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最新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学年最新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最新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窗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几、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
智慧广场:
用列举的方法找“1-100”之间有多少个9
空间与图形
三、牧童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
趣味拼摆
四、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不退位)
窗4: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五、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窗1:
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窗2:
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六、大海边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窗5: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
七、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关1和0的乘法
八、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
认识厘米和线段
认识米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统计与概率
九、我换牙了
——统计
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2.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3.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第一单元《认识钟表》单元框架
认识钟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下雨了---认识钟表(第2页-第6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信息窗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
3.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同时渗透珍惜时间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整时”、“大约几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
在“整时”“大约几时”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新课标》指出: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本信息窗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
2.学生准备:
钟表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
下午放学,天要下雨了,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就拿起电话,询问同学们安全到家没有?
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预设:
生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生2:
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生3: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生4:
谁到家最早呢?
(引导学生提出书上要解决的问题,并点击课件,显示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
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
(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观察交流、认识钟面。
那我们先来解决“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你从这些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有发现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可能交流:
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适时演示课件,并总结板书:
分针长、
时针短。
2.尝试认读、教学“整时”
(1)尝试认读
通过刚才的观察、交流、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么怎样利用它们知道小力到家的时间呢?
(点击课件,将小力到家的钟表图放大)
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表调出小力到家的时间。
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呢?
你是怎么想的?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2)总结方法
出示3个整时的钟表,让学生认一认,寻找共同点,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的发现,总结方法,完善学生语言,课件出示:
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变换颜色强调)
生齐读,师板书。
(3)游戏:
拨钟比赛
师说一个时刻,学生拨一拨;
同桌两人互动,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表。
3.教学“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认读方法。
仔细观察,这2个同学又是几时到家的呢?
(课件出示2个钟表)这2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组内交流。
时针都指着5;
分针一个不到12,一个过了12;
一个不到5时,一个过了5时;
……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总结“大约5时”这种说法。
总结谈话:
同学们太棒了!
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打开课本2-3页,认真阅读,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本环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概念是模糊的,采用分层安排学生活动:
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
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本练习:
连一连(自主练习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答案。
2.变式练习:
画一画(自主练习第2题),集体交流画法
3.综合练习:
选一选(自主练习第3题)
4.拓展练习:
议一议连一连(自主练习第6题)
5.你知道吗?
以课件形式呈现,配合古代的计时器图片,图文结合,娓娓道来。
安排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以卷轴动画的形式出示关于钟表的资料,形象生动,进行数学文化渗透,较好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激励。
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七、板书设计
分针长,时针短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大约几时:
几时刚过
快到几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7~11页
本信息窗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2.借助学具操作,建立数概念,感受数的意义,结合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
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百”。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建立计数单位“百”,理解数位的意义。
1.教法:
教师引导,注重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2.学法:
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课件、板贴、计数器、作业纸
计数器、小棒
师:
教师课件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数学信息?
引导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评价并板书。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引入“农村丰收”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打基础。
(一)借助直观,理解28的意义
1.数玉米,初步认识“28”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进一步认识“28”
(1)借助小棒,摆出“28”
小组合作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有以下两种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追问: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提升交流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
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
2捆小棒表示2个十,8根小棒表示8个一。
(2)借助计数器,拨出“28”
独立操作: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8,边拨边说。
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拨珠的过程。
为什么这样拨?
小结:
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十位上的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8个珠子表示8个一。
3.借助写数,进一步认识“28”
看着计数器在本上写一写28。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因为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所以在十位下面写2,在个位下面写8。
4.沟通联系,深化认识“28”
我们刚才用小棒摆了28、计数器拨了28,又写了28,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它们里面都有2个十和8个一。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数玉米的过程中,初步认识“28”;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建立表象,抽象概念,深化认识“28”,从而发展数感;
再经历摆、拨、写“28”的沟通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连线)、分析等,深化认识“28”,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升华认识“28”搭建了平台。
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将会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更利于意义的建构,数感的发展,也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二)借助半直观,迁移认识其它数
1.拨珠数数,明确接近整十数时怎样往下数
(1)学生操作,从28拨到30
重点关注怎样从29拨到30。
(2)汇报交流,展示拨的过程
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满十就把个位珠子退回去,向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在大计数器上展示29到30的拨珠过程,边拨边说。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29添1,就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就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所以是30。
播放课件,梳理29拨到30是怎么拨的。
怎么写30?
为什么十位上写3?
个位上写0?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拨33,理解数位的意义
在个位上再拨3个珠子是多少?
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总结:
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3.由拨到说,迁移认识其它数
你能借助计数器拨出39的下一个数是多少吗?
49、59后面的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让学生拨一拨,使学生在认识“28”的基础上,迁移认识100以内的其它数,理解意义,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抽象数数,深化认识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突破难点,初步体会“满十进一”的思想,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直观体验,认识“百”
1.迁移方法,数“99”
拿出2号作业纸(见图3),数一数。
交流时,引导学生10个10个地数出串好的辣椒数。
2.动手操作,认识“100”
(1)借助小棒,摆出“100”
学生合作操作,初步感知100
老奶奶手里还有1个辣椒呢,现在是多少?
