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8305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docx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

  篇一:

环境决定论儿童发展过程过,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调教,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华生是把学习理论的原则应用于儿童发展问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当他读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后,开始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动物,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并致力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华生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三种情绪反应:

恐惧、愤怒和爱。

  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的刺激产生这些情感反应,因此对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一定是习得的。

  例如,华生认为对婴儿来说只有两种无条件刺激可以引起恐惧,一个是突然的声响,一个是失去支持物(如从高空落下),但年龄大点儿的儿童对很多事物,如陌生人、猫、狗、黑暗等都感到恐惧。

  对这些事物的恐惧一定是习得的。

  如一个小孩对蛇的恐惧是因为当他看到蛇时听到了尖叫声,蛇因而成为了一种条件刺激。

  华生等以一个11个月大的小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小白鼠产生恐惧。

  实验之初,小孩对小白鼠并不害怕,但经过条件作用后,小孩发生了很大变化。

  实验过程如下:

在小白鼠出现在小孩面前的同时,在小孩的背后用力击打一个物体发出巨响,引起孩子的惊吓反应。

  反复几次后,当只有小白鼠出现时,小孩也表现出害怕、逃避的反应。

  几日后,小孩对所有带毛的物体如狗、皮毛大衣等都感到害怕,可见,他的恐惧已经泛化。

  华生的研究在实践上一个主要的应用是发展了一套对恐惧进行去条件作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当代来说即是一种行为矫正或称之为系统脱敏法。

  这个研究是针对一个叫皮特的三岁小男孩进行的,他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但对兔子等动物感到害怕。

  华生等为消除其恐惧采用了如下程序:

首先,在皮特喝下午茶时,将关在笼子里的兔子放在距离皮特较远且不会对他产生威胁的地方;第二天,将兔子拿到较近的距离,直到皮特感到一丝不安;接下来的每一天,兔子都被移近一点儿,但在实验者的关照下,并不会给皮特带来太多的麻烦。

  终于,皮特可以做到一边吃东西一边与兔子一起玩。

  用同样的方法,心理学家消除了皮特对其他物体的恐惧。

  基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对养育孩子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拥抱、亲吻婴儿,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让婴儿把看见父母与纵容的反应联系起来,就不会学习离开父母独自探索世界。

  他主张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般对待,用良好的方式训练他们,从而使儿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爱尔维修(1715~1771)爱尔维修重视学校教育。

  他号召教师要勤勉地工作,要具有教育技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德。

  他也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初教育的时刻。

  人的再教育工作较之教育工作要困难得多。

  他重视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认为知识能使人们获得幸福和自由,无知会使人怠惰和堕落,并号召学校要传授科学知识。

  他重视学习中的自觉与努力,认为真理不是恩赐之物,而是对劳动的报酬等等。

  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是环境和教育产物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的民主、平等和世俗教育的主张,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制订的一些教育法案有较大的影响。

  爱尔维修主要的教育著作有《论精神》(1758)和《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2)等。

  篇二:

爱尔维修的实用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哲学论文爱尔维修(1715——1771)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把唯物主义感觉论用于理论道德领域,在民情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出身于巴黎宫廷一个医生家庭。

  年青时就读于耶稣会创办专科学校,也曾担任过政府总包税官的职务,而后又辞去这一职务。

  爱尔维修他的主要著作有《论精神》(1758)、《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3)等。

  爱尔维修

  的感觉论爱尔维修继承了洛克的感觉论,主张我们的一切关念都是通过感官而来的。

  他说,认识固然要有认识对象的剌激,同时也要主体接受对象剌激的能力。

  他认为有两种:

一是要接受对象在我们身上造成各种印象和能力。

  这种能力,即肉体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是保存印象的能力,即记忆。

  但记忆无非是延续和减弱的感觉,或者说是感觉能力的结果,因此归根到底只有一种能力,即肉的感受性。

  同时,爱尔维修认为:

人的这两种能力为是以有机体的一定物质组成为基础的,是与这相联系的,而不是精神的独立、实体和心灵的自我活动。

  这显然是唯物主义观点。

  但是,爱尔维修把全部的认识活动都归结为感觉。

  他说,精神的内容就是对外界事物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彼此之间关系认识。

  而这种认识乃是通过判断。

  判断又无非是对不同的感觉进行比较,指出他们的区别。

  这是一种典型的感觉论观点。

  爱尔维修的幸福论爱尔维修以感觉论为基石,建立起他的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

  他认为:

既然肉体的感受性是主体接受对象的能力,那未快乐和痛苦就是我们接受的对象、所产生的结果。

  这种为人所感受的苦乐也分为两类:

肉体的苦乐和记忆的苦乐。

  正是记忆只是延续了或减弱了的感觉一样,两类苦乐归根到底只有一种苦乐,即肉体的苦乐。

  人作为一个生物,本能的知道苦乐意味着什么?

