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940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季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7.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分析预测,并实地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提出矿井防治水方案;

8.编制《贵州省织金县XXXX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及相关图件。

第二节位置、范围和交通

一、位置、范围

XXXX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境内,见图1-1,行政区划隶属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管辖,地理坐标:

东经105°

28′09″~105°

29′47″,北纬26°

37′00″~26°

38′25″。

根据煤矿提供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31120),采矿权人:

贵州织金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名称:

织金县三塘镇XXXX煤矿,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

45万吨/年,矿山面积:

3.7841km2,有效期限:

20年(自2008年12月至2028年12月),开采深度由+2000m至+1000m标高,共有8个拐点,见表1-1。

矿区为一不规则多边形,长约3.14km;

宽1.21km。

表1-1矿区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2945318

35546731

5

2947522

35547399

2947937

35549451

6

2948082

35547428

2948523

35549108

7

2948265

35547156

2948022

35548435

8

2947346

35546694

开采标高:

+2000m~+1000m,面积为3.7841km2

二、交通

井田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织金~纳雍、织金~三塘、织金~三坝等公路均从井田周边经过,井田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本区属以剥蚀、侵蚀为主的低中山地形,山势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含煤地层出露地段为低凹沟谷;

长兴组及飞仙关组一段出露地段为地层反向坡,地形陡峭;

飞仙关组二、三段出露地段多为地层同向坡,相对平缓。

总体地形特征为北东高,南西低,一般高程1850~2100m。

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双羊岩头西南山头,标高226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缘一无名溪沟底,沟底高程为1823.5m,相对高差达438.50m。

二.地表水

矿区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白水河上游支流,地表水不发育,区内无大的河流,仅在西部发育一条树枝状溪沟,2011年11月10日测得沟水流量为25.5l/s,流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

沟水在矿区西部外约150m处流入落水洞,最终汇入白水河。

三、气象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受南、北气流和高原地貌的双重制约,季节更替不明显,气温变化大,冬天霜冻、结冰时间较长,夏天日照时间短,属湿润气候区。

据织金县多年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4.1℃,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气温最高14.4℃(1998年),年平均气温最低13℃(1995年),日最高气温32.6℃(1994年8月6日),日最低气温-7.6℃(1999年1月12日)。

无霜期265d左右。

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38.8mm,年最大降雨量1435.1mm(1996年),年最小降雨量1067.6mm(1990年)。

年平均蒸发量1114.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3小时。

四、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区内及邻近区域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区域稳定性较好,属于地壳稳定区。

五、经济概况

矿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

矿产资源以煤矿为主。

矿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

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油桐等;

畜牧产品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

第四节矿井生产概况

一、老窑及小煤矿开采情况

矿区内采煤历史悠久,大多数老窑分布在煤层露头附近,沿煤层掘进,多为独眼井,部分老窑内有积水。

近年来,因关井压产,小煤矿已被政策性关闭,本次工作无法取得实测资料。

据调查:

小煤矿有季节性土法开采及常年性土法开采两种方式,其中以前者居多,矿井为独眼斜井,顶板滴水,杂木架厢,顺煤层倾向掘进30~50m,再沿走向开采100~200m的较普遍,垂深一般不超过50m,主要开采6、7号煤层,井田北部边界外有老窑开采16号煤层,对浅部煤层露头资源破坏较大。

二、XXXX煤矿开采及资源利用情况

XXXX煤矿由原金达、金马、星火、XXXX四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前各矿生产概况如下:

XXXX煤矿:

斜井开拓,生产规模3万吨/年,开采7号煤层,巷道用厢木支护,矿灯照明。

采空区有积水,煤层顶板出水,水量约7.8m3/小时,雨季约35m3/小时。

金达煤矿:

采空区有积水,煤层顶板出水,涌水量不详。

金马煤矿:

平峒开拓,生产规模3万吨/年,开采16号煤层,巷道用厢木支护,矿灯照明。

采空区有积水,煤层顶板出水,水量约54m3/小时。

星火煤矿没有建矿生产。

上述已生产的3个小煤矿均已停产关闭,井口已封闭。

整合后的XXXX煤矿目前正在开展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尚未投产。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1.1971年,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地测大队提交有《织金煤田织金地区普查找煤报告(1:

5万)》。

2.1984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三坝勘探区进行了1:

1万地质及1:

2.5万水文地质测量等工作,提交有《织金煤田三坝测区1:

1万煤田地质测量文字总结》及有关图件。

3.1989年,贵州煤田地质局174队进入三坝勘探区西段进行钻探施工,于1996年10月提交《贵州省织金县三坝勘探区西段普查地质总结报告》,本矿区位于三坝勘探区西部。

4.2006年7月,XXX针对本矿区作了勘查设计,共施工钻孔4个,野外施工从2006年7月开始,至2007年10月中旬完成。

2007年10月,XXX针对该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提交有《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98号“关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以上工作对矿区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作了详细调查,对煤层的赋存层位、厚度变化、稳定性、煤层的顶底板岩性、煤质及变化等特征作了详细的评述,对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多可供利用的基础地质资料。

第六节本次工作情况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X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于2011年11月中旬对该矿开展了矿区水文地质调查。

本次调查工作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业主的委托要求进行。

调查工作分为资料收集、野外实地调查两个方面。

野外调查主要采用《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1:

5000地形地质图作为底图,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补充,着重调查地表水及泉点、各含水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等。

对收集与实际调查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最终提交成果资料:

文字报告1本,附图4张。

本次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为:

1.水文地质剖面踏勘约5.0km;

2.1:

5000水文地质调查面积约5.0km2;

3.补充调查各类水文地质点17个,其中老窑4个,小煤矿4个,泉水点8个,溪沟测流点1个。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区域范围内除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属火山喷发岩外,其余均为沉积岩。

织金地区出露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沉积序列中,除缺失中、上奥陶系、志留系、下泥盆系、上侏罗统、白垩系及上第三系的沉积外,其余地层均有分布,以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分布最广、发育最好,上二叠系为区内主要含煤岩系,早二叠系晚期至晚二叠系早期有玄武岩流喷发,见表2-1。

表2-1区域地层简表

地层系统

代号

厚度

(m)

岩性

第四系

Q

0-20

坡积、残积物。

下第三系

E

最大170

中至厚层状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及熔塌角砾岩。

三叠系

中统

关岭组

T2g

669-929

中至厚层状白云岩、石灰岩夹泥灰岩、绿豆岩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418-730

薄至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飞仙关组

T1f

439-799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灰、泥灰岩

二叠系

上统

大隆长兴组

P3c+d

25-46

硅质岩夹蒙脱石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

龙潭组

P3l

242-576

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灰岩、煤层等。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峨眉山玄武岩组

岩岩岩组

玄武岩组

P3β

0-342

玄武岩夹角砾状玄武岩及碎屑岩

茅口组

P2m

160-653

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层

栖霞组

P1q

120-196

燧石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梁山组

P1l

20-100

石英砂岩及杂色泥岩夹薄煤层

石炭系

C

70-1000

中、下部为白云岩,上部为灰岩

泥盆系

D

>

940

泥灰岩、钙质泥岩、灰岩

奥陶系

湄潭组

O1m

0-40

泥岩、页岩夹粉砂岩

寒武系

123-1300

杂色砂质泥岩、粉砂岩

震旦系

灯影组

30-272

白云岩

二、区域构造

织金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上扬子台褶带(Ⅱ级)、黔中早古拱断褶束(Ⅲ级)、纳雍织金凹褶断束(Ⅳ级)。

三塘向斜为本区域主要构造,轴向北东20~40°

,全长约42km,宽15km,核部由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及中统关岭组组成,两翼由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组成。

