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Word文件下载.docx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学科水平是高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
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和统领。
在高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
抓住了这个龙头,抓住了这条主线,抓好了这个核心,就抓好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纲,纲举目张,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全面展开。
4、如何认识学科建设在立信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我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将是一所教学型和教学为主型的财经类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和本专科学生培养工作将是我校长期的中心工作,但是,立信作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同样应该首先具备作为大学的基本特征,同样应该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因此,学科建设同样是我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以学科建设统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正确认识三个关系
1、正确认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是按照学术的性质或者学校教学的科目而分成的科学门类,而大学的专业分工和学科分类又是以专业课程建设的规模、深度和广度为向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但是,学科和学科建设突显的是其学术的特征,而专业和专业建设突显的是其教育、传播知识的特征。
二者在划分的依据、构成要素、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
2、正确认识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关系
大学既是按知识分工体系组织起来的学术机构,同时又是按专业分工组织起来的教学机构,因此,大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能够丰富学科建设的内涵,提示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完善学科的知识系统和组织系统。
另一方面,学科建设在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的优势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学术创新成果等因素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结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凝聚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质的学科资源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持土壤。
象这种特色和优势,通过教学融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3、正确认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我校各项工作的龙头,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是我校各项工作的中心。
龙头工作是引领,中心工作是核心。
在学校各项工作当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一个龙头,一个中心,在我们学校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工作,更要把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很显然,没有以不断提高的学科建设水平为统领,普遍的不断的提高我校整体办学基础、条件和能力,就不可能真正做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
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
因此,说到底,龙头工作最终还是为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既要立足于当前,紧紧抓住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又要着眼于未来,牢牢扭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从学校长远发展和增强后劲出发,从学科建设初期就要确立学科意识、学科建设的意识,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永不动摇。
二、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初步成绩和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学校2003年升本以后,就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学科建设在我校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近几年共同的努力,三年多来,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在学科意识的建立、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梯队的培养、学科基地的组建、学科环境的改善、学科建设成果的取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
在这里我代表学校真诚地感谢耕耘在学科建设第一线的系部领导和老师们,真诚地感谢为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优良服务的各职能部门的同志们、各直属单位的同志们。
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什么经验的话,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学校在学科建设初期认识到了在学科建设中一定要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术骨干力量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不断激发学科梯队人员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潜能。
更主要的,我们还应该看到,与兄弟院校相比,与国家特别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我们学科建设的要求相比,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
主要的困难和不足有:
1、学科意识、学科建设的意识还不够清晰。
对我校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统领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还不完全统一。
有的老师对什么是学科、什么是学科建设并不完全理解;
有的老师对我校为什么抓学科建设并不完全理解;
还有的老师对确立学科建设在我校各项工作当中的龙头地位还心存疑虑,个别的甚至还表示不赞成,认为我校目前还是一个教学型的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是不是提得太高了。
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我校学科建设上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会议也是一个统一认识的会议,也是一个统一全校老师对我校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的会议,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能够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的思想环境、舆论环境。
2、学科方向的凝练缺乏比较优势、特色不鲜明、稳定性也不够。
相对于优势学科的发展缺乏与国家特别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有竞争力的、新的学科方向和学科领域。
传统学科缺乏运用新的学科手段和技术手段加以改造的创新意识和勇气。
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两大学科门类之间的融合还不够,这些主体学科与我校的法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交叉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出路。
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3、高水平学科梯队的建设捉襟见肘
近几年来,学校虽然大量引进和大力度的培养,学科梯队的建设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学科梯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很少。
更缺乏大师级的领军人才,尽管学校对大师级的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比较大,但到目前为止,进展还远不如人意。
4、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
虽然今年我校实现了以立信为申报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联合突破,但总体而言,我校科研项目的层次还不高,特别是与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的横向的项目数量不多,能级也不大,高层次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比较少,能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的高层次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也不多,高水平的获奖成果更少。
5、学科的建设机制、管理机制和发展机制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
学校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还很不成熟,学科建设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关支持学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系统,有些还不够规范,各学科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建立起步比较晚,而且严重不平衡。
三、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牢固确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科学定位、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强调特色、勇于创新,坚持不懈,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为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所谓学科建设的以人为本,一方面是指以从事学科建设工作和为学科建设工作服务的人为本,学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氛围和工作条件,激励他们为学校学科建设多做贡献、作大贡献;
