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复习资料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复习资料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数固态、无色、无味,个别有色、有味
4、苷类的旋光性:
多为左旋,水解后生成糖呈右旋
5、苷类的溶解性:
苷-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苷元-亲脂性
6、苷键的裂解:
酸水解、酶水解、碱水解、氧化开环
(1)酸催化水解:
试剂――酸(盐酸、硫酸、乙酸等)、溶剂――水或稀醇
水解难易的规律:
aN-苷>O-苷>S–苷>C-苷
b呋喃糖苷>吡喃糖
c酮糖(呋喃结构)>醛糖
d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
e2、3-去氧糖苷>
2-去氧糖苷>
3-去氧糖苷>
2-羟基糖苷>
2-氨基糖苷
f芳香属苷>脂肪族苷
避免苷元脱水-难水解、对酸不稳定:
①两相水解法、②改变水解条件
(2)碱催化水解:
具酯性质苷可发生碱水解:
酯苷、酚苷、稀醇苷、β吸电子取代的苷
(3)酶催化水解:
专属性很强:
特定酶只水解糖的特定构型的苷键
条件温和:
①保护糖和苷元结构②保留部分苷键得次级苷
(4)乙酰解反应:
特点:
开裂一部分苷键,保留另一部分苷键
用途:
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易难顺序:
1→6﹥1→4﹥1→3﹥1→2
(5)氧化开裂法:
最常用Smith降解法
反应过程:
①试剂NaIO4---(邻二羟基)→二元醛
②试剂NaBH4---(二元醛)→二元醇
③室温下酸水解
产物:
丙三醇,羟基乙醛,苷元,甲酸
(三)苷类的提取与分离
1、苷类的提取:
提取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a破坏酶①加温、沸水煮(>80℃)
②加乙醇(>60℃)或加甲乙醇提取
③加碳酸钙或硫酸铵处理
④烘干药材(<60℃)
b避免酸、碱接触
c溶剂的选择①多用乙醇、甲醇、醋酸乙酯
②沸水不宜用于含淀粉多者,有时用含有机酸缓冲剂控制pH以防水解
③亲脂性强者用氯仿等亲脂性溶剂
2、苷类的分离:
溶剂法、大孔树脂法
色谱法:
吸附色谱吸附剂:
常用氧化铝和硅胶
洗脱剂:
氯仿—甲醇、氯仿—甲醇—水
(四)糖和苷类的检识
Molish反应:
a-萘酚乙醇+浓硫酸→两液面间有紫色环→含有糖或苷类
菲林反应和多伦反应:
红砖色沉淀→含有还原糖
(五)苷类的结构研究
苷键构型的确定:
利用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M]D=[M]D(苷)-[M]D(苷元)
利用NMR谱:
J=6~9Hz→d,;
J=2~3.5Hz→d,
3.苷类化合物的一般性状、溶解性、旋光性、显色反应如何?
(1)一般性状:
苷类多是固体,其中糖基少的可结晶,糖基多的如皂苷,则多呈具有吸湿性的无定形粉末。
苷类一般是无味的,但也有很苦的和有甜味的。
(2)溶解性:
苷类的亲水性与糖基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其亲水性往往随糖基的增多而增大,大分子苷元如甾醇等的单糖苷常可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如果糖基增多,则苷元所占比例相应变小,亲水性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就增加。
因此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顺次提取时,在各提取部位都有发现苷的可能。
C-苷与O-苷不同,无论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
(3)旋光性:
多数苷类呈左旋光性,但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常是右旋的,因而使混合物呈右旋光性,比较水解前后旋光性的变化,可用以检识苷类的存在。
(4)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
Molish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
可检识糖和苷的存在。
4.苷类化合物苷键裂解方法有哪些?
