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深远
网络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在互联网上活跃着的公民主要是青少年一代。
网络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地向前推进。
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直接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不必看报看书看电视、即时、随时;
书本上没有的网上都有;
课堂上不讲的网上都有;
现实生活中不好讲的网上都有。
既开放、平等;
又有双重性、阴暗的一面;
青少年面临着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潜在影响的威胁。
一些青少年患上“网络心理障碍”,表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和网络双重人格。
上网时间失控,沉湎于游戏,依赖虚拟生存并忽视现实存在,出现角色混乱和反社会人格等。
在网络中,能使人对自己产生新的价值定位,有的人会把匿藏在内心深处,在现实中不敢显露的,如窥探隐私、凶残好斗、喜恶作剧等不良嗜好表露在无人监督的网络里。
青少年在网络上浏览黄色淫秽网页,并进而产生各种性罪错行为。
还有一些网络游戏,除了使一些学生沉溺其中耽误学业之外,其内容充斥反动、色情、暴力、血腥、迷信、恐怖,严重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网络黑客、网络诱骗、网络犯罪等也随之大量产生。
网络通过OICQ聊天、E-MAIL交流、BBS版面活动以及网络游戏等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交方式,人机交互、远程、超越时空限制。
人类以往的各种人际交往规则,在网络上很多已不能适应。
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孤寂感和猎奇心理,使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
网络交流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如鱼得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网络上的流行语就是:
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当网络屏蔽了青少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时,他们会以为网络中就是真实的生活,从而迷失了方向,造成了青少年角色认同的混乱,不能理性地行使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如当前社会出现的网络婚恋问题,这种虚拟的婚姻正对家庭模式传统观念造成冲击。
从网恋到网上同居再到网婚一路行来,还能让你实现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梦,这种青年文化现象,是极为值得关注的,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和法律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无疑会使我们面临种种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网络环境。
2.外来文化对青年冲击巨大
以“日流”、“韩流”为代表的外来时尚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一代青年。
我们正处在从温饱生活进入时尚生活的转型期,文化领域一时还没有完全跟上,日本文化潮流和后来居上的“韩流”,正好展示了东方人的生活和意识形态逐渐国际化、时尚化后的图景,使得一些青少年趋之若鹜,他们“像港台明星那样说话,像韩国明星那样打扮,做出欧美明星的表情,像日剧那样恋爱”。
外来文化(包括港台文化)占据了太多媒体的目光,在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其影响日益加大。
动漫正成为青年时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青少年迷恋的动画人物差不多都一个样,尖尖的下巴、大大的眼睛、冷峻的表情,通过故事情节来丰富人物性格游戏。
多媒体和印刷技术的发达动画制作工艺的日益精良,极大地增强了动漫的声像效果。
这种声像技术强化了人们的视听感受,对青少年诉诸感官刺激的流行文化贡献良多。
同时,外来文化和通俗文化借助网络的传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2002年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网络文学对白领青年具有较高吸引力。
从“木子美现象”到“流氓燕”到“芙蓉姐姐”等都是通过网络传播盛行一时。
“小资”这一流行语,集中体现了青年阶层化的趋势。
这个曾经被主流意识形态大加批判的历史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成为城市白领青年的旗帜和身份定位。
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BOBO”族群又迅速扩大,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嬉皮士和雅皮士融合成的新中产阶级——嬉雅皮。
而在高端青年群体中又开始追逐“小私”。
青年中的这些流行现象的不断更新,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经济迅猛增长的体现。
3.青年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尖锐
青年失业问题。
失业人群呈现青年化和高学历化的趋势,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其中“2030”人员占失业总人数的6成。
尤为突出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致高校形成“校漂族”,社会上有“啃老族”等新的失业人群。
青年违法犯罪问题。
高消费、高诱惑及高科技犯罪手段的凸显,导致了犯罪团伙低龄化的走向有增无减。
4.青年群体分化与重组
阶层分化。
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流动,使青年群体不断进行着分化重组,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如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特点的“三高”青年群体、被雇佣的青年群体、闲散(失业)青少年群体、经济困难的青少年群体、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包括进城务工者的第二代)等。
青年自组织。
由于青年源于不同的业缘、趣缘等出现了自由结社的现象,一些新的青年组织形式在青年群体中发展较快,以青年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以青年为主体力量的新型组织不断涌现。
如东方网玫瑰俱乐部有7000多个社团组织,“网”聚了近10万青少年;
E友网上海地区有500多个社团组织。
国际社团渗透。
国际学生社团在上海纷纷设立分支机构,包括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亚太地区学生企业家精神论坛(ASES)、哈佛亚洲国际关系学生学术年(HPAIR),SHARE(研究生社团)、根与芽、爱因斯特(中国)和国际经济商管学生联合会(AIESEC)等7家社团在国内17所高校中设立了社团分支。
总之,当前青年个体意识高涨、价值观念多元、利益需求多样、群体分化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青年群体状况,给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考验。
二、社会转型期共青团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群体,青年受冲击、反应最强烈、变化最迅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中间层次的群体大量涌现,青年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带来了青年群众工作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作为人民群众的团体,共青团组织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思考和谋划青年事业的发展蓝图,着眼于基础建设和长远规划,团结和带领青年与时俱进跟党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当前共青团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在青年群体中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还有许多空白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特别是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管理手段和工作模式。
青年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和职业分布的进一步广泛,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青年从传统的共青团组织体系中“流失”。
在众多的新经济组织中,共青团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泛。
在外来务工青年和第二代民工子女中,共青团组织基本上还是空白点。
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组织只是覆盖了体制内的青年,而许多青年还游离于团的组织之外。
一些新的青年组织形式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发展,而共青团组织在这些领域中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共青团组织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创新载体,重视网络的组织化功能。
2.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与青年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青年的需求日趋丰富。
但共青团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还略嫌单调,对青年难以形成吸引和凝聚力。
共青团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习惯于根据面上情况制定相关规划多,深入细致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相对较少;
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部署多,深入地对基层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相对较少;
习惯于“号召型”、“活动型”的群众工作方式多,深入细致地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相对较少。
青年群体往往自发组织一些活动,而共青团的活动离青年较远。
青年参加面较广的活动,往往不是由共青团组织的,而是由青年自发发动和组织的。
广大青少年面对升学、就业的生存压力,在就学就业、维权保障、人生指导等诸多方面的具体事务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必须把青年事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框架,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改变团内资源条块分割和社会资源纵向衰减的现状。
3.共青团的教育功能与青年的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
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也需要开展行为养成、心理疏导、伦理培养、道德塑造等各方面的指导,而且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共青团组织以传统的活动方式、脱离现实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同时,解决青年社会问题越来越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和专业技能。
但当前的青年工作者总体专业化水平不高,与青年和时代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共青团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职责
1.共青团应当发挥的社会功能
(1)和谐理念的倡导功能
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年中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号召青年要积极承担起推动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开拓进取、创新求实和无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生产力多作贡献,为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作贡献。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共青团要带领广大青年,促进民主法制的和谐统一,帮助青年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纪守法,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
