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A、辋川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辋川庄是他在辋川的宅第。
但他不是全隐,而是亦官亦隐。
B、首联写农家无忧无虑的生活,连雨季节,山下农家的炊烟在丛林上空缓慢升腾,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
C、颔联写自然景色。
广漠无际的水田上,白鹭在自由地飞翔;
幽深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在婉转的歌唱。
这一联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
白鹭、黄鹂,视觉色彩分明;
白鹭飞飞,动态鲜活,黄鹂鸣啭,声音动听;
“漠漠”,水田空蒙,“阴阴”,夏木葱茏,同时又有连雨后的滋润气象。
D、颈联的“习静”,“清斋”,写出了诗人表现了山中隐居的生活。
尾联的“争席罢”“更相疑?
”则表现了诗人免除世俗烦扰,安于山林之乐的洒脱情怀。
4: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3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
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乱飐”和“斜侵”,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
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5:
阅读《登高》,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
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
wǎn古代称30亩为一畹。
②湘累:
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lé
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小题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
(5分)
答:
【小题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
(6分)
7: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小题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分)
【小题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
请简要分析。
8: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______,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赤壁赋》);
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心底悲歌。
(《赤壁怀古》)。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
(3)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的这两句诗源自庄子《逍遥游》里的句子:
“_________,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小题1】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
(3分)
【小题2】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
“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
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
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
做什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
有何作用?
【小题2】作者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小题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决明:
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小题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小题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3: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小题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习题。
盟台夕照
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小题2】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7分)
庾楼晓望①
(唐)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②阴处犹残雪,衙鼓③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
②子城:
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③衙鼓:
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小题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
(2分)
【小题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
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部分
1、C
试题分析:
“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错。
下片借史实写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D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直抒胸臆”错。
3、B
“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错。
“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句的意思是“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B
“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不恰当。
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C
“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错,应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感伤,杜甫的诗歌只有“忧国忧民”,不会有“怨天尤人”。
6、
【小题1】
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
【小题2】
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
“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
(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
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这正是作者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之后心情极度苦闷的时期。
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
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
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
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
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
《离骚》云: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又云:
“纫秋兰以为佩。
”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
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
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
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
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
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
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
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
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
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下阕头一句,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
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结尾二句: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
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
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
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7、
【小题1】用意:
和十三楼的游玩之乐进行对比,表现十三楼的观览之胜。
(2分)心情:
游兴之浓、游赏之乐。
【小题2】赋声以形,写出声音的余音袅袅和动态美感(绕、飞)(2分,能结合“绕”、“飞”进行分析即可);
侧面烘托,用晚云的滞留表达歌声的美妙(2分)。
这是一道探究作者用意和情感的题目,和结合《扬州慢》中的“竹西佳处”句可知“古扬州”是繁华之地,此词写“十三楼”正是要和“古扬州”形成对比,突出“十三楼”的胜景,情感当然是突出游览之乐。
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描写的对象是声音,通过“绕”、“飞”两字可以看出是赋予声音以动感,最后“晚云留”是烘托的手法,可结合《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句赏析。
8、
(1)哀吾生之须臾,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剑阁峥嵘而崔嵬(3)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
须臾、尊、酹、崔嵬、徙、抟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9、
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回荡的东风、泛绿的小草、吐芽的嫩柳。
面对盎然之景,词人没有欣喜激动,而是倍感失落惆怅,孤独痛苦。
李白“白发”句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写白发之长抒发内心深长的愁绪。
而李煜则用比喻,把白发比喻成霜雪,用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多。
李煜和李白都用“白发”写愁,化无形的愁绪为有形的白发,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鲜明。
开头称春风又回到小院里来,院子里的草又绿了。
院子里的柳条上新生柳叶,细长如人睡眼初展,这样的柳叶在春天到来时,连续着生出来。
这里写出小院中春天的信息,可以从庭草的绿色里,从柳叶的舒展和相续生出中看出来。
“柳眼春相续”,写得很细,是诗人的观察。
这里也透露出他的寂寞之感来。
他在《玉楼春》里写在金陵时的春天景象: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是盛极一时,跟被拘留中的寂寞正好构成对照。
想起当日的情况,靠着栏杆半天没有一句话,透露他对故国之思的痛苦心情。
这时想替自己排解,说风吹竹子的声音和新月的照耀还象当年。
想来小院中还有竹子,春风吹来,还有竹声。
不过跟《玉楼春》写的“醉拍阑干情味切”相比,这时的“半日独无言”又构成鲜明的对照了。
下半阙写他在赐第里还有故妓,还可以奏乐。
笙歌未散,酒杯还在,还可以喝酒。
春天到来,池面冰开始融化了。
就他的处境来说,是否也象东风解冻呢?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用“烛明香暗”来陪衬“画堂深”,用“满鬓清霜残雪”的霜雪来反衬东风解冻的“冰初解”。
“画堂深”是深沉,看来故妓的奏乐也是寂寞中的聊以自慰,不能跟“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相比,所以无法解除寂寞,因此有画堂深沉的感觉。
东风解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这表现在四十岁光景的人已经是满鬓霜雪了,这里含有对故国的怀念、亡国的痛苦难以负担。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都无法减轻他的痛苦。
10、
【小题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
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小题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
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②对前途迷茫:
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
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更烘托出作者的迷茫的心情。
(2分,要点具备则酌情给分。
词首先写静景:
壁立千仞,悬崖耸翠,余晖映水,落日熔金;
后两句夹叙夹议:
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
上阙写景,其作用一是在内容上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之情,二是在结构为下阙的抒情作铺垫。
全词写出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达境界。
最后一句直抒感慨:
前尘往事已随时间深埋,是兴盛风光还是衰败落寞又有何关系呢?
不妨举杯痛饮,畅快今朝!
11、
【小题1】①“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寒食泪”句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③“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④“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每小点1分,答4点即满分)
【小题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每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壬辰寒食是由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
这一年即皇祐四年(1052),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他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2、
【小题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
”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