两翼不对称,西北翼岩层倾角10~30°

,东南翼岩层倾角10~50°

为一北西翼陡、南东翼缓的不对称向斜,接近轴部两翼倾角变缓,北东端翘起,脊线略有起伏,中段被SF4断层错开。

本区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中段。

第二节矿区地质概况

一、矿区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6~28°

,一般10~16°

左右,由浅到深地层倾角逐渐变小。

井田及相邻区域出露地层特征见下表(表2-2):

表2-2矿区地层简表

主要岩性

一般厚度(m)

(Q)

冲积、残积、坡积物等。

0-10

三叠系(T)

下统(T1)

飞仙关组

(T1f)

三段

(T1f3)

灰、灰绿色、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

90

二段

(T1f2)

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块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

140

一段

(T1f1)

灰黄色、黄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二叠系(P)

上统(P3)

长兴大隆组(P3c+d)

黄灰、紫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及蒙脱石泥岩。

45

龙潭组

(P3l)

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岩及煤层等。

263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玄武岩,上部夹凝灰岩。

不详

中统(P2)

茅口组

(P2m)

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茅口组(P2m):

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界外。

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隐晶~细晶结构灰岩,具溶蚀现象和缝合线构造,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产珊瑚及瓣鳃类动物化石,局部见燧石团块,厚度不详。

2.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为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具气孔及杏仁状构造,含大量杂色斑纹及黄铁矿结核,厚度不详。

其上一般有2~20m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

3.龙潭组(P3l):

出露于井田北西部边界附近。

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岩、煤层组成。

含煤20~35层,一般28层左右,含可采煤层10层,其中全区可采4层。

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BrongninartSP.化石等,厚度在263m左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十分丰富。

常见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代表浅海或滨海沉积;

常见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代表一种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

4.长兴大隆组(P3c+d):

出露于井田北西部。

主要由黄灰色、深灰色、紫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中夹数层灰岩及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见中华准全形贝EnteletinaSinensis(Huong)等,厚度一般在45m左右。

5.飞仙关组(T1f)

根据区域资料,飞仙关组地层按岩性组合及颜色变化情况自下而上分为五段,井田内出露一、二、三段,分别简述如下:

(1)飞仙关一段(T1f1)

主要由黄灰~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岩层组成,薄~中厚层状,微波状水平层理,上部夹1~2层灰岩,底部夹1~4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

与下伏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呈整合接触,含克氏蛤ClaraiaClarai及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度一般在140m左右。

(2)飞仙关二段(T1f2)

浅灰色、灰色,薄~厚层状、块状灰岩、泥质灰岩,下部含鲕粒灰岩,夹灰紫色及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隐晶~显晶结构,中厚~厚层状,具锯齿状缝合线构造及水溶蚀现象,产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度一般在140m左右。

(3)飞仙关三段(T1f3)

灰、灰绿色、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具水平层理,中下部夹泥质灰岩及灰岩3~4层,底部为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一般厚度在90m左右,地貌上多呈缓坡。

6.第四系(Q):

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

厚度一般小于10m。

二、构造

矿区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中段,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5~32°

,从浅部到深部,地层倾角逐渐变缓。

区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矿区内及边界附近发现断层2条,简述如下:

F21:

位于矿区北西部界外,走向为北东~南西向,走向长度约1450m,倾向南东,倾角43°

,为正断层,落差约15m。

SF8:

位于矿区西部,走向为南~东向,走向长度约9000m,倾向西,倾角70°

,为正断层,落差约100m。

总的说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简单。

三、煤层

矿区内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含1~3层薄煤,均不可采。

龙潭组(P3l)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20~35层,一般28层,含煤总厚平均23.1m,含煤系数8.78%。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10层,现由上到下分述如下:

1.全区可采煤层

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4层,即6、7、8、35号煤层。

6号煤层

位于上煤组标三石灰岩与标四石灰岩之间。

上距2号煤30m左右,煤层厚度1.27~4.73m,平均2.54m,不含夹矸,全区可采,局部有增厚变薄现象,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

