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地管施工方案最终Word下载.docx
《9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地管施工方案最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地管施工方案最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2根据设计交底和会审后的图纸,提出材料计划,并审批。
5.1.3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施工验收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并审批。
5.1.4根据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
5.1.5编制施工人员需求计划;
5.1.6编制机械设备需求计划;
5.1.7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5.1.8根据施工规范编制焊接工艺评定;
5.1.9编制HSE应急预案;
5.1.10承包单位的资质、施工人员资质、特种施工人员资质、进场设备等已经过审查。
5.2现场准备
5.2.1现场达到“三通一平”;
5.2.2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入现场具备连续施工条件;
5.2.3施工作业的相关许可、作业票证已办理;
5.2.4向建设单位提出开工申请,建设单位同意开工后,发出开工令。
5.2.5由建设单位现场交桩,根据图纸对管线进行定位放线并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复测合格;
5.2.6对开槽范围内的地上地下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及坑探,逐项查清与管网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影响施工的地上树木、路灯杆、管廊或基础、各类结构或构筑物,地下过沟电缆、光缆、通讯电缆、生产管线等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对于沟槽边的各类设施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方案,对于无法保护的,必须要予以拆除的,要经过现场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确认。
5.2.7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于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要进行必要的设备和措施材料的准备,如地下水、砼构筑物等。
5.2.8材料进场前要进行防腐处理,由于防腐工作为其他单位承担,所以对于已完防腐的管段,必须按照SY/T047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检查。
6.施工方法
6.1施工程序
6.1.1材料检验程序
6.1.2施工作业程序
6.2材料检验
6.2.1对工程材料的出厂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以及材质书进行检查。
6.2.2按制管标准检查钢管的外径、壁厚、椭圆度等尺寸偏差。
6.3管材的存放、装卸及布管
6.3.1防腐好的管段要采用吊装带装卸,运输过程中要采用沙袋或草困等软垫管,防止损坏防腐层。
6.3.2防腐好的管段在堆放时应设标识且摆放不得超过三层,最下方的管道不得与地面接触,采用枕木垫起;
或单层放置在软沙土上,但土中不得有大块的石头等尖状硬物,而且管段两端要采用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管堵封堵,以保证管道内的清洁度。
6.3.3管道布管要按照管沟的方向布管,摆放疏密程度应适宜,管道的摆放要选在一个距管沟较近的合理地点;
6.4管线定位放线.土石方工程
6.4.1熟悉图纸内容和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并进行验桩、验线。
6.4.2施工时,测量、放线进行专职质量控制。
折点设置折点桩,及时复撒白灰线,及时控制挖土标高。
6.4.3在地面、地下均达到施工条件并且管道防腐已完成的情况下,按测量放线位置进行开挖施工。
6.4.4本工程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挖土。
挖土机挖土严禁超挖,人工清槽底深度在100mm~200mm之间,设专人看沟。
如遇到条件不适合机械施工时,采用人工挖土。
挖掘机在挖土前,必须采用人工挖掘探坑,确认地下管道、电缆或其他设施等情况后方可采用机械挖掘。
bH
图中:
B为沟槽底部开挖宽度,B=D1+2b(mm)。
对于单条管线,沟底宽度为机械斗宽(人工挖土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式中D1为管道外径(mm)。
b为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该工程取400mm。
H为管道埋深(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表: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D1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
非金属管道
金属管道
D1≤500
400
300
500<
D1≤1000
500
1000<
D1≤1500
600
1500<
D1≤3000
800
6.4.5管沟边坡率采用1:
0.75,如遇到地下土质较差时,沟槽边坡率采用1:
0.5,并采取预防措施。
当人工挖土超过3米时,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米。
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
放坡开槽不小于0.8米,直槽时不小于0.5米;
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人工挖槽时,堆土高度不超过1.5米,且距槽口边缘不小于0.8米。
6.4.6由于多条管线并排敷设,考虑到施工进度要求,部分管段采用同沟敷设大开口土方开挖。
6.4.7沟槽施工时,如遇到有地下水时,采用污水泵排水,排至甲方允许的排水井里,同时基坑内不允许有积水。
6.4.8机械开挖沟槽的部分,在机械开挖沟槽时,设专人监护领车,严密注视地下情况,防止对地下管道、电缆等设施的破坏,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
挖土采用一侧堆土,以便在另一侧排放管道和下管操作。
6.4.9钢管采用素土基础,当管道敷设在被搅动的土壤地段时,对搅动的土壤地段进行分层夯实。
当槽底土质极差时,可将管沟挖得深一些,然后在挖深的管沟底部用碎石填平,然后用水泥沙浆灌填捣匀,再铺设一层砂垫层,密实厚度不小于150mm,使管底具有足够的支撑力。
