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594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关电源原理图各元件功能详解Word下载.docx

CY1,CY2(Y-Cap):

Y-Cap一般可分为Y1及Y2电容,若ACInput有FG(3Pin)一般使用Y2-Cap,ACInput若为2Pin(只有L,N)一般使用Y1-Cap,Y1与Y2的差异,除了价格外(Y1较昂贵),绝缘等级及耐压亦不同(Y1称为双重绝缘,绝缘耐压约为Y2的两倍,且在电容的本体上会有“回”符号或注明Y1),此电路蛭蠪G所以使用Y2-Cap,Y-Cap会影响EMI特性,一般而言越大越好,但须考虑漏电及价格问题,漏电(LeakageCurrent)必须符合安规须求(3Pin公司标准为750uAmax)。

CX1(X-Cap)、RX1:

X-Cap为防制EMI零件,EMI可分为Conduction及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Part15JClassB、CISPR22(EN55022)ClassB两种,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在厂内以频谱分析仪验证,Radiation则必须到实验室验证,X-Cap一般对低频段(150K~数M之间)的EMI防制有效,一般而言X-Cap愈大,EMI防制效果愈好(但价格愈高),若X-Cap在0.22uf以上(包含0.22uf),安规规定必须要有泄放电阻(RX1,一般为1.2MΩ1/4W)。

LF1(CommonChoke):

EMI防制零件,主要影响Conduction的中、低频段,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EMI特性及温升,以同样尺寸的CommonChoke而言,线圈数愈多(相对的线径愈细),EMI防制效果愈好,但温升可能较高。

BD1(整流二极管):

将AC电源以全波整流的方式转换为DC,由变压器所计算出的Iin值,可知只要使用1A/600V的整流二极管,因为是全波整流所以耐压只要600V即可。

C1(滤波电容):

由C1的大小(电容值)可决定变压器计算中的Vin(min)值,电容量愈大,Vin(min)愈高但价格亦愈高,此部分可在电路中实际验证Vin(min)是否正确,若ACInput范围在90V~132V(Vc1电压最高约190V),可使用耐压200V的电容;

若ACInput范围在90V~264V(或180V~264V),因Vc1电压最高约380V,所以必须使用耐压400V的电容。

D2(辅助电源二极管):

整流二极管,一般常用FR105(1A/600V)或BYT42M(1A/1000V),两者主要差异:

耐压不同(在此处使用差异无所谓)

VF不同(FR105=1.2V,BYT42M=1.4V)

R10(辅助电源电阻):

主要用于调整PWMIC的VCC电压,以目前使用的3843而言,设计时VCC必须大于8.4V(Min.Load时),但为考虑输出短路的情况,VCC电压不可设计的太高,以免当输出短路时不保护(或输入瓦数过大)。

C7(滤波电容):

辅助电源的滤波电容,提供PWMIC较稳定的直流电压,一般使用100uf/25V电容。

Z1(Zener二极管):

当回授失效时的保护电路,回授失效时输出电压冲高,辅助电源电压相对提高,此时若没有保护电路,可能会造成零件损坏,若在3843VCC与3843Pin3脚之间加一个ZenerDiode,当回授失效时ZenerDiode会崩溃,使得Pin3脚提前到达1V,以此可限制输出电压,达到保护零件的目的.Z1值的大小取决于辅助电源的高低,Z1的决定亦须考虑是否超过Q1的VGS耐压值,原则上使用公司的现有料(一般使用1/2W即可).

R2(启动电阻):

提供3843第一次启动的路径,第一次启动时透过R2对C7充电,以提供3843VCC所需的电压,R2阻值较大时,turnon的时间较长,但短路时Pin瓦数较小,R2阻值较小时,turnon的时间较短,短路时Pin瓦数较大,一般使用220KΩ/2WM.O。

R4(LineCompensation):

高、低压补偿用,使3843Pin3脚在90V/47Hz及264V/63Hz接近一致(一般使用750KΩ~1.5MΩ1/4W之间)。

R3,C6,D1(Snubber):

此三个零件组成Snubber,调整Snubber的目的:

1.当Q1off瞬间会有Spike产生,调整Snubber可以确保Spike不会超过Q1的耐压值,2.调整Snubber可改善EMI.一般而言,D1使用1N4007(1A/1000V)EMI特性会较好.R3使用2WM.O.电阻,C6的耐压值以两端实际压差为准(一般使用耐压500V的陶质电容)。

Q1(N-MOS):

目前常使用的为3A/600V及6A/600V两种,6A/600V的RDS(ON)较3A/600V小,所以温升会较低,若IDS电流未超过3A,应该先以3A/600V为考虑,并以温升记录来验证,因为6A/600V的价格高于3A/600V许多,Q1的使用亦需考虑VDS是否超过额定值。

R8:

R8的作用在保护Q1,避免Q1呈现浮接状态。

R7(Rs电阻):

3843Pin3脚电压最高为1V,R7的大小须与R4配合,以达到高低压平衡的目的,一般使用2WM.O.电阻,设计时先决定R7后再加上R4补偿,一般将3843Pin3脚电压设计在0.85V~0.95V之间(视瓦数而定,若瓦数较小则不能太接近1V,以免因零件误差而顶到1V)。

R5,C3(RCfilter):

