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为我们喜欢你呀,所以喜欢数学呀。
”一句“喜欢你”,瞬间融化了我的内心。
是呀,我们的教学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得到他们的认可,继而让教学这个事情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吗?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
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另外,在方校长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叙事者团队的影子。
“有希望就有动力,有风景就会行走。
让教师知道前方还有更好的风景并且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许就不会来得比较早、比较急。
”我们的团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现在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才有了为之共同努力的动力。
当然,方校长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长的角度在思考与评述,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
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2
方华说:
“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候如十面埋伏;
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
爱、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
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
接纳所有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是充满真诚的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在前者关系建立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学习,我深信只有孩子爱上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老师在教育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学生,引导唤醒,激发每个学生不断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
方华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18岁的教育,还是享受80岁的教育呢。
读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经常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听不懂呢”。
教育是静等花开,是润物细无声。
因此课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学不会,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教师慢慢引导,正如方华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
教育是让学生有“欲”。
“教育不是教诲,也不是给予,而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这一句话再次敲醒我,我们一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会做题就达到目标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
让学生对知识、文化充满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有学习动力,就无需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诫、劝说、甚至威逼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
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3
有爱、有温度的房子,才是家。
同样,有爱、有温度的校园,才是学生温暖的家。
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老师,才是温暖的老师。
而我,想成为这样温暖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是我校“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学员推出的人手一册的一本好书,此书作者方华老师,以深厚的语言功底向我们谈了他的教育观。
这本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觉得我要想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得向他学习,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书,这对今后的工作一定有帮助。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接纳与爱,老师的爱才有意义和价值。
说实话,我是一个特别急躁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也是我这一生的必修课。
课堂上,我总是常在强调“不要惹我生气,我的忍耐心是有限的”“上课不认真,就给我站到后边去!
”每每看到学生被震慑的眼神,主动坐直的身体,我为保证了课堂纪律而欣喜。
可当我读完了这一段话,我开始反思,我这样做对吗?
合适吗?
我清醒的认识到学生们不是机器,哪个孩子不调皮呢?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一些,课堂上语气尽量温和点,微笑多一点......不得不说,的确有些改变,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学期的一节随堂课,当天有雷校长、李金彩老师来听的我上的——《刷子李》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活跃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我十分惊喜,也万分意外!
雷校长告诉我,这一定跟你上课时的仪态有关,因为这一堂课,我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是啊,在学生眼里,老师的微笑对他们而言,是接纳、是鼓励、是赞许。
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馈给老师的,便是积极和主动。
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
多些微笑,少些狭隘,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变得慷慨大方,真诚善良。
我希望能按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
我也希望能通过书上的'
习得,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成为一个温暖的老师,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4
寒假里,将方华老师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读了“一遍半”——先精读一遍,再将勾画的部分语句、段落略读一遍并进行摘抄。
轻轻合上书本,它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正如封皮暖绿的色彩一般,生机而又温和。
如果引用方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温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识》一篇中,方老师说,“教己育人”的校长和老师,才能称为真正的校长和老师。
读到此处,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方老师的“教己育人”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相近,都强调“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师提出的“教己育人”该怎么理解呢?
我在阅读与摘抄的过程中,反复品嚼这四个字,并且尝试将他们“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组装”,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
”方老师指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学习价值和学习使命最好的诠释。
试想,如果一位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只有对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他的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该是何等空虚与荒芜,那他所能给予学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当然,丝毫没有“输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们教育学生时所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辽阔的教育之路行进时,我们的顿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
长此以往,教师的职责大都被定义为“教书育人”,这固然无可厚非。
但在“教书育人”之前,我们不妨先用心“教己”。
读万卷书是教己,行万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开也是教己。
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而内在根基离不开认同与提升。
如果没有持续的教己,我们的教育工作可能将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教育同时、甚至更多地需要“艺”的修炼。
“教己”无疑是教师提升教育艺术的有效路径。
或许这四个字也可以理解为“先教己,再育人。
”身为教育行业里的一份子,我们究竟是“内行”还是“外行”呢?
我们每天是在“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
方老师有一篇文章题为《做个懂行的局长》。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
我是一个懂行的老师吗?
教育是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自然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
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设计的楼房我们敢住吗?
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给我们号脉,我们能相信他的诊断吗?
一个教育水准不过关的老师做我们孩子的老师,我们心甘情愿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唯有先教己,边行边思,且行且思,才能让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去经营更好的教育。
教师唯有先教己,让自己的教育水平稳稳当当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日趋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负师者的尊严。
又或许,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以偏概全地说“教己即是育人。
”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往往也爱运动,一个醉心阅读的老师的学生往往也是书虫,一个积极阳光的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明朗的笑容,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难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学生。
教师的性情、习惯、品味、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
教育里没有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眸与生命中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产生“蝴蝶效应”。
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我们在某个课堂或是课间里“煽动”的那一次“翅膀”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导致何等重大的事故。
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克己尽责、言传身教,用自身温暖而美好的言行帮助、启迪、引领一次次的成长,用耐心与温柔呵护、守望、静待一朵朵的花开。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留给我最为深刻的感触便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教己”,甚至将“教己”放在“教书育人”之前,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5
入职近三年,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
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
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
《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孩子在爱中接受教育,方华老师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工作中豁然开朗。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该如何做个有温度的教师呢?
