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546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细逐时负荷计算与一次回风计算文档格式.docx

式中q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6查得百货商店在极轻劳动下室温26℃时的显热热量为58.15W;

n—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7查得百货商店的群集系数为0.89;

CLQ—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对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由于人体对维护结构和室内物品的辐射换热量相应减少,可取CLQ=1;

1.2、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qlnφ(1-2)

式中q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6查得查得百货商店在极轻劳动下室温26℃时的潜热热量为123.28W;

n,φ—同式(1-1)。

1.3、人体总冷负荷Q=Qc(τ)+Qc(τ);

1.4、大空间商场人员估算表;

大空间商场人员估算表

 

A1一层

A1二层

A1三层

A2一层

A2二层

A2三层

面积㎡

2815

3764

2107

1799

2464

人员密度(人/㎡)

0.70

0.50

人员数(人)

1971

1882

1054

1259

1232

1.5、详细人体负荷计算过程表:

人体负荷计算表

人员n

1791

1882

1054

1259

1232

散热量qs

58.15

群集系数φ

0.89

CLQ

1

潜热量ql

123.28

显热量Qc(τ)(KW)

92.69

97.40

54.55

65.16

63.76

潜热量Qc(τ)(KW)

196.51

206.49

115.64

138.14

135.17

全热量Q(KW)

289.20

303.89

170.19

203.29

198.93

2、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1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Qc(τ)=NCLQ(2-1)

式中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

(照明功率密度负荷取13W/㎡)

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查得当空调运行时间为12小时开灯时间为10小时时若开灯8小时后该值为0.94。

Qc(τ)—灯具散热形成的冷负荷,KW。

2.2、详细照明冷负荷计算表: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表

照明功率密度W/㎡

12

总照明功率N(KW)

33.78

45.168

25.284

21.588

29.568

CLQ散热系数

0.94

Qc(τ)(KW)

31.75

42.46

23.77

20.29

27.79

3、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3.1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Qc(τ)=QSCLQ(3-1)

式中QS—设备和用具实际显热散热量;

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可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1查得当设备连续使用时间为10小时,当设备运行到8小时后该数值为0.81。

Qc(τ)—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KW。

3.2在电子设备散热量:

QS=Aqf(3-2)

式中A—空调区面积,㎡;

Qf—电气设备的功率密度,可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4查得商场建筑的功率密度为13W/㎡。

3.3在电动设备中当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设备的散热量:

QS=n1n2n3N/g(3-3)

式中N—电动设备安装功率,KW,可由电气设计图中获取;

n1—利用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最大消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7~0.9;

n2—电动机负荷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每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机器设计时最大实耗功率之比,对精密机床可取0.15~0.4,对普通机床可取0.5左右;

n3—同时使用系数,定义为室内机同时使用的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此案取1.

g—电动机效率,Y系列电动机可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3查得。

3.4详细设备冷负荷计算表:

电子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表

空调面积㎡

2851

Qf(W/㎡)

13

QS(KW)

37.06

48.93

27.39

23.39

32.03

0.82

30.39

40.12

22.46

19.18

26.27

电动设备(手扶电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的冷负荷计算表

设备功率N(KW)

44

22

11

n1

0.9

n2

n3

0.80

g

0.87

18.21

9.10

0.00

4.55

14.93

7.46

3.73

电动设备(空调)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的冷负荷计算表

30.8

37.4

24.2

17.6

13.52

16.42

10.62

7.73

11.09

13.46

8.71

6.34

合计

56.41

61.05

31.17

32.98

38.71

34.98

4、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

4.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AK(tc(τ)-tn)(4-1)

式中Qc(τ)—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A—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本次设计外墙传热系数取1.5W/(m2·℃),屋面传热系数取0.9W/(m2·℃);

tn—室内计算温度,℃;

tc(τ)—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40和表2-41查取,;

4.2、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Qci=AiKi(tw.p+Δtf-tn)(4-2)

