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001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2.行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ABDE健脾除湿用于着痹

A通经活络B活血祛风C健脾除湿D泻法E针灸弁用三、改错题

1.治疗着痹宜只针不灸。

针灸并用。

着痹主要由湿邪所致,湿为阴邪,灸可除湿

2.治疗痛痹的穴位针刺均用泻法。

以泻法为主。

因为肾俞、关元用补法或温针灸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运用皮肤针治疗痹证?

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隔日1次

2.简述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

五、问答题

1.试述行痹的病机及处方配穴的深刻含义。

行痹是风寒湿邪尤其以风邪为主,侵入人体关节肌肉筋络,使气血痹阻不通所致的病症。

由于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因此,临床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主要表现。

在针灸处方配穴时,除局部选穴外,要加膈俞、血海等具有活血调血作用的穴位,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深刻体现

2.试述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止痛。

行痹兼活血祛风;

痛痹兼温经散寒;

着痹兼除湿化浊;

热痹兼清热消肿。

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

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3.试述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及操作方法。

以风市、伏

兔、血海、环跳、阿是穴为主穴,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加

腰夹脊、大肠俞。

局部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或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火罐,或隔姜灸;

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李某,女,36岁,演员,1981年6月26日初诊。

以四肢关节疼痛40天为主诉。

患者于1981年5月16日感冒发烧,体温达38.9C,伴四肢关节疼痛,服“感冒片”、四环素等药3日后,热渐退但四肢肌肉、关节仍痛。

5月20日再次发烧、恶寒,腰及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加剧,经注射庆大霉素,服用消炎痛等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下肢肌肉关节疼痛较著。

6月26日再次发热,症状加重,服用APC等药无效。

查:

双下肢关节红肿,舌体胖,色淡,苔黄略腻,脉濡。

实验室检查:

血沉为50毫米/第1小时;

抗"

O'

+O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闭阻,蕴郁化热,而致关节红肿热痛,遂成痹证。

诊断:

痹证。

证型:

热痹

治则:

通经活络,清热消肿。

处方:

大椎、曲池、肩鹘、合谷、外关、犊鼻、膝眼、梁丘、阳陵泉、丘墟

方义:

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

其余胸穴均为病痛局部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第二节腰痛

1.腰痛的发生从经络辨证角度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

和肾经经脉有关。

2.刺络拔罐法主要用于瘀血腰痛。

1.治疗腰痛的基本处方为:

AA委中、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腰

阳关B阳陵泉、肾俞、委中C照海、委中、

阿是穴D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E大

椎、环跳、委中、阿是穴

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D大椎具有温经散寒

作用

A膈俞B肾俞C大肠俞D大推E委中

A内关B膈俞C命门D大椎E丰隆1.腰痛以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偏硬感,痛处固定不移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胸穴是:

B本证属于瘀血腰痛,故选膈俞以活血化瘀

3.腰痛以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

倦,脉细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胸穴是:

C本证属于肾虚腰痛,故选命门益肾壮腰

4.腰痛以腰部有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为主证者,宜配用的

脸穴是:

D本证属于寒湿腰痛,故选大椎温经散寒

1.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CE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益肾壮腰,并且可用灸法

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益肾壮腰D祛风通络E针灸弁用

2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AC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一般不用点刺出血,灸法可温散寒邪,寒湿腰痛属实证,故不用补法。

A温经散寒B点刺出血C可用灸法D用补法E只针不灸

四X型题1.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

触之有偏硬感,痛处固定不移,宜选用的胸穴是:

ABCDE本证属瘀血腰痛,故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膈俞。

A阿是穴B膈俞C大肠俞D腰阳关E委中

2.肾虚腰痛宜选用的脸穴为:

ACDE膈俞用于瘀血腰痛

A阿是穴B膈俞C大肠俞D肾俞E命门三、改错题

1.针灸治疗寒湿腰痛时,只灸不针。

灸法可温散寒邪四、简答题

1.简述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

实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针刺为主,用泻法;

寒湿腰痛可用灸法,瘀血腰痛可用刺络拔罐法。

虚证益肾壮腰,针灸并用,针用补法

2.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的方法。

寒湿腰痛和瘀血可用皮肤针治疗,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一般可隔日一次

3.如何用耳针治疗腰痛?

