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7832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有效设计与创新教学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入:

展示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最后一图片是的题词: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由此导入:

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顺应潮流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亥革命,重温那风云激荡的岁月。

老师问:

关于辛亥革命大家了解他的概念吗?

(学生说不太知道)展示图片,解释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面宏观把握:

第一篇章乱象中国----山雨欲来、第二篇章新象中国----霹雳春潮、第三篇章印象中国----悲曲欢歌,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第一篇章:

乱象中国----山雨欲来。

展示材料:

俄罗斯,自北,包我三面;法兰西,占,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新日本,取,再图。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天华《猛回头》

阅读材料:

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因是下午第一节课,为了提神,让同学齐读材料,提高兴趣)(学生回答:

背景:

帝国主义瓜分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老师讲:

由此可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做了一系列准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目,填写学案: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军事基础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之后,老师展示自己的答案)老师问:

对于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大家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然后老师展示材料:

学以致用1:

玉章回忆说: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1)材料反映了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哪些局限?

(2)为领导全国革命运动,革命党人采取了哪一措施?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老师讲:

革命政党成立后,有了完备的纲领,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使得资产阶级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论战,根据刚才预习的论战的容,考察一下自己所学:

学以致用2:

20世纪初,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C.资产阶级部就中国实行种政体的论战

D.革命和改良的争论

老师讲:

论战使很多人摆脱了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请大家再看一段材料:

学以致用3: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武装起义?

有影响?

学生回答:

黄花岗起义。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老师讲:

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的枪声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章:

新象中国-----霹雳春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迅速把握黑板上的相关知识点。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影响

学生边写边背。

之后,老师展示答案。

重点强调“结果”和“影响”。

老师讲:

军政府成立后,全国15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在革命胜利的欢呼声中,民国建立。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有位同学写了一篇论文,出了不少错,请同学们给修改一下:

论文纠错:

1912年1月1日,在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以十八星旗为国旗,2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

教师讲:

其中的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在辛亥革命中是两面独特的旗帜,我们认识一下,展示图片。

为了巩固革命成果,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大家一起解读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临时约法》,展示材料:

材料1“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材料2《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国务员(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问题1:

材料2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与材料一相比,有变化?

有什么重大意义?

问题2:

据此说明《临时约法》的性质?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讲:

《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人们的一些权利,这是否意味着先生的之梦实现了呢?

展示图片:

(1)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1915年袁世凯龙袍照

由图片看出,制度存在危机.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呢,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印象,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三篇章:

印象中国—-悲喜欢歌。

视角一:

独秀、眼中的中国

材料1吾人于国体之下,却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独秀

材料2“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

”“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殃民,有之名,无之实。

----

视角二:

普通民众眼中的革命

材料3民国三年,戴季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小等《戴季传》

由材料及前面几幅图片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概括回答:

(1)辛亥革命的局限:

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没有彻底的发动群众。

老师问:

袁世凯为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1、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2、立宪党人旧官僚的破坏3、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支持4、袁世凯的政治资本和手腕。

由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主观: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老师讲:

辛亥革命虽然具有上述的局限性,但其功绩是极其突出的,展示材料:

林伯渠曾很有感慨地说:

对于多未经过帝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

视角三:

以现代化史观看革命

什么事现代化史观?

教师展示图片:

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习俗上的文明化

下面我们以现代化史观分析一下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多上海。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

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学生概括:

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上革除旧风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归纳: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我们在探讨其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也在想,辛亥革命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领悟一下林觉民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学生读后,教师讲:

是什么力量让他写下这样的遗书,是怎样伟大的信仰,让他如此决绝,为了和民族的命运,他们舍弃小爱,成就大爱,放弃小家,成全大家,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辛亥革命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我希望,你们有这种精神!

讲到这里,同学们应该对辛亥革命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观点,谈一下你的认识:

有人说:

“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

小组讨论,整理答案。

最后小结:

在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的情况下,以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做出了一系列准备,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的革命任务,但是其重大功绩发人深省。

 

备课反思:

准备《辛亥革命》这节课时,我从三个面把握:

酝酿、锻造、成败。

导入新课前滚动播放了一些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图片,最后的定格是的一段话: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然后这之后播放装的视频,由此导入新课。

我市教研员老师听完课后,很直接的说,导入一定要简洁,一步到位,不要拖沓,而且导入一定要有目的性,与后面所讲的重点问题有关联,根据老师的指导,我将装这段视频删去了,导入显得更加简洁到位凝神。

在讲述过程中,对于背景我仍然采用了大家通用的几幅图片,瓜分图和《辛丑条约》签订图,老师说这一点的处理毫无新意,我便又采用了天华的《猛回头》这段文字资料,为了提高课堂氛围,让同学们齐读。

教学效果看确实不错。

对于革命派的一系列准备,我本想展示出图表后,自己点出重点,老师说不如设计问题,以问题的形式点拨重点和难点,这样记忆更深刻。

所以我用了学以致用三段资料,解释了一下革命派的一系列准备,比自己口述提高了一个档次。

对于民国的建立刚开始我又采用了表格形式,老师说与前面的表格重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故而我采用了论文纠错的形式,学生对于找错,显得兴致比较高,表现积极。

而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临时约法》的解读,我本来是只用了一段材料,阐释约法的原则,变化和意义,但在试讲时发现学生对于“变化”无从答起,根据老师的建议,我又补充了一段材料:

材料1“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样总结“变化”就比较容易了。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之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我本来将意义放在前头,局限放在后面,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容易误导学生的印象:

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了。

过于重视它的失败。

对于这一点,老师说对于辛亥革命不要只顾去讨论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使得中国发生了哪些改变?

建议多看一些书籍,多了解一些史学界的新认识,我参阅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重新确立了向,把重点放在辛亥革命的功绩上,同时找了一些当前比较新颖的观点,让同学们通过提供的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和功绩,最终形成一个认识:

辛亥革命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中国现代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在查找资料的同时,我发现辛亥革命的局限和功绩可以由不同的人眼中看到不同的印象,从这里我受到一定启示,于是我将辛亥革命整体脉络改为:

乱象中国、新象中国和印象中国。

这样一改,感觉更加新颖。

在《辛亥革命》公开课讲完之后,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及课堂实施效果看,深感老师所提出的意见非常中肯。

回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机智,我有些欠缺;又如,在史料的深度解读面,我还有无法企及的高度;再如,书读的太少,观点不新,理念不新,充电不够,这是我以后教学中应重点突破的。

总之,这节课的准备、讲授、反思,都让我受益匪浅。

 

有效设计与创新教学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晓丽代伟娜

 

附件1

2013年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

申报人姓名

晓丽代伟娜

性别

职称职务

教师

工作单位

潍坊昌邑第一中学

联系

通信地址

潍坊昌邑第一中学历史组

邮编

261300

电子

Daimei1976@163.

成果名称

有效设计与创新教学----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成果形式

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课件(案例)/其它

辛亥革命离我们已经100多年了,一百年来它对中国的影响怎样?

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我们应怎样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论断。

我们应如理解?

这节课带领我们大家以新的视角认识辛亥革命。

本人承诺,申报评选的科研成果是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因抄袭或剽窃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申报人签名:

专家评审意见

奖次

签名

奖次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