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979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风筝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风筝实物,通过交流风筝的相关知识补充课文背景。

导语:

大家对我手上的这个东西一定不陌生吧?

它就是——风筝(生答)。

说到风筝,那还真有不少可聊的,毕竟它在我们国家可谓历史悠久呀!

有谁能给我们讲讲有关风筝的知识吗?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点和修正,如风筝的称谓、风筝的来历、风筝的节日、写风筝的古诗、与风筝有关的城市等)大家的知识储备真让人佩服,有些内容连老师都不太清楚呢!

不过说起风筝,大家最感兴趣的、最喜欢的还是放风筝吧?

看着风筝慢慢地升到高空,那种成就感啊简直没法儿说。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当中,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风筝的介绍:

风筝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

后来鲁班用竹子代替木头,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逐渐演进成为今天的风筝。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每年4月20日至25日都会举行国际风筝节。

2.出示课题,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县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作品《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小说多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自然。

代表作有《满月儿》《废都》《古炉》等。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

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

细苇

着树

下来

影垂头

气半

会认的字: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虫:

蝴(蝴蝶)蝶(彩蝶)蜂(蜜蜂)蟀(蟋蟀)

踪(踪迹)距(距离)跟(跟从)蹈(舞蹈)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筝]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争”中横宜长,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部撇短而平,竖弯钩底部宜平。

[丧]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整体居中,末笔长捺舒展,捺尖超出上部。

[圈]全包围结构。

外框宜宽大而稳当,“卷”居中且紧凑。

筝托丧圈

◆易错提示:

[福]部首是“礻”,不要多加一点写成“衤”。

[歇]左下里面是“人”,不要写成“×

”。

[丧]左下不要多写一笔“丿”。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小结:

大家发现了吗?

查字典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生字生词意思的好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非常陌生的字词,如本课的“憧憬”“倏地”等,查字典就会又方便又快捷。

当然,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不止这一种,大家可以多多分享好的方法,互相学习。

3.指导词语分类。

◆量词:

一(个)风筝一(根)细苇一(张)纸一(阵)风

◆ABAC式:

越飞越高越来越小半沉半浮

◆AABC式:

翩翩飞舞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与思考:

A.文中有哪些人物?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我们”,即作者自己和他的小伙伴;

童年的时候)

B.作者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了做风筝,接着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C.做风筝时大家的感受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是什么?

(快活)放风筝的感受呢?

(快活)找风筝时的感受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不放弃)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

本文按顺序描写了“我”(童年)的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快乐)。

(2)合作与交流。

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依据,归纳出每一层分别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起句,写“我们”小时候爱做风筝,放风筝。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我们”做风筝,并给它取名“幸福鸟”。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写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及风筝因线断而失去踪影。

第四部分(第5~8自然段):

写风筝飞走后,孩子们急切地寻找风筝。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风筝都是孩子们童年时期的好伙伴,给孩子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快乐。

同样,放风筝也是作者贾平凹小时候最大的快乐,他甚至还给自己做的风筝取名“幸福鸟”。

他为什么会给风筝取这个名字呢?

为什么除了写放风筝,作者还要写找风筝呢?

下节课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寻文中的疑点、难点。

这节课上我们共同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难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课文的思想情感。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观察到了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很用心;

在识记生字上很有一套,尤其是他编的识字顺口溜朗朗上口,让老师都佩服不已;

同学查字典的速度非常快,简直就是查字典的小行家呀;

同学,你的朗读真是太精彩了,看样子在课下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还有很多同学,老师虽然没有点名,但是你们的表现并不比他们差。

希望大家将这种学习的劲头保持下去,课下做好预习准备,课上多多举手发言。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读、做、写结合,能够将自己放风筝的过程完整地写下来。

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2.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

3.仿写放风筝的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听写词语,相机纠正。

风筝拔出蝴蝶精心依然幸福托着凌空树梢奔跑

歇下来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踪影垂头丧气半圈磨坊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看来大家上节课都听得很认真。

小小的风筝承载着孩子们多少童年的欢笑,多少童年的汗水,又有多少童年的泪花啊!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寻找风筝背后的深意。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A.找出文中描写做风筝的句子。

B.找出文中描写放风筝的句子。

C.找出文中描写找风筝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展示,品析句子。

(1)学生汇报圈画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讲重点)

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B.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这三句话中共有哪些动词?

