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351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及施工期贷款利息)为900.9亿元。

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

由于三峡工程施工期较长,考虑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等因素,估算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

3.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三峡工程分析

3.1三峡工程是个不良结构

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个经济系统,也是个社会结构。

在三峡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更新等阶段中,三峡工程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各种社会问题的综合。

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更重要的是各种复杂问题的交织,涉及到我们的历史和三峡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及整个国家的整体规划建设,必须要慎重对待,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来考虑。

因此,三峡工程是个不良结构。

3.2三峡工程的问题展示

3.2.1三峡工程现状

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据三峡集团公司枢纽管理局介绍,2014年一季度,三峡工程建设运行情况良好,三峡电站运行及检修工作同步进行,升船机等后续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抗旱、补水、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今年1-3月份,三峡水库累计来水386.3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3%;

累计为下游补水80余天,补水110亿立方米。

消落期间,三峡平均出库流量为6290立方米每秒,比上游来水均值多900立方米每秒,平均增加下游航道水深约0.8米;

葛洲坝下游庙嘴日均水位39.43米,有效抬升了长江中下游的航道水深。

目前,已启动三峡水库2014年度生态调度、库尾减淤调度以及度汛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相关调度准备工作已就绪。

三峡船闸在第一季度共运行2525闸次,同比上升6.5%;

通过船舶1.03万艘次,同比下降2.2%;

通过旅客2.53万人次,同比上升132.8%;

通过货物2360万吨,同比上升11.2%。

其中,过闸货运量创船闸投运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共发电153.21亿千瓦时,比2013年同期增加3.03%。

其中三峡电站发电124.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葛洲坝电站发电28.9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45%。

三峡电站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机组检修工作有序推进。

升船机项目正在进行安全机构事故工况试验,上下闸首设备及剩余机电安装有序推进。

3.2.2三峡工程存在问题

三峡工程不单单涉及到工程,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交汇:

移民问题、泥沙淤积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及人文环境问题等,因此,定义三峡工程不是良结构而是不良结构。

(1)移民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

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为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在1980年代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予以统筹管理,但后来考虑到该地区较为贫困,新成立的省恐难以实现经济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绪严重,方案最终只得作罢。

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移民总数85%的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并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以88%的赞成票通过。

重庆直辖市于当年6月14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庆、万州、涪陵和黔江四个地区的范围,因此它虽然被称为市,但实质上更接近于省。

三峡工程实行“开发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伴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

其经费除了由三峡建设基金拨付外,三峡总公司在电站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每年也要支付给地方政府一笔资金用于移民安置。

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的二十一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个县。

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移民城镇的基础建设较快,但是工业发展较差,大批搬迁的企业破产倒闭,库区整体呈现出一种产业空心化的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导致数万人包围政府机关的“万州事件”。

(2)泥沙淤泥和水位

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

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

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80至100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

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大的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

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

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

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

三斗坪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

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

而工程的反对者们则质疑论证过程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

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

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

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除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三峡工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作用。

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将会代替大批火电机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减少500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实现了环保。

三峡建成后,坝区附近的天气气候受到明显的影响,冷暖无常,破坏了几千年来的地质环境,进而破坏了微生物群体,所带来的无形损失不可估量。

3.3有关三峡工程概念模型的建立

3.3.1三峡工程的综合目标

三峡工程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其主要的目标是防洪、发电、航运。

(1)防洪。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m。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具体表现在:

①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000~77000立m/s,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0m,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平方hm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对类似于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m/s;

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4.5m。

不启用分洪工程,可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平方hm。

城陵矶地区,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1万平方hm。

③保障武汉地区防洪安全。

由于上游洪水得到到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

同时由于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同样,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也是有利的。

④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洞庭湖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排洪出路不畅,现有湖区堤防虽不断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较低。

由于防洪战线长,高水位历时久,在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水系各河洪水来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湖区防洪标准很难提高,也无根本改善办法。

三峡水库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轻洞庭湖区的湖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其尾闾的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治创造条件。

⑤由于三峡水库有巨大的防洪库容,将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

长江干流到今还没有一个控制性的防洪水库,使中下游防洪的机动性和可靠性极差。

有了三峡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

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措施时,也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而为分蓄洪区人员的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作用将是十分显著的。

当然,长江防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稳定长江河势,发挥防洪和航运效益,除了兴建三峡工程,营造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在金沙江河段及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修建水利枢纽外,还应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并贯彻“蓄泄兼筹”的原则,加强堤防、分蓄洪和水库工程建设,走综合治理之路,才能最终实现长江流域的“标本兼治”。

(2)发电

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地理位置适中,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

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

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kW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

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得税。

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

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W·

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以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

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

可见,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3)航运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

重庆至宜昌650km范围内,原有急流淮、险滩、浅滩共139处,绞滩站25处,单行航行航段46处。

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km的航道,尚有约540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500t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