通过苷键的裂解反应可使苷类化合物苷键切断,其目的在于了解组成苷类的苷元结构及所连接的糖的种类和组成,决定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及糖与糖的连接方式。
苷类化合物苷键裂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酸催化水解
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
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
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乙酸、甲酸等。
水解反应是苷原子先质子化。
然后断键生成阳碳离子或半椅型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有利于苷键原子的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其水解难易的规律可概括为:
①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
N-苷>O-苷>S-苷>C-苷。
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
③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④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因此五碳糖最易水解,其顺序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如果接有-COOH,则最难水解。
⑤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
⑥芳香属苷,如酚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水解比脂肪属苷如萜苷、甾苷容易得多。
⑦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健竖键的易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
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横键的易水解,因为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
⑧N-苷易接受质子,但当N原子处于嘧啶或酰胺位置时,N-苷也难于用矿酸水解。
(2)碱催化水解
仅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吸电子基取代的苷等才易为碱所水解。
(3)酶催化水解
酶催化反应具有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
常用的酶有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苷健。
麦芽糖酶专使α-葡萄糖苷键水解。
杏仁苷酶是一种β-葡萄糖苷水解酸,专属性较低,水解一般β-葡萄糖苷和有关六碳醛糖苷。
纤维素酶也是β-葡萄糖苷水解酶。
pH条件对酶水解反应是十分重要的,芥子苷酶水解芥子苷,在pH7时酶解生成异硫氰酸酯类,在pH3~4时酶解生成腈和硫黄。
(4)氧化开裂法
Smith裂解是常用的氧化开裂法。
特别适用于一般酸水解时苷元结构容易改变的苷以及难水解的C-苷。
但不适用于苷元上有1,2-二醇结构的苷类水解。
Smith裂解反应分3步:
过碘酸钠氧化、四氢硼钠还原、稀酸水解。
从Smith裂解得到的多元醇,可确定苷中糖的类型。
如六碳糖苷(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Smith裂解得到的多元醇为丙三醇;
五碳糖苷(如阿拉伯糖、木糖)Smith裂解得到的多元醇为乙二醇;
甲基五碳糖苷(如鼠李糖)Smith裂解得到的多元醇为1,2-丙二醇
5.提取苷类化合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取原生苷时,必须设法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
一般常用方法是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或采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
同时尽量避免与酸、碱接触。
提取次生苷时要利用酶的活性。
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时,一般可用乙醚或氯仿萃取得到苷元,用醋酸乙酯萃取得到单糖苷,用正丁醇萃取得到多糖苷。
6.研究苷类化合物结构时,糖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1)纸色谱
糖类的纸色谱常用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展开,其中以正丁醇-乙醇-水和水饱和的苯酚两种溶剂系统应用最为普遍。
糖类的纸色谱常用显色剂有:
硝酸银试剂;
三苯四氮唑盐试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
3,5-二羟基甲苯—盐酸试剂;
过碘酸加联苯胺试剂等。
(2)薄层色谱
糖的极性大,在硅胶薄层上进行层析时,点样不宜过多(一般少于5μg)。
若点样太多,斑点就会明显拖尾,Rf值也下降,使一些Rf值相近的糖难以获得满意的分离。
若硅胶用0.03mol/L硼酸溶液或一些无机盐(主要是强碱与弱或中等强度的酸所成的盐)的水溶液代替水调制吸附剂涂铺薄层,则样品承载量可明显增加,分离效果也有改善。
(3)气相色谱
(4)离子交换色谱
(5)液相色谱
7.研究苷类化合物结构时,糖链的结构研究内容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苷类化合物结构时,糖链的结构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单糖的组成;
糖与糖的连接位置和顺序;
苷键的构型。
(1)单糖的组成鉴定
一般是将苷键全部酸水解,然后用纸色谱检出单糖的种类。
采用薄层扫描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单糖的分子比。
(2)单糖之间连接位置的确定
将苷全甲基化,然后水解苷键,鉴定所有获得的甲基化单糖,其中游离的羟基所在位置就是连接位置。
注意水解条件应尽可能温和,否则会发生去甲基化反应和降解反应。
目前单糖之间的连接位置多用13CNMR中的苷化位移来确定。
(3)糖链连接顺序的确定
早期决定糖连接顺序的方法主要是缓和酸水解,酶水解,乙酰解,碱水解等方法,将苷的糖链水解成较小的片段(各种低聚糖),然后分析这些低聚糖的连接顺序。
质谱分析也可用于糖链连接顺序的研究。
如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中有时会出现苷分子中依次脱去末端糖的碎片离子峰。
此外,目前NOE差谱技术、HMBC谱也可用于糖链连接顺序的确定。
(4)苷健构型的确定
①利用酶水解进行测定
如麦芽糖酶能水解的为α-苷键,而杏仁苷酶能水解的为β-苷键。
但必须注意并非所有的β-苷键都能为杏仁苷酶所水解。
②利用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Δ[M]D=[M]D苷—[M]D苷元
③利用NMR进行测定
1HNMR:
葡萄糖β-苷键JH1-H2=6~8Hz,α-苷键JH1-H2=3~4Hz。
鼠李糖、甘露糖不能用上法鉴别。
13CNMR:
1JC1-H1=170Hz(α-苷键),1JC1-H1=160Hz(β-苷键)。
8.苦杏仁苷有何主要理化性质?