面对小孩子,首先需要一颗爱心,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必要的吧。
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即使学识再渊博,学历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好老师。
幼师的工作,与别的老师不同,需要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个性与发展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就像对待不同花期的花朵一样,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绽放绚丽多彩的美丽。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孩子才会有温度。
“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幼儿园的孩子在不需要考虑升学压力的条件下,我们正好可以慢慢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人生的风景,让孩子们的童年不管是严寒酷暑都处在温暖里。
有温度的教育,与“爱”这个字离不开,而如何“爱”也是一种智慧。
而这方面不仅需要用心去经营,还需要智慧的方法去爱孩子,促进孩子各方面平衡发展。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懂得让孩子们的活动具有趣味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游戏。
幼儿园孩子们还不太了解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只有孩子们觉得有趣了,他们喜欢了,才会乐于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而他们只有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玩的开心、学的快乐,才会慢慢的感受到温度和快乐。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微笑、说话柔和、多于孩子沟通。
即使幼儿园的孩子现在还不太懂事,但只要你对他露出一个微笑,他就会很开心;
只要你用柔和的话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更靠近你;
只要你多与他们呢沟通,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让人惊奇的表现。
所以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我的孩子们能靠我近些,再近些。
我希望他们能对我敞开心灵之门,我愿意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让温暖和爱的阳光般充满每个孩子的童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
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老师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高尚、层次更深的就是把这种职业当成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个最虔诚的信仰者,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感受爱,发现爱,创造爱!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有温度的教育者,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育里快乐成长!
【以下为推荐内容,可自行删改!
】
【推荐一: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范文(5篇)》】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1
公司为了让每位员工不断认识自我以及提升个人能力,特地组织大家学习一本很有意义的书——《邮差弗雷德》,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读过这本书后,邮差弗雷德对工作的热情以及那份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从不抱怨这份工作的平淡与乏味,也从不抱怨薪水的低微,而是把这份工作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它成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用他乐观、幽默的性格来真诚地对待,想别人之所想,使每天单调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感染着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让每个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热情。
通过《邮差—弗雷德》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了“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这句话的含义。
弗雷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自己工作的环境、情况来发挥自己的潜力,像弗雷德一样赋予平淡工作无穷的乐趣,同时也把欢乐带给每一个人。
正所谓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本身的伟大,而是在于做工作的人。
每个人对工作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为什么有人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呢?
因为这份额外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这份回报也许并不是物质上的,不能给你带来更富裕的生活,但是在精神上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财富。
当你帮助了别人,看到他脸上会心的笑容,你会感受到那份发自心底的喜悦,这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那么,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送人之所需又会给被帮助的人带来多大的喜悦呢?
快乐的本身源于自身的动力,对他人的热情将带给自己无尽的快乐动力。
把自己设想为被服务的对象。
假如我们是顾客,在我们想选择网络或产品时,摆在面前的有多种选择(谁不想买到最好的),它们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该如何挑选呢?
看说明!
可它们都千篇一律。
这时我们最想要的就是能有一位了解产品的服务员面带微笑地朝我们走来,亲切地问一声“您需要帮助吗?
”主动讲解、分析网络或产品的优缺点,帮我们找到一件最适合自己的,并能附带告诉我们一些使用窍门、注意事项和经常容易遇到的问题(这些是每个顾客都想得到的服务,也是弗雷德所想所做的)。
网络服务使用没有烦恼固然好,这也证明服务或产品的高质量,可事有万一,要是因为其本身或使用出现了问题再来到这里时,不用担心会遇到一些无礼的对待,而是又看到一张热情真诚的笑脸,并帮我们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作为顾客这也正是我们想得到的吧!
而通讯这个行业,我们的产品实质就是用户所需要的服务,用户的需求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
通过学习《邮差弗雷德》这本书,我知道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弗雷德”,也学会了如何寻找并发展身边的弗雷德。
弗雷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他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我们不光要寻找、发现弗雷德,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及时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弗雷德,一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送人之所需的快乐人。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通信人,组成一支具有敬业、创新、弗雷德精神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公司必定会在西南这块缤纷多彩的红土地上成为通信行业的领头羊。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2
这个假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书——马克·
桑布恩写的《邮差弗雷德》。
读后给我的感觉是:
钦佩。
一份枯燥的邮差工作,会让费雷德干的津津有味,并与房主们称成为好朋友。
他的热情、善良深深地感动着我。
读完整本书后,让我认识了更多、各行各业的弗雷德们,他们共有的特点就是:
热情善良、乐业助人、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和枯燥、都有着平凡的工作,却又在平凡中创造了卓越!
