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9096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之考试题型Word文档格式.docx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该观点认为:

人类为了及时获取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有效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总之,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实践。

(2)新闻的起源和本质(补充笔记)

新闻的起源观主要有三种:

1)本能说;

2)意志观;

3)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唯物主义新闻起源观认为,新闻的本质是: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定义:

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P50页)

(1)含义: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2)新闻与宣传的异同点(P50页)

新闻≠宣传:

(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1)宣传者(who)

(2)被宣传者(whom)

(3)宣传内容(what)

(4)宣传场合(where)

(5)宣传时机(when)

(6)宣传动机(why)

(7)宣传方法(how)

8.舆论(P55页)

(1)舆论的定义:

书本定义:

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PPT定义:

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态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和有关事态的进行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

(2)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

2)公共性;

3)急迫性;

4)广泛性;

5)评价性;

第四章:

9.新闻事业(P64页)

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它是由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期刊、新闻电影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六章:

10.新闻体制(P116页)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11.新闻媒介所有制(P116页)

(1)私营媒介:

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

(2)公营媒介:

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

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社会媒介。

(3)国营媒介:

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第七章:

12.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P146页)

(1)产品的二重性:

商品/宣传品

(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

内容/广告

(3)消费者的二重性:

读者/广告客户

(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

货币/时间

(5)价格的二重性:

发行价格/广告价格

(6)市场的二重性:

发行市场/广告市场

第八章:

13.议程设置理论(P167页)

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2)主要观点:

a.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b.大众传媒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c.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来一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14.沉默的螺旋(P167页)

该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阐述舆论形成的过程。

在一个公共的、公开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前,总要先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

当他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感受到的多数人的意见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大胆地大声地发表;

而发现自己的意见只处于劣势一方或以多数意见对立,他往往会选择沉默或干脆转向。

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发对意见销声匿迹。

在这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什么样意见获得多数人认可,什么样意见受到反驳、诘难,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

第十章:

15.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手段(P212页)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3)资本控制,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介的自律。

16.隐私权(详见P215页)

第十一章:

17.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P217页)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运作体制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

第十二章:

18.4P理论(详见P235页)

原则:

(1)产品

(2)价格(3)渠道(4)促销

19.4C理论(详见P235页)

(1)需求

(2)成本(3)方便(4)沟通

第十三章:

20.知情权(P265页)

含义:

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

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

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知情权是现代新闻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第十五章:

21.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新闻的价值)(P340-346页)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注:

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

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补充: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包括意外、偶然、异常),便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人们恐惧的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无法知晓的事实;

3)事实的发生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特别是直接发生在身边的与利益相关的事实;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7)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同质异构的动物活动,在被赋予人的情感理解后,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十六章:

22.新闻专业理念(P354页)

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但有可能用到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的知识点,记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1.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P35—37页)

(1)新闻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2)新闻来源:

①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②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有明文规定:

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交代新闻来源。

(3)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

①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②揭示提供或散布新闻的意图。

(4)新闻来源的三条途径:

①记者采访他人;

②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

③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2.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P60—63页)(可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

新闻媒体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不时接入媒介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

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

(3)引导舆论: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3.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大四补充笔记)

(1)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3)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实现了传播方式有“点到点”到“点到面”的转变。

4.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是什么,二重性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

是什么:

启示:

(1)相关性:

媒介产品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两类消费者的需要,就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2)有偿性:

媒介的内容产品和广告产品是有偿的服务。

5.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P156页)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第九章:

6.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对媒介提出怎样的新要求(P177-181页)

(1)全球化时代;

(2)高风险时代;

(3)多元社会。

7.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反作用有哪些?

(P184-187页)

(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2)参与政治决策;

(3)塑造政治文化;

(4)进行舆论监督。

8.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P195-196页)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都是大众;

(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9.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不良影响有什么?

(P195-199页)

(1)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2)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3)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4)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10.什么是新闻自由?

(P206-207页)

新闻自由包括: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4)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11.受众对传媒来说是什么?

(P246-249页)

(1)受众是学生;

(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

(4)受众是公民;

12.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P249-252页)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13.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第十四章:

14.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怎样的?