如何鉴别?
苦杏仁苷是一种氰苷,易被酸和酶所催化水解。
水解得到的苷元α-羟基苯乙腈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
因此小剂量口服苦杏仁苷,由于生成α-羟基苯乙腈,并进而释放出少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而具有镇咳作用。
但大剂量口服,则可产生中毒症状。
鉴别苦杏仁苷时,可利用其水解产生的苯甲醛。
苯甲醛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可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以此鉴定苦杏仁苷的存在。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quinoids)
三、化学性质:
1.酸性:
含-COOH>
含二个或二个以上β-OH>
含一个β-OH>
含二个或二个以上α-OH>
含一个α-OH故可从有机溶剂中依次用5%碳酸氢钠、5%碳酸钠、1%氢氧化钠及5%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梯度萃取,达到分离目的
2.微弱的碱性:
溶于浓硫酸中成羊盐再转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改变
四、颜色反应:
反应名称
鉴定化合物
反应结果
备注
Feigl反应
醌类
紫色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萘醌
PC\TLC上蓝色斑点
Borntrager反应
羟基醌类
橙、红、紫红及蓝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不行
Kesting-Craven反应
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其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
蓝绿色、蓝紫色
醌类因醌环两侧有苯环,不能发生该反应
与金属离子反应
α-酚羟基、邻二酚羟基
形成络合物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化合物
绿色
用于蒽酮化合物的定性鉴别
六、分离和检识
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 注意一般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及其相应的苷类在植物体内多通过酚羟基或羧基结合成盐,必须预先加酸酸化使之全部游离后再进行提取
2.游离蒽醌的分离1)pH梯度萃取法
2)色谱法:
吸附剂用硅胶,不用氧化铝,避免与酸性的蒽醌类成分发生不可逆吸附而难以洗脱
3.蒽醌苷类的分离 1)色谱法: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
2)溶剂法:
一般用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将蒽醌苷类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4.理化检识 一般利用Feigl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和Keisting-Craven反应来鉴定苯醌、萘醌。
利用Borntrager反应初步确定羟基蒽醌化合物;
利用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鉴定蒽酮类化合物
采用醋酐-硼酸作为酰化剂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概述:
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均由桂皮酸途径合成而来。
二、简单苯丙素类
1.苯丙烯类:
丁香酚 2.苯丙醇类:
紫丁香酚苷
3.苯丙醛类:
桂皮醛 4.苯丙酸类:
丹参素
提取分离一般按极性和溶解度大小,用有机溶剂或水提取,按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一般方法分离
三、香豆素类:
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通常在7位有含氧官能团取代
(一)香豆素类的结构和分类(依据a-吡喃酮环上有无取代,7位羟基是否和6、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成呋喃环、吡喃环)
1:
简单香豆素类:
只在苯环一侧有取代,且7位羟基未与6或8位取代基形成环,如七叶内脂
2:
呋喃香豆素类:
7位羟基和6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物形成呋喃环,如补骨脂素
3:
吡喃香豆素类:
7位羟基和6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物形成吡喃环,如紫花前胡素
4:
其他香豆素类:
如双七叶内脂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1.性状:
游离香豆素类多为结晶性物质,分子量小的多具芳香气味与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且具升华性
香豆素苷类一般称粉末或晶体状,不具挥发性,也不能升华,在紫外光照射下,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2.溶解性:
游离态亲脂不溶于冷水,成苷亲水,可溶于水,且可溶于甲醇、乙醇中
3.内脂的碱水解:
(碱性开环、酸性闭环)
香豆素类分子中具有内脂结构,碱性条件下可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然后其溶液经酸化至中性或酸性即闭环恢复为内脂结构。
但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开环产物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则发生双键构型的异构化,转变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此时,再经酸化也不能环合为内脂