费雷德是一名普通的邮差:
一尘不变的蓝色制服和一个大大的邮袋。
他每天会把信箱里的信摆放的整整齐齐,在房主不在家时还会为房主着想,不仅会照看好信件还会照看好家。
他会在你刚搬到这个街区时就主动与你打招呼,在你有事不在家事帮你出谋划策,他的热情与善良是作者和读者们为之称赞的。
《邮差弗雷德》这本书中记录了弗雷德式的人物,有再平凡不过的酒店服务员,帮助一个陌生人清洗裤子;
也有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不怕工作脏累的故事。
这一个个弗雷德式的人物向我们传递着:
平凡的工作中也能创造出卓越。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从而懈怠、萎靡,消极的对待工作和生活,从而吞噬了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梦想。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呢?
整天的消极又有何用?
不如振作起来,去勇敢的面对生活,换种心态,也许你的生活将就此改变!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也是普华无实的。
每天的备课、上课,上班、下班,看似平凡却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想我们的热情、善良会给孩子的心灵带去温暖;
我们的努力、认真会让孩子更加关注自己的'
学业。
总之,在孩子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我们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做佛雷德式人,用自己的激情创造不平凡的卓越!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里也有很多弗雷德,他们在教育事业上默默地工作者着,他们拥有着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孩子的高度责任心,身边的弗雷德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弗雷德,包括您!
这样,您将不仅能够在事业中作出超凡努力,获得百倍成功,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也在不断散发亮丽,增添精彩!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3
读完邮差弗雷德,我不得不说他的精神和原则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弘扬的。
用我们的话说他有雷锋的精神,良好的职业修养,有高度的责任感,纪律,和自己的原则,并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先,他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他开始并不太认识作者,却主动上去问作者的职业,是否经常外出,了解到主人经常不在家,那么他建议主人不要把所有信件都放到邮筒以免引来盗贼。
这些并不在他工作的范围之内的事情,他都能为别人考虑得那么周全,他一面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面也帮助了作者。
他默默地为像作者这样的收信人做这些额外的工作,却没要求有什么回报,我说他具备了新世纪的雷锋精神一点不为过。
其次,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有高度的责任感,纪律。
他看见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于是他自己贴上了邮票。
因为他知道把未经邮局投寄的信私自放入邮筒是违法的。
在旁人都不在场的情况下,他能这么做,难道不说明了他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纪律性吗?
再次,我欣赏这本书中有费雷德讲到的几点原则,同时也是可以从弗雷德身上体现出来的。
原则一:
每个人都能有所为。
现在社会处处充满了浮躁的气息,很容易让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于是有的开始自暴自弃,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或者有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变做某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能坚持,就能有所作为。
就像书中所说的“无论环境利弊顺逆,最终,出色地开展工作的却是员工自己抉择的结果”,“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取决于工作的人”。
原则二: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础。
1、只有学会做人,才会具备更闪亮的人格魅力,让更多的人愿意和你交往,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磁场,吸引更多的人与你合作。
2、要学会换位思考,凡事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体贴和关心别人,就会别人内心的认同感,别人自然愿意同你主动的交流和沟通。
3、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客户,“那些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技术会收获市场”,会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青睐。
原则三:
重塑自我。
1、提升自己的工作热情,像弗雷德一样,给自己的工作加入一些新的想法,“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一天,让每一天都比过去的一天更好”。
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事情做好了心情也就好了,工作热情也提高了。
2、“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体现,更可以决定你将来的发展,弗雷德对工作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把每件事考虑得很周全,可以说他在工作上获得了成功,同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3、发展自我,增加自我价值。
“吾日三省吾身”,思考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回顾自己的过去”,想想每天自己做了什么,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好,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不要成为“只会按规矩办事的人”,要加入自己的想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4、“把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计划出来”,详细地罗列出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当你完成一件的时候,就划掉它,这样既有助于我们记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感觉很有成就感,原来在这一天我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工作热情。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4
拜读了马克。
桑布恩的大作《邮差弗雷德》,涌入我脑海的是一个答案。
此答案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作为一个保险工作者,如何为我的每一个客户提供弗雷德式的综合服务?
”答案即:
“ups”型服务。
ups中文意思是不间断电源,是“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的缩写,它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在停电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使用户不致因停电而影响工作或丢失数据。
而保险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也必须如此,做到“一个客户,综合不间断服务”。
如何做到ups型服务呢?
首先,要端正服务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结果。
马丁?
路德金说过:
“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象米开朗基罗绘画,象贝多芬谱曲,象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打扫街道。
”作为一名保险人员,就要以为客户提供弗雷德式的ups服务,并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第二,要及时调整心态。
心态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决定了人生的价值。
子曰:
“君子素位其正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忧人。
”卡耐基曾说过: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
”有所求,知所止,所以能把握命运,始终充满一种积极进取精神和充溢身心的愉悦。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否则,生命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作为服务业地一员,保险人员同样避免不了不断重复的服务、形态各异的顾客、各种突发性事件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