(P273-276页)

15.新闻失实的原因(P280页)

(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a.由于采访不深入造成的失实;

b.写作中作者想当然造成的失实;

c.编辑环节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失实;

d.编辑核实程序不对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7)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8)传媒对于科学的失实。

16.新闻的指导性是什么?

(P290-291页)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2)强调点:

新闻指导性始终是道义上、思想上的影响,决不能把新闻指导性当作指挥权,对受众指手画脚,认为受众“必须”如此、“应该”如何。

(3)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1)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2)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3)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4)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操作要求:

1)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2)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3)在市场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17.舆论监督是否等同于传媒监督?

(P57、153、186、P312-324页)

传媒的监察不等同于舆论监察:

舆论通过自在的存在,对社会发生的事件,问题产生影响(通常是一种精神压力),这叫舆论监察,并非只有通过传媒反映舆论,形成对当事人和组织的压力,才叫舆论监督。

随着公众的参与,媒体对客体的监督,有可能变为舆论监督。

应让舆论真正成为监督主角,传媒则退到背景烘托和议程设置的位置上。

18.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316-321页)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19.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制度包含什么?

(P329-332页)

(1)包含要点(总要求):

a.对新闻媒体定性;

b.党管媒体;

c.为确保上述要求实施,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

d.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党委机关报。

(2)贯彻党性原则需处理的四大关系:

a.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

b.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c.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d.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新闻事业要发挥耳目喉舌作用,就要发挥这三性,原因在于:

a.新闻事业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工作要求;

b.在党的新闻事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播工具有不同的特点;

c.各新闻媒介为办出自己特色,获得影响,就要有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家;

d.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适应全国的,各地必须宣传贯彻;

e.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补充知识点

(老师上课有提到,建议一起复习)

绪论补充知识点:

1、目前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集权主义论;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3)社会责任论;

(4)苏联媒介理论;

第二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的定义(P29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3)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目前较完整的新闻定义)

2、新闻类别:

硬新闻和软新闻(P41页)

(1)硬新闻:

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迅速);

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准确)。

(2)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耐压,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

软新闻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写出情趣来,即“散文笔法”。

第三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与信息:

信息的特点、信息与新闻的异同点(P45、48-49页)

(1)信息的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

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一般特点:

a.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b.扩缩性

c.组合性

d.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e.相对性

(2)信息与新闻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

a.信息和新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

b.信息和新闻都是接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

c.信息和新闻都讲求新鲜、真实、准确;

d.4.信息和新闻都是可传递的。

不同之处:

a.信息包含量比新闻大;

b.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

c.新闻传播形式比新闻多;

d.4.信息的服务效果更直接。

2、新闻与舆论:

舆论的八要素、社会功能(P55页)

(1)舆论的八要素:

a.舆论的主体:

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b.舆论的客体:

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存在争议性)

c.舆论自身:

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d.舆论的数量:

即一致性程度(基本比例为1/3);

e.舆论的强烈程度:

赞同或反对,与公众的知晓程度相关;

f.舆论的持续性:

存在一定的时间;

g.舆论的功能表现:

影响舆论的客体;

h.舆论的质量:

理智还是非理智。

(2)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①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②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③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第七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P144页)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第八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P160页)(举例子:

综合一个或以上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益。

2、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P162)

(1)魔弹论:

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传播媒介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使用满足理论:

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它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效果完全不同。

概括和归纳:

1)解闷消愁:

①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

②逃避劳苦和烦劳;

③解放情绪

2)人际关系:

①同节目中的人物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

②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关系的效用

3)确认在我:

①寻找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

②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

③强化价值。

4)监视环境

(3)创新扩散理论:

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

四个阶段的说法:

1)知晓:

个体意识到创新存在,并对创新功能有所了解

2)劝服:

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3)决策:

个体从事于对采纳或拒绝创新做出选择的行动

4)证实:

个体谋求加强已作出的创新决策

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而对“决策”、“证实”影响力很小。

第十五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选择(P338页)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2)过程和具体应用:

(P348页流程图和文字解说)

新闻来源→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新闻写作→版面组织→受众→社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