式中ki—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

Ai—内围护结构的面积,m2;

tw.p—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Δtf—附加温升,本案中附加温升为0℃。

4.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KwAw(tc(τ)+td)(4-3)

式中Qc(τ)—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K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本案外窗取5.7;

Aw—窗口面积,m2;

tc(τ)—外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附录2-50查得;

4.4、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CαAwCsCiDjmaxCLQ(4-4)

式中Cα—有效面积系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53查得;

Aw—窗口面积,m2;

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54查得;

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无内遮阳时该值为1;

Djmax—日射得热因数,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附录2-56查得;

C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无因次,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57至2-60查得;

4.5、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表:

外墙与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东外墙

A(㎡)

88.3

370

179.9

47.4

167.4

K

1.5

tc(τ)

37.1

tn

26

1.47

6.16

3.00

0.79

2.79

西外墙

343

217

220

34.8

1.17

4.53

2.86

0.63

2.90

南外墙

129

124

131.6

31.4

1.04

1.00

1.07

北外墙

80

33.4

1.43

0.89

1.46

屋面

1038

2290

2234

46.1

18.78

41.43

40.41

2.64

31.94

49.18

1.41

8.22

48.63

内维护结构冷负荷

内墙

Ai

990

673.2

Ki

2

tw.p

30.1

△tf

Qc.i

8.12

5.52

外玻璃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外窗

Aw

59.2

85.6

133.8

28.4

109

Kw

5.7

tc(τ)

27.9

Qc(τ)

0.64

0.93

1.45

0.31

1.18

天窗

222

215

4.5

1.90

1.88

1.84

2.83

3.33

3.02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东外窗

0.85

29.6

82.6

14.2

81

Cs

0.83

Ci

Djmax

509

CLQ

0.56

5.95

16.61

16.29

西外窗

56

28

11.26

5.63

北外窗

23.2

146

1.34

238

44.64

47.86

43.24

11.90

61.86

71.44

5.71

21.92

维护结构总冷负荷合计(KW)

23.30

94.73

122.07

12.95

31.32

114.97

5、人体散湿量

5.1人体散湿量按下式计算:

Mw=0.001*nφg(5-1)

式中Mw—人体散湿量,Kg/h;

n—室内全部人数;

g—成年男子的每小时散湿量,g/h,由《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表2-66查得;

φ—群集系数;

5.2人体散湿量计算表:

人体散湿量计算表

184

mw(Kg/h)

293.3

308.2

172.6

206.2

201.8

6、室内冷负荷汇总表

人体负荷KW

289.2

303.9

170.2

203.3

198.9

照明负荷KW

31.8

42.5

25.3

21.6

27.8

设备负荷KW

56.4

61.1

31.2

33.0

38.7

35.0

维护结构负荷KW

23.3

94.7

122.1

13.0

31.3

115.0

合计KW

400.7

502.1

348.7

270.8

296.8

376.7

散湿量(Kg/h)

第二章夏季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计算

2.1、A1一层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计算

已知A1一层的室内冷负荷为400.7KW,散湿量为293.3Kg/h。

1求热湿比:

4918KJ/Kg

2确定送风状态点

根据室内设计参数:

干球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60%,确定点室内空气状态点N,过点N做

=4918的热湿比线,取露点温度为90%,则可确定送风状态点O。

3计算风量

送风量:

G=

12.32Kg/s(36987m³

/h)

新风量:

GW=人员数

10m³

/h

65%平均人数百分百=11642m³

/h。

4确定新、回风混合状态点

31.4%,可用作图法在

线上确定C点,得ic=66.3KJ/Kg,dc=15g/kg。

5求系统需要的冷量

Qo=G(ic-i0)=12.32

(66.3-27.2)=481KW

6系统夏季需要的再热量,无设计再热量。

7一次回风过程焓湿图线:

2.2、A1二层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计算

已知A1一层的室内冷负荷为502.1KW,散湿量为308.2Kg/h。

5864KJ/Kg

干球温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