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平版胶印》编制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平版胶印》编制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平版胶印》编制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知发出后,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复,共收到各单位及个人回复翻译标准40余项。
SAC/TC170于2016年11月8日召开了国际印刷标准翻译及转化专家研讨会,会议经过对ISO/TC130当时已发布实施的86项ISO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决定针对其中9项国际标准做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准备工作。
该9项国际标准为ISO12647《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GraphicTechnology—Processcontrolfortheproductionofhalftonecolour)第1至8部分及ISO15397《印刷技术印刷纸张特性交流通则》(Graphictechnology—Communicationofgraphicpaperproperties)。
2016年11月14日,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出《关于印刷标准翻译工作安排的通知》,确定了翻译工作的具体安排和人员分工,按照分工,本部分翻译ISO12647-2:
2013,翻译执笔人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吴丽。
2、翻译评审第1次工作会议
2017年3月2日,九项国际标准采标项目第1次翻译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讨论了GB/T17934多部分标准名称的准确性,确定本部分标准名称为:
对GB/T17934多部分标准进行修订时,对于题目的修改是编辑性修改,使标准名称与内容更加一致,避免了不必要的歧义,对标准的内容没有本质性影响。
会议对以第一部分为例,对标准中各条目进行了逐条梳理,对该多部分标准中的各部分均涉及的相同的条目名称、术语的中文译法进行了统一和确认。
3、九项国际标准采标项目翻译评审工作
2017年5月至7月期间,SAC/TC170秘书处组织成立了标准翻译评定小组,对本部分标准的中文翻译稿进行了审阅,评审专家与标准翻译专家多次进行沟通与交流,最终确定形成了本部分的标准翻译稿。
4、起草组成立暨第1次工作会议
2017年10月11日,九项国际标准采标项目起草组成立暨第1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平版胶印》起草组第1次工作会议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并确认起草组成员及执笔组成员如下:
会议确定起草组成员为:
起草组组长:
罗海平,起草组副组长:
吴丽、贺文琼;
起草组成员:
俪彬、王建丰、陈春霞、钟平、信君、王剑、李海峰、孔玲君、刘霞、张旭亮、招刚、许向阳、朱永双、王利婕。
会议确定由吴丽为本标准执笔组组长,罗海平、贺文琼为执笔组副组长,具体组织执行起草组会议决定,负责标准的起草制定和具体执笔工作。
执笔组其他主要成员为:
何颂华、王蕾、汪宣、王建丰、陈春霞、陈其梅、钟平、王剑、李海峰、郑亮、俪彬、孔玲君、刘霞、张旭亮、招刚、许向阳、朱永双、王利婕等。
5、起草组第2次工作会议(各部分联席工作会议)
2017年11月22日,ISO12647多部分标准起草组联席工作会在合肥市召开,会议讨论了第1至第8部分标准起草组草案第2稿,解决了各部分在制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及交叉性问题,并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会议经过研讨,确定了对第1至8部分标准中存在争议的段落或词汇的修改建议,解决了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关联及交叉性问题。
6、标准征求意见
2019年10月底,本标准起草组根据前期工作会议的统一要求,将本标准的起草组草案修改完善成为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完成本部分标准编制说明。
SAC/TC170将在全行业内广泛发起征求意见,并向SAC/TC170全体委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网上公开征集行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60天。
二、标准编制原则与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1、等同采用基本原则。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2647-2:
2013Graphictechnology--Processcontrolfortheproductionofhalf-tonecolourseparations,proofandproductionprints--Part2:
Offsetlithographicprocesses。
根据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5.1.3条,国家标准应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若因气候、地理或基本技术原因对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应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最小。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可保证国家标准制定的透明度,这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
因为即使不同国家标准机构在采用同一国际标准时各自仅做了一些在他们看来是很小的修改,这些修改也可能会是叠加在一起导致不同国家标准互相不被接受,而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2、在本部分的翻译和起草过程中,我们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是严格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相关法规的要求;
二是以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中规范性附录E“国际标准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中的相关规定严格规范助动词的译法;
三是在术语和定义的用词上,以GB/T9851《印刷技术术语》为基本基准,并保持与本多部分标准第一部分的一致;
四是忠实英文原文的前提下,要语言流畅,还须保证国内用户能够准确理解而不产生歧义;
五是以印刷科技事实为基,不盲从原版文件,按照规定对原版文件中可能存在的印刷或编辑错误进行必要的订正。
(二)本标准主要内容
本部分规定了一系列工艺参数和参数值,用于除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之外的四色单张纸胶印和轮转纸胶印的分色、制版和印刷生产过程。
本部分规定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
1、本部分重新划定了适用范围,因为现代印刷生产中基本已经没有了分色片制版的工艺环节,所以取消了原旧标准GB/T17934.2—1999中的“以分色片为基础的打样与印刷过程”,修订为“直接适用于采用分色印版的印刷机样张印刷品与印刷生产过程”。
2、在术语和定义里定义了覆盖率、校准、特征化数据和阶调值,删除了原旧标准GB/T17934.2—1999中的“胶印版材、阳图型胶印版材、阴图型胶印版材、四色连续表格印刷、商业/特种印刷、非周期性网目调加网”。
3、技术要求里根据现代印刷工艺生产流程及其特点对原旧标准进行了全面调整并重新编写,将原标准中的“分色片、印刷品”调整为“概述、数据文件与印版、样张或生产印刷品”等内容,删除了原旧标准GB/T17934.2—1999中的有关“分色片”的相应内容。
