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2095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文档格式.docx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拿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髙学生计算机网络技

术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誇、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適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技能教学两个部分构成。

1•理论教学(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技能教学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拿握三个层次。

了解:

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

指对基本槪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

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

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基本模块

第1章计算机网络槪述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该阶段的典型代表网络;

学握通信于网和资源于网的槪念;

学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的概念和常用拓朴结构及优缺点。

能力目标: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为学好本课程课程做好准备;

学会分析网络拓朴结构;

懂得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朴结构。

教学难点:

什么是网络的拓朴结构?

教学重点:

常用拓朴结构的优缺点。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拿握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方式、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比较;

掌握差错控制技术;

懂得数据通信的过程教学重点:

多路复用技术

数据传输速率的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掌握ISC)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

了解物理层的工作原理和常用媒介特点;

能把网络体系结构的槪念与实际使用相联系;

能区分和制作常用的媒介。

常用媒介的区分与制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第4章局域网技术

1、了解局域网的作用;

理解不同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T解将数据包封装成帧以方便介质访问的意图。

2、学握局域网的三要素(拓朴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理解局域网的IEEE802.3标准。

1、能根据逻辑拓朴确定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方式。

2、掌握局域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1、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介质访问控制编码局域网的

2、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原理。

第5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了解网络管理的槪念和功能;

了解常用网络管理软件;

了解网络

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策略、安全级别、安全方法

能学会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方法

网络安全方法

网络管理的功能。

第6章交换机与路由技术

1、了解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的特点

2、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配:

B

虚拟局域网及其配置

3、理解生成树协议端口聚合及其配置

路由协议及其配置

网络信息安全

访问控制列表及其配置

网络地址转换及其配■

2实践教学模块

(1)、网络认识实验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常用网络设爸的若称、规格等参数。

2、丁解常用网络结构及连接方法。

3、认识学院校院网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的组成。

实验过程

由教师带领学员,先参观学院网络中心,由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讲解学院校园网的构成,拓扑结构,所使用的网络设爸,以及使用的软件环境,每一位学员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再到各楼,参观校院网的终端,并由网络中心老师讲解,同学做好详细的记录。

校园网参观完成后,由教师带领同学进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参观。

由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实验室中的设宙,网络的构成,能够完成的实验,能够完成的科研项目,同学做好详细的记录。

(2)、网线的制作

1.实验目的

1、丁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使学生学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2•实验过程

1、双纹线联接标准

2、双纹线RI-45头的制作

3、网线的测试

(三)、共享式以太网组网实验

1、学握组逹共卓式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

网卡、安装配直、连通性测试等。

2、认识简的单网络拓扑结构。

2•实验过程:

1、组建以太网的主要步骤

2、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和配直:

3、TCP/IP协议的安装和配貫

4、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四)交换式和虚拟局域网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组装交换式以太网,初步了解和学握配晝VLAN的方法

2.实验过程

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

组网连接方法与共享式以太网类似

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直

3、配直VLAN

4、删除VLAN

(五)子网规划

1、实验目的

李握ip地址的分配和划分于网的方法。

2、实验过程

1.于网规划:

2.在局域网上划分于网

(A)网络命令(ARP、PING)的使用分析

宰握拿握ARP.PING命令的操作使用

1、ARP命令

2、PING命令

四、学时分配建议

1.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础模块学时安排建议

周次

时间

教学章节及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台计课时

1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8

4

2

第2章戎搞通信基础

15

3

25

12

20

16

5

30

6

第6章父换与路由技术

10

台计

128

47

175

职业模块的教学时数分配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2)教学方法建议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3)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ft(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

具备上网条件。

2.教材编写達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尺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達议

教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宇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教帅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数宇化教学资源可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

教师应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

六、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誇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教师在进行誇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尺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