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62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撰写规范文档格式.docx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摘要中尽量不使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特殊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号。

摘要结构要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一般通用第三人称。

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学位论文的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2.2.2关键词

论文的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集中体现论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内涵,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关键词应采用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英文摘要的“KeyWords”应与中文摘要部分的关键词对应,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2.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论文一般通用第三人称书写。

2.3.1绪论

绪论(引言)一般作为第一章。

绪论应包括: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的表述要求实事求是,不夸大、缩小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与摘要雷同。

2.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正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

论文主体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推理严密,合乎逻辑,文笔流畅,语言简练,图表、参考文献规范。

论文主体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

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除实验方法或材料等章)后可有一节“本章小结”。

2.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撰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论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是作者在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的概要总结,应概括论文的核心观点,明确、客观地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成果(含新见解、新观点、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对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应注意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给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分

(1)、

(2)、(3)…条列出,宜用“提出了”、“建立了”等词叙述。

此外,结论的撰写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结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应是对论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也不能与摘要混为一谈。

结论要与引言相呼应,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论文价值。

(2)结论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推测性词语。

结论中不应有解释性词语,而应直接给出结果。

结论中一般不使用量的符号,而宜用量的名称。

(3)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评价要适当。

在评价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时,要实事求是,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己的研究是“首次”的,“领先”的,“填补空白”的,否则应避免使用这些或类似词语。

(4)结论应指出论文研究工作的局限性或遗留问题,如条件所限,或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5)常识性的结果或重复他人的结果不应作为结论。

2.4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3;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理工类学术学位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2,人文社科管理类学术学位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3,专业学位硕士(工程硕士)可根据论文的不同形式而定。

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报告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2.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

原则上录用通知书中应明确说明论文的发表卷、期号)。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可单做一项列出。

与学位论文无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不宜在此列出。

2.6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2.7作者简历

对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人员以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其学位论文应增列此项。

个人简历一般应包含大学毕业时间、院校、专业,主要工作单位及从事过的与本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工作及科研成果、发表的论著等。

其它类别研究生自愿选择。

3.论文书写规定

3.1论文正文字数

博士学位论文:

一般不少于6万字,其中绪论要求为1万字左右。

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理工科一般为不少于2.5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一般为不少于3.5万字,其中绪论要求为3000~5000字。

学位论文中主要研究内容部分不得少于全文的一半。

3.2.撰写学位论文的语言及文字

除外语专业研究生外,学位论文一律用汉语书写,并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应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应符合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国语委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除非特殊需要,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标点符号的用法以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数字用法以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学位论文的摘要、图题及表题等,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

外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应用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撰写,但封面、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使用中、英文和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对照撰写。

3.3摘要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博士学位论文为1000~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500~1000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

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英文摘要部分的标题为“Abstract”,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

3.4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可选择或不选择)

正文章节题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3.5论文正文

3.5.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3.5.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

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3.6名词术语

专业术语应统一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或本学科权威专著和期刊通用的专业术语,且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

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

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3.7各学科的量与单位

各学科的量与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1993)的规定。

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应执行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得一符多义,含义相同的量则必须用同一符号表示。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

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得两种混用。

3.8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1993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统一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

3.9数字

数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

3.10公式

公式原则上应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第二章中的第一个公式为(2-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

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3.11插表

表的编排建议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注意:

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0.75pt粗线,栏目线为0.5pt细线,排版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

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

表题置于表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一般情况下插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若某表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才可转页,以续表形式接排。

表右上角注明编号,编号后加“(续表)”,并重复表头。

插表的上下与文中文字间需空一行编排。

引用文献中的表格时,除在正文文字中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以外,还必须在中、英文表题的右边以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3.12插图

插图包括曲线图、结构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等。

3.12.1插图要求

插图应与正文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

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机械工程图:

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T4457.4-2002~GB/T131-1993等《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

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GB4728.1~13-84.8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T5465.1-2009《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计通则》、GB6988-86《电气制图》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

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

3.12.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

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引用文献中的插图时,除在正文文字中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以外,还必须在中、英文图题的右边以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3.12.3插图编排

插图之前,正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图片尺寸要适中,尽可能使2张图片能够并排编排。

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3.12.4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3.12.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中的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部分的轮廓鲜明清晰、反差适中。

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等,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3.13脚注

正文中某句话需要具体注释、且注释内容与正文内容关系不大时可以采用脚注方式。

在正文中需要注释的句子结尾处用①②③样式(即阿拉伯数字加圆圈)的数字编排序号,并以“上角标”的形式标示在需要注释的句子末尾(如……的纳米材料①②③。

)。

在当页下部书写脚注内容。

脚注的序号按页编排,不同页的脚注序号不需要连续。

脚注内容采用宋体小五号字,按两端对齐格式书写,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均空0磅。

3.14参考文献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字、图表、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均应加标注说明列于参考文献中。

学术研究应精确、有据、坦诚、创新和积累。

而其中精确、有据和积累需要建立在正确对待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

对学位论文中包含的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材料,均应在论文中做出明确的标引和说明,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注意,脚注与参考文献有所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学术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应集中列于文末。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与正文中参考文献引用序号一致。

脚注是对学术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所做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并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注。

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及标引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

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中,必须按顺序标注,但同一篇文章只用一个序号。

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当不能引用原始文献时,要将二次引用文献、原始文献同时标注。

3.14.1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

(1)标注格式:

引用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标注的格式为[序号],放在引文或转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所引文献序号用小4号TimesNewRoman体、以上角标形式置于方括号中,如:

“…成果[1]”。

(2)序号:

标注的序号可选择如下两中方式之一:

根据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

如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以第一次出现的序号为准;

当某一论述同时引证多篇参考文献时,应采用[1,2,…]或[1-3,5…]的格式,标注方括号中的序号按增序排列。

(3)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

(4)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3.14.2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

(1)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

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引用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

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

WilliamE.(名)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W.E.;

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根据GB/T7714—2005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见表3-1,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见表3-2。

表3-1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论文集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5)著录格式其他说明: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引用范围间用“,”相隔。

(6)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举例,见表3-3。

 

表3-2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tape)

MT

磁盘(disk)

DK

光盘(CD-ROM)

CD

表3-3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

序号

格式及示例

1

学术期刊

(共著录

8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

1923-1927

[2]OzgokmenT.M.,JohnsW.E.,PetersH.,etal.TurbulentMixingintheRedSeaOutflowPlumefromaHigh-ResolutingNonhydrostaticModel[J].JounalofPhysicalOceangraphy,2003,V33(8):

1846-1869

2

学术著作

(至少

著录7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15-50

3

有ISBN号的论文集

9项)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4]毛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739-740

[5]MaoXia,etal.AnalysisofAffectiveCharacteristicsandEvaluationofHarmoniousFeelingofImageBasedon1/fFluctuationTheory[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ustri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

ExpertSystems(IEA/AIE)[C].AustraliaSpringerPublishingHouse,2002:

17-19

4

6项)

①②③④⑤⑥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

保存单位,年份

[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1998

5

专利文献(共著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作者排名.专利国别.专利类型.专利号,发布日期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