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1602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答出: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

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

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

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

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

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

”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

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

“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

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

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

“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

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

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

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书课题:

  2、提问:

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

(告诉、告知)

  ②问: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

谁告诉儿子?

告诉什么给儿子?

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

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

学生、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

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

(老师点拨板书:

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

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爱国)

  4、背。

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

(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

时间,地点、同:

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两人表演)

  陆游:

(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

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

俗话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

唉!

  儿子:

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

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

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4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文

  你喜欢古诗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

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书课题,感知写作背景

  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

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

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

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示儿》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三)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步法)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品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

  3、细读想想诗人描绘的画面。

  4、研读由画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汇报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元知”:

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

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

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国。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国的统一。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师:

指南宋军队。

  定:

是平定,这里指收复。

北定:

收复北方。

  无:

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

你的,你们的。

翁:

指父亲。

乃翁:

你们的父亲。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细读

  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4、研读

  联系深化,激发情感。

  ①交流:

你从描绘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谈谈你的看法。

  如:

对国家未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等。

  ②在互动交流中,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背诵。

  (五)拓展

  古代的诗人在临终时都能想着国家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爱国你准备做哪些?

  学生汇报交流。

  多媒体播放《国歌》学生齐唱

  (六)小结

  同学们学习很主动,我们不仅知道自学古诗的四步法,而且从诗句中展开联想,感悟到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今后我们读书就要注意从内容展开联想。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陆游的诗,读一读,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作者“悲”的是什么?

“悲”从何来?

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

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来读?

你从中读出什么?

介绍战乱是背景。

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想象,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想象……如果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

(生气,伤心,愤怒)

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是?

(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

(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读《示儿》

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

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总结。

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死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

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

  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朗读《示儿》。

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

(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

(多媒体出示资料:

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感情朗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

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

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

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个“悲”,一个“盼”。

同学们,就是这种感情的《示儿》。

学生感情诵读。

  C、拓展

  正是因了这强烈的爱国感情,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

(出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

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