6.4.10管道及其附件安装完成后,除管道焊口外,及时进行管道的回填工作,管道采用人工回填,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土无大石块,砖头,一律采用细土进行回填,经管道水压试验合格、焊口进行补口合格后,并经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沟槽回填,不能将已完成的管道长期外露。
6.4.11回填时从管线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单侧回填。
6.4.12回填土应保证清洁,不得包括砖块、大于75mm的石头、有机物或淤泥或含水量高的土质等。
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土保证管上皮300mm以内回填的是细土。
当有冻涨影响时,地面管周围沟槽回填土应采用矿渣等非冻结材料。
回填土应高出于地面200mm。
6.4.13生活给水UPVC管道沟槽开挖,要深100mm,管道铺设前填中沙,安装之后,土方回填前,回填中砂至管道上100mm,确保管道周围100mm范围内为中砂。
6.4.14消防栓泄水口周围700mm范围内回填20~40mm碎石,地面至碎石回填土方,且压实。
6.5管道焊接
6.5.1钢管道焊接采用的焊条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指导书,本工程消防水管道的焊接采用氩电联焊(SMAW+GTAW),焊丝采用H08Mn2Si,焊条采用J427型焊条。
其余金属管道的焊接方法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采用J422型焊条。
B焊条使用前必须烘干,并填写焊条烘干记录、发放记录及气象记录;
C现场焊条放置在焊条桶中,随用随取。
焊条的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D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6.5.2焊前将坡口表面及坡口边缘内外侧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等清除干净;
6.5.3管道对口点焊时,应符合列规定:
A点焊焊条采用与接口焊接相同的焊条;
B点焊时,对称施焊,其厚度与第一层焊接厚度一致;
C点焊长度为10~20mm,点焊间距不得大于400mm。
6.5.4管道焊接采用如下坡口形式:
项次
厚度T
(mm)
坡口名称
坡口形式
坡口尺寸
间隙c
钝边p
角度α
1
4~9
V型
坡口
α
p
c
1.5~3.0
1.0~1.5
60~70
10~26
2.0~4.0
1.0~2.0
55~65
6.5.5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6.5.6管道上开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开孔直径1.5倍径范围内的焊缝进行无损检验,确认焊缝合格后方可进行开孔;
B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
6.5.7管道或管件对接焊缝的组对间隙符合下列规定
A对壁厚≤8mm的管子或管件,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的25%;
B对壁厚>8mm的管子或管件,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的20%且不大于2mm。
6.5.8焊道外观检验
A焊接结束后,将药皮、飞溅物等处理干净,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咬边等缺陷,焊接完毕应及时做好焊口标识;
B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
C焊缝外观应成型良好,宽度以每边盖过坡口边缘2mm为宜;
D焊缝余高宜为0-2mm,最大不大于4mm;
E咬边深度应≤0.05倍壁厚且≤0.5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不得超过焊
缝长度的10%,且连续长不应大于100mm。
6.6阀门安装
6.6.1阀门安装前,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壳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消防水管线用阀门逐个进行水压试验,循环水管线用阀门进行10%的抽检进行水压试验。
当满足以下各项时则视为阀门试压合格,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并吹干,分类摆放在阀门检验合格区域;
A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强度试验压力为1.5倍公称压力)时,关闭阀门、停压5min进行检查,以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
B密封试验宜以公称压力进行,以阀瓣密封面不漏为合格;
C带有上密封的阀门(本工程仅闸阀有上密封)应进行上密封试验,上密封试验压力以公称压力的1.1倍进行;
试验时关闭上密封面、并松开填料压盖,停压4min,无渗漏为合格;
6.6.2阀门安装前,按设计文件核对型号,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
6.6.3闸阀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蝶阀宜在微开状态下安装。
6.6.4水平管道上的阀门,其阀杆及传动装置按设计规定安装,动作灵活。
6.6.5阀门安装时,不得强力连接,受力要均匀。
6.6.6管道法兰连接符合下列规定:
A法兰接口平行度允许偏差为法兰外径的1.5%,且不大于2mm;
B螺孔中心允许偏差为孔径的5%;
C使用相同规格的螺栓;
D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应对称紧固,紧固好的螺栓应露出螺母之外;
E与法兰接口两侧相邻的第一至第二个刚性接口或焊接接口,待法兰螺栓紧固后方可施工。
6.7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6.7.1管道安装的一般原则为:
管线碰撞,压力流管线躲重力流管线,小管径管线躲大管径管线;
管道安装前,进行一定量的预制工作(包括三通、弯头、变径),以减少固定焊口的数量;
6.7.2起重机下管时,根据管重来选择起重机的吊装幅度和吊装能力,起重机架设在距沟槽2m以外。
6.7.3管道必须铺设在原土层上。
一旦原土层遭到破坏,管基础需做夯实处理。
6.7.4管道安装时,随时清扫管道中的杂物,管线暂停施工时,及时封堵管端口;
6.7.5钢管道在距管子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平直度。
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偏差为1mm;
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偏差为2mm,全长允许偏差为10mm;
6.7.6螺旋缝焊接钢管安装组对过程,螺旋缝必须要错开200mm以上;
6.8井室施工
6.8.1管道及阀门安装完成后具备井室砌筑的条件时,进行井室施工。
6.8.2模板的材料选用钢模,模板支架的材料选用钢管。
模板及其支架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模板接缝用木方垫平,用铁线绑牢,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模板施工时以挂垫层上弹线、挂白线及线坠的方法控制平直、平整、垂直度。