滤除3843Pin3脚的噪声,R5一般使用1KΩ1/8W,C3一般使用102P/50V的陶质电容,C3若使用电容值较小者,重载可能不开机(因为3843Pin3瞬间顶到1V);

若使用电容值较大者,也许会有轻载不开机及短路Pin过大的问题。

R9(Q1Gate电阻):

R9电阻的大小,会影响到EMI及温升特性,一般而言阻值大,Q1turnon/turnoff的速度较慢,EMI特性较好,但Q1的温升较高、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turnoff速度较慢);

若阻值较小,Q1turnon/turnoff的速度较快,Q1温升较低、效率较高,但EMI较差,一般使用51Ω-150Ω1/8W。

R6,C4(控制振荡频率):

决定3843的工作频率,可由DataSheet得到R、C组成的工作频率,C4一般为10nf的电容(误差为5%),R6使用精密电阻,以DA-14B33为例,C4使用103P/50VPE电容,R6为3.74KΩ1/8W精密电阻,振荡频率约为45KHz。

C5:

功能类似RCfilter,主要功用在于使高压轻载较不易振荡,一般使用101P/50V陶质电容。

U1(PWMIC):

3843是PWMIC的一种,由PhotoCoupler(U2)回授信号控制DutyCycle的大小,Pin3脚具有限流的作用(最高电压1V),目前所用的3843中,有KA3843(SAMSUNG)及UC3843BN(S.T.)两种,两者脚位相同,但产生的振荡频率略有差异,UC3843BN较KA3843快了约2KHz,fT的增加会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

EMI问题、短路问题),因KA3843较难买,所以新机种设计时,尽量使用UC3843BN。

R1、R11、R12、C2(一次侧回路增益控制):

3843内部有一个ErrorAMP(误差放大器),R1、R11、R12、C2及ErrorAMP组成一个负回授电路,用来调整回路增益的稳定度,回路增益,调整不恰当可能会造成振荡或输出电压不正确,一般C2使用立式积层电容(温度持性较好)。

U2(Photocoupler)

光耦合器(Photocoupler)主要将二次侧的信号转换到一次侧(以电流的方式),当二次侧的TL431导通后,U2即会将二次侧的电流依比例转换到一次侧,此时3843由Pin6(output)输出off的信号(Low)来关闭Q1,使用Photocoupler的原因,是为了符合安规需求(primacytosecondary的距离至少需5.6mm)。

R13(二次侧回路增益控制):

控制流过Photocoupler的电流,R13阻值较小时,流过Photocoupler的电流较大,U2转换电流较大,回路增益较快(需要确认是否会造成振荡),R13阻值较大时,流过Photocoupler的电流较小,U2转换电流较小,回路增益较慢,虽然较不易造成振荡,但需注意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U3(TL431)、R15、R16、R18

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输出电压不可超过38V(因为TL431VKA最大为36V,若再加Photocoupler的VF值,则Vo应在38V以下较安全),TL431的Vref为2.5V,R15及R16并联的目的使输出电压能微调,且R15与R16并联后的值不可太大(尽量在2KΩ以下),以免造成输出不准。

R14,C9(二次侧回路增益控制):

控制二次侧的回路增益,一般而言将电容放大会使增益变慢;

电容放小会使增益变快,电阻的特性则刚好与电容相反,电阻放大增益变快;

电阻放小增益变慢,至于何谓增益调整的最佳值,则可以Dynamicload来量测,即可取得一个最佳值。

D4(整流二极管):

因为输出电压为3.3V,而输出电压调整器(OutputVoltageRegulator)使用TL431(Vref=2.5V)而非TL432(Vref=1.25V),所以必须多增加一组绕组提供Photocoupler及TL431所需的电源,因为U2及U3所需的电流不大(约10mA左右),二极管耐压值100V即可,所以只需使用1N4148(0.15A/100V)。

C8(滤波电容):

因为U2及U3所需的电流不大,所以只要使用1u/50V即可。

D5(整流二极管):

输出整流二极管,D5的使用需考虑:

电流值

二极管的耐压值

以此电源为例,输出电流4A,使用10A的二极管(Schottky)应该可以,但经点温升验证后发现D5温度偏高,所以必须换为15A的二极管,因为10A的VF较15A的VF值大。

耐压部分40V经验证后符合,因此最后使用15A/40VSchottky。

C10,R17(二次侧snubber):

D5在截止的瞬间会有spike产生,若spike超过二极管(D5)的耐压值,二极管会有被击穿的危险,调整snubber可适当的减少spike的电压值,除保护二极管外亦可改善EMI,R17一般使用1/2W的电阻,C10一般使用耐压500V的陶质电容,snubber调整的过程(264V/63Hz)需注意R17,C10是否会过热,应避免此种情况发生。

C11,C13(滤波电容):

二次侧第一级滤波电容,应使用内阻较小的电容(LXZ,YXA…),电容选择是否洽当可依以下三点来判定:

输出Ripple电压是符合规格

电容温度是否超过额定值

电容值两端电压是否超过额定值

R19(假负载):

适当的使用假负载可使线路更稳定,但假负载的阻值不可太小,否则会影响效率,使用时亦须注意是否超过电阻的额定值(一般设计只使用额定瓦数的一半)。

L3,C12(LC滤波电路):

LC滤波电路为第二级滤波,在不影响线路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会将L3放大(电感量较大),如此C12可使用较小的电容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