另一方面是指,我校的学科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这个高校的中心工作。
因此,学科建设要体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满足学生服务社会的需要。
学校学科建设所谓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合理定位我校的学科发展,统筹规划我校的学科发展,在学科发展当中突出重点,强化我校学科发展的特色。
错位竞争,创新学科建设发展的机制,志在长远。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要求我们在今后学科建设的工作当中,认真的思考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关系
在现阶段,我校的学科建设从总体来看,要抓两头,一头抓重点学科建设,包括市级重点学科、将要产生的市教委级重点学科以及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另一头抓系部基础学科建设。
之所以抓重点学科建设,是因为在学科建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抓重点建设,来带动其他学科建设,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上水平。
之所以抓各个学科的基础建设,是因为对我校来说,学科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每一个学科都可能存在发展的空间和潜能,因此,学校要通过面上的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来改善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为各个系部未来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个基本的基础和平台。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强调每个学科、每个系部都有学科建设的责任,而不仅仅是重点学科的事情的道理。
同时,希望每个学科、每个系部在学校提供的舞台上,各显神通,早日脱颖而出,争取得到院级、市教委级、市级的重点支持。
尽管学校在学科建设的导向、规划等方面是有重点和一般之分的,但是,重点是要凭学科实力来争取的,学校在学科发展的竞争环节当中绝不搞保护主义,相反,学校还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学科发展当中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次序。
因为,竞争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
2、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关系
3、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
4、学科发展中的错位发展与正位竞争的关系
5、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的关系
6、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发展的关系
7、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学科建设目标
1、总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完善以会计学为核心,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理学、文学为支撑,鼓励发展新兴、交叉及边缘学科,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开展市级、市教委级、院级重点学科以及系部学科基础建设的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和分级指导;
启动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风险管理三大学科群的建设;
尝试在优势学科上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争取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力争使个别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科达到或接近上海市先进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财经类高校。
四、我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
我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以学科分级建设为引导,以学科方向的凝练为基础,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的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升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依据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我们将采取以下十条主要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学科点分级建设体系
1、我校学科点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市级、市教委级重点学科(以下简称第一级学科点)。
学校将给予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学科建设经费将按照原有的标准予以安排。
第一级学科点要在做“强”上下功夫,瞄准前沿方向,紧跟国内外一流学科,发挥对相关学科的牵动和辐射作用,争取取得一批有影响的有标志性学科建设成果。
学校支持其率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通过建设,争取到“十一五”末,能够在学科的某些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点的整体实力接近或达到上海市属高校的先进水平。
第二级是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以下简称第二级学科点)。
学校将给予一定的支持,年度的建设经费保持原有的规模。
使它们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取得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积蓄力量努力冲击市教委级重点学科乃至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在学科的某些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上海市属高校的先进水平。
第三级是各个系部的学科基础建设(以下简称第三级学科点)。
每个系部年度建设经费按照2006年确定的新标准继续执行。
第三级学科点主要任务是加强自身学科的基础性条件和要素建设,积蓄力量、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进入院级重点扶持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行列。
当务之急是要找出制约本学科发展的“瓶颈”,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2、三级学科点实行分级建设、分类指导、分层管理
根据学校对第一、二、三级学科点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各学科点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对现有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帮助这些学科找出目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力争完成既定目标。
学校将建立相应的分层管理机制,逐步健全针对各级各类不同学科点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和激励办法等,起到科学规范管理,推动各级学科点建设步伐的加快。
(二)积极培育学科梯队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继续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引进30-40名具有高职称教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加入我校学科建设队伍,同时,把学科梯队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教师的培养方面,以保证教师数量和质量不断的稳步改善。
1、实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按照滚动培养、开放建设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选拔、培养3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建立专项资助基金,为他们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促进学科梯队的建设。
这项方案已经列入学校“十一五”规划,有望2007年正式启动。
2、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十一五”期间,遴选培养50名左右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等工作的骨干力量。
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继续在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同时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科建设储备和培养后备力量。
这项工作,学校人事处也有了相应的工作办法,也有望在2007年正式启动。
3、探索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以教育高地、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为平台,根据学校和学科整体的发展需要,选择学校具有相当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学科、方向,扶持2-3个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
学校提供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对创新团队成员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进修、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
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杰出中青年学术群体,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三)强化学科基地建设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一些独立建制和非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它们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
学科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
1、做实做强“两院一中心”三个院级独立建制的学科基地
会计研究院、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和风险管理研究院三大学科基地要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
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研究成果;
承揽重要横向课题,为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
