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5146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

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就有了这个问题;

说它年轻,是因为到今天为止,在心理学界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朱智贤)。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在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上。

⏹a.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b.环境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在社会环境中,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

⏹2)指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

随年龄增长,儿童有些特征仍保持一致,有些发生明显变化。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骨骼肌肉不够强壮,体内机能持续完善,脑重接近成人。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持续发展完善。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学习交往技巧,逐渐形成自我概念,道德理解水平逐渐发展,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不允许从“期待”出发。

(二)系统性原则:

强调整体研究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朱智贤教授的观点,强调要研究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内在的结构。

⏹(三)教育性原则:

⏹符合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被试身心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研究真实环境中的儿童,不可“闭门造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横断研究:

⏹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

⏹优点和缺点。

(二)纵向研究:

⏹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实行追踪研究。

⏹(三)聚合交叉研究:

前两者的综合使用。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

(二)访谈法:

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使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

⏹(三)个案研究法:

含义、优点和缺点。

⏹(四)问卷法:

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使用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五)测验法:

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使用测验法应注意的问题。

⏹(六)实验法:

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使用实验法应注意的问题。

⏹(七)文化比较法:

含义。

第四章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思考题;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

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观察力?

小学儿童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水平?

3.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理论和规律组织教学?

第一节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一、视觉

(一) 

视敏度的发展:

小学生眼球的前后轴短,生理性远视的特点。

晶状体的弹性大,调节水平大。

童年期绝对感受性比幼儿期增长缓慢,差别感受性增长显著。

10岁前儿童的视敏度持续提升,10岁后视觉调节水平持续下降。

近视人数持续增加,与用眼习惯相关。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1、在教育影响下儿童的辨色水平持续发展

一年级学生平均能够辨别红颜色的三种色度、黄颜色的两种色度,而对蓝、绿两种颜色的色度,则不能辨认。

在实行专门训练以后,儿童平均能辨别的色度是:

红色为12种,黄色为10种,绿色为6种,蓝色为4种。

2、小学生已具有明显的颜色偏好.

如在红、橙、黄、绿、紫、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偏爱红、绿、黄色,较少偏爱灰、棕、黑色。

3、小学生的颜色偏好有性别差异

6岁以后,表现出性别差异。

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绿、红两色;

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

二、听觉

(一)纯音听觉:

小学生的纯音听觉的敏感度持续提升,但不如成人,更未达到高峰。

(二)语音听觉:

小学生在教学训练下语音听觉水平迅速发展,一年级末可达成人水平;

受方言影响大。

刘兆吉等人研究表明,儿童对语音的感知水平受方言影响,并且农村儿童略低于城市儿童,这主要是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造成的。

听觉发展受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器官等物质基础发展的影响。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

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

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听觉和平衡觉也常协同参加感知空间的活动,如通过听觉能够分辨声音发出的方位及远近。

(一)大小知觉:

发展较早,不但能实行直觉判断,而且能用推理判断。

(二)形状知觉:

初入学儿童对几何图形及其概念已有初步了解:

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中,前科学概念(日常生活概念)多于科学概念;

掌握几何图形和几何概念与儿童的“接近水准”相关,对“梯形”的理解之所以不如对其他图形的理解,是因为儿童平时不常接触到“梯形”的缘故。

发展较快,已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理解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把握。

局限性:

(1)在识别和说明图形时不能把握本质特征

(2)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

(三)方位知觉:

1、小学生一般已能较好地辨别上下、前后、远近等方位,但对于左右方位,则常常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方能辨别。

2、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

儿童对方位知觉是先知上下,后知前后,再知左右。

3岁儿童已可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方位知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如只有“左”、‘‘右”的抽象口令,而无具体东西加以支持,则一年级1/3学生发生错误。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有规律地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5岁儿童绝大部分能准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左右概念。

7岁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儿童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但能以自己的身体为基准辨别左右方位,而且能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辨别左右方位,也能辨别两个物体间的左右方位关系,第三阶段(9—11岁),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迅速地按照自己的方向,判断三个物体间(钥匙、铅笔、钱币)的左右关系,即已能在抽象概括水平上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

四、时间知觉

人对时间的感知无专门的分析器,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以事物的匀速而有规律的变化(如钟表指针的移动、日月的运行)作为信号,再由相对应感知觉识别这种信号而感知时间。

儿童的时间知觉总是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为指标,如早晨是起床、上学的时候或太阳升起的时候;

上午是午饭前上课的时候;

下午是午饭后的时候;

晚上是放学回家或天黑的时候;

明天是今天晚上睡觉醒来的时候。

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也不准确。

小学以后开始发展时间知觉。

小学生已能很好地知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时间单位,如“一节课”、“天”、“星期”、“月”等,但对于远离日常生活的较大或较小的时间单位如“纪元”、“世纪”、“时代”知觉较差,因为超越了儿童生活经验的范围。

