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6225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作业16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济南高三摸底)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

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

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

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

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

解析:

材料“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说明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导致误判形势,故B项正确;A项是苏联的想法;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917年以来长期的冲突和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四平高三段考)1946年丘吉尔发表重要演说:

“不久前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里的“铁幕”指的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

B.曾经肆虐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势力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

D.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选D。

A不对,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铁幕”。

B不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结束,这与题干“1946年”不符。

C不对,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英美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

答案:

D

3.(2018·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  )

A.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

B.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

C.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解析:

根据题干“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排除A。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排除C。

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4.(2018·厦门高三调研)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这就是著名的(  )

A.杜鲁门主义B.北大西洋联盟

C.马歇尔计划D.华沙条约组织

解析:

由“1947年3月”“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杜鲁门主义,故本题答案选A项;B、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A

5.(2018·开封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

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遏制苏联的需要B.欧洲经济的复兴

C.美国实力的下降D.美欧联合的实现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1950年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遏制苏联的需要,故A选项正确;欧洲经济的复兴显然不是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目的,故B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实力强大,没有下降,故C选项错误;当时美欧也没有联合,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答案:

A

6.(2018·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

“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为此,美国为实现“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B.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解析:

“美国的产品和思想”指的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反映了美国力图通过欧洲复兴计划来维护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军备竞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

B

7.(2018·揭阳高三模拟)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解析:

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敌对,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2018·河南省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某学者认为: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  )

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

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

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

解析: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故答案为A项。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B项;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从分散走向联合,C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的依据,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A

9.(2018·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高三调研考试)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出二战后美苏两国(  )

A.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D.军事克制是双方未发生热战的主要原因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情况下,出现题干中现象,说明在冷战过程中,双方相互妥协与克制,避免新的战争产生,A项正确。

采用对抗或者缓和的政策应该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交替”,排除B。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没有体现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排除C。

朝鲜战争并不属于军事克制的体现,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10.(2018·宜昌高三模拟)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亲自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

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

这表明(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势力的压力

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联合国支持美国的行为

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解决并未使美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联合国对美国行为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8·怀化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

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  )

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减少了核战争的危机,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和这一危机毫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危机未削弱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秩序构建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

A

12.(2018·邵阳高三联考)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二、东北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

(一)美国策划对日本单独媾和

(二)美韩特殊关系的初步形成

三、朝鲜战争与两极格局的固定

(一)朝鲜战争

(二)东北亚成为冷战的重点地区

(三)东北亚两极格局的固定

A.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

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东北亚两极格局的固定”来看,朝鲜战争导致东北亚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故答案为C项。

A、B项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8·鸡西高三摸底)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

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

(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矛盾,从英法与苏联的矛盾与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的矛盾两方面总结;第二小问焦点问题,从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冲突方面总结;第三小问结果,从马歇尔计划实施结果与影响方面总结。

(2)第一小问因素,从美苏双方的利益、政治军事阵营的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与苏联领导人的言论四个方面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3)首先给出判定:

此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和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矛盾:

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问题:

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

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

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

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本问可酌情给分,但须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

理由:

①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②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4.(2018·广东汕头高三统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致轮廓是:

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或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角色与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

反恐和防扩散等成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后处理,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

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

——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

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4分)

解析:

从“对象及目标”“角色与任务”“范围及手段”三个方面分别提炼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

示例1:

信息:

不再以苏联和华约为主要的应对对象和目标。

说明: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示例2:

信息:

北约的角色与任务进一步多元化,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

说明:

两极格局瓦解后,被冷战掩盖的种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暴露出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示例3:

信息:

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转变,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

说明: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及北约东扩等因素的影响等。

(提炼两条信息加以说明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