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1493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

.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自来水厂科学合理的净水过程是(A)

A.原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净水

B.原水→加絮凝剂→消毒→过滤→沉淀→吸附→净水

C.原水→过滤→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净水

D.原水→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净水

4.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

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BC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5.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每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

降低水的硬度的是煮沸、蒸馏。

过滤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看老师做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过滤的速度。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

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防止捅破滤纸;

防止液体溢出;

防止滤液溅出。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在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这样会捅破滤纸。

1.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A)

A.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B.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2.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滤纸和漏斗的内壁流下,起不到过滤的效果。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吸附(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纱布和筷子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硬水和软水、蒸馏

阅读课本第76页的有关内容,老师做演示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下列填空: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装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振荡,出现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出现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家庭用煮沸;

工业上用蒸馏。

主要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硬水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76页实验4-4,加入沸石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温度计用来测量水蒸气的温度;

冷凝管中冷水的进出方向下进上出;

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制取蒸馏水,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

健康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3.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

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煮沸的方法。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C.石墨导电——用作电极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常利用该原理制造汽水,据此分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能够使燃烧更加剧烈,因此可以用来焊接金属,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够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够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雨滴,与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可以用作电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以用作保护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能够反映性质。

2.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水和盐,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氢气,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

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

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

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②、③不变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

故选A。

考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5.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g。

即:

在20℃时在100g水中溶解28.6g甲可达到饱和,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g,选项C不正确;

D.因为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因为溶解度减小而使甲无法完全溶解,都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

6.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用汽油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C.焊锡的熔点比锡高,常用于焊接金属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C

A、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的角度分析。

A.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清除油污,故正确;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故正确;

C.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的熔点比锡低,常用于焊接金属,故错误;

D.雪融化属于液化,液化要吸收热量,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而是环境温度下降,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理化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1%

B.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C.可燃冰是乙醇水合物,外观像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1%,选项A错误;

B、从石油里提炼柴油、汽油、煤油的过程叫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因为它是根据不同的烯烃的沸点不同,然后蒸馏让它们分离开来,而不是分解,分解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化石能源,而不是乙醇水合物,选项C错误;

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选项D正确。

8.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B.该物质含有三种非金属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D.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A、对苯二胺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含有碳、氢、氮三种非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6):

8:

(14×

2)=18:

2:

7,不符合题意;

D、由“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可推测出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符合题意。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9.下列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引燃铁丝

B.在氧气流并灼烧,除去CuO中的C粉

C.用Ba(OH)2溶液鉴别NH4NO3、NaCl、Na2SO4

D.用BaCl2溶液证明NaOH是否变质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能引燃铁丝,故选项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B、C粉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C、Ba(OH)2溶液与NH4NO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1溶液不反应,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能证明NaOH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A。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HCO

B.Na+、K+、NO

、Cl–

C.H+、Na+、OH-、SO

D.Ag+、Ca2+、Cl-、NO

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A、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

B、Na+、K+、NO

、Cl–之间既不能生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生成,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

D、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

B。

1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常用的有效方法。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锈蚀,故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均为稳定结构,例如氖氩原子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C错误;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

点睛∶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易生锈。

12.为完成以下实验内容,涉及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稀释浓硫酸

先往烧杯中倒浓硫酸,后加蒸馏水

B

用KMnO4制氧气

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C

除去H2中的HCl杂质

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NaHCO3溶液

D

用CO还原Fe2O3

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

A.AB.BC.CD.D

除杂要求:

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

A、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中加蒸馏水,后倒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不正确;

B、用KMnO4制氧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除去H2中的HCl杂质,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C不正确;

D、用CO还原Fe2O3,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能源的利用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其是最简单的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答案】太阳能石油CH4有机物热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石油;

(2)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4.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请画出17号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11号元素的离子符号_____,8号元素和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元素相似,你还可以得出的一条规律是_____。

【答案】

ClNa+Al2O3硫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合理即可)

(1)17号元素是氯元素,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排布为2、8、7结构,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元素符号为Cl;

故填:

Cl;

(2)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8号元素是氧元素,13号元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Na+;

Al2O3;

(3)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相似,通过上表的分析可知:

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的元素核电荷数由左向右依次递增;

硫;

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合理即可).

15.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g。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1)7.5

(2)④②③⑤①

(3)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小于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

75g×

10%="

7.5g。

(2)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应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若不进行改正,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6.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上述图中,发生变化Ⅰ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符号),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过程中______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C、O化合7:

11分子间隔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碳原子、氧原子。

该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

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

用加热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下同),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但该同学发现试管内持续有气泡产生,但集气瓶中一直收集不满,怀疑装置漏气,请你帮他想个简单办法找出漏气部位____。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字母)。

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

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

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

【答案】长颈漏斗AE

在可能漏气的部位用肥皂水涂抹,看是否有气泡AED干燥气体

(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

长颈漏斗。

(2)用加热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