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493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钱币收藏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集币爱好者在收藏近代银币时可由浅渐深、由易到难,先从价格便宜、存世量较多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低档银辅币入门,然再逐步向一些中高档银币发展,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藏品。

  近代银币由于问世时间已久,现钱币交易市场中假币很多,其中不少赝品几可乱真,给初涉钱币市场的集币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令钱币收藏者防不胜防,而现在已发展到一些低档银辅币中也有造假现象出现。

集币爱好者在挑选近代银币时尽可能去固定摊位上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去流动钱币摊贩那儿购买(流动钱币摊贩手里赝品特别多,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同时还应多看一些钱币参考书籍,向那些有经验的钱币收藏家学习,多揣摩多了解各种真伪银币的特征区别。

细说“袁大头”银圆

袁大头银圆是正面镌有袁世凯侧面像、背铸嘉禾图银圆的俗称。

它是民国北洋政府1914年(民国三年)二月公布的《国币条例》所确定的国币,在中国银元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袁大头银圆的产生背景

  清末,朝廷对外不能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外国币在中国行用,失去了货币自主权。

对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日益削弱,各省地方长官为增强各自的财力及扩充军事力量也纷纷制造和发行货币,货币金融十分紊乱。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令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主张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着手定币制。

不久,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扶植下,迫使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让位,故币制问题未及整顿。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有3个原因促使北洋政府实行币改:

一是孙中山虽辞去临时大总统,但出于救国救民之心,于1912年8月24日应袁世凯之邀,进京与袁世凯先后谈话13次。

同年12月3日孙中山发出“创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的通电。

二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农商总长张謇等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而且各有各的流通范围,规格不一,折算繁琐,对收税、发饷、交换都有不便,市面恐慌,民众积怨,也主张实行币改。

三是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也需要借助于货币,并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来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北洋政府设立了币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

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拟定了币制委员会章程并调整了组成人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烈争论,熊希龄内阁于1914年1月17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

本位可供选择者有四,即金银复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银本位。

1914年2月7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其要点是:

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

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但于一定期限内,认为与国币壹圆有同一之价格。

国币以壹圆银币为主币,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后改为银89,铜11)铸造后总重量为七钱二分。

国币壹圆银币的形式,以教令颁定之。

后定为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

国币种类,有银币四种:

壹圆、半圆、贰角、壹角;

镍币一种:

五分;

铜币五种:

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

国币计算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角,百分之一称分,千分之一称厘。

自《国币条例》公布后,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大头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

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很快被民众接受,流通各地。

“袁大头”壹圆银币的主要版别

  袁大头壹圆银币版别纷繁,现择要述之。

  第一,民国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

“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

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

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

另外有数种铸造量较少的版别:

  1.“O”记版。

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

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

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叉“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

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厶”形。

  4.开口贝版。

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

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

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

此为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

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

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

此两种币均为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

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为“T”字形边或为鹰洋币形边。

第二,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别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嘉禾规范有序。

有一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挡(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挡)。

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在“造”字的书写上有几种不同:

  1.“造”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横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

  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为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为无口心版。

第三,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

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为封领。

第四,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别,铸量较大。

另外有一些在“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

“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别外,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别,笔者难以说全。

“袁大头”银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流通时间较长的银圆,也不可否定它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第一,袁大头的发行,对抵制外国银圆起了一些作用。

袁大头发行后,广大民众愿用国币,不要“洋钱”。

如在1919年“五四运动”反帝高潮中,上海钱业公会宣布使用袁大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钱币。

  第二,袁大头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

因当时颁布的《国币条例》明确规定:

“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

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

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国币。

”后在1917年官方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第一主币地位。

这在客观上使各地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有所收敛。

  第三,袁大头的发行,改变了清代实质上长期实行不完全的银、铜平行本位制的紊乱局面。

银、铜平行本位制是把银和铜都作为货币的材料,分别铸造成货币,但铜制币规格不很统一,纹银的铸造成色、重量的计算单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币种繁多、比价不一、换算复杂的局面。

袁大头发行后,规格、成色统一,并以此为本位,使币制在一段时间内有所统一,紊乱状况稍有改善。

  第四,袁大头对在军阀间经济分割时起了一些缓解作用。

袁世凯称帝后,中华民国形式上的大体统一也已瓦解,军阀混战、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在经济上也都相互控制和争夺。

此时袁大头尚能在全中国大部分地方通行,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客观上对军阀间分割经济的状况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五,袁大头的发行对融通货币资金,恢复与发展生产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袁大头壹圆银币铸造量颇多,据南京造币厂统计,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该厂铸造袁大头379819210元。

