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733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裂解车间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来自精馏车间或二甲罐区纯度为≥99.85%(W+)的二甲基二氯硅烷(M2)与来自酸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的29%~33.5%的浓盐酸,经计量后,分别进入水解内循环泵(P106101/P106201)的入口,混合后进入汽液分离器(S106101/S106201)。

汽液分离器温度控制在35℃-38℃,压力控制在0.23MPa左右,反应产物水解物和部分浓盐酸进入水解物中间罐(V106101/V106201),利用水解物中间罐与酸洗反应釜的压差压入酸洗反应釜(R106101/R106201)内。

分离产生的气相HCl经一次酸洗塔(T106101A/T106201A)和二次酸洗塔(T106101B/T106201B)洗涤后,经HCl冷却器(E106104/E106204)冷却到--3℃以下除水,再经除雾器(X106101A、B/X106201A、B)除掉气体中的雾滴,干燥后的HCl气体送至氯甲烷工序(靠压差)。

进入酸洗反应釜内的水解物及少量盐酸,下层含酸较多的酸液由二级内循环泵(P106102/P106202)与原料返混,循环参与反应。

由于解压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通过连接的管道至上部的吸收塔(T106102/T106202),通过吸收塔补稀酸水吸收后的盐酸返回至酸洗反应釜内循环参与反应。

水解物及夹带的酸水由反应釜(R106101/R106201)溢流入酸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中,在相分离器中进行油水分离,下层水相一部分则由酸洗外循环泵(P106103/P106203)打回到水解内循环泵入口处与循环物料混合做补充液保持二甲水解,一部分打入酸洗内循环泵(P106102/P106202)出口处与循环物料混合保持反应釜酸浓度,多余部分则打入车间盐酸罐中,上层油相溢流入稀酸洗反应釜(R106105/R106205),混合后进入稀酸洗相分离器(S106105/S106205)中进行油水分离,其中水相通过稀酸洗循环泵(P106114/P106214)部分打入吸收塔用来吸收放空的氯化氢,其主要部分用作自身循环酸洗,油相溢流入稀酸洗水解物中间罐(V106108/V106208),再经稀酸洗水解物中间泵(P106115/P106215)打入碱洗循环泵(P106105/P106205)入口。

经计量的10%NaOH溶液通过碱液输送泵(P106106/P106206)在碱洗循环泵(P106105/P106205)入口处与酸洗相分离器溢流出的油相混合,并打入碱洗反应釜(R106102/R106202)中进行酸碱中和。

中和后的水解物溢流入碱洗相分离器(S106103/S106203)中静置分层,上层油相进入碱洗水解物中间罐(V106102/V106202)。

经碱洗水解物中间泵(P106104/P106204)打到水洗系统循环泵入口。

下层的水相一部分由碱洗循环泵(P106105/P106205)打回碱洗反应釜内,一部分则根据相分离器界面高低,(由高差)采出排往沉降池。

来自碱洗水解物中间泵(P106104/P106204)的水解物和由Na2CO3溶液输送泵(P106108/P106208)经计量送来的Na2CO3溶液在水洗反应釜(R106103/R106203)内混合水洗中和脱氯后的水解物进入水洗相分离器(S106104/S106204)分层。

上层水解物经水洗水解物冷却器(E106105/E106205)冷却,靠高差送往水解物贮罐(V106106A/B/C/D/E/F/G/H/I/J)供裂解岗位使用。

下层水相一部分经水洗外循环泵(P106107/P106207)打回水洗反应釜(R106103/R106203)内,另一部分则根据五级相分离器相界面高度调节(由高差)采出到沉降池沉降处理。

