得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食物,这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

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已开始集中为梯型神经系统。

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等多种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Ø

中胚层产生的意义有哪些?

答:

(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

(2)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加了运动(肌肉层)、摄食、消化的功能,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3)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集中;

(4)取代了内、外胚层的生殖机能,有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管道,同时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

(5)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可贮存养料、水分、耐饥饿、抗干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五、环节动物门

1)不同纲内的幼虫阶段:

1、多毛纲: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产,如沙蚕。

2、寡毛纲:

头部常退化,无疣足,以刚毛协助运动,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无幼虫期,直接发育,淡水或内陆土壤中生活。

如水丝蚓、环毛蚓。

3、蛭纲:

一般称水蛭或蚂蟥。

体扁长,体节数恒定,体节又分体环,无疣足和刚毛,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卵茧,直接发育。

2)真体腔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

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何谓担轮幼虫?

它与现存那类动物的结构相似?

海产环节动物的个体发生中,经胚胎发育形成的幼虫称担轮幼虫。

它呈陀螺型,体中部有2圈纤毛环,位于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称后担轮,体末端有端担轮。

内部结构中,消化道完整,体不分节,具一对原肾管,有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

从这些特点可看出它与原腔动物的结构相似。

3)主要特征

1、体分节:

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的各个体节,外部与内部形态上大部分基本相同。

环节动物分节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为动物体进一步发展分化提供了基础,如异律分节,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

六、软体动物门:

(也称贝类)

1)齿舌:

是一种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

一般来说,软体动物的齿舌有几千颗微小的牙齿,在吃东西时,这些牙齿像锉一样把食物磨碎,并运送到口腔内。

2)胚胎发育的幼虫阶段:

个体发育中经单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单轮幼虫的形态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的幼虫近似,面盘幼虫发育早期背侧有外套的原基,且分泌外壳,腹侧有足的原基,口前纤毛发育成缘膜或称为面盘。

淡水蚌类的发育经钩介幼虫,头足类、淡水螺类等为直接发育。

七、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身体具体节,而且是明显的异律分节,一般可分头、胸、腹3部分。

(3)具有分节的附肢,一般每节一对,司多种功能。

(4)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在消化道背方。

(5)具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并以气管、鳃、书鳃、书肺和体表进行呼吸。

(6)肌肉全为横纹肌,成束状,收缩强劲有力。

(7)消化管完全,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消化系统发达。

(8)排泄系统为与体腔管同源的触角腺、颚腺或基节腺、或为与消化管相连接的马氏管。

(9)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等)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趋势。

(10)雌雄异体,一般雌雄异形;

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也有孤雌生殖。

2)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体腔囊,但这些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中胚层细胞分别发育成组织和器官,而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由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始体腔形成,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3)开管式循环:

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头部,再由前而后进入血窦,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心脏。

4)分类:

1、重要的纲比较:

比较项目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身体分部

通常分头部和腹部

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腹三部分

分头胸部和躯干部

分头、胸、腹三部分

附肢

触角

2对

1对

口器

上颚1对、下颚2对、颚足数对

螯肢、脚须各1对

上颚1对、下颚1-2对

上颚1对,下颚1对

通常每节1对

头胸部4对

每节1-2对

胸部3对

呼吸器官

书肺和气管

气管

排泄器官

绿腺或颚腺

马氏管或基节腺

马氏管

生殖孔

1对,在胸部后方

1个,在腹部前方

1个,在躯干部前方或后方

1个,在腹部后端

发育

通常有幼虫期

通常无幼虫期

无幼虫期

生活环境

海水、淡水,少数居陆地

主要在陆地

陆地

大部分陆地,少数淡水,很少海产

5)口器类型及代表动物:

咀嚼式——蝗虫、螳螂刺吸式——蚊、蝉嚼吸式——蜜蜂

舐吸式——蝇虹吸式——蝶、蛾

6)为什么说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

1、身体都由许多体节组成

2、神经系统基本相同,有较高程度的分化

3、排泄系统如触角腺等构造和体腔管是同源的

4、附肢是在环节动物的疣足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5、循环系统都在消化管背方

6、原始的节肢动物如有爪纲兼有环节动物的特征

7)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坚厚的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

(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

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

(3)强健的横纹肌:

加强运动的机能

(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

(5)高效的气管呼吸:

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

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

8)马氏管:

指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即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的细管,直接浸浴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八、棘皮动物门(13章)

1)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

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等。

2)原口动物:

胚胎发育原肠胚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九、无脊椎动物由低等到高等所分的所有门类、纲及代表动物。

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门

鞭毛纲:

眼虫

肉足纲:

大变形虫

孢子纲:

间日疟原虫

纤毛纲:

草履虫

多孔动物门

钙质海绵纲:

白枝海绵

六放海绵纲:

拂子介

寻常海绵纲:

浴海绵、针海绵

腔肠动物门

水螅纲:

水螅、薮枝虫

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海蜇

珊瑚纲:

海葵

扁形动物

涡虫纲:

三角涡虫

吸虫纲:

华枝睾吸虫

绦虫纲:

猪带绦虫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

人蛔虫、秀丽线虫

轮虫动物门:

轮虫

环节动物

多毛纲:

沙蚕

寡毛纲:

环毛蚓

蛭纲:

水蛭

软体动物

无板纲:

毛皮贝

多板纲:

石鳖

腹足纲:

中国圆田螺

掘足纲:

胶州湾角贝

双壳纲:

无齿蚌

头足纲:

乌贼

节肢动物

三叶虫亚门:

甲壳亚门:

对虾

螯肢亚门:

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

海盘车

有柄亚门

游移亚门

一十、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排泄系统比较

排泄:

体表排泄: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原肾管排泄:

扁形动物(有焰细胞)、线形动物(无焰细胞);

后肾管排泄: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为由后肾管发育成的肾脏)。

一十一、个体发育

1)胚胎发育:

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1)受精与受精卵:

受精分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受精卵分端黄卵、均黄卵、中黄卵。

(2)卵裂:

辐射式卵裂:

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毛颚动物、

棘皮动物完全卵裂

卵裂类型旋式卵裂:

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盘裂:

头足动物和蛛形纲蝎目

不完全卵裂

表裂;

蛛形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3)囊胚期;

内有囊胚腔。

(4)原肠胚;

具有内、外胚层和原肠腔,其开口为原口;

移入法:

水螅和某些水母(小舌水母)、低等甲壳类;

原肠胚形分层法:

某些水母;

成的方式内陷法;

棘皮动物及某些环节、软体动物

外包法:

涡虫、轮虫、环节、软体和某些切肢动物

(5)中胚层和真体腔的形成:

端细胞法:

环节、软体、节肢等原口动物

中胚层及真体

腔的形成方式体腔囊法:

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后口动物

(6)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分化成:

上皮、皮肤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感觉器官,消化道的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

肌肉、结缔组织、骨骼、生殖系统及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内胚层分化成:

消化道大部分上皮、消化腺和呼吸器官等。

一十二、脊椎动物

圆口纲

东北七鳃鳗

盲鳗目:

七鳃鳗目:

鱼纲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两栖纲

无足目:

版纳鱼螈

有尾目:

大鲵、鳗螈

无尾目:

蟾蜍、黑斑蛙

爬行纲

龟鳖目:

喙头目:

有鳞目:

鳄目:

鸟纲

平胸总目;

企鹅总目:

突胸总目:

哺乳纲

原兽亚纲:

后兽亚纲:

真兽亚纲:

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主要特征:

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脊索:

1 组织结构:

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状物;

2 位置:

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3 来源:

起源于中胚层;

4 发展:

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5 发展:

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

1 位置:

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2 结构:

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上富有毛细血管;

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体,随后完全消失。

一十三、原口纲

鱼纲脑的5部分:

大脑(嗅觉并协调相应运动)、间脑(调节温度、心血管和摄食等功能,与繁殖有关)、中脑(视觉中枢)、小脑(维持鱼体平衡、协调和节制肌肉张力等)、延脑(多种生理机能以及感觉和呼吸、调节色素细胞作用的中枢)。

一十四、两栖纲:

(1)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幼体为单循环,成体行不完全的双循环;

3.出现五趾型附肢;

4.水中交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须经过变态。

5.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

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6.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2)分类:

具双凹型椎体,蠕虫状,无四肢。

如版纳鱼螈;

体长形有长尾,尾侧扁,有四肢。

如大鲵、鳗螈、虎螈(能行幼体生殖)。

四肢发达,椎体为前凹椎或后凹椎,如蟾蜍、黑斑蛙、虎纹蛙、海蛙。

(3)生态:

1.发育;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陆生。

2.休眠;

由于体温不恒定,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初步解决了

(1)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不完善表现在

(1)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皮肤辅助

(2)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

(3)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

(4)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

(5)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

一十五、爬行纲

(1)羊膜卵结构及出现对动物衍化的意义?

特点:

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谢.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意义:

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就不需到水中繁殖,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

(2)羊膜动物胸廓构造及功能?

由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它是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和间接的支持前肢运动的重要器官。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1 体形流线型,体表具羽毛

2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3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与肺相连的气囊为鸟类所持有,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

4 含废物解毒成为尿酸不必携带大量水作溶剂

(4)进步性特征:

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 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以此主支迁移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各种复杂的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行为(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5 羽毛(分正羽、绒羽、纤羽)。

6 呼吸系统:

肺呈海绵状,气管末端形成气囊,行双重呼吸,在微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发声器官为鸣管。

3.鸟类的迁徙:

依据迁飞习性有不同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泊鸟。

一十六、哺乳纲

(1)从鱼类到哺乳类循环系统结构特征及方式:

鱼类:

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单循环

两栖类:

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动物:

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退化,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鸟类:

两房两室,仅保留右体动脉弓。

完全双循环。

哺乳动物:

两房两室,仅保留左体动脉弓。

左心房和左心室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

(2)哺乳动物的子宫类型及结构特点:

原始类型为双体子宫(如啮齿类),较高等种类为分隔子宫(如猪)、双角子宫(如有蹄类、食肉类)、单子宫(如蝙蝠、灵长目)

(3)齿式

齿舌上小齿的排列方式称为齿式

(4)动物进化的适应辐射

中生代侏罗纪

中生代末期

新生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