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536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简答题练习docWord文档格式.docx

26、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2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28、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及其社会制约性。

29、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30、简述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31、如何理解社会基木矛盾的运动过程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和变革?

3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33、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4、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35、简述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36、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7、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

38、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是如何划分的?

提出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意义?

39、简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40、简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历史过程。

41、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4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43、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及关系是什么?

44、简述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

45、从共产主义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说明共产主义并不渺茫。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47、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为什么它们是社会基本矛盾?

48、简述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

49、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外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50、简述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5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性。

5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53、简述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论的根源。

54、如何理解坚持历史决定论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原理?

5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56、简述自由与必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57、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理论基础。

58^简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59、什么是社会进步?

其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60、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61、简述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63、简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分析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错误态度。

64、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65、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66、简述不同社会形态中不同性质的交往类型。

67、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掌握人与动物的区别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要意义是什么?

68、简述我国人口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

69、简述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70、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简答答案

1.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1)所谓意识能动的反作用,是才旨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过过程。

这种创适性不仅表现为意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

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能通过想象在思维中创造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

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事物和现象,还可以追忆过去的事情,并能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测未来。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进行的。

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依据这种目的建构准备实行的计划。

实践就是在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

%1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最终目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意识活动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它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实。

一个人精神是否愉快,心情是否舒畅,对于平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就是意识反作用于意识主体的表现。

总之,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使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使意识能动性得到有过的发挥,才能在实践中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真正为人类造福。

%1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没有一定的物质手段,特别是工具,意识的能动性就不能发挥和实现。

没有显微镜,人不可能认识微生物世界,更谈不上对它的利用。

%1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任何事物都处于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它既作用于其他事物,必然受周围事物之间的影响。

因此,要改变一事物就不能不受到该事物所处环境的局限,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时所必须考虑的。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

%1意识本身只是精神、思想观念等,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力量,也不能实现什么。

所以人们常说:

思想、精神、理论是苍白的。

%1思想、理论、精神只有掌握了群众,变成指导群众的实践,才能显示它的巨大威力,它自己也才能得到实现。

%1要把意识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因为实践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对象化的过程,匙,就是使主观的点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符合主观的目的、愿望的改变的过程。

正因如此,我们说,实践是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

2.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深深扎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沃上之中,没有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不断排除研究过程中的和这一领域中存在着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丰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

又要注意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具体科学,借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取消具体科学的研究。

3.答: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朵。

生产关系体余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这三项内容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生产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另一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包括奴隶制的生产关桑、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答:

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必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现代科学革命主要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立,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建立,高分子物理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

现代技术主要指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分子设计技术、材料合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等。

现代科技革命是包括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才式、生产才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也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椎动作用,使之得到丰富与发展。

(2)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巨大影响。

%1现代科技革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和括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例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对宏观宇宙的观察可达到二百亿光年以上。

物质结构理论,特别是夸克禁闭理论,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木有的水平。

%1现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证实、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例如:

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又如现代系统科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

再如电脑科学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充实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

%1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这种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现代科技革命的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哲学概括,否则就将落后于时代,失去其作为时代的精神精华的资格。

5.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

这个真理主要有以下三层涵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它各类要素中去,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物质生产对科学起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间环节。

(3)科技进步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6

答: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含三项内容:

首先,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最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这一规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

这一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特别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答:

(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圈、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

(2)掌握事物的度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当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质的阶段时,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笼统的。

由质进到量,对事物的认识就较清晰一些。

只有把握了度,才能对事物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其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高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的自觉活动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

人们通常说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8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当进化,中国古猿第一次用自制的工具(不论这种工具是何等的粗糙和简陋)在生产食品时,枪,便将自己同其他一切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使自己变为人。

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求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

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它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

9

(1)阶级的实质是:

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即不同的集团在生产关象中的地位不同。

(2)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悉,这是因为阶级是一个历支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了去,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又是生产不发达的结果。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了,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剥削的可能,也就没有阶级划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

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社会分工以及随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使阶级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实。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可以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的时候,阶级就必然消灭。

1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应注意以下原则: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它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2)改革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改革必须在党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改革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变革过程。

(4)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

必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5)必须£

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1

生态采统是指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是复杂的自然率统之一。

一个生态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指绿色植物和某些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的细画。

消费者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矿物盐等。

12

(1)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现实性是业已实现了的当下的客观实在,可能性则是目前尚不存在,以后才会出现(或并不一定能出现)的点西。

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

其次,可能性与现实性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现实性不能离开可能性,这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不可能的点西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可能性也不能离开现实性,它的内在根据存在于现实之中。

另一方面,可能性与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和转化,而来的,同时它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这种新的可能又将转化,为新的现实。

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2)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可能的点西是可能出现而未必一定出现的求西,以这样的求西为依据是不牢靠的。

正确估计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

性是必要的,但要把自己活动的依据建立在现实性这个可靠的基础上。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现实的可能性有多种,基本上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两种。

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就是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互争实现的过程。

在有人参与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哪种可能性会转化,为现实,除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起作用外,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巨大作用。

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

即使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是所谓“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

13

(1)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才旨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关象,把握事物的必然性,毡,就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及普遍性的特点。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

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

但两者又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要忽达到预期目的,确保人们改造世界成功,唯一的前提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去改过世界的活动,才是真止的自觉活动。

否则,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活动,一定会导致挫折和失败,非但不能算作自觉能动性,只能是一种盲动和蛮干,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因此,人们的目的必须以客观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脱离或违背客观规律的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自觉活动。

%1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又一层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在实践基础上的互相转化。

首先,客观规律向主观意识的转化,这是说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用观念去把握这种规律,这时客观规律便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

其次,人的意识再把自己认识的规律同目的、理恕结合起来,形成计划、方案、政策、方针等,并把它付诸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使之又转化为客观的点西。

上述的全部过程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所以尊重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毫无作为,恰恰相反,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4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1)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离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

(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这些资源分为:

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15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是以客观世界的事物为对象,但是只有那些被人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事物,才与人发生相互作用,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

也就是说,认识产生实践的需要,哪些事物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取决于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

哪些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不会成为认识对象。

并且.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单凭直观,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认识客体,但只能使人接触事物少量的表面现象,不能揭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在变革客体的实践中,使客体许多隐匿的现象暴露出来,人们通过分析大量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毛泽东指出: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但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

接受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间接经验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束。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其次,实践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标准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认识问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使神经系统受到新的剌激,从而逐渐改变和完善了神经J在统的功能和结构,使思维能力和认识能了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