取患侧耳穴腰舐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

或用揪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1.试述治疗腰痛的针灸操作。

寒湿腰痛者,大椎用灸法,或温针灸;

瘀血腰痛者,委中、阿是穴点刺出血,并可在腰部进行拔罐;

肾虚腰痛者,命门用灸法;

余穴均用常规操作。

2.试述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及预后。

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有差异。

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

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解症状;

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

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六、病案分析题魏某,男,50岁,工人,2003年3月5日出

诊。

腰痛2年,劳累加剧。

患者从事搬运工作20余年,近2年来,常常感到腰痛不舒,遇劳累或久坐后加重。

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偶硬感,局部有压痛,下肢无放射性痛。

腰椎CT检查,未见椎间盘突出。

舌暗,苔薄白,脉弦。

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腰痛。

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

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膈俞。

委中是腰背两支足太阳经在胴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

大肠俞、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膈俞为血会,可活血化瘀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1.在《灵枢〃经脉》中,论述足太阳经病症“脊痛,腰似折,髀

不可以曲月国如结,月带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根性坐骨神

经痛的临床表现。

2.从经络辨证看,坐骨神经痛可划分为足太阳经、—型及—

足少阳经型两类。

、选择题

A型题

1.治疗足太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

A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B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临泣C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临泣D秩边、承扶、殷门、委中、丘墟E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光明

2.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

DA环跳、风市、

膝阳关、阳陵泉、悬钟、太溪B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C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D环跳、

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E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昆仑

A大肠俞B大椎C膈俞D委中E环跳

1.坐骨神经痛有气滞血瘀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C膈俞为血会,有活血化瘀作用

2.坐骨神经痛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灸:

B大椎为督脉要穴,温灸可温通阳气而散寒。

3.坐骨神经痛兼腰舐部痛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A大肠俞位路在下腰部,因此,可疏通腰舐部经络。

委中为主穴之一。

1.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AB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

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健补脾胃一般不作

为治疗原则

A疏经通络B行气止痛C滋补肝肾D补益气血E健补脾胃

BCDE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

滋补肝肾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则

A滋补肝肾B疏经通络C行气止痛D针灸弁用E泻法三、改错题

1.坐骨神经痛禁用灸法可用灸法。

因对于寒湿型可用灸法。

1.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用皮肤针叩刺腰舐部及在压痛点剌络出血,加拔火罐,隔日1次

2.简述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根性:

腰4〜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

干性:

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

进针后通电,采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1.试述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和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为:

1足太阳经型:

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足少阳经型:

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

有腰舐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

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

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操作:

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六、病案分析题刘某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1月10日初诊。

以左下肢疼痛1个月为主诉。

患者于去年春季乘车出差,途中感

受风寒,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在某区级医院经针刺治疗半个月,而疼痛缓解,基本痊愈。

今年10月上旬,因久居潮湿之地,自觉小腿部酸痛、沉重,日渐加重。

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予“消炎痛”、“伤湿止痛膏”及热敷等治疗,均未见效。

11月初左下肢疼痛剧烈,呈放电样,影响活动,遇寒加重,得热则舒,以大腿后侧明显。

左臀、月国、踝点压痛+,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直腿抬高55度,肌力、肌张力正常。

舌淡、苔白微腻,脉弦。

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下肢足太阳经脉,不通则痛。

坐骨神经痛。

足太阳证型。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方义:

由于坐骨神经痛沿足太阳经放射疼痛,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以疏导太阳经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环跳为足太阳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两经;

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疏筋通

络止痛

第四节痿证附:

末梢神经炎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痿证的选穴原则,《素问〃痿论篇》曰:

“治痿独取

阳明

1.痿证以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肿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证,针灸治疗选穴在基本选穴的基础上,再配:

C本证属于湿热浸淫型痿证,因此,应选具有清利湿热的穴位。

阴陵泉具有利湿作用,中极具有利小便作用,使湿热有泄利之路。

A脾俞、胃俞、章门、中脱B肝俞、肾俞、太冲、太溪C阴陵泉、中极D大椎、尺泽、肺俞、二间E内关、合谷、脾俞、胃俞

2.痿证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证,针灸治疗选穴在基本选穴的基础上,再配:

D本证属于肺热伤津型痿证,因此,应选具有清利肺热的胸穴。

鱼际为肺经荥穴,可泻热毒,尺泽为肺经合穴,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加强清肺热的作用。