全国各厂铸造数虽未见综合资料,但从南京造币厂铸造数可见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的一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但是袁大头铸造和流通的时期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货币紊乱的状况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本国各式银圆、银两、铜币、纸币及外国银圆、纸币等还是混杂流通。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之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独立自主的、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才真正得以实现。

给新手们的一些建议,其实我收藏银币步入正轨刚刚一年左右,实在不敢妄自尊大,只是想把自己入门的一些经验告诉大家,共同高,共同体验收藏的乐趣:

1、最好找个高手领你入门,比方说信誉好且好心的币商或老资格的藏家,谦虚地向他们请教,一般会大有长进。

2、一定要多看,有机会在你提找的老师那里多多的看,不要着急,一般来说,在这个阶段你就能明白同样的币品相会有不同,什麽是版别,什麽是浅打,什麽是打戳币,什麽是圆光,什麽是包浆。

还能基本掌握常见品种的不同特点,比如新版云南光绪7。

2的边齿应是什麽样,江南龙、四川龙、广东龙、中央龙、北洋龙的特点等等,也能找出改刻币的破绽,这个时期很重要,一般看过同一品种50枚左右(含不同版别及品相),你就能对这个品种有个直观的感觉,再有假币一上手,你就能感觉出不对,一般水平的造假瞒不了你。

3、接下来还要准备一两本好书,最好是有图片或拓片的,书本和实际观察相结合,另外有的书上会有估价,可大致了解行情,当然还不要忘记请教你的老师呀。

还要掌握基本的保养知识。

4、接下来可以从大头、小头、便宜的龙洋入手,渐渐上手,开始正式收藏。

要注意可以先确定一个方向,比如收集一元主币或小辅币,或者收集某一系列比如大头版式、北洋系列、江南新版系列等等,要从便宜的入手,一来节省有限资金,二来万一吃药损失不大。

5、对品相要有要求,不能只图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大头一般只要160左右,但我们应收集200以上的好品,不管丛收藏还是保值角度都应收藏极美以上的品种,因为你收集的是普通品种,品相再不好就没意义了。

6、要果断,看见好东西只要有能力就不要错过,珍惜品种自然值得收藏,一枚珍品无论升值保直功能都要胜过一本大头!

同时也不能头脑发热,不要拿吃饭的钱往里扔,要慢慢来,这样才有乐趣,毕竟收藏是不同于投资的。

纸制人民币的保存方法

纸制人民币主要收藏途径  

一是到钱币市场上购买;

二是与钱币爱好者互相交换;

三是托朋友从外地捎;

四是下乡找。

通过下乡的机会到广大农村去找,农村中有些女同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喜欢存点私房钱,有的一藏就是几十年,藏者本身并没有收藏意识,也不知道这种钱会升值,总是把这些多年辛勤积攒的钱牢牢固固地藏在家里。

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乡,闲谈中说到人民币升值问题,这家房东妇女一下就拿出了100枚新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红色壹圆券,使在场的人大饱眼福。

  

另外,在收藏过程中,应选择好品相。

目前钱币中普遍存在折痕、生锈、郑角、币面缺损、退色、皱纹、脏物、发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钱币的品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收藏币面新、无折痕、无生锈、无霉烂、无缺损,看上去很新,很平整,很美的品相,这样对钱币研究、增值都直接有关。

人民币的保存方法  

实践证明,收藏人民币的管理要比邮票好一些,邮票比较娇气,容易发霉、发黄、虫蛀、长斑点等,如钱币无背胶,用高级纸印制工艺也很高,但如果不注意保管,也会出现损坏钱币等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教训,谈点初浅体会。

 

第一步,灭菌处理。

钱在流通过程中,千万双手接触,会染上细菌、汗渍、水、灰尘等脏物的侵袭,珍藏应将收藏来的钱币首先进行灭菌和清理。

最简便有效的灭菌方法是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灯有15瓦、20瓦、30瓦三种。

消毒钱币一般用30功率的紫外线灯,照射时温度以15~30度为宜,在20~40厘米距离内照射30~40种可杀菌,效果良好,在没有紫外线条件的地方,也可将钱币放到太阳里晒2~3小时,也可达到灭菌,排除水分的目的。

第二步,进行塑料密封。

将消毒后的钱币用镊子把钱币装入制式塑料护币袋,然后将塑料护币袋密封起来,其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一把普通的小功率电烙线和一把直尺子。

电烙线是要进行一下简单的改造,将烙线头用锉刀锉出一小刀口状就行,使用时,待铁烧热后,用直尺压住密封口,用烙线一刀划过去,将多余部分划掉,划过的同时,袋口也就自然在高温中密封好了。