为什么是100?
用小棒摆摆看。
全班汇报交流,认识“百”
学生交流展示摆法。
预设1:
预设2:
这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明确99添1是10个十,也就是1个百。
为了计数方便,数学上用10个十表示1个百。
百和“个”“十”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总结提升,深入认识“100”
课件演示99添1的过程,10捆变成一大捆,明确一个百的形式。
学生交流,明确: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2)借助计数器,认识“百位”,理解意义
引导操作,拨出100。
汇报交流,认知百位。
你是怎样拨到100的?
学生用大计数器展示拨法,边拨边说。
为什么十位上满了10个珠子,就要在它的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十是100.
课件演示:
一起看看拨珠的过程。
通过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一百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它在从右边起的第三位,明确数位顺序。
百位上拨的这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通过回答,进一步认识100的意义。
3.借助写数,深化认识“100”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数辣椒、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中,由直观到抽象,逐步认识“百”,体会数位“百位”的意义,建立学生对100的认知建构,是知识迁移与概念深化认识的过程,也再次体现“满十进一”的方法,是数感的进一步发展过程。
(四)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朋友,都是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100。
课件展示100个字、100米长的跑道,了解生活中的100。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到生活中找100,使学生在反复的数、摆、拨、写后,回归生活,经历由直观到抽象,再到直观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100以内数的广泛应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五)渗透数学文化,了解算筹记数
课件展示: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的方法,学生尝试用算筹表示出58。
三、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看图写数(见图4)
教师追问数的意义。
2.填一填(见图5)
找一找81大约在哪个位置?
更接近哪个数?
49呢?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追问,发现规律,感知数的顺序。
3.按要求填一填
10023651871285787424567
(1)比43大又比72小的数有()。
(2)最接近68的数是()。
(3)把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
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而在数轴上找数的大致位置,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中,进行知识整理概括与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本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图文结合,节点清晰、重点突出、画龙点睛、美观实用性。
1.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青岛版(五·
四)学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教材12--15页的内容。
青岛版对数的学习主要通过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四个方面来展开。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习了10以内和10-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学习的,也是以后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分数、小数的前提和基础。
1.在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感知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原则。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中团结协作的优势,并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准确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的相对性。
我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的组成”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教师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2.学生准备:
练习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
在听的过程中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眼睛看的最仔细,谁的耳朵听的最认真,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天,森林小学来了一位白熊料理师,“我要给你们做世界上最美味的料理。
”白熊料理师说。
听了白熊料理师的话,小动物们都很高兴。
“来看看做什么味道的料理呢?
”豹子说:
“像辣椒一样热辣辣的料理”,狐狸说:
“像糖果一样甜滋滋的料理。
”白熊料理师竖起了有辣椒、糖果图案的指示牌。
“请在喜欢的味道指示牌前排好队,今天我们将按照人数最多的那队选择的味道来做料理。
”可是,朋友们的队站的歪歪斜斜的。
“所有人都应该站好队才行啊!
这样吧,每人拿1根小棒,把小棒整齐的摆放在你喜欢的味道前面,每行放10根,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看出哪个队伍的数量最多了。
”朋友们很快就把小棒整齐的放好了。
同学们,你能很快看出每个指示牌前各有多少人吗?
(学生思考,回答)糖果味道指示牌前有42人,因为它有4个十和2个一组成。
(板书:
42)辣椒味道指示牌前有37人,因为它有3个十和7个一组成。
37)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要看哪一队的人数多,就是要比较什么?
(42和37的大小)你能用哪些方法比较42和37的大小呢?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交流,汇报:
(1)42在37的后面,所以42>
37。
你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的非常熟练。
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说的棒极了,我们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
数的顺序)
(2)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
42由4个十和2个1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1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大。
42>
(评价:
你非常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根据数的组成也能比较数的大小。
)谁还能这样说一说?
再请你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在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时,注重培养比较大小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结果。
3.跟踪巩固练习
同学们很快发现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你能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吗?
54和7567和7743和65
请你来说第一组吧!
(1)54在75的前面,所以54<
75,你是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的,很好!
54里面有5个十,75里面有7个十,5个十小于7个十,所以54<
75。
你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的,说的非常准确。
教师整合方法,概括总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
如果都是两位数,先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十位大的数大。
另两组相同的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说出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练习中实现多种方法的比较、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都是两位数,先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十位大的数大。
(三)拓展延伸,变式训练
“同学们真厉害,很快选择好了味道”,白熊料理师说,“现在该决定料理的材料了,什么材料比较好呢?
”“新鲜的肉”豹子说。
“青青的蔬菜”松鼠和兔子说。
“活蹦乱跳的鱼”狐狸兄妹说。
“请把你喜欢的材料拿过来放在这前面。
”于是朋友们翻腾着把材料都堆起来了。
“哎呀,这样胡乱堆起来的话,就不能知道哪种材料有多少了。
”“在草垫子上,还是每人1根小棒,把小棒摆在你喜欢的食材前面,每行摆10个,整齐的摆起来吧!
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