2.3、生产工艺参数

序号

设备名称

工艺条件

单位

控制范围

计量仪表

记录

间隔

1

气液分离器

二甲进料量

m3/h

8-12

FIC106101

FIC106201

1hr

2

气液分离器温度

35-38

TI106103

TI106203

3

水解循环泵

水解循环流量

400--500

FI106103

FI106203

4

酸洗内循环泵

内循环流量

60--80

FI106104

FI106204

5

酸洗外循环泵

外循环流量

25--30

FIC106106

FIC106206

6

补酸量

5--8

FIC106105

FIC106205

7

酸洗反应釜

釜温

25-28

TIC106104

TIC106204

8

稀酸洗反应釜

80-90

TIC106110

TIC106210

9

稀酸洗循环泵

循环流量

30--50

FI106114

FI106214

10

进水流量

1.5--3

FI106102

FI106202

11

吸收塔

进酸温度

25-35

TIC106109

TIC106209

12

除雾器

除雾器压力

MPa

0.22-0.25

PI106118/218

PI106119/219

13

氢氧化钠进料泵

氢氧化钠入料量

1--2

FIC106109

FIC106209

14

碱洗反应釜

釜温度

80-85

TIC106105

TIC106205

15

碱洗循环泵

FI106108

FI106208

16

水洗反应釜

85-95

TIC106106

TIC106206

17

碳酸钠输送泵

碳酸钠溶液流量

7-10

FIC106111

FIC106211

18

水洗循环泵

FI106110

FI106210

19

进酸流量

FRC106107

FRC106207

2.4、主要控制仪表

106100/200#水解工序主要控制仪表

控制仪表

作用

量程

备注

 

二甲进料调节

0~20m3/h

TIC106101

TIC106201

水解系统水解物温度调节

0~100℃

PIC106122

PIC106222

气液分离器压力调节

0~0.6MPa

气液分离器温度显示

浓盐酸进料量调节

0~10m3/h

水解循环流量指示

0~480m3/h

TIC106102

TIC106202

氯化氢气体温度调节

-25~25℃

除雾器压力调节

LIC106104

LIC106204

水解物中间罐液位调节

0~100%

酸洗内循环流量显示

0~80m3/h

酸洗外循环流量调节

0~30m3/h

酸洗反应釜温度调节

LIC106101

LIC106201

酸洗相分离器界面调节

稀酸洗循环流量显示

0~50m3/h

酸洗反应釜进脱盐水量调节

稀酸洗反应釜温度调节

LIC106122

LIC106222

稀酸洗相分离器界面调节

TRC106109

TRC106209

吸收塔补稀酸温度调节

0~50℃

LIC106126

LIC106226

稀酸洗水解物中间罐界面调节

20

NaOH入料量调节

0~10m3/h

21

碱洗反应釜温度调节

22

碱洗循环流量指示

23

LIC106102

LIC106202

碱洗相分离器界面调节

24

LIC106105

LIC106205

碱洗水解物中间罐液面调节

25

水洗反应釜温度调节

26

Na2CO3溶液流量调节

0~15m3/h

27

水洗循环流量指示

0~80m3/h

28

LIC106103

LIC106203

水洗相分离器界面调节

29

TRC106107

TRC106207

水洗水解物冷却器温度调节

30

FI106109

FI106209

吸收塔补稀酸量指示

31

FIQ106001

车间低压蒸汽总管流量累积显示

0~+∞

32

FIQ106002

车间中压蒸汽总管流量累积显示

33

FIQ106003

车间高压蒸汽总管流量累积显示

34

AI106002

冷冻水回水总管PH值指示

0~14

35

AI106001

循环水回水总管PH值指示

36

FIQ106005

冷冻水供水总管流量累积显示

37

FIQ106006

循环水供水总管流量累积显示

38

FI106113

去氯甲烷车间HCL流量指示

0~5000m3/h

39

FIQ106004

脱盐水流量累积指示

2.5、分析控制指标

分析控制参数、指标

控制点位置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控制频次

分析方法

酸洗相分离器油相出口

(S106102/S106202)

水解物粘度

12~15CS@30℃

1次/4小时

物理分析

三楼酸洗相分离器上出口

酸洗相分离器水相出口

盐酸浓度

25-28%

化学分析

一楼酸洗外循环泵入口

稀酸洗相分离器油相出口

(S106105/S106205)

15~20CS@30℃

一楼稀酸洗相分离器上出口

10-15%

一楼稀酸洗循环泵入口

碱洗相分离器油相出口

(S106103/S106203)

