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324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

用药匙或纸槽

块状及条状药品:

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

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

(五)蒸发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

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六)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参考例题:

《中考指导书》P86第2题、P87第10题

考点2: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粗盐的提纯

1、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需要的仪器有;

(2)配制步骤:

1、2、3、4、。

2、粗盐提纯

(2)操作步骤:

《中考指导书》P87第11题、P89第16题

考点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物码,称量时:

2、量筒的使用

正确的方法是

读数:

仰视俯视

取液:

《中考指导书》P86第1题、P87第5、8、9题、P88第12题

【链接中考】

1.(2010·

山东莱芜,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利用图中仪器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除需要量筒外,还需上述玻璃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水,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HCl气体,为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不纯的气体应从E装置____________管口进入;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10,湛江)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NaCl固体(含有的杂质CaO)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写出适量HCl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

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木条。

H2

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

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

(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

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H2O

将气体通过固体

固体由色变为。

(P205九下)

颜色

物质

黑色

MnO2、CuO、C、Fe3O4、铁粉

红色

Cu(红)、红磷(暗红)、Fe(OH)3(红褐)、HgO、Fe2O3(红棕)、NO2(红棕)、石蕊试液(紫色)

绿色

Fe2+液(浅绿)

蓝色

CuSO4•5H2O、Cu(OH)2、Cu2+液、液态O2(淡蓝)

黄色

S、Fe3+液(棕黄)

难溶白

色固体

CaCO3、BaSO4、AgCl、Mg(OH)2

BaSO4和AgCl同时还不溶于盐酸、稀硝酸

《中考指导书》P90第4、5、6题、P91第11题、P92第13题、P93第15题

常见物质的分离

1、物理方法

(1)过滤法:

适用于不溶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或提纯,如粗盐提纯

(2)结晶法:

具体方法有两种:

a,如海水晒盐;

b,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3)蒸馏法:

适用于两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如盐酸和硫酸的分离

2、化学方法

基本原则:

不增:

不增加新杂质

不变:

提纯物不能变成其他物质

易分:

与杂质易分离

复原:

在提纯过程中转变成其他物质最后要恢复为原物质

时效:

多步分离提纯要合理安排顺序,操作简单,经济实惠

《中考指导书》P91第9题

常见物质的除杂与提纯

常用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去CO2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吸收法

将杂质用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

除去CO中的CO2,可将气体通过NaOH的洗气装置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除去

NaCl中混有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

除NaCl中的Na2SO4,可加入少量的BaCl2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NaOH溶液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N2(O2)用铜网

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无水氯化钙(中性)。

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NaOH)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完!

《中考指导书》P90第1题、P91第7、10题

考点4: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掌握Fe2+、Fe3+、Cu2+等离子的颜色,掌握H+、OH-、CO32-、HCO3-、NH4+的鉴别方法

含有Cu2+的溶液为色,如、、

含有Fe2+的溶液为色,如、、

含有Fe3+的溶液为色,如、、

其它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H+、OH-

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无色酚酞;

碱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使无色酚酞变。

还可以用pH试纸进行鉴别

CO32-、HCO3-

利用在待测物质中滴加,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或HCO3-

NH4+

取待测物质加研磨或与碱溶液反应,如果有产生,则证明含有铵根离子

SO42-

取待测物质加入溶液(或溶液)和稀硝酸,如果仍有存在,则证明含有SO42-

Cl-

取待测物质加入溶液和稀硝酸,如果仍有存在,则证明含有Cl-

《中考指导书》P92第14题

1.(10镇江)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步骤

(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

(2)作如何改进(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2.(10潍坊2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I.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

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不变”)。

Ⅱ.某学校研究小组对废干电池筒内的黑色物质(可能含有C、MnO2、ZnCl2、NH4C1等)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1)操作②的名称是,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ZnCl2和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Cl2,会加速对电池的腐蚀,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字母)。

a.NaOHb.Znc.Fed.Na2CO3

专题三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评价

1、实验室制取O2、CO2、H2比较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ABCDE

2、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归纳下列各装置图,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