刻画出了什么场景?

哪个词写出了风筝刚刚起飞的样子?

你最喜欢哪个词?

为什么?

方法拓展: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的描写方法,叫作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等,无所不可。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一段捕鸟时的动作描写:

我扫出一片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在运用动作描写时,除了要做到准确恰当,还要力求避免杂乱无章、陈词滥调。

(2)教师配合课件进行引读,渲染气氛。

(读精彩)

童年的时候,大家带着美好的愿望聚在一起做风筝,互相交谈,互相帮助,那时的心情是说不出的轻松愉快——(课件出示: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风筝做好啦,接下来就该去放风筝了。

你们看,风筝被大家一点一点地送上了天空,他们的动作多么熟练啊!

大家兴奋极了,在田野里奔跑欢呼,风筝伴着孩子们的笑声越飞越高——(课件出示:

一个人用手托着……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哎呀,风筝线突然断了!

望着风筝快速地消失在眼前,大家都急了——(课件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但是,我们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氛围里放弃寻找,而是继续奔走,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鸟”——(课件出示:

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议要点)

A.“我们”精心地做着,结果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为什么作者却说“我们依然快活”?

因为这是“我们”亲手做的,做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并且做风筝、放风筝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虽然风筝做得不好,但“我们”还是可以去放风筝,还是可以把风筝放得高高的。

所以“我们依然快活”。

B.“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①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从“精心”的动作、“憧憬”和“希望”的心态可以体会出孩子们制作风筝时高昂的心情。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依然”表达了情感的延续性,“快活”直接点明了情感态度,“幸福鸟”的名称里饱含孩子们对风筝的重视,“写名字”的举动同样说明了大家对风筝的喜爱和重视。

③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再次使用“快活”一词强调“我们”兴奋、快乐的心情,“喊叫”和“拼命奔跑”则是“快活”的具体表现。

④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大惊失色”体现了孩子们着急的心情;

“千呼万唤”说明孩子们对风筝十分留恋不舍,不想失去它,同样表现了孩子们的着急心理。

⑤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哭”表现出了孩子们失去风筝后难受、失落的心情,“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表现出了“我们”对风筝的留恋和执着。

⑥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从“垂头丧气”中我们能体会孩子们的失落心理。

⑦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说不定”一语带着美好的希望。

C.拓展探究:

“我们”最后找到“幸福鸟”了吗?

后面又会发生什么呢?

想一想,说一说。

无论有没有找到风筝,孩子们都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

后面发生的事情可以讲“我们”跑到水磨坊,发现了“幸福鸟”,大家非常高兴;

可以讲“幸福鸟”落在了水里,“我们”修复了它,继续放飞自己的幸福和希望;

可以讲“我们”没有找到“幸福鸟”,最终很失落,但是想到之前的快乐,“我们”很快就释然了……

D.读读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或感想想要分享给大家?

学生的发现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某个词语用得好,某句话写得很有趣,甚至是对文中某处提出质疑等,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读出个性。

(4)回味品读课文,深化文章内涵。

一只小小的风筝,带给了作者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伴随着失落的泪水。

其实正是生活中的这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共同构成了我们精彩的人生。

仔细想一想,不仅仅是放风筝,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里获得感触,被生活触动心田,譬如一次赛跑的胜利、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长途的奔波……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瞬间,品尝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滋味,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

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一下的。

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

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

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

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

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从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

——梁实秋《我把活着欢喜过了》

2.阅读与交流。

(1)这一段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总分结构)

(2)作者认为放风筝披露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满足人们想飞而不可得的心理)

(3)作者为什么说看别人放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

(亲自放风筝就好像亲手将自己的一片心情送上天空)

(4)收回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尽兴之后的疲惫,懒洋洋的,无话可说)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同学们,那只名叫“幸福鸟”的风筝是不是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呀?

我们也来亲手做一只“幸福鸟”,把它送上天空吧!

1.讲解制作风筝的过程,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课外放风筝活动,教师提点注意事项。

3.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自己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

4.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背诵、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