6.8.3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分批检验及堆放。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
6.8.4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使用。
钢筋平直,无局部曲折。
6.8.5现场所有的砼井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当施工温度比较低时,混凝土中适当加入早强剂。
6.8.6浇筑时,检查混凝土塌落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6.8.7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每一振点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6.8.8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加塑料布等覆盖和浇水进行养护。
当气温不应许时,采用包扎塑料布之后绑扎草帘子或土埋法进行保温养护。
6.9管线的压力试验
6.9.1根据设计说明中的规定按照各系统的试验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6.9.2试压用压力表必须经过检验,精度不小于1.5级,试压时在管线始端和末端各安装一块压力表,压力表的刻度值为所测最大压力的1.5-2倍。
6.9.3管道试验前,充水,并在管道系统高点进行充分排气。
6.9.4系统水压试验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采取覆盖草帘子等方法进行防冻措施。
6.9.5埋地钢质管道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不得小于0.9MPa。
6.9.6试验前的准备:
A确定试验用的打压泵能满足试验要求;
B试验用管材或其他材料满足压力强度要求;
C管道系统中的高点安装排气阀,低点安装排泄阀;
D管道系统两端安装满足试验要求的压力表;
E压力试验压力相近或相同的管道系统连接一起进行试验,要检查系统连接的焊缝,防止泄露。
F在试验水压系统的管道沿线布置警戒线,与试验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G对于试验结束后的排水点,已经经过监理和业主代表确认。
H确认管道末端的盲板满足试验要求。
6.9.7水压试验缓慢升压,待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30Min,压力不降,无泄露则试验合格。
6.9.8试验过程中,巡线人员必须要对管道焊缝进行细心的检查,不得敲击管道,当发现渗漏,不得带压处理,泄压后方可处理。
6.9.9试验结束后,及时排除管道内的积水,拆除试验临时措施工具及管道中的盲板,排水时缓慢打开排气和泄水阀门,排水前卸掉管道压力,要缓慢泄压,防止管道系统内产生负压,破坏压力表及管道系统。
6.10管线冲洗
6.10.1管道水压试验后,应进行系统的水冲洗。
6.10.2冲洗管道用水以流速不小于1.0m/s的速度冲洗,排放管截面积不小于冲洗管道60%,直至出水口处冲洗水浊度.色度相同为止。
6.10.3管线冲洗时,甲方代表、监理同时到达现场,经确认管线冲洗合格后方可停止冲洗,冲洗结束后,排除管道内的积水。
7.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7.1质量保证措施
7.1.1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各质量管理要素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7.1.2对质量进行策划,确定质量目标,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将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分项工程,严格按照质量检验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7.1.3实行A、B、C三级工序质量签证制度,即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分级质量控制。
7.1.4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7.1.5施工前搞好图纸会审,严格按图纸施工。
制定技术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7.2安全技术要求
A施工前不经过呼石化公司的安全培训合格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对进入施工前的人员进行二级安全教育,施工时每天班前进行安全训导制度。
B进入施工现场应正确佩戴好劳动保护。
C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和指挥专用机械。
D吊车等机械起重臂下、旋转半径内严禁站人,严禁超载吊装。
E用电设备及机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严格控制“一机一闸一保护”。
F沟槽开挖时,没有动土许可严禁开挖,没有施工许可作业票等严禁施工作业;
严格按要求放坡,防止塌方伤人,做到作业必须有监护,没有监护不作业。
G动火施工时,严格按要求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并严格按要求配备灭火器及采取必要的防火、灭火措施等。
H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在沟边设置护栏并设有红灯警示。
I各专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专业安全操作规程。
J施工现场严禁吸烟,禁止酒后作业。
K进入老装置区,在纬2路以南不得打电话,现场严禁烟火(除气焊)。
L施工现场严禁打闹,严禁不按作业票规定内容作业,严禁超出作业票内容作业,严禁超时作业。
M超出作业票内容或时限的,必须重新办理相关作业手续。
8.进度保证措施
8.1该工程初步拟定2010年9月15日至2010年10月31日。
8.2在施工中,如果发生不可预计情况对施工工期造成不利影响,我公司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化建精神,为挽回工期竭尽全力。
8.3加强工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杜绝返修现象。
8.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精心组织施工,尽量缩短关键工序的施工路线。
9.保证质量的技术要求
9.1.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用过程精品保精品工程,必须抓住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的控制,做好人力、材料、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和基准点标高的控制工作。