4.与酸的反应:
若在酚羟基的邻位有异戊烯基等不饱和侧链,在酸性条件下能环合形成含氧的杂环结构呋喃环或吡喃环
5.显色反应:
异羟污酸铁反应
香豆素
红色
酚羟基反应
含酚羟基
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Gibb’s反应
C6位无取代基
蓝色
Emerson反应
6.双键的加成反应:
在控制条件下氢化,非共轭的侧链双键最先被氢化,然后是和苯环共轭的呋喃环或吡喃环上的双键氢化,最后才是C3-C4双键可与溴加成生成3,4-二溴加成衍生物,再经过碱处理脱去1分子溴化氢,生成3-溴香豆素衍生物
四、木脂素类:
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二或四聚体.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复合型的,即分别经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A环和B环中间的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结构、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以及B环(苯基)连接的位置(2或3位)等特点,可分为
类型
黄酮
查耳酮
黄酮醇
二氢查耳酮
二氢黄酮
花色素
二氢黄酮醇
黄烷-3-醇
异黄酮
黄烷-3,4-醇
二氢异黄酮
双苯吡酮
橙酮
双黄酮素
(三)酸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多具酚羟基,故显酸性,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
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羟基>
5-OH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碱性
(五)提取与分离
1.提取
方法
原理
醇提法
黄酮苷及游离黄酮苷均能溶于甲醇或乙醇
热水提取法
含糖多的黄酮苷在热水中有比较好的溶解度
碱提酸沉法
利用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溶于碱液
2.分离
pH梯度萃取法
利用羟基黄酮类苷元酸性强弱不同,用不同碱性碱水液由低碱度到高碱度分别依次进行萃取,再分别酸化析出进行分离
7,4’-二羟基者溶于5%NaHCO3溶液;
7或4’-二羟基者溶于5%Na2CO3溶液;
一般羟基者溶于2%NaOH溶液;
5-OH者溶于4%NaOH溶液
聚酰胺柱色谱
不同含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产生分子间氢键能力不同形成吸附力也不同,故可分离
黄酮类在柱上洗脱先后顺序
1苷元相同:
羟基越多,越难洗脱
2母核上酚羟基数目相同,位置不同:
邻位〉对位或间位黄酮
3母核不同:
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4芳香化程度越高,双键越多,越难洗脱:
二氢黄酮〉查耳酮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黄酮苷元:
利用与被分离的化合物产生的吸附力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被分离化合物极性小的黄酮苷元〉被分离化合物极性大的苷元
黄酮苷:
利用分子筛的性质进行分离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黄酮苷〉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黄酮苷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萜类的定义和分类:
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火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经验异戊二稀法则(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顺序和非尾顺序相连而成的)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三.单萜
1.无环单萜记住月桂烷型和艾蒿烷型
5.环稀醚萜类:
根据起其环戊烷环是否裂环,可分为环稀醚萜苷及裂环环稀醚萜苷。
环稀醚萜苷:
(1)C-4有取代基:
4-位多为甲基或羧基、羧酸甲酯、羟甲基
6.4-去甲基
裂环环稀醚萜苷:
C7-C8处键断裂成裂环状态,有时C7与C11形成六元内酯环
特点:
大多数易溶于水和甲醇,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溶剂。
苷易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变色,如苷元遇氨基酸加热,红色至蓝色,苷元加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六.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单萜和倍半萜---多油状液体,少数固体结晶;
具有挥发性及特意香味—随水蒸气蒸馏---沸点随C5单位数,双键数,含氧官能团数的增加而升高;
倍半萜和二萜---多固体结晶
萜苷---固体结晶或无定型粉末,不具挥发性
2.旋光性:
手性碳-----旋光性---光学活性
3.溶解性:
一般难溶于水;
溶于甲醇,乙醇;
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乙醚、氯仿、乙酸乙酯、苯
(二)化学性质
双键加成反应:
1.卤化氢加成反应 2.溴加成反应
3.亚硝酰氯(Tilden试剂)反应:
用于鉴别不饱和萜的分离及鉴定
4.Diels-Alder反应:
初步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羰基加成反应:
1.亚硫酸氢钠加成:
区别醛基,活化醛基,普通醛基
2.吉拉德(girard)试剂加成:
季胺基团的酰肼(T或P试剂)
九.挥发油
(一)定义:
挥发油(Volatileoil):
也称精油。
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大多具有芳香嗅味和较强的生理活性.