共青团要教育青年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做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共青团要引导青年,促进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积极投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实践活动。
(2)青年利益的代言功能
共青团要牢固树立青年为本的理念。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群众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从革命党的助手转变为执政党的助手后,最大的危险是远离青年。
团干部把党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把青年放到最突出的位置,把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统一起来,把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青年发展统一起来。
在社会利益整合中共青团要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要成为广大青年的代言人,反映他们的呼声与需求,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把青年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使团的工作能够给青年带来更多实在的利益。
(3)社会管理的协同功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中肩负起参与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反映青年诉求、引导青年行为的重要职责,切实维护青年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构筑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共青团要在“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城市社区建设新体制中找到定位、实现作为。
共青团要积极管理好青年社团,提高青年的组织化程度。
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青年由“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4)青年民生的服务功能
服务青年是凝聚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共青团的干部要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贴近青年、贴近实际,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为青年开展服务。
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青年社会问题。
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2.共青团应当承担的职责
共青团组织要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聚焦重大工作项目,有序推进,要在下列几方面的取得新突破:
(1)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发展。
共青团组织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长效协调机制,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团组织的独特作用。
近期共青团组织要围绕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7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系列讨论、讲座帮助青少年了解国情,感悟人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出一批优秀志愿者典型,不断深化青春红丝带、共青团健康快车、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品牌活动项目,把青年志愿者行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在“迎奥运”、“迎世博”行动中,开展“小手牵大手,积极做表率”活动。
以保护母亲河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青少年经济参与节约型城市建设,树立环保理念、增强节约意识。
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精神传承行动,培养青少年讲礼仪、讲诚信、讲节俭等好习惯。
(2)积极推进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就要以有效的手段做好青年服务工作。
共青团要建立起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面向青少年、互动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统筹和合理配置,实现对青少年需求的及时响应和个性化服务,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一次重大变革。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关键在于整合社会资源,我们要针对信息服务平台反映出的相对集中的青少年问题,进一步有效地整合青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社工、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号)等团内资源,同时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机制。
(3)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战斗作用,就要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要以社区团建、“两新”组织团建和青年中心、青年社团建设为重点,通过构建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联系、服务、教育、引导青年的组织载体,扩大和加强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努力延伸团的工作手臂,进一步加强对青联、学联和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其广泛团结凝聚青少年群体、在组织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
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是共青团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
要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通过全面深化团干部发展导航计划,建立完善团干部科学考评体系,不断增强广大团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以务实开拓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广大团干部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探索职业化、专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并有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促进他们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服务。
四、共青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青团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1.组织形式:
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与构架
要进一步完善青年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青少年事业发展创造科学化、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进一步探索政府青年事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完善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工作,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实现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有效覆盖,创新和建立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管理的体制和长效机制。
针对大量涌现的各类青年社团,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青年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加大青年中心建设力度,探索创新联系青年的有效组织形式,争取更多的青年中心正式挂牌,把更多的青年吸引到青年中心的活动中来。
2.活动方式:
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与活动方式
和谐社会的青年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把握青年工作的规律,要针对当代青少年一代的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们要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借鉴国内外青年工作的成功做法,总结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
共青团组织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组织、动员、凝聚、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对于引领广大青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志愿者行动、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希望工程、扶贫接力计划、“助贫困学子”等公益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保护母亲河”、“绿色环保统一行动”等活动,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打造节约型社会起了良好的作用。
3.工作机制:
社会化、多渠道与整合型的工作机制
对于共青团而言,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着一代青少年的同时,也对共青团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全面推进共青团的信息化的应用工作。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建立起一种基于网络、与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互为补充、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的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全方位拉近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距离。
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设计开展符合网络特点、贴近青年实际的各种活动,将团内的品牌活动项目向网络延伸,加强网上的正面引导。
实现青年卡、青年网、青年热线联动,开展“一门式”为青少年服务的机制。
通过网络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信息、权益保护,家庭教育等针对性的服务,“数字共青团”让青少年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够为青年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同时,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也会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社会力量,对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从而使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真正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黄洪基: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系主任,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