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223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担负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三、指导本科其它医师做好麻醉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四、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

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

五、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二、业务上独立负责,负责或指导急、危、重和疑难病例的麻醉、监测和抢救治疗工作,以及新开展手术的麻醉实施和指导工作,并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任务。

三、指导本科副主任医师以下做好各项医疗工作,组织、指导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选择和麻醉处理原则提出意见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处理。

四、领导科室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培训。

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最新技术,根据本科情况与条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和下级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提高医疗质量。

五、担任医学生、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或培训工作。

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七、督促检查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医疗操作规程。

麻醉科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医师进修、实习人员施行麻醉工作。

二、着重担任疑难病员的麻醉和教学、科研工作。

三、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与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械准备。

四、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

如出现异常,及时与术者联系,其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五、手术后,对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医师交待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六、手术后随诊,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七、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九、积极开展麻醉的研究,参加科研、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十、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员。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

二、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与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械准备。

三、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

四、手术后,对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医师交待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五、手术后随诊,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六、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八、积极开展麻醉的研究,参加科研、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九、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员。

麻醉意外的防范措施

一、麻醉者术前应了解患者病情、术式,拟定麻醉方案,开好术前用药。

二、充分准备,检查麻醉器械,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牙垫等,对全麻应准备吸引器,吸痰管及必要的抢救药品。

三、麻醉前必须先检查麻醉机、氧气、手术中药品是否完备。

四、门诊手术患者必须严格按规定禁食水,打术前针。

急诊手术,对刚进食不久的病人,若病情许可,理应推迟手术时间,对饱胃病人尽可能采用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五、择期手术,术前禁烟2—3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至少应延期手术一周,对原有心肌梗塞患者,应尽量延期4—6月后进行。

六、术中必须严格观察病情,如有异常或意外,立即查明原因并立即抢救,必要时暂停手术。

七、术后及时回访,防止并发症发生。

心跳骤停的抢救措施

一、确诊患者心跳骤停,查明原因,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后仰,提颏、托下颌。

三、人工呼吸,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

四、人工循环,立即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术,电击除颤,紧急药物治疗,做心电图、心电监护,必要时安临时起搏器。

五、防止脑损害,头部置冰帽,尽快地实施低温疗法,酌情给20%甘露醇125—15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

六、保持有效循环与呼吸,预防并发症。

高平面脊麻和全脊麻的抢救措施

一、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二、保证足够的呼吸通气量,及时给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遇有病员意识已经模糊或已深昏迷时,待面罩给氧,缺氧纠正后,争取时间作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

三、低血压应争取及早纠正,补液,开压药的应用。

四、遇有心搏骤停,抢救要争分夺秒(见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五、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或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应及早防治脑水肿,避免发生脑缺氧。

局麻药中毒的抢救措施

一、立即停止给药。

二、吸氧、防止脑缺氧。

三、控制惊厥,硫喷妥钠100—150mg静注;

琥珀胆碱1—1.5mg/kg体重静注,必要时可重复1—2次或改用静滴,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准备。

四、极度烦燥不安时,可用安定,每公斤体重0.1—0.2mg静注。

五、低血压及循环衰竭的处理,先用麻黄素10—30mg静注,疗效不满意时,改用间羟胺0.5—5mg静滴。

术中与术后苏醒过程的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可以在麻醉、手术及危重病情期间帮助麻醉医师维持和控制生命器官的功能。

围手术期监测仪器的发展促使麻醉监测处理标准的形成。

全麻的标准监测包括心电图(ECG)、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吸入氧浓度(FiO2)、体温等。

麻 醉 复 苏

在这一阶段,病人从无意识状态向清醒状态转变并恢复完整的保护性反射。

A.目标:

病人应当清醒并有反应、肌张力完全恢复。

这会使气道梗阻和拔管后误吸的危险减至最小,并且利于立刻进行神经系统评估。

当病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控制血流动力学变化。

B.技术:

当手术接近完成时,随着手术刺激减少,麻醉深度也应减浅以促进迅速苏醒。

对残存的肌松药作用进行拮抗,病人可恢复自主呼吸。

镇痛药需要量要计算好,并在苏醒前给予。

C.环境:

手术室要温暖,要给病人盖上毯子,并尽量减少噪音和谈话。

D.体位:

病人在拔管前通常恢复仰卧位。

如果麻醉医师能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并受到保护,可以在侧卧或俯卧位下拔管。

必须保证可快速将病人恢复到仰卧位。

E.面罩通气:

面罩通气的病人应当呼吸纯氧。

在恢复意识前会出现浅麻醉状态。

这一阶段的刺激(尤其是气道刺激)可能诱发喉痉挛,所以应避免刺激。

当病人已经完全清醒能遵从口令,并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时,可以搬动。

F.拔管:

拔管是关键时刻。

当病人呼吸衰竭、低体温、延迟清醒、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气道严重受阻时(例如广泛的口腔手术),应当在手术后保留导管直至这些情况好转后再拔管。

1.清醒拔管:

通常在病人已经完全恢复了保护性反射后才拔除气管内导管。

清醒拔管适用于饱胃、气道处理困难或者可能出现喉头水肿(例如头低位时间过长)和病人刚刚进行了气管或颌面部手术的病人。

2.深麻醉状态下拔管:

在苏醒过程中导管的刺激引起的气道反射可以通过深麻醉状态(第三期)下拔管来避免。

这会减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危险,因此成为应用于严重哮喘病病人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

它也可用来避免中耳手术、眼内手术、腹腔和腹股沟疝缝合术后因咳嗽和屏气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G.躁动:

在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严重躁动情况,尤其在青少年。

必须排除生理性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气道梗阻、膀胱充盈)。

疼痛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可通过谨慎地给予阿片类药(例如芬太尼25ug或吗啡2mg静注)来治疗。

H.延迟清醒:

有时病人在全身麻醉后不能迅速清醒,这时要继续扶助呼吸和保护气道,并且要查找原因。

术前麻醉准备

一、住院医师入室后首先核对病人基本情况,包括:

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病房主管医师,必须确定病人身份无误。

二、连通各监护设备、麻醉机电源。

三、依次接好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血压,必须调出心率或脉搏的声音。

四、复习最近一次病程记录。

五、检查麻醉车内的药品及物资,插管喉镜是否电源充足。

六、检查麻醉机:

检查麻醉机的气源、电源、呼吸回路有无漏气、钠石灰是否失效。

七、实施所有的麻醉和镇静前必须准备麻醉机。

八、对所有拟接受麻醉的病人,应开放静脉通路。

九、全身麻醉前,应接好和打开吸引器,并准备气管插管用的物品。

十、硬膜外或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应在首次血压、脉搏心电图监测后再准备进行硬膜外穿刺,危重病人应在建立静脉通路后才能翻动体位。

麻醉术前查房

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三、探视病人

1、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

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2、体格检查:

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3、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4、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5、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6、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7、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一、麻醉后根据病情随访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等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并对实施术后镇痛的病例进行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的定时观察。

二、发现麻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每次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后随访记录单上。

三、遇有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四、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处报告。

五、每例麻醉病人均要认真总结,根据麻醉前、中和后的病情变化,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

麻醉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全科工作人员必须贯彻执行“以病人为中心”和“三个一切”的服务宗旨。

二、麻醉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

三、严格遵守三级医师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四、掌握各类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原则,遇有疑难危重手术病人,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五、熟练进行各类麻醉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各项麻醉操作规程。

六、强化急诊急救意识,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术前认真访视病人,填写麻醉同意书和麻醉计划书,与家属谈话和签字。

八、认真书写麻醉记录医疗文书,麻醉记录术后三日内总结归档。

九、认真学习有关医疗法规,定期进行疑难、死亡病历讨论。

十、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直接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

术后患者入ICU、复苏室准入标准及全程监护标准与程序

一、准入标准

手术结束后神志、呼吸、肌张力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需要观察扶助的患者。

二、全程监护标准与程序

1、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2、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输液。

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辅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

(1)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其治疗。

(3)麻醉用药:

术前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它药物的应用。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和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存在问题和措施,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4、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

5、至少15分钟测定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心律、SpO2、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情况及速度。

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三、转出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

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

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

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秒以上。

2、呼吸系统:

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

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

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

20%并稳定30分钟以上;

心律正常,ECG无ST-T改变。

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需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痛药后,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为确保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设置麻醉复苏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复苏室。

1、医师在主治医师指导下,两名住院医师负责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决定病人转回原病房或综合ICU。

2、护士复苏室日常的监测及治疗工作主要由护士执行。

要求护士了解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机。

工作量大约1名护士可护理病人2-3名,全面护理工作应由一名护士长统一安排。

3、常规工作

全麻病人待拔除气管导管后,将病人搬到特制的复苏室病床上,摆好体位,由负责麻醉的医师护送病人到恢复室。

1)床头抬高或将病人头侧向一方,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缺氧。

2)手术室的麻醉科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

(1)病人年龄、手术方式、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聋症、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等。

(2)气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

术中是否出现过险情或重大变化,经过何种处理,效果如何,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及尿量。

