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8174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改办环资[2008]2692号)

9、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10、国家发改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11、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规定;

12、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二、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节能、节水标准、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和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2、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整体设计体现技术先进、稳妥可靠、安全适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节省工程建设投资。

1.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二、矿井水综合利用概述

三、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五、工艺设备方案

六、土建工程方案

七、环境保护

八、节能

九、劳动安全与消防

十、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

十二、项目招标方案

十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十四、效益评价

1.4项目概述及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XX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拟将原有150万吨自备井供水系统关闭,对红旗1号矿井和胜利1号矿井的排水进行综合利用,使用矿井水当作选矿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同时淘汰部分大功率电机,实现节水、节电。

一、项目选址

拟建项目位于XX省临沂市某乡XX区内,本项目不需新征土地。

二、建设内容

项目全年矿石处理规模为12万吨,每吨矿石用水量为14吨,年用水量为168万吨的规模维持不变。

红旗1号与胜利1号矿井每年涌水量为150万吨,本项目拟对这150万吨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新建蓄水池、回水池28100立方米的综合利用和18200米铺设供水管道。

2、供电系统改造:

增加变压器及大功率电动机,架设6KV高压线路(3KM)、敷设6KV高压电缆(1500米)。

3、精选车间改造:

新增两台淘洗盘,两台油选机,三台螺旋机,一台圆锥破碎机。

三、土建内容

新增土建面积670平方米,蓄水、回水池共计池容28100立方米,管网建设、改造共计18200米,管道埋设挖沟5公里,剥离土石方3000立方米。

四、节水量

红旗1号与胜利1号矿井每年涌水量为150万吨,其中红旗1号涌水量74.14万吨、胜利1号涌水量75.86万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红旗1号矿井水中的15.6万吨经处理后用作生活用水,另一部分与胜利1号矿井水的全部共134.4万吨用于选矿生产用水(水平衡图见6.4改造后水平衡图),替代原水源地供水。

项目完成后,原排水系统停用,选矿用水实现零排放,项目年可节水150万吨。

五、节能量

本项目每年节水量为150万吨,折标煤385.65吨;

通过节电改造年可节电211.94万度,折标煤792.33吨;

综合节能折标煤1177.98吨。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项目新增投资552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445.25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2974.17万元,安装工程费345.3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2.73万元,基本预备费409.40万元。

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七、改造效果

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可使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即每年可多回收金刚石毛坯18000克拉,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1092万元。

经计算,项目总投资收益率达到19.75%,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55%,税后投资回收期5.6年,财务净现值1215万元。

由此可见,项目改造效果非常明显。

八、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

九、研究结论

该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三款“煤炭”第12条“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范畴,同时符合《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2692号文件选项范围“节水—矿井水利用—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项目(管网建设应在合理范围,年节水100万吨以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方向。

本项目的实施,既节约地下水资源,又减少废水排放,社会效益明显;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矿山的自身发展,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生产过程“三废”产生量极小,经处理后完全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建设对于节约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该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新增)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新增建筑面积

平方米

670

 

2

项目新增蓄水、回水池

立方米

28100

3

项目新增管网及改造

18200

其中改造2300米

4

管道埋设挖沟

公里

5

剥离土石方

3000

6

项目节标煤总量

1177.98

7

项目节约用水

万吨

150.00

8

项目节约用电

万KW

211.94

9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527

其中: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

0

10

金刚石生坯增产

克拉

18000

回收率提高15%

11

项目新增销售收入

1170

12

项目新增销后税金及附加

20

13

项目新增利润总额

1092

14

新增所得税

273

15

项目建设期

1

16

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前

4.8

含建设期

所得税后

5.6

17

总投资收益率

%

19.75

18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24.08

全部投资

18.55

19

财务净现值

121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XX县概况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因地处XX之阴而得名。

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94%,耕地51万亩,辖9镇2乡、464个行政村、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万。

XX县是“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科普先进县”、“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

XX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沂XX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全县先后有4万人参军参战,1300多人英勇献身,13万人参加了支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

陈毅、徐向前、粟裕、谷牧、迟浩田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

悠久的岁月铸就了XX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品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XX形成了特有的老区政治优势,“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XX人民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

XX县基础设施完善。

XX位于沿海与内陆的连接地带,东临青岛、日照,西依泰山。

京沪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并在县内有两处出入口,205国道、兖石公路贯通东西,沂蒙公路纵穿南北。