(二)挥发油的组成:
1.萜类化合物: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2.芳香类化合物:
小分子芳香成分,在油中存在比例次于萜类.多具有C6-C3骨架,多为酚或其酯类;
还有些具有C6-C2或C6-C1骨架的化合物
3.脂肪族化合物
4.其他化合物
(三)理化性质:
1.性状:
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有浓烈的特异性嗅味。
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析出结晶,称“析脑”,析出物称“脑”,滤去析出物的油称“脱脑油”。
2.挥发性:
(区别脂肪)自然挥发,如将挥发油涂在纸片上,较长时间放置后,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脂肪油留下永久性油迹。
3.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
4.物理常数:
多比水轻,强折光性,沸点在70到300之间
5.稳定性:
易氧化变质,因此提出挥发油后,放入棕色瓶、密闭、低温、避光保存.
(四)提取和分离
提取:
1.蒸馏法(水蒸汽蒸馏法*):
最常用,不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
2.溶剂提取法:
3.压榨法:
适用于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4.吸收法:
提取贵重的挥发油
5.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分离:
1.冷冻析晶法: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必要时降至-20℃,继续放置,析出的结晶,再进一步冷冻析晶,可得纯品
2.分馏法:
不同成分,结构不一样,沸点(bp)也不同
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
碳链越长bp越高;
官能团的极性越大,bp越高;
不饱和度越多,bp越高;
挥发油的某些成分在bp温度下,往往被破坏,故通常采用减压分馏.
3.化学分离法:
(1)碱性成分的分离
(2)酚,酸性成分的分离(3)醇类成分的分离:
邻苯二甲酸酐(4)醛,酮成分的分离:
亚硫酸氢钠饱和液和吉拉德试剂
4.色谱分离法:
(1)普通柱色谱:
氧化铝和硅胶柱色谱,常用洗脱系统有石油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用单一溶剂系统,也可用混合溶剂系统。
(2)硝酸银络合柱色谱:
应用:
含双键的混合物,双键数目不同或位置不同
原理:
利用双键与硝酸银吸附强弱而分离(一般规律:
双键数目多吸附强、末端双键吸附强、顺式双键吸附强)
(五)挥发油的检识
1、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光度及折光率
2、化学常数的测定:
酸值(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KOH的毫克数)
皂化值(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KOH的毫克数)
酯值(中和并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
3、官能团的鉴定
五.皂苷溶血作用
1.溶血指数:
溶血作用强弱的指标----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2.皂苷的水溶液能破坏红细胞而溶血----皂毒类
3人参中各成分溶血情况:
人参中成分A型B型C型
溶血抗溶溶
怎样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泡沫试验,乙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Burchard),三氯乙酸反应,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反应),五氯化锑反应,沉淀反应,胆甾醇沉淀法。
为什么含皂苷类化合物的中药不能静脉注射?
而人参皂苷可以?
因为皂苷有溶血作用,当皂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