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变化。

3)监测

护士接受病人后开始对病人观察或施行特殊监测,对病人的意识、呼吸和外周灌注十分重要,测呼吸频率,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必要时可监测直接测定动脉压,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明时间,一旦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来现场处理。

4、病人出复苏室的标准

1)病人恢复知觉,能辨认时间、地点。

2)气道通畅,呕吐及误吸的危险已过。

3)循环和呼吸功能已稳定。

4)这类病人可送回原病房,若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不稳定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另外一些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可直接转到ICU。

麻醉科各类操作技术规程

第一节术前访视病人注意事项

1.麻醉医师见手术通知单后均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接到会诊单的特殊病人及时会诊,以便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访视内容包括:

(1)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心肺功能,X光检查(MRI、CT)和各种实验室检结果。

(2)特殊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3)手术部位及麻醉方法。

(4)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根据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

如椎管内阻滞麻醉检查脊柱,全身麻醉注意有无假牙,气管内插管门齿是否完整,颈部长度和活动度。

其它尚有动静脉穿刺的难易、肿瘤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等。

3.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要求,部位麻醉必须耐心解释,消除病人恐惧。

4.根据病人病史和检查结果,决定麻醉方法。

5.术前准备麻醉所需用具和麻醉机。

6.麻醉前准备不完善,应有的检查尚未进行或需要复查,以及麻醉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于手术前一日向病房提出,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第二节麻醉记录单记录方法

1.麻醉记录单包括术前检查,术中记录和术后随访三项内容,均应按规定时间完成记录(术前检查,术中记录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术后随访术毕后3天完成)。

2.记录应按表中所列项目逐次填写,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力求精确,文字简明扼要,记录客观详尽,字体工整洁净。

3.术中抢救病人时,抢救措施,所用药物应详细记录。

4.麻醉小结应于术毕完成,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其内容包括:

麻醉分析,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等。

5.麻醉记录单一式两份(两联复写),一页留在麻醉科存档,一页存放于病人病历保存。

6.术后随访内容:

有无麻醉并发症,治疗经过和疗效,全麻完全苏醒时间,椎管内阻滞,神经丛阻滞开始出现疼痛时间。

术后如有异常表现,记录处理方法。

7.麻醉记录的具体填写方法可参照《现代麻醉学》有关章节。

第三节麻醉前注意事项

1.手术当日麻醉前必须检查氧气、笑气(氧化亚氮)、吸引器,并正确接通气源。

2.全身麻醉前应检查麻醉机是否运转正常,麻醉用具齐备。

3.基础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必备气管内插管抢救器具。

4.椎管内阻滞麻醉所用麻醉包,使用前检查消毒日期。

5.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开放静脉,保证输液通路(小儿不合作者可在基础麻醉下行静脉穿刺)。

6.监测血压、脉搏(有条件者应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后再行麻醉操作。

7.严格无菌操作,麻醉前施麻醉者应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8.气管内插管或各种穿刺两次以上均未成功者,应由上级医师接手操作,若仍遇困难者应请示主任协助和指导解决。

9.凡经术前讨论的疑难重危病人,应按集体讨论意见方案实施麻醉。

10.凡估计麻醉后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心跳骤停)者,应等主要手术医师,手术室巡回护士到齐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以便一旦出现意外能即时抢救病人。

第四节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为其他麻醉方法创造条件。

基础麻醉本身无镇痛功效,必须配合其他麻醉方法才能施行手术。

【适应症】

1.小儿各种短小手术、体表手术,如切开引流、骨折复位、拆线、外伤缝合、包皮环切手术等。

2.帮助小儿实施各种诊断性检查:

如CT检查及X线造影等。

3.小儿各种部位麻醉及全身麻醉前的辅助麻醉。

【常用基础麻醉方法】

氯胺酮基础麻醉。

一般按4~6mg/kg体重肌肉注射,注射后3~5分钟入睡,维持30分钟左右,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

遇已开放静脉者,则改用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为1~2mg/kg体重,维持15分钟左右。

对于手术时间长者,可加用安定或异丙酚辅助麻醉。

【注意事项】

1.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小时以上。

2.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3.准备好急救用品:

包括吸引器、氧气、面罩以及气管插管用具等。

4.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有条件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

5.遇颅内压增高、眼内压增高以及癫痫病人禁用氯|胺酮。

6.肌肉注射的部位应选择臀部外上方的肌肉深层,禁忌注入皮下,更不能注于坐骨神经部位。

第五节静脉全身麻醉

【分类】

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

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

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睡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