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4785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凌源蒙辽界至建昌高速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要保护区: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国家级)、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

主要河流:

大凌河、大凌河西支。

附图拟建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点分布图

1.3交通量预测

拟建项目分车型日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

表1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辆/日)

特征年份

2015

2022

2030

省界-热水汤

6213

11871

20324

热水汤-凌源东

6467

12336

21151

凌源东-凌源枢纽

7982

15097

26065

凌源枢纽-六官营子

7404

14044

24190

六官营子-喀左

7355

13953

24029

喀左-十二德堡

8946

16856

29193

十二德堡-建昌

9046

17036

29516

全路段平均

7799

14765

25474

1.4建设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结合沿线地形、地貌特征,本项目拟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24.5米。

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2。

表2主要技术标准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80

路基宽度

24.5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250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

不设超高平曲线最小半径

25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70

停车视距

110

最大纵坡

%

5

最大合成坡度

8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500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3000

竖曲线一般最小长度

170

中央分隔带宽度

2

硬路肩宽度

2.5

行车道宽度

3.75

桥面净宽

10.50

隧道建筑界限

10.25×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其它1/100

净高标准

高速公路、一、二级路5.0m,三、四级路4.5m,农用汽车道≥3.2m,拖拉机、畜力车道≥2.7m,人行道2.2m

1.5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概况

本项目推荐方案里程长度为85.8km,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3。

表3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数量

备注

基本指标

1

设计交通量(标准小客车)

辆/日

33201

2034年远景交通量

占用土地

9680

其中基本农田3069亩

3

估算总额

万元

686648.10

含建设期贷款利息30375.78

4

平均每公里造价

8002.89

路线

路线长度

公里

85.80

6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0.613

7

平曲线最小半径

1000

五路线交叉

直线最大长度

1582

9

10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凸型

10000

(2)凹型

120000

路基、路面

11

12

土石方数量

立方米

(1)填方

10885962

不含互通立交区及

分离式立交

(2)挖方

12051959

(3)计价方

12095885

13

排水及防护

202081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

千平方米

1377770

15

16

大桥

米/座

9354/24

17

中、小桥

139/3

18

涵洞

64

19

平均每公里大桥长

109.02

20

平均每公里中、小桥长

1.62

隧道

21

6440/6

路线交叉

22

互通式立交

23

分离式

立交

主线上跨

2455/9

主线下穿

166/1

24

通道

1082.5/59

25

天桥

1326/17

1638/21

沿线设施及其它

26

拆迁房屋

平方米

37376

27

安全设施

公路公里

28

服务区

29

主线收费站

环境保护

30

绿化

66.33

根据高等级公路对路面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辽宁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投资规模、施工经验、机具、设备等情况,本项目推荐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互通立交收费广场及服务区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推荐方案共设置桥梁27座,其中大桥9354m/24座,中小桥139m/3座。

全线共设置涵洞64道。

推荐方案全线共设置隧道6座,均采用上下行分离的双洞隧道,根据隧道长度、地形、地质条件等分别采用分离式隧道或连拱隧道等形式。

推荐方案设置互通立交7座、主线上跨分离式立交3701m/11座,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166m/1座,天桥1638m/21座,通道948m/48座。

推荐方案共占地9680亩,其中旱田4955亩、菜田247亩、果园278亩、林地2812亩,其他为工矿及住宅用地、河流、旧路、荒地等,全线共占用基本农田5012亩,占总占地数量的44.30%。

推荐方案拆迁房屋37376m2,其中混凝土结构房屋17520m2,砖瓦房11680m2,仓房8176m2。

推荐方案投资估算总金额为686648.103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8002.8916万元;

其中静态投资总金额为595522.1234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940.8173万元。

项目总投资中,国家交通运输部拟每公里补助600万元,共计5.148亿元,其余投资拟由中标企业向国内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筹集。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1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结论

1.项目所经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为主,其次是剥蚀堆积地形,包括坡洪积扇及山间谷地、河谷平原等,西北高、东南低,山脊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相一致,多呈北东和北北东向延伸。

主要土壤为棕壤土、褐土土类,其次为草甸土,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低,耕层肥力不高。

2.项目地区在植物区系上属于华北植物区系,植物分为森林、灌丛、灌草丛和草甸四个类属,资源比较丰富,植被覆盖率23%以上。

项目地区生态环境质量EI值为84.49,属于生态环境状况“优”的地区。

3.公路工程占用土地将造成带状地表植被的损失(路基宽为24.5米),拟建公路经过的植被类型以农业植被农作物为主,长度约61.105km,公路占用农业植被7105.6亩;

其次是荆条灌丛,长度约13.991km,公路占用荆条灌丛1618.08亩;

