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51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格式.docx

自由空间:

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

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

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

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36---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p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p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汉武帝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汉朝是谁建立的?

汉代作皇帝时间最长的是谁?

3、讲授新课: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

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

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

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

答:

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40----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

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

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

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

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6、作业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p

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

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p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具】地图册、汉武帝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

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

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

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3、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

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4.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

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p。

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5、作业:

课后习题

第14课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p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汉与匈奴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2、讲授新课: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3、小结:

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4、练习:

多媒体课件

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第15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

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教具】地图册、两汉经营西域相关多媒体

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5、作业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p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

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纸、竹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

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

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

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

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

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

(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

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

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

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四、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㈡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例,分析^p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p:

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导学法;

学法:

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p法。

四、教学手段:

《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

㈠问题引入:

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

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㈡教材分析^p: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

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

问题识图与阅读。

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

演出课本剧,等等。

使学生了解:

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

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p,形成认识: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

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

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

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

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分层学习)

A级:

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B级:

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

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

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

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

!

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论: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学生解说:

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

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

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自己交流世界

七大奇迹的资料。

2、资料展示:

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巩固小节:

对教材中的动脑筋问题: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时间作辨析: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

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

(前209年--前202年);

尼姑庵的出现:

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

(约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

人员弄错了。

㈣学习检测:

⒈选择:

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

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谁的名言?

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

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

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