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防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6849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预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临床预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临床预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临床预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临床预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预防资料.docx

《临床预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预防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预防资料.docx

临床预防资料

预防

题型:

名解10(每部分2个,环境部分有一个英文),每个2分选择36个,每个1分

简答6个(流行病2个,其余每部分1个),每个5分

计算2个(第四章、第六章各一个),每个7分

第4章和第六章会出计算题,资料不全,主要看课本和前两次实习课的内容

第一部分:

环境:

第1章、第17章

第二部分:

流行病:

第2章——第7章、第15章、第16章

第三部分:

健康管理:

第9章——第11章、第21章——第23章

第四部分:

营养:

第12章、第13章、第19章

第五部分:

职业卫生:

第18章、第20章

名解:

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

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病死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所占的比例。

4.季节性: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

5.疾病的流行强度:

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

常用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等术语来表示。

6.散发:

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7.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水平。

8.大流行:

发病率远远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特点是疾病在短期内迅速蔓延,跨越省界、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大流行。

9.暴发:

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病人的现象。

10.描述性研究:

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11.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即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某些特征)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

12.普查:

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均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含义为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位成员进行调查。

13.抽样调查:

按一定概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调查,一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14.队列研究:

将患病的特定人群按暴露因素的有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某病的发病率或者死亡率,从而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其大小的方法。

1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又称病因分值,是指暴露人群因某因素暴露所致的某病发病或死亡占该人群该病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6.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该病的对照者暴露于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析这些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程度。

17.匹配过度: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之为匹配过度。

18.选择偏倚:

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研究的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

19.真实性:

也称效度或准确性,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即正确地判断受试者有病或无病的能力。

20.健康管理:

是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21.临床预防服务:

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22.健康维护计划:

是指在明确个人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将来一段时间内个体化的维护健康的方案,并以此来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23.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4.自我效能:

指一个人对自己实施或放弃某一行为的能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成功地采取一个导致期望结果(如戒烟)的行动。

25.主流烟雾:

是指当吸烟者吸卷烟时从卷烟嘴端或者烟蒂端吸入的烟雾,最终仍有部分由吸烟者呼出。

26.测流烟雾:

是指从卷烟的燃烧端在两次抽吸之间阴燃(没有火焰缓慢燃烧现象)时产生的烟雾,也包括烟草烟纸扩散出来的烟雾。

27.二手烟:

又称环境烟草烟雾,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主流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测流烟雾。

28.必需氨基酸: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

29.氨基酸模式: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30.限制氨基酸:

如果食物蛋白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过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氨基酸。

31.蛋白质互补作用:

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32.必需脂肪酸:

是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α-亚麻酸。

33.膳食纤维:

是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

34.食物的热效应:

是指人体由于摄取食物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

35.合理膳食:

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3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37.健康效应谱(healtheffectspectrum):

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

它反映了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38.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marker):

被识别的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可视为一种标志物,它能特定的显示机体对环境毒物的暴露或早期损害情况,由于这些标志物都存在于机体的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头发等)中,故称为生物标志物。

39.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

指化学物质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生物机体之间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的关系。

40.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

是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导致导致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

41.光化学型烟雾(photochemicalsmog):

是由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浅蓝色烟雾。

42.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43.高温作业:

指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³·h)或84kJ/(m³·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44.中暑: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45.尘肺: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为主的疾病。

(职业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46.矽肺:

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F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

47.食源性疾病:

是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48.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49.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1.急性化学中毒事故:

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52.卫生系统:

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

53.反应性:

卫生系统在满足人们对系统中改善非健康方面的合理性期望的程度。

54医疗保险:

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保险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用于补偿个人(被保险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55.医院安全管理:

通过对医院有效和科学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不受医院内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伤害。

56.患者安全:

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

它能够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影响最小化,同时最大化地从不良事件中汲取经验。

57.标准预防:

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1章

三级预防:

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②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③第三级预防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以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第2章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不是随机的,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主要有几个方面:

人群特征、时间特征、地区特征。

2)病因论:

所有能引起某疾病发生概率增高都可以称为是该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的理论:

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或健康标志发生。

4)预防控制理论: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变化,受到环境、社会和机体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

(1)观察法:

就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或实验措施,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布情况。

(2)实验法:

可以认为控制实验条件,直接验证危险因素或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及是否为因果关联。

(3)数理法:

用数学模型来定量的表达病因、宿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数学关系,以客观定量的描述疾病流行状况或预测疾病流行趋势,从理论上探讨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御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5.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第3章

一定期间内的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Kk代表100%、‰、10000/万······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某人群观察期间新病例

罹患率=————————————————×Kk代表100%、‰、10000/万······

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特定时间内某病新旧比例数

患病率=——————————————————×Kk代表100%、‰、10000/万······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Kk代表100%、‰、10000/万······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Kk代表100%、‰、10000/万······

同时期患该病人数

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三间分布:

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又称暴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人群分布(年龄分布:

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第4章

现况研究的用途:

(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4)早期发现病人;

(5)确定机体某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1)属于观察研究方法即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预,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

(2)观察方向由“果”及“因”即已知对象患病或未患病,再追溯其可能有关的原因

(3)设立对照

(4)难以证实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队列研究

简便、省人物时

样本量小

获得结果快

适用于罕见期

一果多因

回忆偏倚大

易产生选择偏倚

不适用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不能直接计算率和相对危险度

混杂因素不易控制

病例对照研究

确定暴露因素不受疾病信息影响

可直接计算率和相对危险度(RR)

一因多果

适用于常见病

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暴露因素分级

需要样本量大

随访期长

暴露因素常发生变化

易发生失访

花费大

设计要求严格、管理困难

第5章

混杂偏倚的控制:

1.限制2.随机化3.匹配4.分层5.多元分析模型

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3.关联的可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第6章

诊断实验评价:

金标准

诊断试验

患者

非患者

合计

阳性

真阳性A

假阳性B

A+B=R1

阴性

假阴性C

真阴性D

C+D=R2

合计

A+C

B+D

A+B+C+D=N

AD

灵敏度(Se)=-----×100%特异度(Sp)=-----×100%

A+CB+D

BC

假阳性率=-----×100%假阴性率=-----×100%

B+DA+C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1-(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值于-1~l之间变动

A+D

粗一致性=--------------------×100%该值越大,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A+B+C+D

真阳性率灵敏度

阳性似然比=-------------------------=------------------------

假阳性率1-特异度

假阳性率1-灵敏度

阴性似然比=---------------------------=-----------------------

真阳性率特异度

普查与抽样调查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普查

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可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

工作量大,漏查难免

质量问题难以控制

对于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适用

抽样调查

节省财力物力和时间

能够增加准确度

调查对象选择比较麻烦

存在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

第7章

WHO规定的国际检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5种,我国增加了登革热。

疾病爆发的特点:

①时间较短;②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中;③病人相对较多;④症状相似;⑤病人的病原体一致。

第9章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

①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②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⑤预防性的治疗。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①生活方式管理;②需求管理;③疾病管理;

④灾难性病伤管理;⑤因公残疾管理;⑥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临床预防服务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以健康为中心,对影响健康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干预和控制,变疾病的被动治疗为主动的健康干预,最大程度的促进健康。

区别: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有医务人员来实施,强调的是临床与预防的结合;而健康管理注重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思维理念、方法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评估和干预的系统管理过程,并涉及疾病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康复等多个领域。

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除了医务人员外,还有健康管理师等。

第10章

P167交互作用

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

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加强社区行动;

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

倡导、促成、协调

影响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

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第11章

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

5A:

评估(assess)、劝告(advice)、达成共识(agree)、协助(assist)、安排随访(arrange)

是帮助/协助患者改变行为的一系列步骤,是指导“如何做”的一套程序,是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实践行为。

人群烟草控制策略(MPOWER战略):