水解物

粘度

18-25CS

二楼碱洗相分离器上出口

碱洗相分离器水相出口(S106103/S106203)

NaOH浓度

1-1.2%

1次/2小时

一楼碱洗外循环泵入口

水洗相分离器油相出口(S106104/S106204)

1次/8小时

三楼水洗相分离器上出口

水洗相分离器水相出口

Na2CO3浓度

微碱性

二楼水相采出调节阀处

二甲进料管线

二甲含量

≥99.85%

色谱分析

二楼西侧二甲进料管调节阀组

氯化氢冷却器冷冻水出口(E106104/E106204)

冷冻水PH值

>

不定期

仪器分析

水解四楼钢平台

酸洗水解物冷却器

冷冻水回水(E106102/E106202)

水解三楼钢平台

水解物中间罐液位调

阀(V106101/V106201)

6-8CS

水解二楼西侧

2.6、报警连锁部位、警戒及说明

无报警连锁及警戒说明。

2.7、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2.7.1、本工段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Q-2,火灾危险场所等级为甲类。

  2.7.2、浓盐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易烧伤并析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有毒,能刺激人体粘膜和呼吸道,中毒严重可引起肺气肿,其在容器中的容许浓度为15mg/m3。

  2.7.3、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俗称“烧碱”,可烧伤人的皮肤和眼睛,尤其对人的眼睛危害最大。

  2.7.4、设备管道应严密,防止滴漏、跑、冒酸碱,以免烧伤人。

  2.7.5、流到地面上的酸碱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2.7.6、操作人员应配备专用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7.7、需要进入贮罐内时,应佩戴长管面具;

使用软梯时,脚踏应绑押牢靠,悬垂的支撑点不应为尖锐状,在罐外要有专人监护。

  2.7.8、进入贮罐检修时要把人孔、手孔打开,保证空气流通,并经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7.9、电机及电器设备应干燥、清洁、绝缘良好并要安全接地。

  2.7.10、工作时要佩带好必要的劳动保护,检修带酸或碱物料的管线阀门或设备时,一定要带好眼镜和胶皮手套,穿好胶鞋。

  2.7.11、遇有酸碱烧伤时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

氯化氢中毒时,应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必要时送卫生所。

  2.7.12、岗位所属转动设备的电机及其它电气设备,应保持干燥,绝缘良好,不得用水冲洗电器设备,电机要有接地线。

2.7.1.3、带料管线的阀门填料,不得带压进行,不得在启动状态下进行。

3、操作程序

3.1、正常操作注意事项

  3.1.1、巡回检查,及时调节,加强联系,精心操作,保证工艺条件符合规定,设备运转良好,设备及管路、阀门应无滴、漏、跑、冒、堵等现象。

  3.1.2、注意各循环泵无明显振动,无杂音,无温度过高现象,无物料滴、漏现象。

3.1.3、注意酸洗反应釜(R106101/R106201)、稀酸洗反应釜(R106105/R106205)、碱洗反应釜(R106102/R106202)、水洗反应釜(R106103/R106203)搅拌无振动,无杂音,无温度过高现象,一般温度≤40℃、最高温度≤60℃(手背在上可停留8秒以上为正常)。

3.1.4、注意汽液分离器(S106101/S106201)和水解物中间罐(V106101/V106201)压力情况,注意盐酸除雾器(X106101A、B/X106201A、B)压差情况,判断除雾器是否堵塞(正常运行压差低于0.05MPa)。

  3.1.5、注意酸洗、稀酸洗、碱洗、水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S106105/S106205、S106103/S106203、S106104/S106204)液面情况,酸管、碱管及水解物管线,不应有堵塞现象。

3.1.6、注意碱洗反应釜(R106102/R106202)、水洗反应釜(R106103/R106203)、碱洗相分离器(S106103/S106203)和水洗相分离器(S106104/S106204)的放空管线,不得有堵塞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7、注意酸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稀酸洗相分离器(S106105/S106205)有无中间层,如发现中间层应及时调整液面排出凝胶物。