白羊草灌草丛5.059km,公路占用白羊草灌草丛451.96亩。

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沿线乡镇土地总量相比较,数量极少,对沿线生态系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4.凌源市、喀左县、建昌县林地面积共373.39万亩,公路占用林地2531亩,砍伐了一些果树及用材林木,可见公路占用林地的比例很小,不会对当地的林业生产产生影响。

砍伐树木均是当地常见树种,树种单一,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地区树种的繁衍和生存。

5.拟建公路所经过的土地类型:

经过耕地47.686km,公路占用耕地5622.69亩;

经过灌木林17.526km,公路占用灌木林1565.89亩;

经过草地13.027km,公路占用草地1815.96亩;

经过有林地7.557km,公路占用有林地675.17亩。

公路建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永久性占用土地,根据乡镇土地资源的情况分析,工程占用耕地对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格局无明显影响,对地区整体民众的生产水平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工程占用耕地的影响可以通过征地补偿、重新调配耕地等措施来缓解。

6.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属于辽西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含有丰富的暖温带阔叶树种,而且孕育着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拟建公路位于保护区之外,不会对保护区的两块主要功能区的功能产生影响。

7.拟建公路布线于人口居住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沿线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有受保护的大型野生动物。

将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受国家和辽宁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名称通报给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保护,如遇到珍稀濒危植物应采取就近原则,生态位相相似性原则,高成活率原则,移植到邻近的土地中。

公路建设施工范围狭窄,动物活动范围大,敏感程度高,迁徒能力强,标段施工期较短,对动物栖息影响不大。

8.拟建公路沿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以上,拟建公路经过轻度沟蚀区23.742km,公路占用轻度沟蚀地2620.36亩;

经过剧烈沟蚀区21.084km,公路占用剧烈沟蚀地12059.83亩;

经过极强度沟蚀区17.908km,公路占用极强度沟蚀地2198.08亩;

经过中度沟蚀区13.653km,公路占用中度沟蚀地1960.95亩;

经过强度沟蚀区9.41km,公路占用强度沟蚀地840.78亩。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水土流失模数由原来的3785吨/平方公里·

年,增加到4311.021吨/平方公里·

年,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有所提高。

工程中的绿化,边坡的防护、路面、边坡排水都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

9.公路工程占用土地将造成带状地表植被的损失,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沿线乡镇土地总量相比较,数量极少,对沿线生态系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施工期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施工营地、拌和场、料场)的植被损失是暂时的,可以恢复和补救的。

幼、中龄林木(胸径10公分以内的乔木)的移栽、公路绿化可以弥补部分地表植被的损失。

10.弃土(渣)场一般选在山谷或山坡凹地,弃渣前要做好地面排水和挡土墙,弃渣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防护、绿化恢复植被,或者改造成耕地。

将距离较近的隧道出、入口弃土(渣)场合并,总体弃土(渣)场选址合理可行。

取土场是占用小山包的坡地,取土后及时绿化恢复植被,不会对当地植被有较大影响。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设取弃土(渣)场。

11.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的生态环境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征地补偿、重新调配耕地、实施防护、绿化工程等工程措施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2.2项目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运输成本节约效益、节约时间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项目是东北区域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突破辽西北战略,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利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项目建设线位已充分考虑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地区城镇(凌源、喀左、建昌)发展规划。

因此,在土地利用上与沿线地区城镇建设无冲突,而且有利于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而且解决了喀左不通高速的现实问题。

5.项目设置了充分的交叉工程,有利于地方道路的通行,对沿线民众的出行基本无影响。

6.项目建设征用耕地对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无影响,对地区总体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但对沿线地区,尤其是被直接征用耕地的村庄村民有影响,在短期内将使其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

采取征地补偿、耕地调配、调整及发展高效农业等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7.公路路线将穿越部分村镇,拆迁部分民房,拆迁房屋会给他们生活在短期带来不便,直接会影响到其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

因此,项目建设必须做好拆迁安置和补偿工作,确保民众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8.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在当地大量雇佣民工,由此可为当地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公路的建设将使当地及周围建筑材料行业异常繁荣,对当地的运输业及建材行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车运营后,由于交通的便利条件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全面发展,同时增加了本地区人民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9.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的环境敏感点的社会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不大,而且受益人数较受不利影响的人数要多。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征地补偿、耕地调配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2.3项目声环境评价结论

1.对公路沿线地区个村镇的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的结果表明:

各村昼间、夜间都可以达到1类标准。

公路沿线地区村镇的声环境质量较好,环境较安静。

2.对国道京沈线、省道兴凌线进行了交通噪声的监测的结果表明:

在国道京沈线、省道兴凌线路边80m都可达到2类标准,说明国道京沈线、省道兴凌线噪声对公路沿线声环境影响较大。

3.公路施工期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评价范围内有多数村庄距路大于40m,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村庄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夜间施工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居民的休息将造成很大干扰。

通过采取控制强噪声施工机械施工时间、个人防护措施、搅拌站远离敏感点等措施,可以将施工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4.拟建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级在公路两侧的分布:

2015年拟建公路大部分路段公路两侧50m可达到3类标准,90m可达到2类标准,170m可达到1类标准;

2022年拟建公路大部分路段公路两侧60m可达到3类标准,110m可达到2类标准;

2030年拟建公路部分路段公路两侧200m可达到3类标准。

5.拟建高速公路沿线共有30个村子,9个村营运期环境噪声级不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2类标准;

3个村镇营运远期环境噪声级就超过4a类、2类标准,营运近、中期环境噪声级不超标;

10个村镇营运中期环境噪声级就超过4a类、2类标准,营运近期环境噪声级不超标;

8个村镇营运近期环境噪声级就超过4a类、2类标准、营运期交通噪声对这8个村庄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6.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的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沿线建筑规划、9个敏感点建声屏障、增加10户环境拆迁等将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降噪措施,预留降噪措施费。

从声环境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2.4项目水环境评价结论

1.拟建公路项目地区涉及到的河流有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公路跨越大凌河西支、大凌河段为农灌用水,Ⅲ类水体。

监测结果表明:

大凌河西支、大凌河拟建公路桥位处断面水质,除均大凌河西支石油类超标外,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2.拟建公路施工期间,大量外来人员涌入,施工机械及设备的运转都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的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设简易化粪池、蒸发池、垃圾坑、沉砂池、设置围堰、清运至当地规定地点等措施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大桥跨越Ⅲ类水体,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中,进一步优化公路跨河流路段线形,加大平面曲线的的半径,使公路线形尽可能顺直,以减少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

在公路跨河桥梁前方设置Ⅲ类水体标志和限速(建议按80km/h控制)标志,提醒司机安全驾驶。

4.公路营运期路面雨水对河流水质影响甚少,大桥跨越Ⅲ类水体,为了保护水体水质,将桥面雨水通过桥面边沟收集引向桥的两头,在桥头公路两侧各修建一个集水事故池接纳桥面雨水,集水事故池配置潜水泵,实施全程监控。

5.拟建公路沿线设1个服务区,1个主线收费站,5个匝道收费站。

每个服务区污水排放的污染物源强为CODcr=11.25kg/d,BOD5=4.95kg/d,石油类=0.225kg/d。

停车场洗车废水源强为CODcr=2.45kg/d,,石油类=0.368kg/d,悬浮物=6.14kg/d。

收费站每天生活污水污染源强为CODcr=1.875kg/d,BOD5=0.825kg/d,石油类=0.038kg/d。

在服务区设机械加生化处理装置一套,处理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6个收费站各设一个化粪池,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服务区、收费站内绿化浇灌。

6.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的水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比较大,必须采取加强施工管理、污水生化处理及化粪池处理、加固防护栏和应急预案的防止污染的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水环境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2.5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结论

1.拟建公路沿线NO2、TSP的各监测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从总体上反映了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拟建公路施工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污染和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中排放的沥青烟尘。

施工扬尘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影响较大,尤其是下风向的居民影响更大。

我们可采取先进的拌和工艺设备、施工现场及主要运料道路定期洒水、粉状材料运输罐装或袋装、堆放时设篷盖、沥青搅拌采用封闭式搅拌设备、搅拌站远离敏感点等措施使扬尘、沥青烟尘污染降低至最低。

3.拟建公路路段营运中期(2021年)到营运远期(2028年),公路沿线道路两侧路边各点处的NO2浓度日平均值均未超出标准,在路边区域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4.拟建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如果安装锅炉,锅炉废气将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将会有SO2、TSP和烟气黑度。

只要严格执行2001年《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各服务区的炊事炉灶、茶浴炉、采暖炉应符合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的政府规定,使用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

5.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不大,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定期洒水、选用较好的设备、控制燃料等措施,可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角度,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项目建设可行。

2.6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拟建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了沿线公众的支持与赞同。

工程占用土地及拆迁民房,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及组织管理,可使民众生活条件得到基本保证。

施工期、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按项目环保计划实施防治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公路沿线村庄居民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保护。

实施公路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可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按本报告书拟定的复垦、复耕措施及植被恢复措施,可使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小。

路线穿过白狼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段,通过生态补偿、环境保护措施、公路两侧建声屏障等和生态监测等措施,对保护区的影响可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项目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本项目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