为了长期保存,也可将钱币装入塑料护币袋,像塑料照片一样,进行塑封,今后需要取出时,用剪刀在护边上剪开,再用镊子将币取出。

密封后的钱币可以保护品相,不被汗渍、灰尘等污染。

  

第三步,装入钱币册。

现在第三套人民币册种类较多,应尽量选择质量比较好,钱币种类多,设计比较精美的币册。

币册买来后,将塑料的钱币对号入座,放入应有的位置,这样既节约,又实惠,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欣赏研究,既保护了品相,又能存放多年,一本万利。

第四步,放入箱柜内。

存放一般用杉木箱、铁盒、保险柜等一些密封得较好的容器内。

为使藏品不变质,不要用像本箱存放。

在箱内摆放的币册要有空隙,摆放时应注意方式,不宜叠放,以防压坏钱币。

第五步,放入干燥剂。

钱币放入箱柜后,要注意防虫、防潮、防霉。

防虫主要是防无翅昆虫在钱币上打洞,常用的药物有卫生球、樟脑丸和二氧化碳,防潮主要是存放钱币册箱柜的密封性,防霉主要用干燥剂和调整存室内的湿度,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钱币。

除此外,采取保养措施。

根据季节变化,2~3个月进行一次通风和晾晒,这可保品相光辉常在

中國銀錢的外流

明穆宗隆慶元年開放海禁至清高宗乾隆年間,即對應于西歷的十六至十八世紀時期,伴隨日益擴大的中外貿易,以銀元為代表的外國貨幣紛紛涌向中國,從流通于東南一隅到席卷中國全境,從中外貿易的支付手段躍為中國貨幣的主流形式,對明末清初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甚至於清嘉慶以後至民國時期,外國銀幣牢牢控制著中國的貨幣流通市場。

可以說,白銀問題也即其代表形式的銀元問題是中國貨幣史上的重大問題,也是影響晚近中國社會的重大問題。

第一節外國銀幣的輸入與流通

明末清初外國白銀的大規模輸入,與海禁政策的放鬆密切相關。

隆慶元年(1567年),詔“準販東西二洋”,【1】引發了東南沿海蓬勃的海上貿易,也打開了外國銀元流入中國的源頭。

貿易中,外國對中國商品的渴望遠遠超過中國對外國物品的需求。

清末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ROBERTHART曾無奈嘆息︰“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米;

最好的飲料,茶;

以及最好的衣著,棉、絲和皮毛。

既有這些大宗物產以及無數土製副產品,所以他們不需要從別的地方購買一文錢的東西”。

【2】這樣,貿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銀換取中國商品。

明末清初外國輸入的白銀,主要是南美洲白銀和日本白銀。

十六世紀中期,南美洲發現了藏量極為豐富的銀礦,秘魯、墨西哥等國均開採出數量驚人的白銀。

十六世紀初,世界白銀年均生產約1,511,000盎斯。

但在十六世紀中期,即明嘉靖二、三十年間,年均產量已提升到10,017,000盎斯,此后直到十八世紀中葉,即清乾隆年間,世界銀產量保持在9,000,000至17,000,000盎斯之間。

【3】而南美洲十六至十八世紀期間的白銀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近百分之八十。

至於日本,其白銀礦藏量也極大,被歐洲人譽為“銀島”。

據估計,十七世紀初期以前,日本白銀產量約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

正是由於與中國貿易的另一方“均無他產”,但有豐富的白銀蘊藏和儲備,所以“夷人悉用銀錢易貨,故歸船自銀錢外無他攜來”。

【4】而中國,物產豐富,獨缺白銀,自然視白銀為奇貨。

中外雙方在貿易中找到了契合點,所以導致了絲綢、陶瓷外流,而銀幣內流的局面。

明末清初白銀內流潮初期,由航海時代的海上“三劍客”─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擔綱;

后期,新興的海上霸主英國、美國登場亮相;

而日本,憑借與中國道統的交通往來和地理上的優勢,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葡萄牙

葡萄牙是歐洲各國中最早奪取海上霸權的國家。

十六世紀初,成功實現了直航東方的夢想。

1516年(正德十一年〕,葡萄牙人RafaelPerestrello駕船來到中國,這是葡中貿易的開始。

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攫取澳門作為定居點,並以此為據點廣通貿易,每年僅交納明官府的船課稅就有二萬余兩白銀。

神宗萬歷六年(1578),明朝官府準葡萄牙一年兩次進入廣州直接貿易,自此葡萄牙成為中國白銀的主要輸入國。

中國方面主要退場門的商品有瓷器、絲綢、綿、手工藝品、農副產品等,“其土不蠶,惟藉中國之絲到彼,能織精好緞疋,服之以為華好。

是以中國湖絲百斤,價值百兩者,至彼得價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諸物皆所嗜好”。

【5】葡萄牙方面,主要以槍炮、玻璃等物品與中國以貨易貨,但這僅僅是一小部份,大部份則以白銀來補足。

葡萄牙的白銀來自于二處︰其一為與墨西哥貿易所得的美洲白銀;