。
(1)在技术要求的“数据文件与印版”中介绍和讲解了现代印刷中的数据交付、印版质量、网目频率、网点尺寸、网目角度(周期性网目)、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周期性网目)、阶调值总和、灰色再现和灰平衡等内容。
(2)在技术要求的“样张或生产印刷品”介绍和讲解了概述、图像视觉特征要素、阶调值复制范围、阶调值增加与扩展、图像定位允差、符合性等内容。
4、在测量方法里,与GB/T17934.2—1999不同的是增加了密度、CIELAB色坐标与CIELAB色差的计算,并定义了测控条的使用。
5、相对于原标准GB/T17934.2—1999,在附录中介绍了附录A--灰色再现和灰平衡,以及附录B--纸张色差的处理。
(三)本标准制定参考的主要依据
标准制定中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编写。
三、重要情况论述
(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
印刷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载体实现形式之一,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印刷生产和印刷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印刷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2007年和2013年分别更新了国际标准ISO12647-2,使这个标准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指导印刷生产和管理,对印刷业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现有的与之相对应的GB/T17934.2-199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
胶印》修改采用ISO12647-2:
1996,ISO12647-2:
1996为该国际标准第一次出版,即我国国家标准是在1999年制定的,这个标准已经使用近20年,1999版的标准中的很多参数在现代胶印生产中已经发生改变,所以原有的1999版的国家标准已经无法很好的指导我国印刷生产。
ISO12647-2:
2013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动,比如纸张的类型从5种变为8种,网点扩大曲线从CMY三色用一条曲线B色用一条曲张变为CMYK四色共用一条TVI曲线,以及明确定义了灰平衡等等变化。
本部分是对GB/T17934.2—199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
胶印》进行修订,希望在国际标准ISO12647-2:
2013的基础上,生成我国新的胶印生产过程控制标准,进而指导中国的印刷生产。
本次对该国家标准的修订,是基于ISO12647-2:
2013版本。
该国际标准的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近二十年来的印刷行业技术发展,本次修订总体结构和数据变化很大,删除了一些现代印刷工艺中已经不使用的材料和工艺环节,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新工艺、新参数和新方法,新标准有更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目前中国平版印刷技术已经与国际达到同步,同时很多企业也承接了大量的国际订单,新修订的内容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中国平版印刷业的实际情况。
(二)综述报告
1、印刷业基本情况
国际上被印刷企业最为广泛应用的印刷过程控制标准为ISO12647,为ISO/TC130于1991开始制定,目前,订立符合IS012647的认证系统有美国IDEAlliance的G7认证、德国Fogra的PSO认证、瑞士Ugra的PSO认证、美国RIT的PSA认证等等,这些认证系统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使印刷过程控制与结果达到ISO12647的规范。
越来越多印刷企业取得相关证书,以ISO12647作为质量保证也越来越受到印刷行业的推崇。
为适时将先进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带动我国印刷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标准修订,SAC/TC170秘书处2016年10月26日发出了《关于翻译主要国际标准的通知》。
通知发出后,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复。
为使翻译工作更具实用性、采标更具针对性,SAC/TC170于2016年11月8日召开了国际印刷标准翻译及转化专家研讨会,会议经过对ISO/TC130当时已发布实施的86项ISO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决定针对其中9项国际标准做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准备工作。
ISO/TC13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设的第130号技术委员会——印刷技术委员会,主要解决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
涵盖了印刷过程所有阶段,包括创建、处理、收集、传达图文元素(图像、文本、艺术线条、图案和其他),最终以电子方式交付数码产品,或以物理方式使用油墨、调色剂和其他标记或功能性材料转移到承印物上,并使用终端设备按要求完成表面整饰。
SAC/TC170为ISO/TC130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在ISO/TC130所负责的印刷技术标准体系中,ISO12647多部分标准是印刷领域最为核心的标准,各部分规定了各种常规印刷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该多部分标准目前共有8部分,涵盖了印刷业的术语、参数和测量方法、胶印、凹印、网印、柔印、数字打样等内容,分别为: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
参数与测量方法》、《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
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4部分:
出版凹印》、《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5部分:
网版印刷》、《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6部分:
柔性版印刷》、《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7部分:
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打样过程》、《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8部分:
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验证印刷品制作过程》。
2017年11月,ISO/TC130启动《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9部分:
金属装饰印刷工艺》的制定工作,该部分国际标准预计于2021年11月发布实施。
2、我国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T17934.1—1999,GB/T17934.2—1999,GB/T17934.3—2003,GB/T17934.5—2012和GB/T17934.6—2014,五部分标准均采标自ISO12647,发布时间多数在1999年至2003年间,所依据ISO版本多为十年前旧版本。
