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98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选择题简答题解题辨析题论述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

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乱法:

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的题肢

2、例: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DGH)

A、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已经消灭(排谬)

B、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排异)

C、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排重)

D、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

E、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倒)

F、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排乱)

G、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H、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注意几种特殊的选择题

I、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

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

(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例:

(2004年湘鄂川渝卷)28、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B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结合哲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不难判断出第①项是正确的,第④项是错误的,据此,可以立即排除含有第④项的C、D。

第②既不符合实际,在题干中也没有反映,故选B项。

II、反向选择题

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04年福建浙江卷)32、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C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此类试题为反向选择,在整个试卷中间或会出现一、两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反。

所以,审题必须要细心。

III、辨析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一般以引文、漫画等作为材料。

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

该类题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或漫画中的人物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原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

①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对引文或漫画的理解,那么判断一个选项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选项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

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②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错误及其原因,请注意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是有区别的。

例如:

2001年全国卷的第15、16题(题目略)。

这一组两题中,前一题是从寄希望于“大脑灵”的考生的角度,后一题是从漫画中广告的角度。

两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完全相同。

其中,15题C项是正确的,在16题中作为D项则是错误项,原因在于视角不同。

IV、不定项选择题

此类题目判断选项是否入选的标准是:

在正向选择的情况下,该选项说法错误的不选;

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

与题意有关,但不符合题目设问具体要求的不选。

注意,在不定选中即使仅与题干中某层意思吻合,也可能入选。

特别要题干最后的设问性表述。

通过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应该入选。

(2004年江苏卷)30、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表明(B)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项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D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C项说法正确,且也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表述,但依据题干设问,与材料的意思不吻合,也不能选。

只有B项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总之,单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上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但也必须要慎重考虑,马虎不得。

不定项选择题是容易失分的题型,一定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既不能抱投机思想,也不能为了保证的一分而放弃三分的机会。

二、简答题

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

但就高考简答题的答题来看,实在不简单。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简答题(包括辨析题)的答题情况不如论述题。

简答题和辨析题这两种题型相对于论述题来说,其内容容量相对较小,命题方式多样,题目设计较为灵活,要求考生用较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

还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

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

语言简约明了,惜墨如金,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

简答题的审题,从内容看包括:

审材料(或图表)、审设问、审背景。

从具体要求看,包括五个要素:

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

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方面;

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分册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

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等;

⑤时政背景——试题考查的是不是国家正在高度的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或政策(这些内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有些要素是试题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还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

必须明确:

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组织答案,否则就会导致答非所问、丢三落四,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得分。

(2004年江苏卷)35、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

“毒火腿”、“注水肉”、“劣质奶粉”、“有毒粉丝”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和查处。

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问题:

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

(1)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

(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审题,应该明确:

①本题的中心问题是“防止此类事件(生产有毒食品)的发生”;

②角度是“怎么办(怎样防止)”;

③知识范围很具体,是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法制特征”;

④背景在于“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三、辨析题解题方法

辨析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题中的观点作辨证地分析。

辨析题的观点一般是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关系作出一种界定(大多是两个或三个事物)。

这种界定可能有正确或合理的成分,同时又是有缺陷的或错误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

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

具体步骤一般是:

①认可、简析命题中的正确或合理成分。

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

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

该命题欠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是有正确成分等。

②分析这一关系的不足并完善。

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

关系表述不全面;

极端性的危害;

关系的成立缺少的必然性或条件性等;

③与关系主体中的结果性因素相关的应该是(或还有)哪些因素?

④对命题中的关系进行倒置性思考。

⑤简要指出错误的性质。

此外,高考试卷中较少出现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命题,故笼统地下结论要慎之又慎,且不宜放在答案的开头;

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多个因素间关系的分析要力求全面。

(2004年江苏卷)36、实践出真知。

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实践出真知。

(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论证正确点:

真知出于实践;

②分析错误点;

实践也会出“错知”;

③澄清模糊点:

实践未必都会出真知;

④补充不全点:

实践中如何出真知(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条件)。

四、论述题解题方法

(1)类型

①认识类:

如何认识、理解、看待  是什么、为什么?

②演绎类——如何体现       怎么办?

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③图表类

审标题(表格名称)

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

审联系(不同表格之间的联系)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92年、97年、02年等)

(2)答题的基本要求

①辨型

②审题

审材料

审设问(注意特殊要求“运用、联系、结合”等)

③选材

④构思

⑤作答:

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结合,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两张皮”

(3)注意点:

审题要准确,答题要规范

①答案段落化。

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点化。

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③要点条理化。

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

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④语言科学化。

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特别提醒: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习惯于粗粗看题后即答。

这种陋习的最大缺点是挂一漏万,影响了解题的全面性,丢分很多。

有些考生想到一二即以为想全了,匆匆作答,草草一二行即收笔。

还有考生一开始思考很多,但由于没有先列下要点,在答题时出现遗漏。

如此种种原因失分,实在可惜。

因此,要求考生在答主观题时必须老老实实遵循以上几个解题步骤,方能题题分分必争,最后夺得高分。

另外,要明确高考试卷中的适用原理(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的,切忌多个问题用同一原理(知识)作答;

而当一个问题适用多个原理作答时,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写在最前面,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