五、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包括自身身体)在空间移动以及对速度变化的反映。

小学生的大、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发展中,小肌肉运动觉的发展较迟。

动作敏感期(0-6岁)。

第二节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

多种知觉的综合活动思维的知觉

二、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1、小学生观察特点(李文馥,1987)

(1)受知觉因素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2)逐年发展。

(3)自我中心。

(4)不善于对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关系实行转换。

2、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

(1)精确性:

一年级低,三年级明显提升。

(2)目的性:

一年级差,三五年级有所改善。

(3)顺序性:

中高年级有发展,但还不能系统化观察。

(4)判断力:

明显提升,低中高年级差异显著。

3、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1)理解“个别对象”阶段-------幼儿。

(2)理解“空间联系”阶段-------幼儿、低年级。

(3)理解“因果联系”阶段-------低、中年级。

(4)理解“对象总体”阶段-------高年级。

关于观察发展阶段的研究

关于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是根据丁祖荫的研究确定的。

该研究用三张单色铅笔画,儿童对这三张图画的内容的熟悉水准互不相同,即:

“拉拽”(一幼儿为取桌上的娃娃,拉桌布使玩具娃娃掉地下)“招唤”(一群小学生手拿小足球隔窗相望,想呼唤做功课的小朋友去玩)“逐鹿中原”(猎人带着猎犬在雪地里追捕猎物“鹿”)。

让自幼儿到小学高年级各年龄段儿童实行观察,以受试者说出对图画的理解水平为指标。

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顺序。

(2)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感官,并勤于思考。

(3)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4)观察时要尽可能使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第三节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一)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案例:

教师在课堂上给一年级的小学生展示一幅松鼠的图画,让他们看完后把这个动物的轮廓描述出来。

当老师把图收起以后,有些同学紧跟着问老师:

松鼠有什么样的眼睛,有什么样的耳朵,它有没有胡须和眉毛,它是什么颜色等等。

儿童对图画很感兴趣,但没有注意到多少东西。

小学低年级儿童不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来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广度的发展。

(1)随着年级升高,广度持续扩大。

(2)女生优于男生:

2、注意的稳定性。

(1)年级差异:

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而提升。

(2)性别差异:

女生好于男生。

3、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水平平缓发展

4、注意的转移:

(1)年级差异:

随年龄增长转移速度明显变快。

(2)性别差异:

二年级女生好于男生,五年级差异消失。

二、小学生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准确使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教学生动形象,富于变化,防止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干扰。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增强师生间的沟通

(三)善于使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

a人的需要、兴趣

b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c人的知识经验

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D)的诊断与治疗。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表现:

表现:

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某些外部活动状态,情绪不佳,与外部人际关系不良;

基本特征:

选择性差、冲动性强。

(二)多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注意集中水平、意志力、自我控制力、灵活性等方面不同。

(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原因。

(五)多动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行为控制技术、整体治疗方式。

第五章小学生的记忆

1.名词:

记忆策略、元记忆。

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启示?

3.如何增进学生的记忆?

4.怎样复习最有效?

第一节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记忆的目的性上看,由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三年级);

2、从记忆的理解性上看,由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低年级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原因。

3、从记忆的内容上看,由具体形象的记忆占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机械识记为主,主要是因为:

第一,低年级儿童知识贫乏,没有充足的知识与接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识记,只能用机械重复的方法实行记忆;

第二,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很难理解,不能实行深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第三,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发展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用内部言语来理解;

第四,低年级儿童缺乏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还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实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总来说之,低年级儿童以机械识记为主,是与其思维和言语发展水平不高直接联系的。

第二节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一、什么是记忆策略:

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一般分为:

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制策略。

二、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

(二)小学生组织策略的发展

•(三)小学生精制策略的发展

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

1、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7岁出现自发复述。

2、复述的质量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复述模式向主动复述模式转变。

3、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增长持续发展。

4、与训练相关。

小学生组织策略的发展

一年级:

已具有中等的使用组织策略的水平,但不能自发使用,策略的使用不能提升记忆量。

三年级:

仍不能自发使用,但策略的使用可使记忆量显著提升。

五年级:

自发使用组织策略,对回忆具有积极效果。

发展不平衡,依赖知识经验。

小学生精制策略的发展

一般小学高年级及以后才出现。

随年龄增长,所创造的关系更生动、丰富,更具逻辑性。

精制策略使用的独立性持续发展,对记忆效果的作用更明显。

第三节小学生元记忆的发展

一、什么是元记忆

关于记忆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和理解。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

由三方面组成

 

元认知: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水平、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

二、小学生元记忆的特点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2.关于记忆的元认知体验。

随着个体的元认知知识的逐渐形成,关于记忆的元认知体验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3.记忆监控。

小学生元记忆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元记忆发展很快,但水平有限,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1)相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这主要是指主体对记忆的理解与了解,如不同年龄以及同年龄的人在记忆水平方面是有差异的。

弗拉维尔等人用印有图画的卡片作为实验材料,各卡片上的图画数量不同。

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预言能够回忆出几张图画,最后测定被试的实际瞬时记忆广度。