严格过程控制,认真实施签证制度,从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控制工程质量。
必须按分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
严格工序交接,做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
把住任务单签证关,明确质量责任;
9.2质量检验
9.3质量检查依据
a、业主提供的图纸、设计文件;
b、业主提供或同意的标准、规范;
c、专业技术工程师编制的技术文件;
d、材料、零部件、配件、机械设备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等;
e、“质量检验计划”和“工序质量控制表”;
f、实行定期检查与跟踪检查相结合,以现场量测为主。
9.4质量检查方法
为使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采取“三检一评”办法(自检、专检、交接检和质量评定)。
自检合格后交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进行专检,检查合格后,要在“工序质量控制表”相应栏中填写检查结果、签字及完成日期,以备案。
10.安全消防技术措施
10.1安全管理
10.1.1安全管理目标
达到零伤害、零事故。
10.1.2主要安全防火管理措施
根据项目的施工特点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防火管理规定,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防火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将事故消灭于未然。
10.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2.1技术措施
在施工总平面设计中人流和货流的安全通道的规划,仓库、物料、机具的布置都要符合消防和安全卫生规定。
施工中物料和人员的运输量大,要编制专门的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10.2.2施工机械安全
按操作规程使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常检、常修、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电动机械必须定机定人专门管理,使用小型手持电动工具时均使用带漏电保护的闸箱。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线中,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即三相五线制)。
10.2.3防风、防雨、防雷措施
外架必须有避雷措施。
防雷接地可与工程的避雷预埋件临时焊接连通,接地电阻达到规定要求,每月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设专人掌握气象信息,及时做出大风,大雨预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禁止在暴雨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
10.2.4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
A安全标志:
划分安全区域,充分和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布置适当的安全标语和标志牌,各种施工机械均需挂设操作规程。
B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紧帽带,穿防护鞋,不得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C基坑边缘设硬围护,上下搭设通道,并有专人看护,与工作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10.2.5夜间施工
夜间操作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工人施工必须佩戴透明眼镜,施工中要有安全监督。
夜间施工要特别注意用电保护,对电源及设备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10.3安全用电措施
A接地与接零
(1)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设专用接地线。
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设防雨罩和设门锁,同时设相应漏电保护器,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一切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2)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3)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4)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5)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零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用保护接零;
配置漏电保护器
B施工现场的配电箱(配电室)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
(1)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应与动力设备的容量大小、相数等实际情况相适应、相配合,如三相电动机则应选用参数匹配的三相三线的漏电保护器;
照明用电必须与动力用电分开,照明应选用单相二线的漏电保护器。
(2)开关箱按三级设置,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能超过三米,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3)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和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电压1KV以下为4米;
电压1KV-10KV之间为6米;
C配电系统
(1)所有的电线架设都必须使用电杆、绝缘子、横担等,按规范要求架设;
(2)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必须完好无损;
(3)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必须装设端正、牢固,不得拖地放置;
(4)带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绝缘包扎,带电导线必须绝缘良好;
(5)配电箱与开关箱应作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