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23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课本自然景观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项自然环境要素中,植物是最为具体易辨的景观,因此在划分全球的自然景观带时多以植物带作为核心指标。

全球的自然景观带大致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林和热带疏林莽原、常绿阔叶林、地中海灌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湿草原、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干草原、沙漠及半沙漠等景观带。

第二节 自然景观带的分布与特色

一 热带林自然景观带

  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森林统称为“热带林”,受降雨量和雨期长短差异的影响,其类型可再分为热带雨林及热带季风林。

愈接近回归线的地区,干季愈长,植被型态渐转变为莽原(图15-3)。

  高温多雨的环境适合热带雨林生态系的发展,动植物分布具垂直分层的特色(图15-4),如上层的各种鸟类、中层的猿猴、树獭、树鼩、松鼠、地面的狒狒、犀牛、貘等。

当地土壤聚铁铝化作用强烈,酸性强、土壤深厚、土质黏重,养分含量不高,为砖红壤。

  热带季风林以常绿阔叶林组成,此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凉微干,年降水量虽然丰富,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树叶在冬干时落叶,树冠略稀,日光可透射到地面,故灌木杂生,通行困难。

此区的动物生长特性及土壤化育与热带雨林相似。

▲图15-4 热带雨林垂直分层示意图。

热带雨林终年常绿,藤蔓满布,日光难以射达地面,林内幽暗,杂草不易生长,树干基部长出板状根。

二 热带疏林莽原

  热带疏林莽原区全年高温且干、湿季分明。

干季时草丛枯黄,湿季时则生长高草和灌木,偶有稀疏乔木(照片15-1)。

热带疏林莽原区内草原广大,善于疾驰的草食动物居优势地位,如斑马、羚羊等(照片15-2);

亦有以草原动物为食物的大型肉食动物,以狮子、豹等为典型。

动物同样具垂直分层觅食的特色,例如:

大象和长颈鹿可吃到最高处的枝叶,斑马和水牛吃草尖,羚羊吃草根的嫩芽。

此区的气候干、湿分明,草原也呈现枯荣更迭的现象,使得草食动物须随着气候的变化,进行大规模迁徙。

本区内降水量较多之处,土壤以砖红壤为主;

近干燥气候区处因降水量较少,钙化作用较强,以栗钙土为主,呈碱性,腐植质层偏向栗色。

▲图15-3 热带地区之自然景观带

▲照片15-1 非洲肯尼亚。

干季莽原景观;

湿季莽原景观。

热带疏林莽原带呈现草原及稀疏乔木的植被景观。

▲照片15-2 斑马、羚羊等草食性动物善于疾驰,在热带疏林莽原区内较占优势。

三 温带森林及灌木林自然景观带

  温带地区由于受到低纬度暖气团和高纬度冷气团两股势力的影响,年温差较大,四季的变化较为明显。

又北半球的温带大陆东西幅员广阔,水分条件具有经度分带性的差异,故自然景观趋于多元(图15-5)。

  温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冬暖且降雨丰足的夏雨型暖温带气候或副热带季风气候,林相以樟树、榕树、月桂树等为主(照片15-3)。

由于气候条件良好,适合农业发展,故目前仅剩极少的天然林。

温带常绿阔叶林内动物物种也相当丰富,有猫熊、猕猴、云豹、孟加拉国虎等著名的珍稀动物在此活动。

温带常绿阔叶林区因温暖湿润,土壤的聚铁铝化作用仍盛,但冬季时淋溶作用较弱,以红壤或黄壤为主,土质黏土,属酸性土。

▲图15-5 温带地区之自然景观带

▲照片15-3 中国 浙江常绿阔叶林。

由于冬温较高,树木无休眠季节,形成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四季分明,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东半部(图15-5)。

为了适应寒冷气候,乔木冬季落叶,因此又称为落叶林,如枫、橡、槭等。

落叶阔叶林带位于常绿阔叶林及针叶林的过渡带,常形成混合林的型态(照片15-4)。

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动物分布亦有类似之现象,主要的动物包括松鼠、兔、鼠、熊、狼(照片15-5)、狐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内淋溶作用较弱,表土含有机质及矿物质而形成棕壤,具微酸性,蓄水保肥力佳,土壤肥沃,是农业价值利用较高的土壤类型。