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860立方m/s,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300~3000立方m/s,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m,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②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t/kW(0.7~0.9t/hp)增加到2.682~9.387t/kW(2~7t/hp);

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g/(t·

km),降低到7.66g/(t·

km)。

运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③在天然气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m以上(巫山断面),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

还可使香溪、神农溪、大宁河、龙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km。

从另一角度看,如果不建三峡工程,而采用大力整治,航道的办法,可达到最大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为2000万t。

与三峡工程建成后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5000万t相比,尚差3000万t。

要承远这3000万t货物,需修建双线铁路,其投资、占地、移民、能源消耗都相当大。

相比之下,足见修建三峡工程对提高通过能力最为有利。

(4)其他效益

①三峡库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亟待开发脱贫。

兴建三峡工程将有巨额资金投入库区,必然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对库区的工农业生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城镇的建设,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三峡水库能蓄洪水,经水库调节后,下游枯水流量提高了将近一倍,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③三峡工程是特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如大型设备制造、专业人才的培训、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方法、三峡工程中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

可以预期,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实践,必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3.3.2三峡工程的运作技术标准

(1)蓄水

三峡水库建成后,蓄水总量为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可以削减洪峰,有效地调整上游10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泄向中下游的洪水。

根据分析计算,当荆江河段入口处枝城站遇到百年一遇的每秒8.71万立方米时,经三峡水库的调蓄,可将洪峰流量削减到每秒5.67万立方米,不动用荆江分洪,洪水即可安全通过荆江,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左右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即使遇到千年一遇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加上荆江分洪措施,可保荆江大堤安全。

这样,就减轻了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了洞庭湖地区洪水威胁和泥沙淤积,从而保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安。

(2)航运

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至重庆间将成为深水航道,一百零九处滩险全部被深水淹没,绞滩站可全部取消,还由于航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的增大,可使万吨级船队从汉口直达重庆,年保证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

年单向下水通过能力也将由现在的一千万吨增加到五千万吨。

长江两岸山体滑坡而造成的碍航甚至断航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航行时间大为缩短,航运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三至三十七;

下水每马力拖载货物可由目前的零点七至零点九吨增加到二至七吨。

三峡工程下游冬季枯水期流量,可由目前天然状态下的平均二千七百立方米/秒,增加到五千五百立方米/秒,不但可使葛洲坝水电站每年能多发电四十亿千瓦/时,还可使汉口至宜昌间河道的航深显著增加,大大提高其冬季的通过能力。

(3)船闸

三峡船闸修建于三峡大坝左侧的山体中。

船闸总长6442米。

其中上游引航道2113米,下游引航道2708米,船闸主体段1621米。

船闸主体段闸首和闸室分南北两线,都是在山体岩石中开挖出来的。

每线船闸主体段由6个闸首和5个闸室组成,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闸室坎上最小水深5米。

三峡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三峡船闸的总水头和级数都居世界之最。

由于三峡大坝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最低水位为海拔62米高程,上下落差113米。

为了把水头化整为零,三峡永久船闸采用5级方式,将113米的水位落差分级减小,使船舶像上楼梯一般逐级过坝。

(4)发电量

三峡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5)生态环境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面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0·

1-0·

2摄氏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1.3摄氏度,夏季降低0.9-1.2摄氏度,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温升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万县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对水温水质的影响:

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少,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改善下泄水质,但稀释扩散能力降低,将加剧库区城镇岸边的江水污染,建坝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有一定拦蓄作用。

对陆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珍稀植物一般都分布在300米高程以上,对它们影响不大。

水禽数量将有所增加。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将有所增多,种类组成将发生变化;

水库养殖水面扩大,鱼产量可望增加。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据近年调查,三峡库区未发现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建坝后由于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有所减轻,因此不利于钉螺的孽生与迁移扩散,并有助于沿江洲滩地区消灭钉螺和血吸虫病。

3.4采取实际行动改善实际问题

3.4.1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本着有效改善长江生态失衡的目的,三峡工程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态度,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做好源头控制,减少新的污染和破坏。

三峡工程开工之初就确立了“环境与工程建设同步”的指导原则,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性制度和文件。

1994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发布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1995年制定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制定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绿化规划、实施和管理办法》,并发布了有关加强人群健康及卫生防疫的文件,制定了医疗急救与传染病防治预案,2000年制定了《施工区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办法》。

上述规定和办法明确了三峡工程参建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区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范围、管理程序及奖惩办法,所有规定内容都作为合同条款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了合同管理的范畴。

通过在施工区认真执行这些管理规定,促进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展开。

3.4.2“蓄清排浑”解决库区泥沙问题

泥沙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专家就开始了针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随后,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库泥沙问题进行调查,并于70年代在武汉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