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强度低。

间接顶板为粉砂岩,较坚硬,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不稳定。

厚度一般为3.00m。

底板:

直接底板为厚1.00m左右的泥岩。

7号煤层

位于P3l上部,上距6号煤层22m左右,煤层厚度1.59~1.66m,平均1.64m,结构简单,局部夹一层夹石,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0.20m左右,强度较低,水稳性差。

间接顶板为粉砂岩。

直接底板为深灰色泥岩,强度较低,厚度0.20~2.30m,一般1.50m左右。

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8号煤层

位于P3l上部,上距7号煤7m左右,煤层厚度1.08~1.30m,平均1.16m,均含一层夹矸,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较坚硬,一般厚3.00m,有厚薄不等的泥岩伪顶。

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35号煤层

位于P3l底部,矿区内仅201孔揭露到含煤地层底部,结合三坝勘探区资料,35号煤层全层厚度0.56~1.97m,一般1.20m,采用厚度0.55~1.39m,平均0.87m,结构简单,一般为单一或夹一层夹矸,井田内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伪顶为厚2.00m的粉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厚2.00m的粉砂岩或灰岩。

底板为厚1.00m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2.大部及零星可采煤层

矿区内有16号大部可采煤层及2、6下、14、30等其它零星可采煤层。

2号煤层

位于P3l顶部,为P3l与P3c+d的分界标志,煤层厚度0.34~1.53m,平均0.77m,含0~1层夹矸,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强度低,厚度一般为0.50m,间接顶板为粉砂岩,粉砂岩为钙、泥质胶结,较坚硬,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不稳定。

一般厚度为3.00m。

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

厚度一般为0.80m。

6下号煤层

位于P3l上部,上距6号煤9m左右,煤层厚度0.68~0.93m,平均0.77m,不含夹矸,零星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较坚硬,一般厚5.00m。

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14号煤层

位于P3l中部,上距7号煤50m左右,下距16号煤层34m左右,煤层厚度0.39~3.92m,平均1.82m,结构复杂,一般含两层夹矸,厚度变化大,煤层常由于夹矸泥岩的厚度变化而不可采,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泥岩,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较坚硬,厚度较大。

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间接底板为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

16号煤层

位于P3l中部,上距14号煤层34m左右,距6号煤层90m左右,煤层厚度0.39~1.48m,平均0.93m,一般不含夹矸,结构单一,矿区内往东变薄不可采,属大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厚度一般>

6.00m,岩性及厚度较稳定。

直接底板为厚0.60m左右的泥岩,软弱,易风化。

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

30号煤层

位于P3l下部,根据201孔及三坝勘探区资料,30号煤层厚度0.49~3.01m,平均1.20m,采用厚度0.28~2.62m,平均1.05m,结构简单,一般为结构单一或夹一层夹矸,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伪顶为厚1.50m的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为厚2.00m的粉砂岩。

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详见表2-3。

表2-3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层间距(m)

煤层结构

煤层可采性

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最小~最大

平均

夹石层数

(层)

夹石总厚

(m)

顶板

底板

1.27-4.73

2.54

全区可采

较稳定

沙质泥岩或泥岩

泥岩

22.0

1.59-1.66

1.64

0-0.1

粉砂岩或细砂岩

粉砂质泥岩或泥岩

7.0

1.08-1.3

1.16

0-1

0-0.13

全区 可采 

16

0.39-1.48

0.93

77

大部可采

不稳定

泥质细砂岩

粘土质泥岩

35

0.56-1.97

1.20

80.0

0-0.15

粉砂岩或灰岩

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第三章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XXXX煤矿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西部,区域地处贵州高原西南部,发育脊状山、同向坡、反向坡等构造剥蚀山地地貌,也发育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剥蚀、溶蚀岩溶地貌。

区域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出露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碳酸盐岩中富含岩溶水,所在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四段及永宁镇组。

由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

碎屑岩中含基岩裂隙水,所在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和大隆组、三叠系下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