  3.1.8、注意吸收塔(T106102/T106202)的压力和盐酸浓度情况,尽量防止氯化氢泄入大气,造成污染。

3.2、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3.2.1、检查所有管线设备,内部无杂物,外观应整洁。

  3.2.2、检查所有管线的阀门启闭是否灵活,阀门填料是否合格,温度计、压力表和液面计是否合乎要求。

  3.2.3、检查各泵及电机的地脚螺栓和连接螺栓是否紧固,轴承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并进行盘车,无异常,然后按电钮,转动电机,检查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3.2.4、检查所属管路、设备在检修时所安装的盲板是否拆除。

  3.2.5、检查放空系统是否畅通。

  3.2.6、所有设备、阀门在开车前应处于关闭状态。

  3.2.7、开公用工程(水、电、气、汽)总管线到本装置的最后一道阀门,使其送到设备的控制阀前。

  3.2.8、送空气到仪表系统,给各机泵供动力电。

要求仪表处于手动状态。

  3.2.9、开启软水到本装置的最后一道阀门。

  3.2.10、开启液碱到本装置的最后一道阀门。

  3.2.11、开二甲进料管路阀门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准备从界外管接收合格物料(压力不低于0.6MPaG)。

  3.2.12、从界外接受盐酸,开启进吸收塔的管路阀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并通知氯甲烷工序准备接收氯化氢气体。

  3.2.13、联系化验室,做开车前准备。

  3.2.14、通知污水中和处理站准备接收废水废液等。

  3.2.15、准备好记录纸,开车专用表格,记录等均已准备齐全。

准备好劳动保护用具和工具,等待开车指令。

3.3、开车

长期停车后开车

3.3.1、开启浓盐酸供料泵至一级系统送酸管线手阀,启动浓盐酸供料泵(P106112A/B)向一级系统送盐酸。

3.3.2、开启汽液分离器(S106101/S106201)、水解物中间罐(V106101/V106201)的物料连接管线和汽相平衡管路所有管路阀。

开启水解物中间罐(V106101/V106201)至酸洗反应釜(R106101/R106201)调节阀前后根部阀,打开调节阀,使盐酸利用压差向酸洗反应釜(R106101/R106201)内溢流,打开酸洗反应釜(R106101/R106201)至酸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溢流管手阀,当酸洗相分离器(S106102/S106202)液位达到100%时,打开至稀酸洗反应釜(R106105/R106205)进酸阀门,向稀酸洗系统进水至稀酸洗相分离器(S106105/S106205)液位50%时停止进酸。

停浓盐酸供料泵(P106112A/B)停止输送浓盐酸。

开启一级内外循环泵进出口所有管路阀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启动泵,物料开始循环。

3.3.3、配制好2%碱液及Na2CO3溶液,打开进料管路阀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对碱洗反应釜(R106102/R106202)、水洗反应釜(R106103/R106203)分别进行灌满,并开启碱洗反应釜溢流到碱洗相分离器(S106103/S106203)的管路阀、水洗反应釜溢流到水洗相分离器(S106104/S106204)的管路阀,当碱洗相分离器、水洗相分离器液位达到50%时,停10%NaOH溶液输送泵和Na2CO3溶液输送泵,关闭调节阀。

3.3.4、将酸洗、稀酸洗、碱洗、水洗内外循环泵进出口阀门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打开,启动泵,物料开始循环。

同时开启各系统的搅拌。

3.3.5、开启稀酸洗反应釜(R106105/R106205)夹套、碱洗反应加热器(E106106/E106206)、水洗反应加热器(E106103/E106203)进蒸汽所有管路阀和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通蒸汽加热,注意控制升温速度,符合搪瓷和石墨设备要求。

3.3.6、当各系统进出物料运行平稳,温度控制符合要求,且外部条件具全,水解系统即可加入二甲单体开车,开启系统进二甲管路的最后一道阀门和调节阀。

注意气液分离器的防爆系统,电磁阀和防爆膜放空所有管路手阀常开,二甲流量要缓慢增加。

3.3.7、打开水解反应换热器(E106101/E106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