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对内、对外贸易合作水平
2005年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2.42亿元,增长14.6%;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5.36亿元,增长10.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9.82亿元,增长13.1%;
餐饮业零售额90.55亿元,增长18.8%;
其他零售额37.41亿元,增长2.4%。
⑥
从1978年至今,新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扩大。
1978年,新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21.89亿元,到2005年,这一数值达到了637.78亿元,增长了28倍。
“十五”期间,新疆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1.82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5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比“九五”时期提高3.1个百分点。
⑦
在对外贸易合作方面,2005年全年进出口总额7941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9%。
其中,出口总额504024万美元,增长65.5%;
进口总额290165万美元,增长12.1%。
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749万美元,增长3.6%。
⑧
1990年至今,新疆的对外贸易合作程度不断加深。
1990年,新疆的进出口总额为41025万美元,2005年达到794189万美元,增长18.4倍。
1990年实际利用外资713万美元,2005年这一数值达到4749万美元,增长5.66倍。
“十五”期间,全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比“九五”时期提高18.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3.2%,进口年均增长22.3%,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23.8和12.3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86%。
⑨
(五)社会事业发展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全自治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25项,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9项、“863”计划项目16项。
共申请专利1851件,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获得专利授权921件,增长16.3%。
签订技术合同2001项,增长23.6%;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亿元,下降38.5%。
⑩
2005年,新疆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1所,全年本专科招生5.57万人,比上年增长9.6%;
在校学生18.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50万人;
毕业生3.69万人。
研究生招生2902人,增长24.2%;
在校研究生693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17人;
毕业生1066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60万人,下降4.0%;
在校学生16.25万人;
毕业生4.29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14.50万人,增长4.9%;
在校学生38.78万人;
毕业生10.39万人。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15.35万人;
毕业生35.64万人。
小学在校学生214.38万人;
毕业生39.76万人。
特殊教育在校学生4961人。
(11)
2.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5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9个,文化馆92个,公共图书馆92个,博物馆25个,档案馆12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4.10万卷。
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4座。
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3.1%,电视人口覆盖率92.8%。
有线电视用户144.13万户。
拍摄故事片3部,译制少数民族语故事片70部;
拍摄电视剧32集,译制少数民族语电视剧199集。
出版各类报纸3.82亿份,各类杂志1008万册,图书8827万册。
(12)
2005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0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0个;
卫生技术人员9.6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4.14万人,注册护士3.07万人;
拥有病床7.9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7.60万张。
乡镇卫生院825个,卫生技术人员1.34万人,拥有床位1.29万张。
(13)
2005年,新疆运动员在国际、洲际比赛中获第二名1个,第三名3个;
在全国比赛中,获冠军31个,亚军29个,季军28个。
有1人达到国际级运动健将,15人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
(14)
3.环境保护
2005年,全区排放到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在51.92万吨,比上年增长8.1%;
烟尘总量控制在27.05万吨,增长4.4%;
工业粉尘总量控制在17.32万吨,增长3.3%。
排放到环境中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在109.43万吨,增长6.4%。
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12万吨。
(15)
在监测的19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有6个城市达到Ⅲ级标准,其余7个城市超过Ⅲ级标准。
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占73.9%,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首府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Ⅱ级的优良天数占70.2%,与上年基本持平。
(16)
在监测的47条河流117个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占80.3%,Ⅳ-Ⅴ类轻、中度污染水质占13.7%,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占6.0%。
主要超标项目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与上年相比,全区河流的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上升1.5个百分点。
(17)
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1%;
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总面积12.76万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面积18.0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9%。
(18)各类保护区和示范区的数目和面积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
4.社会保障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5年全区参加失业保险140.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1.88万人,增长4.9%,其中离退休人员44.32万人,增长3.7%;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1.85万人,增长8.2%,其中离退休人员54.22万人,增长6.8%。
(19)
据民政部门统计,2005年全区共有各种城镇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161个。
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62.87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7万人。
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04个,床位1.12万张,收养9538人。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8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48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0.27亿元。
(20)
(六)人才队伍建设
经过解放后57年的开发建设,新疆在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形成了专业比较紧凑、布局趋于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多民族的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拥有一支数量并不算少的具有高、中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建立了一批实验中心、试验基地,改善了科技人才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工作条件,各类人才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逐步得到加强,并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为提升新疆地区竞争力以及促进各项事业、科技进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全疆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约23万人,占总数的59.6%。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约2万人,约占总数的5.1%,其中少数民族约6957人,占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4.8%;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约11万人,约占总数的28.2%,其中少数民族约5万人,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5.5%;