A阴陵泉、中极B脾俞、胃俞、章门、中脱C肝俞、肾俞、太冲、太溪D鱼际、尺泽、肺俞E内关、合谷、脾俞、胃俞

B型题

A尺泽B脾俞C太溪D中极E风池

1.治疗肺热伤津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尺泽为肺经合穴,善清肺热

2.治疗湿热浸淫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D中极利尿,故可清利湿热。

3.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B脾俞可健补脾胃

4.治疗肝肾亏虚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C太溪可滋补肝肾

1.治疗肺热伤津、湿热浸淫型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1.AB肺热伤津、湿热浸淫型痿证,有热邪为患,故不用灸法。

两型均以邪盛为主,故不用补法。

一般在本病的中后期,有经络瘀阻时,才用活血化瘀法,该两型属于早期,故不用活血化瘀法

A清热祛邪B通行气血C活血化瘀D可用灸法E补法

2.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AC脾胃虚弱型痿证属于虚证,故不用泻法。

脾胃虚弱可有脾胃阳虚,因此,可用灸法温补脾胃

A濡养筋脉B补泻兼施C健补脾胃D只针不灸E只灸不

针四X型题

1.肝肾亏虚型痿证针灸治疗可选的穴位为:

ABCDEA肩鹘B髀关C胸夹脊

D腰夹脊E太溪

2.湿热浸淫型痿证针灸治疗可选的穴位为:

ABE腰阳关主要具有温经通阳、壮腰作用,本证为湿热邪为患,故不用腰阳关

A胸夹脊B腰夹脊C腰阳关D地仓E中极

三、改错题

1.治疗湿热浸淫型痿证应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湿热证不灸

2.手阳明、足阳明经排刺适用于痿证的初期-中后期。

当肌肉出现萎缩时,采用排刺法。

1.简述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

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

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

2.简述痿证的针灸选穴原则。

针灸治疗痿证的选穴原则为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3.简述皮肤针治疗痿证的操作方法。

用皮肤针反复叩刺背部肺俞、脾俞、胃俞、膈俞和手、足阳明经线。

隔日1次

1.试述针灸治疗痿证选夹脊穴的意义痿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经络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

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因此,选择夹脊穴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健督脉、强筋肉,达到治疗痿证的目的。

2.试述针灸治疗末梢神经炎的治则、选穴和操作。

末梢神经炎的针灸治则为早期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

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柔筋,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为上肢:

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

下肢:

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

早期可加太冲、膈俞以助活血化瘀之力;

后期可加血海、三阴交、太溪补益肝肾,养血柔筋。

八邪、八风可点刺出血;

六、病案分析题李某某,男,1岁,2003年2月25

日初诊。

右下肢瘫痪5天。

患者5天前发烧,嗜睡,无呕吐。

3天后热退,但出现右下肢瘫痪,不能曲伸,被某医院确诊为“小儿麻痹”,今转我科治疗。

神清,身无发热,右下肢呈弛缓性瘫痪,痛觉存在,右下肢肌力I级,左下肢活动自如,右下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肺热叶焦,筋脉失养。

痿证。

肺热伤津。

清热祛邪、通行气血。

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大鱼

际、尺泽、肺俞

阳明经多血多气,选阳明经穴位髀关、伏兔、足三里,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

血;

阳陵泉乃筋之会穴,能通调诸筋;

三阴交可健脾、补肝、益肾。

大椎、尺泽,可清泻肺之余热。

第五节中风

1.中风发生的病机关键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2.神不导气中的“气”指脑神所主的功能活动。

1.中风中经络的针灸基本处方为:

A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B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C气海、关元、丰隆、委中、三阴交D神

门、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E神阙、关元、委中、太溪、昆仑

2.风痰阻络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B丰隆善于祛痰,合

谷可搜风通络

A曲池、内庭、丰隆B丰隆、合谷C足三里、气海D太溪、风池E太冲、太溪

3.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E太冲可镇肝熄风治标,

太溪可滋补肝肾,滋水涵木以治本

A足三里、气海B太溪、三阴交C丰隆、合谷D风池、完骨E太冲、太溪

A内庭、丰隆B气海、血海C丰隆、合谷D太冲、太溪E太溪、三阴交1.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弦,苔白腻或

黄腻,脉弦滑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C因本证为风痰阻络型,故选丰隆、合谷

2.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B因本证为气虚血瘀型,气海补益元气,足三里补益中气,益气而化瘀