人天生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人的这种趋势避害本性,从人的生存本能来说:

叫自我保存。

  从人的伦理道德来说:

叫自爱。

  爱尔维修说:

这是我们心里的唯一的感情,这种以肉体感受为基础的爱,人人共有的。

  不管人们的教育多什不同,这种感性在他们身上永远都一样: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爱自已甚于爱别人的。

  爱尔维修以自爱为出发点,认为利益就是指一切能够使我们幸福的东西,正义就是维护公民的生命和自由,美德也是以人的利益为衡量的尺度。

  总之,人是一部机器,为肉体的感受所发动,必须做肉体的感性所执行的一切性情(499页)。

  爱尔维修认为:

自爱不仅是人们行为的动机,而且也是人结成社会的唯一原因。

  人为了生存,才运用自已的理智能力,制作工具,发明种种技术。

  把功利变成了哲学人们为了保障自已的生活,于是联合起来,相互订立契约,组成社会国家。

  爱尔维修的结论是,如果说自然界服从自然规律,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是个人和社会唯一的推动力。

  这样,爱尔维修的肉体论、感受到自爱继而到利益,把功利主义变成了哲学体系。

  作为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

正确理解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关键。

  他说:

国家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的幸福也是由个人组成的。

  从个人来说,只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自已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灵魂才是高尚的。

  从国家来说:

则是繁荣昌盛的,对外是强大的,而要使个人利益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则需要良好的法律。

  爱尔维修由此认为:

法律是否良好?

决定了人们是否能把两者结合起来。

  爱尔维修的环境决定论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感情有两种:

一是自然直接赋予人的,如饥饿、口渴、冷热等;另一种是后天从社会中获得的,如骄傲、贪梦、嫉妒、野心、追求个人财富等。

  一个人儿时期,人们就在他的心培植起贪婪、野心、追求个人财富的谬误和矛盾的观念。

  人是由他所处的环境使他那样成为的。

  爱尔维修对环境的理解很广泛。

  互相交往、阅读书籍、生活方式、乃致前人的影响等等,都包括在内。

  不过,他把法律和政治制度看成是这些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他说,人的善良仍是法律的产物。

  各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是随着他们的政治形式变化的。

  用好的法律代替腐败的法律按照爱尔维修的说法,既然人们的善良是由法律决定的,那就应该用好的法律代替腐败的法律。

  既然人是环境的产物?

那就应使环境合符人性的环境。

  要根除犯罪行为,就必需消灭产生犯罪行为的根源。

  这在当时无疑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然而,爱尔维修的人、是环境产物的思想,有着重大局限。

  他不懂得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因而不了解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看不到环境的改变与人的生产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非合理的解释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这样当他解释环境是由什么决定时,就只能陷入矛盾论,继而陷入天才召幸福的唯心史观。

  公民的美德靠法律完善爱尔维修说,法律和政府形式是由人的理性和知识状况决定的。

  公民的美德靠法律完善,法律的完善靠人类理性的进步。

  换句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又是理性决定的。

  而能够有丰富的知识,对于理性充分的理解,又只有天才人物。

  由此爱尔维修说,必须有天才,才能用好法律代替坏法律,从而使毎一个人都获幸福。

  这是唯物主义的英雄史观。

  篇三: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我们需要去阅读经典重读经典。

  笔者喜欢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已深深被马克思、恩格斯那深遂而严谨的洞察力,博大而精深的思想所震撼,对两位伟大革命导师的敬仰只能说是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感到欣慰的是,本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门课程,在对学生授课和交流下,使笔者更加系统而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笔者试图将所学著作之体会与理解感悟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此后出现简称《提纲》)进行一个解读。