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约26万人,约占总数的66.7%,其中少数民族约15万人,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7.7%。
(21)
新疆各类人才的专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教学领域人才倍增,由1985年的2.5万人增进到2005年的24.73万人,教学人才比重也从15.98%提高到61.46%,提高了近46个百分点。
2005年全疆企事业单位共有专门人才40.24万人,占全疆就业人数791.62万人的5.08%,占在岗职工237.84万人的16.9%;
在全疆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2.9%,农业技术人员占8.14%,卫生技术人员占16.89%,科学研究人员占0.61%,教学人员占61.46%。
教学人才队伍得到了稳定、发展和扩大。
其他各类人才在绝对数增加的基础上,比重明显下降,其中工程技术人才比重由1985年的32.54%下降到2005年的12.9%,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农业技术人才下降了5个百分点,卫生技术人才下降了1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人才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2)
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才是各类人才中的核心力量。
2005年新疆各类专业人才中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才有27663人,占各类专业人才总数的7%左右,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从事科研活动人才的66.46%,技术员、辅助人员占33.54%。
按单位类型分,科研、开发、情报、高校占65%左右、大中型企业占35%左右;
按单位隶属关系分,中央属单位占40%左右,地方属单位占60%左右;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占99.9%,集体、其他单位占0.1%。
(23)
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效率问题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来看,新疆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新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较低,2005年新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一从业人员创造的生产总值)为3.29万元,上海、广东分别是新疆的3.3倍和1.2倍;
能源产出效率不高,新疆每千克能源产出生产总值4.25元,上海、广东分别是新疆的2.1倍和2.6倍。
(24)
从新疆的地方经济效率来看,在全国总体上总资产贡献率节节上升的情况下,新疆的总资产贡献率却在逐年下降(除2000年稍有回升外),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新疆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除2000年和2001年两年高于全国水平外,其他年份都低于全国水平,且近几年不断下降。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新疆地方经济运行的效率,在1999年后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5)
(二)产业结构转变中的问题
与全国水平相比,新疆的产业结构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工业化水平要滞后全国一二十年。
1992年,新疆工业化水平滞后全国水平22年,1997年新疆工业化水平更是滞后全国水平27年,到了2005年,新疆三个产业比重为19︰44.7︰36.3,仍比全国水平滞后13年,其产业结构仅相当于全国1992年的水平。
(26)
从新疆工业的内部结构来看,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轻、重工业发展脱节。
建国以来,在农业和轻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国家在新疆建立了一批重化工企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企业,由此形成了新疆偏重型的工业结构。
2004年新疆轻、重工业比例为37.96︰62.04,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9.79︰60.21。
从新疆重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资源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比重小。
新疆采掘工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
(27)以采掘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比重大成为新疆工业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
这一重型工业结构决定了新疆主要产业产品大多数属于基础性的上游产品,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而加工度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
这种结构使得新疆要承受初级产品低价输出和加工产品高价流入的双重损失,限制了各种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
从新疆轻工业内部结构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与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的比例为80.59︰19.4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2.6︰37.4,新疆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99个百分点。
(28)这说明了新疆轻工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轻工业总体水平还很低。
(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全国的差距
与全国人均收入比较,新疆的居民人均收入仍有很大差距,更严重的是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
从绝对数上看,新疆农村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1994年是285元,2005年是773元,差距拉大了2.71倍;
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1994年为326元,2005年达到2503元,差距拉大了7.68倍。
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来看,全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自2000年后呈现出快速、稳定上升的趋势,而新疆农村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非稳态的下降趋势。
在相对位次上,新疆农村人均收入在全国的排名,从1990年的第15名下降到近几年的第25名;
城镇人均收入从过去的12-17名下降到2004年的第25名,2005年更是降到了全国最后一名。
(29)
在新疆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新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978年,新疆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只有200元,到了2005年,这一差距已经达到了5508元,差距拉大了27.5倍。
(30)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的对外贸易合作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新疆的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
对外开放度具体反映在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利用外资等方面。
一般而言,对外贸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选择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之比)作为开放度的具体评价指标。
从外贸依存度的纵向比较来看,1995年之前,新疆的整体对外开放度逐年提高,但1996年之后,受周边地区贸易政策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稍有降低,2000年后又回升。
1985年新疆的对外开放度为7.7%,1996年为12.8%,1997年为11.4%,2000年为13.7%,2005年为25.2%。
从横向比较来看,新疆的对外开放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985年,全国为22.8%,高出新疆15.1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为64.5%,高出新疆39.3个百分点。
(31)
(五)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全国相比,新疆社会事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
新疆的科技教育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为落后。
新疆的文化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和全国一样,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之处。
下面着重指出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
从环境保护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生态环境趋向好转。