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等。
确保基地的建设实现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和咨询功能。
学校在行政编制和专职科研编制、建设经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2、努力推进非独立建制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系部建立非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凡由学校承接的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将优先考虑由各科研机构承办;
同时,各科研机构承接的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其科研管理费由学校按科研经费总额的1%返还。
(四)设立学科建设特区
我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为加大重点学科尤其是第一级学科点的建设力度,决定实施“学科特区”的具体政策。
1、在高级职务的岗位职数方面优先向第一级学科点所在系部倾斜;
2、在第一级学科点试行学术休假制度;
3、对第一、二级学科点将特殊给予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相关条件的优先配置;
4、优先支持第一、二级学科点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5、优先支持第一、二级学科点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总要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
6、各级学科点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方面学校将给予特殊政策;
(五)探索学科群建设
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以我校相对优势学科为核心,以独立建制的“两院一中心”为基本平台,以重大项目立项为纽带,组建多学科人员队伍,努力培育我校的学科群,通过学科群的建设和探索来带动我校整体的学科建设。
1、建设三大学科群
建设以会计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学学科群:
围绕会计学(含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核心学科组建学科群,以立信会计研究院为基本平台,带动我校管理学科、财政学科以及相关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学科的协调发展,使得以会计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学科群能够逐步形成国内同类学科比较竞争优势,提升我校管理学这一主体学科的整体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
建设以开放经济与贸易为核心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群:
围绕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核心学科组建学科群,主要通过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推动我校相关学科与法学、工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融合与发展,使得这一学科群中的某些学科领域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整体提升我校经济学这一主体学科的总体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
建设风险管理学科群:
以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为基本平台,依托我院财经类各学科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组建学科群,开展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
争取通过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使风险管理成为我校学科发展的新的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学科,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集风险理论、风险实务和风险政策为一体的研究机构。
2、建立学科群首席带头人制度,设立学科带头人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向的联合,来申报重要和重大的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
3、建立跨学科交叉课题经费资助制度
三个学科群每年可在院内发布一定数量急需研究的交叉课题,学校视具体情况予以经费支持。
(六)凝练有特色的学科方向
学校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统计学、法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与会计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等我校的学科主体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学科方向。
(七)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
在学科建设中,产学研合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决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项目,鼓励依托系部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对产学研合作的具体项目将给予大力支持。
(八)启动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本着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人才、积累经验等一系列的目的,学校决定尝试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2007年率先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院第一期重点学科点上实现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以后根据试行的状况有条件的适当增加联合培养研究生专业数量和规模,学校将设立研究生办公室,设立共建硕士点专项经费,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有望20074年正式启动。
(九)努力改善学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基地等公共平台建设为抓手,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环境保障。
以新建1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为契机,加大重点学科所需专业期刊的采集力度,增加数据库数量,特别是加强与“两院一中心”配套的三大文献资源中心的建设。
同时,各系部应尽快充实各自的图书资料室,以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探究学问的需求。
加强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各项功能,实现数字化校园。
根据研究需要,学校将投资建设风险推演与评估模拟等实验室,完善会计学教育高地实验中心,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十)完善学科建设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
1、成立校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对学校学科建设进行全面指导。
2、成立系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各系部设立系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并配备兼职学科秘书。
系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跟踪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为本学科的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十一五”中期,学校二级学院建立以后,将重新整合,成立二级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探索跨系部学科建设组织新机制,如在学科群建立学科带头人联席会议制度等。
3、完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带头人负责制是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基本的要求,学校要求学科点内部真正落实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以学科的自我管理为基础,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学科点内部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
4、建立并完善各项学科建设的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在今天的大会后,根据各位教职员工的意见,重新梳理有关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各级学科点的有序建设,学校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管理文件:
《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院级特色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和《各级学科建设考核方案》等,以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5、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为进一步调动系部、科研机构在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广大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
对完成重大目标的学科点(如:
入选市教委级重点学科、保留市教委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称号、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等),学校将另外提供一定的奖励,额度为当年度该学科点建设经费的15%,用于一次性奖励。
对院内考核特别优秀的、成绩突出的学科,该学科点可从当年度学校下拨的学科建设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全体成员的一次性奖励。
对于达不到院内考核标准要求的学科点,将相应减少经费的下拨,直至停拨,并取消相应的称号,退出学校学科建设序列,并追究责任。
重点学科追究学科带头人的责任,系部学科基础建设追究主要党政负责人的责任。
老师们,同志们,今后几年将是我校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积极的行动起来,抓住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同时要认识到学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切实做好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为早日建成“有影响、有特色、有水平、”的大学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