3、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依据

适用范围;

4、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条件

注意事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集气瓶中的水需盛满,倒置时瓶底不得留有。

待气泡地冒出时方可收集气体若气泡冒出立即收集的气体会混有。

伸入瓶中的长导管要接近,

使瓶底的空气快速排出

《中考指导书》P93第1题、P94第3、5题、P95第6题、P97第10题

气体的性质检验与除杂

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

反应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吸收试剂

带火星木条

氧气能支持燃烧

灼热的铜网

澄清石灰水

注意:

先后顺序,所有气体先检验H2O,有CO2和CO时先检验CO2并吸收除去CO2再检验CO;

H2检验方法类似

《中考指导书》P96第8、9题

其他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检验

《中考指导书》P95第7题、P97第11题

1.(10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体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仪器的名称:

①②

(2)若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氧气,则所用的药品是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收集装置可选择或F。

选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口通入(填“a”或“b”)。

(4)该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知道: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常温下l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其水溶液叫氯水(具有挥发性);

常温下,Cl2能和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可用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Cl2根据上述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Cl2的最佳装置组合是下列(I)~(Ⅳ)中的。

(I)AD(II)AE(III)AFG(IV)AFH

2.(10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附录】

一、2011年与2010年中考指导书的不同

(一)基本的实验技能

P86第4题更换,P87第6、9题更换,P88第15题更换,P89第16题更换。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

P90第4题、第5、6题更换,P91第8、11题更换,P92第12、14题更换。

(三)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P93第1题更换,P94第2题和第5题更换,P95第6、7题更换,P96第8题更换,第9题是10年的第10题,P97第10、11题更换。

二、复习建议

1、此处分为3个专题,基本的实验技能、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与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建议安排4个课时,一个专题可以设置一节课,另外一节课机动使用。

2、教学案以《中考指导书》的题目为主,将其简单归类分为几种类型的题目及对应的考点,适当时可以自己补充相对应的好题目。

3、第一专题需要学生对于常见的仪器使用和常见的实验操作比较熟悉,建议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再做一次有关实验,可以结合实验考查的机会给学生重点强调。

4、第二专题对于物质(离子)的鉴定方法,如何区分与除杂等知识点要重点强化,要让学生在熟悉物质的鉴别后再去应用,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一些鉴别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从中进行点拨和指导。

5、第三专题有关一些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气体性质的检验与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经典例题让学生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并比较制取O2、H2、CO2这三种气体的相同与不同点,同时根据有关装置的选择可以引入复习这三种气体的有关性质。

同时在仪器的连接方法、不常见气体的制取上的讲解要说明清楚。

三、评价手册中的经典例题

P6—9,P36第5题,P104第5题,P119第5题

P6第5、6题,P13例题,P90第5题,P109例题,P111例题,P116例题,P118例题,P122第3、5题,P125例题,P126第1、2题

P19第二部分第2题,P21第7题,P67第3、4题,P70例题,P71第4题,P72第1题,

二、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A③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B②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素

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Bb③

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Cb③

猜想与假设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定计划

提出活动方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b③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收集证据

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反思与评价

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C②

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验设计方案的探究

《中考指导书》P98第1、2题、P99第7、8、10题

实验原理和误差的探究

《中考指导书》P98第3、4、5题、P99第6、9题

工业设计流程探究

《中考指导书》P105第18题

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

《中考指导书》P100第11题、P101第13题、P102第14题、P104第17题

考点5:

全过程的科学探究

《中考指导书》P101第12题、P103第15、16题、

考点6:

综合的科学探究

《中考指导书》P106第19题、P107第20题、P108第21题

1.(10镇江)将过量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

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

固体为Cu(OH)2,理由:

Na2CO3溶液呈(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

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