(2)相关记忆材料与任务的知识。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材料的性质、相互关系能影响记忆难易度的理解;

二是个体对不同记忆反应(如再认、回忆)难度差异的理解。

•(3)相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小学生已逐渐掌握了一些改善记忆的方法。

克鲁泽等询问儿童如何记住一个电话号码,几乎所有三年级的学生和40%的幼儿认为应该立即打电话,很多年龄较大的儿童认为应该把电话号码写下来并复述或用其他协助记忆的策略。

•于森和利维询问三年级和九年级儿童如何回忆遗忘的内容时,年幼儿童只能提出一两个建议,年长儿童则能提出很多可行的建议。

第四节小学生记忆水平的训练与培养

一、科学识记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行识记;

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动员多感官参与识记。

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实行识记

在字词教学中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1)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

办灭漏。

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口诀记忆法:

“堵巳不堵己,半堵才是已”。

一些历史年代、地名等无意义材料,可采用。

(1)谐音法:

“山间一寺一壶酒”

(2)数字特征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

(3)译意法:

policeman“警察穿玻璃丝袜”。

二、合理复习:

1、即时复习,先密后疏;

2、把握复习的量,提倡“过度学习”;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要对学过的知识进—步加工形成网络。

三、善于回忆

1、心理放松:

“舌尖现象”。

2、善于联想。

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

3、使用推理

(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

(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

(3)尽量使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

第六章小学生的言语

1.小学生口头言语发展有何特点?

如何提升儿童的口语表达水平?

2.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特点?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3.内部言语的概念和特点。

言语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言语指人们以语言为工具实行交流的活动。

语言是代表物体、思想和经验的符号。

语言是社会现象,以能听到的声音和能看到的形状而客观存有着,为人们思考和交际所利用;

言语是个体使用语言实行思考和交际的过程,属于心理现象。

⏹2、过程:

包括输入、输出两个过程。

⏹3、分类:

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第一节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口头言语包括两种形式:

⏹对话言语:

情境性、简略性和应变性

⏹独白言语:

连贯、完整、有系统和层次。

一、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发展趋势:

由对话向独白发展。

(二)发展特点:

1、发音的准确性可超过成人;

2、词汇持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言语连贯性持续提升。

3、入学初,说话水平比入学前有所下降。

二、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培养

讨论:

⏹训练说完整话;

增强口头造句的练习;

增强朗读训练;

课堂提问和练习(师生对话)。

第二节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一、书面言语的特点:

1、出现晚:

比口语晚,学习晚;

2、随意性强;

3、一般不直接交流;

4、超越时空限制。

二、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特点:

掌握书面言语的过程:

识字------阅读-----写作。

作文水平是衡量书面言语发展的标志 

⏹入学后最初落后口语,四年级占优势

(一)识字

⏹识字即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字形学习是儿童识字教学的重点。

⏹小学生理解字形的心理过程:

1、泛化阶段;

2、初步分化阶段;

3、精确分化阶段;

⏹小学生理解字义的特点:

⏹字–词关系:

一个字往往当它组成词时,才有明确的意义。

小学生掌握的消极词多于积极词。

小学生识字的基本情况:

(1)各年级儿童一般都能顺利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识字要求。

(2)儿童识字后有回生现象。

(3)城乡之间,儿童识字水平有一定差别,但并不明显。

协助小学生有效识字的策略(讨论)

1、平时积累。

2、尽早学会使用字典。

3、多读多说多写。

4、汉字构字法。

(二)阅读

⏹1、阅读的基本形式:

朗读(目视+口读+耳听+思维)。

出声朗读_初步综合_分析综合平衡。

默读(目视+思维)。

小声的“默读”__无声默读

⏹2、阅读中的理解:

⏹两种理解过程

⏹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的理解过程。

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的理解过程。

两种过程应密切配合,前者是基础。

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讨论)

(1)多读、默读,提升准确性。

(2)增强段落层次分析的训练。

(3)学习阅读方法。

(三)写作

⏹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阶段

⏹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

第三节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一、内部言语的特点

⏹含义:

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部言语的特点:

⏹语音的隐蔽性、与思维的相关性、简约性。

内部言语与思维密切相关,但内部言语不等于思维活动。

思维与内部言语虽密切相关,但不能划等号。

在特殊情况下,没有言语器官的直接参与,思维也是能够实行的。

二、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阶段

默读标志着内部言语发展的水平

⏹出声思维时期;

⏹过渡时期;

⏹无声思维时期

⏹初入学的小学生,不论在读语文课时或在演算时,往往是“唱读”或边自言自语边演算,而且出声言语内容、演算内容、书写内容或眼看字、词、句的内容基本同步。

通过老师的培养与训练,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会在运算中短时间的无声言语。

三四年级以后,随着学习水平的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言语逐步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言语来“帮忙”,即使在高年级也是如此。

⏹内部言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