▲照片15-4 美国 弗蒙特州混合林

▲照片15-5 灰狼

  地中海灌木林分布于温带地中海型气候区(图15-5、照片15-6)。

为了适应夏干热的气候,植物以深根与厚皮、蜡质小叶来减少蒸散,如南欧的橄榄树(照片15-7)、澳洲的尤加利树等。

在本带中活动的动物以中、小型者居多,代表性动物包括松鼠(照片15-8)、獾、鹿、熊、野猪、狐等。

地中海灌木林区内降水量较少之处,因钙化作用较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照片15-6 希腊 地中海灌木林

▲照片15-7 橄榄树(法国阿尔)。

在低温下橄榄树的腊质叶面呈现明显的白色。

左上图为成熟的橄榄。

四 温带湿草原自然景观带

  草原可分为湿草原和干草原,湿草原邻近温带森林(图15-5),而干草原则接近沙漠地区。

湿草原的草类高度达50~100公分,有些聚成丛状,有的以地下茎蔓生而成草皮,草根深入地下(照片15-9)。

草食性哺乳动物为湿草原区的优势物种,如北美洲大草原的大群野牛(照片15-10)和麋鹿。

此外,兔子和豚鼠等动物也十分常见,牠们在地下挖洞,搅拌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增加土壤的肥沃度。

  湿草原区的土壤因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故多形成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草原黑土,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

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使草原黑土成为肥力最高的土壤,目前已开发为大农业区或畜牧区,如乌克兰黑土区、彭巴草原(照片15-11)和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等。

本区的气候略干燥处钙化作用稍强,土壤中出现钙积层,呈现微碱性,称为黑钙土。

名词充电

生物积累过程

  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了土壤表层相当丰富的有机质。

▲照片15-11 阿根廷 彭巴草原的放牧业。

主要生产肉类、皮革等制品。

▼照片15-10 北美中部大平原的湿草原,美洲野牛分布其中。

▲照片15-9草原植物根部深入地下。

五 寒带自然景观带

  寒带地区位居高纬,太阳斜射,又冬季太阳照射的时间短,气温普遍极低,严寒而漫长。

本区的自然景观带可分为寒带针叶林、苔原和冰原(图15-6)。

  寒带针叶林带最暖月均温可达10℃以上,此处分布杉、松等树种(照片15-12),在欧 亚大陆及北美北部呈现完整的带状分布。

这些植物叶片呈现针状且具有厚角质层,可避免在低温少雨的环境中过度蒸散,且能减缓强风的冲击。

此区盛行灰化作用,形成灰化土,土壤浅薄,具有酸性强、肥力低的特性。

此区动物的种类较为稀少,以貂(照片15-13)、驯鹿(照片15-14)和熊等耐寒动物为多,大多数动物冬季有贮藏食物或冬眠本能(照片15-15),有些动物则会迁移到南方过冬。

▲照片15-12加拿大贾斯伯国家公园。

受到低温的影响,寒带地区植物种类较为单纯。

为了利于排雪,树型多呈圆锥或尖塔型。

▲照片15-13雪貂

▲照片15-14驯鹿

▲照片15-15 美国 阿拉斯加棕熊。

在寒冷的冬季来临前,棕熊尽可能的吃饱喝足,在体内积聚足够脂肪。

冬季则在洞穴中冬眠好几个月。

  苔原分布于欧 亚大陆与北美洲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区内的许多岛屿地区(图15-6)。

最暖月均温高于0℃而低于10℃,夏凉爽而短促,植物生长期仅有2个月至3个月,年降水量及蒸发量均少,以苔藓和地衣为主(照片15-16)。

本区永冻层广布,由于成土作用非常微弱,加上有机质少且分解慢,有机质趋向泥炭化,遂形成了土层浅薄、分层不明的冰沼土。

在此生活的动物需具有厚层的皮下脂肪和细密的体毛耐寒。

本区动物不进入冬眠,但季节性的迁徙现象十分明显,如加拿大驯鹿。

▲图15-6 寒带地区之自然景观带

永冻层

  在极长的时间内温度维持在0℃以下,水分长年冻结的土层或岩层称为永久冻层。

▲照片15-16 阿拉斯加苔原。

当春天温度上升时,融水形成小湖泊。

学生活动15-1 加拿大驯鹿的迁移

  目前世界上族群最大的野驯鹿分布在加拿大 魁北克省北边的乔治河一带。

每年最盛大的迁徙行动是在春天母鹿带着幼鹿到哺育地,以及全体驯鹿秋冬时向南方的迁移(图15-7)。

1.驯鹿夏季及冬季各是往何种植被带移动?