城乡交通、信息网络发达,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和宽带网络。

建设了总装机容量27兆瓦的鑫源热电厂,电网建设始终超前于经济发展。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人,形成了七纵八横的总体架构,绿化率达35.4%,成为秀美的山水生态城,正在申报省级园林城市。

XX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坚持,五打造”的思路目标,团结拼搏,奋力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9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6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初步成为农村富饶、县城秀丽、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经济富有活力的地区。

2.2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中明确指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水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工业与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突出。

部分地区江河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城市缺水形势严峻,缺水性质从以工程型缺水为主向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为主转变。

城市缺水有从地区性问题演化为全国性问题的趋势,一些城市由于缺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秩序,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45%,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水潜力很大。

《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煤矿矿井水利用量将达到3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70%。

《规划》将重点发展主要矿区,特别是国家建设中的大型矿业基地、大涌水量矿区以及严重缺水矿区的矿井水利用。

由于各地区的矿井水资源情况及矿井水利用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规划》对矿井水利用采取区域布局和重点建设的方针,不同矿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矿井水利用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水利用率。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国家、地方、企业、社会多方筹集,采取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地方配套、国家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矿井水利用投入保障体系。

并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进步,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标准法规八项措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XX拥有两座矿井:

红旗1号矿井、胜利1号矿井,其中胜利1号矿井年产矿石12万吨,选矿处理每吨矿石用水14吨,年用水量达168万吨。

目前,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由15公里以外的水源地供给。

供水管网建设于1975年,整个供水管网线路长,部分管网在村庄房屋下边,河道主道中间及水库底等维修困难,且管网使用三十多年,已超出使用年限,故障率高,经常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山经济发展。

经过XX县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地下矿井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同时将两处矿井排水综合利用,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以及即将建成的矿山公园用水,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造资源节约型矿山,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配合矿山公园环境治理,提出实施矿井排水综合利用项目。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划的需要

《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是我国矿井水利用工作“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性文件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对矿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项目建设完全符合《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的要求,是符合国家节水政策大背景下的又一成功典范。

该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三款“煤炭”第12条“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范畴,同时符合《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2692号文件选项范围“节水—矿井水利用—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项目(管网建设应在合理范围,年节水100万吨以上”。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方向。

二、项目的建设可实现节能减排

XX原选矿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全部来自于150万吨自备井供水系统。

XX拥有两座矿井,即红旗1号矿井和胜利1号矿井。

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生产证明,红旗1号矿井井深200米,涌水量平均为84.63吨/小时,年涌水量74.14万吨;

胜利1号矿井井深320米,涌水量为86.6吨/小时,年涌水量75.86万吨。

两矿井每年涌水量为150万吨。

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井下水被排到外面,流入王村小河里,造成了水资源的流失。

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粉尘和岩尘的污染,排入小河中也或多或少的造成了水的污染。

这部分矿井水经处理后,完全可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不但可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缓解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的建设是矿井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XX于1966年8月筹建,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85%,产品远销印度、比利时、美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发展矿井自身产业的同时,不断扩大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该矿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露天矿山遗迹建设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XX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无论对于企业本身还是当地政府,项目的建设都是必要的。

第三章矿井水综合利用概述

我国矿产以井工开采为主,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必须排出大量的矿井水。

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污染环境。

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不但可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缓解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节约水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涉及全国主要产矿区,是我国矿井水利用工作“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性文件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规划范围是年涌水量60万立方米以上的煤矿。

3.1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矿井水排放利用情况

矿井水是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涌水。

为了保障矿井生产和安全,矿山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矿井水排出地面。

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粉尘和岩尘的污染,是煤矿及其它矿山具有行业特点的废水,这部分废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据统计,目前全国煤矿矿井每年涌水量在42亿立方米左右,利用率为26%左右。

矿井涌水量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和开采方法等因素有关。

就地区而言,一般规律是东、南部地区涌水量大,西、北部地区涌水量小。

多年的实测数据表明,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排放量相对稳定,作为水资源其水量是有保证的。

矿井水水质状况随矿山开采的品种、类型、方式以及矿山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构造等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按水质分,矿井水主要可分为五类:

洁净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型矿井水。

不同水质的矿井水只要经过相应的工艺处理,都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标准。

矿井水经处理后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矿区生产、绿化、防尘等用水;

矿区周边企业的工业补充用水;

矿区周边农田灌溉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

二、矿井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矿井水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激励性政策措施,同时缺少先进适用的处理技术及技术规范等。

3.2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

矿井水利用面临的形势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规划建设的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除云贵基地、两淮基地、蒙东(东北)基地水资源相对丰富外,其余的十个基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提高矿井水利用水平,扩大利用规模对于缓解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及生态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水利用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的重要途经。

由于受井下采矿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矿井水极易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矿粉、岩石粉尘等杂质,悬浮物浓度较高,并含有少量有机物和微生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既污染矿区水源,又破坏矿区生态环境。

矿井水利用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

由于矿山企业产业链的延伸,矿井水利用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利用规模逐渐增加,矿井水利用成本逐步降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机制逐步形成,矿井水的价值不断提高,这为企业大规模利用矿井水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二、矿井水利用面临的任务

初步建立起矿井水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矿井水利用水平;

完善矿井水利用产业化政策,培育矿井水利用市场,扩大矿井水利用规模。

3.3矿井水利用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矿井水利用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幅度提高矿井水利用水平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兼顾、高效利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自主创新,搞好示范工程,推动矿井水利用产业化发展,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矿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井水利用遵循原则

从我国矿井水资源条件、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出发,矿井水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矿井水利用要纳入矿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提高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作为解决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切实抓好重要采矿区、重大涌水矿区、重点缺水矿区和国家重点建设的矿业基地的矿井水利用工作,确保矿井水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在饮用水紧缺的矿区优先考虑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解决矿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保证用水安全。

坚持结合矿区实际的原则。

矿井水利用规模必须与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结合起来,因需而用,因地制宜。

除保证矿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外,还要尽力满足矿区电厂、化工、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需要,尽可能多的替代地下水或地表水,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坚持技术创新的原则。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利用技术水平,为矿井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矿井水利用的指导思想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国煤矿矿井水利用量达到3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70%。

3.4矿井水利用的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主要矿区的矿井水利用,特别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矿业生产基地。

我国规划建设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5年,大型煤炭基地产煤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3.6%;

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煤量将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6%。

但在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冀中、宁东和陕北这十三个煤炭基地中,除云贵、两淮和蒙东(东北)基地外,其余十个基地都缺水甚至严重缺水。

尤其是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最为匮乏,而煤炭资源和煤炭基地却最为集中。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的矿井水利用工作,并将其作为矿井水利用的发展重点,抓紧抓好。

重点发展大涌水量矿区的矿井水利用。

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及开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各矿区矿井水排放量差别较大。

吨煤矿井水排放量大于3.6立方米的大涌水量矿区的矿井水处理除满足矿区生产和生活生态自用外,其余部分可以向周边的城镇居民及工业企业供水。

重点发展严重缺水矿区的矿井水利用。

我国西北、华北、华东一些矿区缺水严重,生产、生活用水非常紧张,东北、中南、西南一些矿区也因为水质问题,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对这些矿区,矿井水处理利用的重点是为当地居民生活供水,以缓解目前生活用水困难的状况,提高矿区居民生活质量。

二、区域布局

由于各地区矿井水资源情况及矿井水利用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对矿井水利用采取区域布局和重点建设的方针,不同矿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矿井水利用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煤矿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的重点在鹤岗、辽源、阜新、双鸭山、七台河,抚顺、沈阳、铁法等矿区。

至2010年,该地区矿井水排放量约4.1亿立方米。

该地区矿井水利用应采取先生活用水、后生产用水的顺序安排,优先解决鹤岗矿区、辽源矿区及阜新矿区的生活用水问题。

2010年新增矿井水利用量2.0亿立方米,矿井水利用量达2.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1%。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主要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为主,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产煤地区,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3以上。

到2010年,该地区矿井水排放量约7.2亿立方米。

重点矿区大部分为苦咸水,大部分矿区缺水乃至严重缺水,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2010年新增矿井水利用量3.2亿立方米,矿井水利用量达到5亿立方米,矿井水利用率达到69%。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主要以XX、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为主。

至2010年,该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将达到20.8亿立方米。

XX的龙口、新汶,江苏的大屯、徐州,安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