3.以半身不遂,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D肝阳暴亢型,故选太冲镇肝熄风、太溪滋阴潜阳,标本兼治

4.以半身不遂,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因

本证为痰热腑实型,故选内庭清腑热、通腑气,丰隆化痰。

1.中风中经络的针灸治疗总原则为:

AB

A疏通经络B行气活血C祛风除湿D只针不灸E通经止痛2.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咽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

C中经络D中风先兆E真中风

属:

AC

A中风B中脏腑

1.中风中脏腑可选用的主穴有:

ACDE

A水沟B曲池C百会D内关E素髅

2.中风中脏腑脱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

ABCD

A醒脑开窍B回阳固脱C重用灸法D补法E只灸不针

1.中风发生的病位主要在肝肾。

2.窍闭神匿”的神”指人的思维活动。

脑神

3.窍闭神匿”的窍”指人体的七窍。

脑窍

4.中风的名称是根据本病感受风邪,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

去掉感受风邪”四、简答题

1.简述中风中脏腑的针灸治疗原则。

中风中脏腑的针灸治疗原则是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

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

2.简述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

患者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

偶有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但很快缓解者,为中风先兆

3.简述头针治疗中风的方法。

选顶题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的主穴和操作方法。

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主要选穴有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

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

刺极泉时,在原穴位路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

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其余穴位常规操作。

2.试述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选穴和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主穴有水沟、素髅、百会、内关,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

水沟、素髅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

百会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

配穴:

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六、病案分析题张某某,男,67岁,农民,1980年9

月24日初诊。

患者以左半身不遂伴语言欠流利13天为主诉,1980年9月11日

夜间因感受风寒,翌日晨出现左半身不遂,神清,肢麻言蹇,遂送某

医院治疗。

腰穿报告脑脊液无色透明,诊为“脑血管意外”。

予脉通、抗感染治疗。

9月23日转我院治疗。

患者神清,口歪,语言欠流畅,无头痛,患肢活动不遂,心烦失眠,眩晕,手足蠕动,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细。

血压32kpa/16kp论认既往有高血压史),左上肢肌力II级,下肢肌力III级。

左霍夫曼+,巴氏征+。

试写

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素体阴虚,肝风风动。

中风中经络。

阴虚风动。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滋阴潜阳。

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太溪、风池

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补肾水,风池可平抑肝阳而熄风。

第六节面瘫(附:

面月K痉挛)

1.面瘫从辨证上可分为『风寒=型、_>热型、气

血不足型。

2.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一目下冈—。

1.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处方为E

A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顺髅B翳风、顺髅、合谷、太冲、丰隆C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列缺D颊车、地仓、翳风、獗髅、大陵E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顺髅、合谷

2.针刺治疗风寒阻络型面肌痉挛加:

D翳风为主穴之一,风池具有祛风散寒作用

A内庭B太溪C大椎D风池E翳风

A风池B环跳C足三里D百会E曲池

1.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A风池具有祛风散寒作用

2.针灸治疗风热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E曲池具有清泻热邪的作用

3.针灸治疗气血不足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C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濡养筋脉的作用

1.治疗面肌痉挛的主穴有:

A翳风B合谷C足三里D关元E列缺

2.针刺治疗风热袭络型面肌痉挛,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BD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内庭为足阳明荥穴,可清泻经络之郁热

A太溪、三阴交B曲池C风池D内庭E丰隆四X型题

1.针灸治疗面瘫的原则是:

ABC面瘫只有在后期出现气血不足时才用补法

A活血通络B疏调经筋C针灸弁用D补法E不用灸法

2.针灸治疗面瘫的主穴有:

A阳白B足三里C颊车D翳风E瓶髅

3.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

ABDE

A舒筋通络B只针不灸C针灸弁用D泻法为主E熄风止搐三、改错题

1.在面瘫患者面部脸穴针刺,宜用泻法。

平补平泻。

本虚标实,不宜单行补法或泻法

2.简述皮肤针治疗面瘫的方法。

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顺髅、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隔日1次。

适用于恢复期。

3.简述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的方法。

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顺髅、地仓、颊车,拔罐。

每周2次。

适用于恢复期

4.简述皮肤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方法。

取面部扳机点,将揪针埋入,胶布固定,3〜5天重新埋藏。

4简述刺络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方法。

取顺髅、太阳、颊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闪罐法,隔日1次

1.试述针灸治疗面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