进入本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印刷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化、彩色化、数字化已在印刷业得到全面实现,这些国家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均已有至少一次或两次修订,现行GB/T17934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更新。
本部分标准希望在国际标准ISO12647-2:
2013的基础上,生成我国新的胶印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不仅可以指导中国的印刷生产,提高平版胶印印刷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我国印刷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言权,更好地传递印刷技术的中国声音。
3、技术经济论证及其经济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印刷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已初步形成三大印刷产业带;
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上海和苏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印刷产业带。
中国印刷企业数以万计,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承接外单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早些年前就已经在印刷生产过程控制中采用ISO12647作为质量标准,而我国与ISO12647相对应的国家标准GB/T17934.2--1999严重滞后,阻碍了印刷行业整体发展稳定有序的发展。
我们计划修订我国旧版的国家标准的意义在于:
(1)及时更新我国胶印印刷技术国家标准,跟国际接轨;
(2)为印刷企业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3)帮助印刷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质量;
(4)加快印刷企业的自我更新,提升行业竞争力。
四、本标准参照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
(一)本标准查阅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标准
本部分标准制定中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二)本标准参照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
2013,并引用了以下文件:
GB/T30329.1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组的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
单张纸和热固型轮转胶印
ISO8254-1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第1部分:
75°
会聚光束光泽度法,TAPPI方法(Paperandboard—Measurementofspeculargloss—Part1:
75degreeglosswithaconvergingbeam,TAPPImethod)
ISO8254-2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第2部分:
光束光泽度法,DIN方法(ASTMD7163替代品)(Paperandboard—Measurementofspeculargloss—Part2:
75degreeglosswithaparallelbeam,DINmethod[alternativetoASTMD7163])
CY/T128—2015印刷技术匹配颜色特征化数据集的印刷系统调整方法(ISO/TS10128:
2009,IDT)
ISO11475纸和纸板CIE白度测定,D65/10°
(户外日光)(Paperandboard—DeterminationofCIEwhiteness,D65/10degrees(outdoordaylight))
GB/TXXXXX-1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
参数和测量方法
GB/TXXXXX-7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7部分:
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打样过程
ISO13655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Graphictechnology—Spectralmeasurementandcolorimetriccomputationforgraphicartsimages)
ASTMD7163印刷品光泽的标准测量方法(替代ISO8254-2)(StandardTestMethodforSpecularGlossofPrintedMatter[alternativetoISO8254?
2])
(三)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管控项目与管控指标对照表
无。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内容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并与参照采用的相关标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部分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词语的翻译上,起草组专家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了统一。
统一意见如下表所示:
第2部分:
平版胶印
章节
英文原文
中文表达
争议内容
修改建议
1scope
ThispartofISO12647isnotapplicabletoprocessesotherthanoffsetsuchasprintingdirectlyfromdigitaldatawherethereisnointermediateimagecarrier,orwheretheimagecarriercanberefreshedforeachimpressionandthuseachimpressioncanbedifferentincontent.
ISO12647的本部分不适用于胶印以外的印刷生产,如通过数字数据、无需中间图像载体的直接印刷,或者图像载体可随每件印刷品更新、使每件印刷品拥有不同内容的印刷。
Impression的翻译
确定为每一印张
Tolerence、deviationtolerence、variationtolerence
允差
偏离允差
波动允差
4.2.1
Renderingintent
确定为再现意图
Nosignificantimagepartsshouldrelyontonevaluesoutsideoftheabovetonevaluereproductionlimits.
图像的主要部分不宜用上述阶调复制范围以外的阶调值来表示。
无异议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为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一)组织措施:
在SAC/TC170的组织协调下,以标准起草组成员为主,成立标准宣贯小组。
(二)技术措施:
组织撰写标准宣贯材料,组织标准宣贯培训,争取标准颁布实施后尽快在全行业推广。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部分代替GB/T17934.2—199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
胶印》。
本标准完成后,建议废止GB/T17934.2-1999。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十一、本标准编制说明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