但总体上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绿洲扩大与沙漠扩张并存,绿洲内生态环境大体改善,绿洲外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草地退化,湖泊萎缩;
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突出。
到2005年,新疆的森林覆盖率仅2.94%,与全国平均水平18.21%和世界平均30%的水平相差甚远。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使环境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较差;
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导向型的开发战略亦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新疆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总额不断增加,1999年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为12.42亿元,以后逐年增加,2005年全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39.35亿元,比1999年增加26.93亿元。
但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生产总值之比来看,近些年来不断下降,从2003年的2.21%下降到2004年的1.77%,2005年进一步降到1.5%。
(32)
(六)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尽管新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由于地处西北边陲,长期以来,新疆一直缺乏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业环境,导致人才大量外流,科研、管理和商务人才仍非常匮乏。
据有关方面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流向内地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1万多人,平均每年流失近万人,其中调离新疆的高级专家99人;
高等院校仅1990年至2001年调离新疆的教师就达到941人,其中博士47人、硕士183人、教授26人、副教授166人。
同时从新疆考入内地的新疆籍研究生和大中专生学成返疆的不足50%。
(33)严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困扰和影响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大难题。
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在新疆的人才内部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才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合理。
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全疆技术型开发人才,集中在乌鲁木齐地区和克拉玛依市的就占70%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81%集中在自治区和地州两级,在县、乡工作的只占19%。
南疆部分地区和部分艰苦地区以及农、林、水、牧基层站所,专业技术干部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专业上的分布不合理。
调查资料显示,新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教育、卫生的人员超过总数的75%,而工程、农业技术、科研人员不足总数的25%,而且高学历的少。
(34)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当前新疆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本文仅从财政转移支付角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中央对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大。
1990年,转移支付规模为24.36亿元,1999年为95.77亿元。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更是大幅度提高。
在国家对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短短6年内,中央财政对新疆的转移支付总额达1394亿元,是过去45年里中央对新疆财政转移支付累计总额的2倍还多,年均增幅高达24.63%。
(35)
从中央转移支付占新疆地方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比重来看,比重逐年攀高,目前已达到60%以上。
1990年,中央转移支付占新疆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5.99%,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一半,为51.15%。
到2005年,它们已分别升至63.61%和66.18%。
(36)显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已经成为了新疆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财政支出任务。
中央对新疆的转移支付为新疆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疆由于经济不发达,税收来源少,收入增长慢,财政支出快速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县级财政运转中碰到了较多问题。
(37)近几年来,中央逐年加大了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力度,新疆的财政收支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对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减轻全区企业税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的社会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新疆的收支矛盾突出,中央对新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方式还需要调整。
(二)进一步完善中央对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
地方所负担的国防职责,应列为中央事权。
边境县为保证社会稳定的任务,应明确界定为中央政府的事权。
在很大程度上,新疆的边境县与“东突”势力所进行的斗争,所承担的是国防职责。
而且,边境县一般自然条件恶劣,自身在维持正常运转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更无财力承担相关支出。
从效率角度来看,中央直接承担边境县稳定任务,比通过转移支付更为可取。
对于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等事务,中央应承担更多职责。
新疆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过度开发,新疆的生态不断恶化。
对于生态建设等带有全局性的事权(环境保护),中央也应承担更多职责。
2.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应适当调增地方分享比例
石油天然气行业在新疆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对我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从全国大局出发,其发展需要特殊政策;
石油、石化的发展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新疆作为资源大省,要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需要特殊政策,地方在支持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得到应有的利益。
在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所提供的税收大部分划归中央的情况下,新疆区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
但是,从调动地方政府工作的积极性角度考虑,从给资源地更多补偿的角度出发,应考虑留给新疆更多的相关税收收入,如提高资源税税率,让地方能够享受一定比例的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
3.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疆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形式的转移支付在整个转移支付规模中所占比重偏低,影响了转移支付的根本目标(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最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
4.进一步解决新疆县级财政最低支出需求
根据新疆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考虑,中央有必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以此解决县级财政最低支出需求。
5.取消专项资金的配套要求
由于新疆大部分县(市)处于边远贫困地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已成为新疆各县(市)的共性问题。
就此问题,建议在中央财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的实际困难,在今后安排中央专项资金时取消项目配套比例。
注释:
①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②数据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和《新疆统计年鉴2006》(第45页)计算而得。
③数据系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第46页)计算而得。
④⑤数据系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第206页)计算而得。
⑥⑦数据系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第454页)计算而得。
⑧⑨数据系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第497、505页)计算而得。
⑩(11)(12)(13)(14)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