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440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从各地的中考题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相应的文体知识已被淡化了,且在选材与命题中呈现以下趋势:

1.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

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的比例不断加大。

2.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说明方法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主要考点有:

(1)判断说明的对象,正确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说明顺序,正确划分文章结构;(3)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5)创新性试题和鉴赏类题目,主要形式有:

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

3.题型上仍以简答题为主,但选择题的比例在逐渐扩大,有的省市甚至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的省市还出现了判断题。

第24讲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考点一:

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

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

(2)事理说明文:

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考点二:

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

(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

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其次,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考点三:

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概括说明的内容?

(1)找中心句:

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内容一般有概括性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篇或结尾。

(2)概括、提炼、归纳。

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

(2014·咸宁)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

效率高

2.结合第④⑤段思考,你认为第⑤段的“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并请写出“惊奇发现”的两点内容。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阅读全文,然后提炼第②③④⑤段中“细菌发电”的优势,第②段已经给出答案“效率高”,归纳第③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没有污染”,归纳第④⑤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成本低”,然后压缩成三个字就可以了。

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答时只要认真阅读第④⑤段,就会发现第⑤段是第④段内容的更进一步,所以“还”字的作用就是起递进作用。

【参考答案】1.不污染(无污染)成本低(低成本)2.结构上起递进作用;惊奇的内容是:

①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嗜盐杆菌能发电”亦可);②用嗜盐杆菌发电能大大地降低成本。

1.(考点一、二)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考点三)结合全文揣摩,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第②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

(一)(2014·江西)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

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

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

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

春日迟迟,欲睡昏昏。

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

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

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

“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

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

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

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

【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

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考点二)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

★2.(考点三)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

扇子的特点和功用

东周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后期

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

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

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二)(2015·预测)

人体的爆发力从哪里来

汲露

①举重运动员临场一声大吼,举起常人无法举起的杠铃;气功师运功后,一脚踢断钢棍……这些人体突然产生的爆发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②科学家们试着用力学的观点来探索这一现象,于是,生物力学应运而生。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某一现象的科学,在生命力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肌肉力学。

研究人体爆发力的奥秘,就得从肌肉力学开始。

③人身上有700多块大小肌肉,由3亿多根肌丝即肌纤维组成。

每根肌丝都有肌张力,有人做过推算,把全身肌丝平行排列起来,当它一起收缩时可拖动25吨重的物体。

④在医学上,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大类,附着在人体骨骼表面的肌肉大都是骨骼肌,膀胱、子宫、肠胃和血管壁面上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脏里的肌肉是心肌。

⑤人的骨骼肌,单位力为3.65~4公斤/平方厘米。

众所周知,肌力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高,如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很发达,据检测,他们两臂骨骼肌的单位力高达8公斤/平方厘米。

这就是能产生爆发力的奥秘所在。

⑥肌力的大小,不仅与肌丝的粗细、数量有关,而且与肌丝的肌张力和收缩率有关。

人身上的肌丝通常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因此,平时就具有一定的肌张力,就是说肌肉有弹性。

肌丝回缩的速度有快有慢,称之为收缩率。

收缩率愈高,回缩愈快,弹性愈好,发出的功率愈大。

但是,肌张力和收缩率是成反比的,当肌丝被拉伸到最大长度时,就处于僵直状态,此时收缩率很低,甚至没有一点弹性,肌肉也就不能做功了。

因此,只有在肌张力和收缩率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值,才能使肌肉输出最大的功率。

实验证明,当肌丝拉伸到最大长度即极限长度的30%时,肌肉输出功率最大。

所以,运动员要在临场中发挥得好,不是凭力气大,关键在于掌握用力的奥妙。

⑦还有一种诸如携带平时根本无法举起的保险箱逃离火灾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之为应激爆发力。

应激爆发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科学家曾做过实验,用仪器连续不断地刺激两臂肌肉神经,致使肌肉连续收缩,然后测试其臂力发现,比正常增加了60%。

这个实验说明,肌肉在受到连续刺激后能产生巨大收缩力量。

⑧在应激情况下,大脑高度集中,强化指挥力量,不断通过神经系统下达肌肉收缩的指令。

此时,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除运动神经(即肌肉神经)参与指挥外,交感神经也密切配合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动员全身的力量来对付应激局面,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血管扩张,使肌肉的能量不断地得到补充,进而使肌肉收缩得更有力量。

此外,肾上腺素还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中枢,进一步提高大脑指挥效率。

此时此刻,细胞中的能源—三磷酸腺苷迅速分解,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不断提供给肌肉使用。

于是,巨大的爆发力就在“全身总动员”的情况下发生了。

(选自《工人日报》2014年4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