2.驯鹿大范围迁徙觅食的行为,证明当地环境的何种特性?

▲图15-7 加拿大驯鹿迁移路线示意图

  冰原分布在南极大陆、北半球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极地中的许多岛屿(图15-6),其全年月均温皆在0°

C以下,终年被冰雪覆盖。

由于长期冰冻,土壤无法化育,故称为未育土。

冰原带动物稀少,其皮、毛和羽毛能在贴近皮肤表面处固定空气,产生隔绝及防水的作用,因而减少散失到周围空气或水中的热量,厚的脂肪层也具有良好的隔绝效果,如南极大陆上的企鹅、北极诸岛上的北极熊和北极狐等(照片15-17、照片15-18)。

▲照片15-17 南极皇帝企鹅及幼鸟。

▲照片15-18 北极地区自然景观带。

北极狐;

北极熊;

雪兔。

六 干燥地区自然景观带

  干燥气候区的分布地跨热带及温带(图15-8),此区降水量少,年雨量变率大且树木难以生长。

依植物景观区分,沙漠地区植物极为稀少,外围雨水稍多,属半干燥气候,可生长耐旱的短草,呈干草原景观,是干燥气候和湿润气候的过渡型。

▲图15-8 干燥地区之自然景观带

  沙漠区降水极为稀少,蒸发散量大于降水量,日夜温差大,盛行物理风化,多强风与尘暴,植物常受风蚀与沙埋(照片15-19)。

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大多数植物具有旱生结构,如仙人掌、油木、龙舌兰(照片15-20)等;

动物则发展出耐热及减少水分消耗的构造,如骆驼(照片15-21)等哺乳动物以不通过皮肤的汗腺出汗,或是利用夜间活动的方法回避干燥和炎热,如沙鼠、蜥蜴(照片15-22)、蛇类(照片15-23)等。

干燥地区由于缺乏水分,钙化作用盛行,土壤多为荒漠土,呈碱性、有机质极少,层次不明显。

若有地表水或地下水灌溉,将土壤中的碱性盐类溶解,则可形成绿洲(照片15-24)。

  ▼照片15-20龙舌兰

  ▲照片15-22蜥蜴

▲照片15-19 中国 新疆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气候干燥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化育能力差,有机质少。

▲照片15-24 沙漠中的绿洲(南美洲 秘鲁)

▼照片15-21骆驼。

骆驼多毛,外皮可以隔绝外界的温度,且可17天不喝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后,仍能继续前进。

    ▲照片15-23响尾蛇

  接近沙漠地区的干草原,草短而稀疏(照片15-25),其动物种类及习性和湿草原相近,如澳大利亚干草原的袋鼠(照片15-26)、野兔为典型动物。

干草原的土壤包括黑钙土及栗钙土。

这些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除可做为大范围粗放的畜牧地外,若有适当的灌溉设施,也能发展成为农业用地。

▲照片15-25 

干季时的蒙古草原;

雨季时的蒙古草原。

▲照片15-26 袋鼠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生物

延伸学习

沙漠植物的旱生结构

1.耐旱植物:

(照片15-27)

(1)分布广而浅的根系:

如仙人掌的根离地面很近,以便快速吸收雨水。

(2)不长叶或减少叶面积:

如针叶可减少水分损失。

(3)肉质植物:

荒漠植物的茎中有厚海绵组织,可以贮存水分。

2.短生命周期植物:

在大雨后,很快就完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和种子散布。

▲照片15-27 仙人掌。

干燥地区的植物具有肥大的肉质茎,能储存大量液体;

厚实坚韧的“皮”及针叶可减少蒸散;

浅而扩展的根系有利迅速吸收水分。

学生活动15-2 全球自然景观带配对

  全球自然景观带以主要的植物带命名,其分布受到气候和土壤的影响,表15-1为各自然景观带和气候、土壤类型的对应表,请将自然景观带的气候及土壤类型的空格填上。

▼表15-1 全球自然景观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