其二是透過其全球貿易網的交易所得。

據儒塞斯《史的澳門》一書描述可知,葡萄牙以澳門為全球貿易網路的中結點,將歐洲的工業品運到南洋諸島換取香料與寶石,然后交換中國的絲織品等至日本調成金銀,再返航中國,用日本金、銀購買絹、麝香、細工木器、漆器、陶器回歐洲。

【6】這樣的貿易模式起自于十六世紀六十年代,至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日本鎖國,驅逐葡萄牙人為止。

萬歷年間,葡萄牙對華貿易已具相當規模。

史書有載︰“廣屬香山為海船出入咽喉,每一船至,常持萬金,並海外珍異諸物,多有至數萬者”。

【7】

(二)西班牙

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以菲律賓為中轉而進行,而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則于西班牙控制菲島前三百余年已經開始了。

當麥哲倫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發現呂宋島時,福建定居呂宋的已不下數萬人。

“是時漳、泉民販呂宋者,或折關破產及犯壓各境不得歸,流寓土夷,築廬舍、操佣賈雜作為生活,或聚婦長子孫者有之,人口以數萬計”。

【8】1576年(萬歷四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賓,發現該島的自然資源不足以滿足日常所需,便支持菲律賓與“和西班牙和印度同樣富庶,什麼都不缺的中國”【9】擴大貿易,中菲間的貿易因之迅速升溫,出現了中國商船絡繹不絕奔波逐流于菲律賓的局面。

福建、廣東海商“將中土絲、綿、緞布、磁、鐵貴貨到彼番國,不賣貨物,止賣金銀。

”【10】根據西班牙的記載,當時中國運往菲律賓的貨物可謂琳琅滿目,除上述貨物外,還有面粉、大麥、面食、糖、水果、錫、鉛、紅銅、玻璃器皿、餅乾、咸肉、火腿、黃油、家具、窗帘、被單、掛毯、台布、地毯、馬具、鐵盒、銅壺、鐵板、火藥、水牛、馬、驢、騾、鵝、籠養鳥、裝飾品等,甚至於還有“銅炮,鑄造得非常好,還有各種軍用品”。

【11】中國貨物極受歡迎,常常是供不應求,“佛郎機之夷,則我人百工技藝,有挾一器以往者,雖徒手無不得食,民爭趨之”,【12】面對洶涌而來的中國商品,西班牙人只能從殖民地墨西哥調運白銀來交換。

1573年12月5日,Enriquez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這一貿易與交往所產生的困難,在于就我們現下所知道的,無論是菲島還是西班牙,均無任何物品可供退場門,而且又使他們所沒有…簡言之,與那個地方的貿易必須以白銀來進行,他們視白銀價值高于一切東西”,【13】然后西班牙將中國商品運往南美。

為維持這樣一種中國貨物墨西哥白銀菲律賓的物流關係,他們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銀的開採與多條菲律賓海上航道的開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橫越太平洋至菲律賓的航線。

面對大量白銀流向中國的局面,一位西班牙海軍上將不無妒意地驚嘆道︰“中國國王能夠用來自秘魯的銀條來建立一座宮殿”。

【14】西班牙國王因此于1593、1599、1604、1608、1609、1620、1634、1635、1636、1639、1706、1718、1720、1724、1727年多次頒發禁令,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但實際收效甚微。

只是在清建國后,康熙帝實行海禁政策這段時期,雙方的貿易關係才略受影響。

因中西貿易的實質是互利雙贏的,因此中國國內對海禁也有相當聲勢的反對意見,如慕天顏在《請開海禁疏》中說︰“然銀兩之所由生,其途二焉,一則礦礫之銀也,一則番舶之銀也。

自開採既停,而坑冶不當複問矣。

自遷海既嚴,而片帆不許出洋矣。

生銀之兩途並絕,則今直省之所流轉者,止有現下之銀兩”,【15】不久以後,康熙即解除了海禁政策。

恢復后的中西貿易,仍與明代時相似,“和中國人的貿易,一如既往,是憑藉由墨西哥帶來的銀子來維持菲律賓的”。

【16】

除菲律賓中轉貿易外,中西貿易出現了新的形式。

十八世紀中開始,西班牙人直接進入閩、粵交易。

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閩浙總督上奏“上午,領國(指呂宋)夷民野狼萬雷等甲板洋船,裝載洋貨價值數十萬金到廈”;

【17】乾隆十二年(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