M(Monitor)代表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策略;P(Protect)代表保护免受烟草烟雾;O(Offer)代表提供戒烟帮助;W(Warn)代表警示烟草危害;E(Enforce)代表执行禁止烟草;R(Raise)代表提高烟草税。

第12章

每克蛋白质可产生4kcal能量,每克脂肪9kcal,每克碳水化合物4kcal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

估计平均需求量(EAR):

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的水平时可以满足人群中50%个体的营养需要,但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需要。

推荐摄入量(RNI):

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是个体适宜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参考值,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的目标。

适宜摄入量(AI):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的高限摄入量水平(UL):

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即这个量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

(一)蛋白质必需氨基酸: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8种组氨酸对婴幼儿为必需氨基酸

鸡蛋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最接近,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第一限制氨基酸:

赖氨酸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轻体力劳动,成年人男:

75g/d女:

65g/d;正常成人蛋白质的RMI为1.12g/(kg.d)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植物性蛋白质中以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

(2)脂类

动物内脏和蛋类胆固醇含量较高,必需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

参考摄入量规定成年人脂肪AI为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胆固醇摄入量不宜超过300mg/d

(3)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①增强肠道功能、利于粪便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

③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④预防结肠癌等癌症。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

谷类、薯类、蔬菜和水果类。

中国居民正常成人膳食碳水化合物的AI为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25g比较适宜。

(4)能量

蛋白质约为其所产生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为5%-6%,脂肪为4%-5%,混合膳食的食物热效应为人体每日基础代谢的10%

(5)矿物质

必须微量元素:

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铁(Fe)、锰(Mn)、氟(F)

1.钙

缺乏:

骨骼病变(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老年人骨质疏松)过量:

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乳碱综合征

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水产品中的小虾皮含钙高,其次是海带;黄豆及其制品等含钙丰富。

中国居民正常成人膳食钙的AI为800mg/d。

2.铁

长期缺乏:

缺铁性贫血过量可引起铁中毒

推荐摄入量:

成年人的AI女:

20mg/d男:

15mg/d

食物来源:

血红素铁:

肝脏、血液、红肉等;非血红素铁:

深绿色蔬菜、强化铁食品

(六)维生素(主要记来源食物、缺乏疾病、生理功能、摄入量)

1.维生素A

生理功能:

①维持正常视觉②维持上皮细胞结构③促进生长发育④促进正常免疫功能⑤抗氧化作用⑥抑制肿瘤作用

缺乏:

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眼干燥症,严重可致失明;血红素合成障碍。

摄入大量维生素A可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

来源:

视黄醇:

肝脏,奶油,鸡蛋,奶酪;β-胡萝卜素:

深黄绿色蔬菜和水果

RNI:

男:

800μgRE/d(800μg视黄醇当量)女:

700μgRE/d(700μg视黄醇当量)

UL为3000μgRE/d

2.维生素D

功能:

①调节钙磷代谢②对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生长作用③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缺乏症:

儿童佝偻病成年人骨质疏松骨软化症

过多:

维生素D中毒

膳食:

鱼肝油制剂,强化VD食品(奶油、鸡肝、鸡蛋),海水鱼等

RNI:

成年人:

5μg/d(200IU)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相对不重要,可以简单看看课本就行P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WHO倡议“鼓励、支持、保护、帮助”

(1)人乳的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

(2)含多种免疫因子;

(3)对婴儿具有持续的有益健康效应;

(4)有利于母体健康;

(5)卫生、方便、经济的喂养方式;

(6)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第13章

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

适宜心率既靶心率/最大心率×100最大心率=220-年龄(岁)

推荐成人HRmax%:

60%---运动强度的有效界值;

85%---运动强度的安全界值。

代谢当量(MET,也称梅脱)=身体活动时的能量消耗/安静坐姿时的能量消耗

第15章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①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

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则可认为可能与措施有关;

⑤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爆发态势,且疫情凶猛。

经空气传播流行特征:

1.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

3.少年儿童多见;4.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大。

经饮用水传播流行特征:

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②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③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大流行即可平息。

经食物传播流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