  《提纲》的解读主要涉及《提纲》的写作背景、主要思想、经典段落语句的展开以及意义(包括当时、现代、及思想政治专业的意义)。

  爱尔维修以此来重新梳理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继续领略伟人的风采。

  以下是对《提纲》所涉及内容的几点看法,因认识能力有限,不妥之处再所难免,敬请读者加以斧正。

  关键词:

物质意识实践真理1背景1.1时代背景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获得奇迹般的提高。

  社会化大生产使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同时这种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随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

  1.2思想背景在思想领域方面上,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瓦解之后,费尔巴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但是,费尔巴哈不了解实践活动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抽象理解人的本质、以及在宗教观上的不彻底。

  是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2。

  同样,哲学经过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固化下,经院哲学家们把哲学套进了书斋里,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和宗教服务。

  为了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3现实背景1845年2月5日,马克思被驱逐来到了布鲁塞尔,在布鲁塞尔,马克思用大量的时间从事理论研究,当我们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再次会面时,马克思已经从上述基本原理出发大致完成了发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于是我们就着手在各个极为不同的方面详细制定这些新观点了3。

  在此之前,马克思一直从事政治学方面的研究,写了《巴黎手稿》,他的研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阐明一种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

  在1844年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主义思想的影响做了清算,马克思

  准备队费尔巴哈的影响做一次彻底的批判,因而写作《提纲》。

  2物质与意识2.1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4。

  但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一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一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

  在这里,马克思一方面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没有把客观世界当做实践的对象来理解,仅仅只是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不是看作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同时把实践从人的认识过程中排斥出去,只看2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一面,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一面,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把意识能动反映物质世界的复杂过程片面化、简单化、直观化;另一方面揭示了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

歪曲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精神的能动性无限地夸大了,把意识看作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创造物质世界的能动性主体。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其本质在于不了解实践的本质、实践活动的意义。

  2.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但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能动的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我们应当坚定物质决定意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人生。

  3实践与真理3.1实践的本质什么是实践?

卢梭在筹办《德法年鉴》时曾向费尔巴哈提问:

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实践。

  他们的区别存在的问题。

  费尔巴哈说:

暂时只在一个人头脑的东西就是理论,而在许多人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就是实践。

  很明显,费尔巴哈没有分清实践的本质,与理论混为一谈。

  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仅仅是一种理论或认识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把实践理解为犹太人经商某利或利己主义的活动。

  列宁指出: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6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毛泽东指出: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7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实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总之,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3.2真理的本质6《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这种符合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的结果。

  对认识的真理性的理解是形而上学的。

  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属性的它的客观性。

  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心主义从主观方面去寻找真理的标准,把某种主观的东西当做真理的标

  准,属于主观真理标准论,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从而无法根本上怀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旧唯物主义上,费尔巴哈认为,真理的标准有两个:

第一,是感性的直观,认为真理性、感性、现实性是一回事;第二,意见一致是真理的标准。

  费尔巴哈离开了社会实践谈真理标准。

  马克思认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只有从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的统一中去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才能真正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环境、教育与人4.1环境决定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他认为希腊民族兼有两种优良品德,主要是因为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北南气候之间的自然环境所致。

  到18世纪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19世纪,德国的拉采尔继承和发挥了上面二人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命运皆决定于地理环境的理论。

  18~19世纪的旧唯物主义和空想者,他们信奉环境决定论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环境变了,人才改变,环境没变,人也不会变。

  4.2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论点,他否认先天观念,认为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

  教育万能论者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成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洛克认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块光洁的黑板一样,每个人都是如此,至于成年人中有好人、有坏人,有有用的人、有无用的人,这些差异都是由于受到不同教育的结果,费尔巴哈也是如此。

  4.3环境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

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马克思认为:

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9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们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没有看到无论是环境还是教育,育,这样的观点就会把社会成员分立成先知先觉者和无知群氓。

  人不能自由地选择他们出生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但是,人在环境和教育面前不是消极的接受驱奴,而是能够通过积极实践去能动的改变环境和教育。

  对待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过分夸大而走极端,应该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将其二者统一起来,客观公正地看待。

  5人与社会5.1人的本质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显然是错误的。

  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本质属性。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建立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在共同生产活动中做结成的相互关系,如:

政治、宗教、法律、伦理等各种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没有从人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中去探讨人的本质问题。

  因此,也就孤立地抽象地,而不是具体的历史地来考察人的本质,同样也就无法用社会属性去说明人的本质,而仅仅只是用自然属性去说明。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