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752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升降散的妙用文书特制Word文档格式.docx

以赔赈散命名者,窃谓岁饥有赈,犹赈济之不可无此药以赔之,故日赔赈散。

散者散也,望仁人君子,量力施济,散给于人,俾得寿世之意也。

赔赈散每服只宜计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者,以上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以成一岁,一度应一日,自春分至秋分得半耳,计日乃一百八十二日半也。

溯源古籍,《二分晰义》之后,古方升降散仅见于《伤暑全书》一书。

《伤暑全书》二卷由明代张鹤腾搜辑历代医家治暑良方于公元1623年编成,书中记载升降散”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不用片姜黄川大黄生,四钱上为细末,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冷黄酒五钱,蜂蜜五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一半,蜜七钱五分,调匀冷服。

最重者分两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两杯,蜜一两,调匀冷服。

如一二帖未愈,可再服之,热退即止。

炼蜜丸,名太极丸,性稍缓。

服必空心,服后需忌半日不可吃茶水吃烟吃饮食,若不能忌,并不效;

能尊禁忌,下咽即苏,半日而愈。

若饱食后服此亦不效,愈后最忌饱食,只宜吃稀粥四五分饱,永不再发。

至于荤腥,更须着实牢忌,万不可吃。

凡患瘟疫,未曾服他药,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余未愈,但服此药,即愈。

若先用他要不效,后用此药,亦间有不效者,服药杂故也。

”从《伤暑全书》溯源,在《东医宝鉴》(1613年正式刊行)可寻见相关内容。

《东医宝鉴?

杂病篇》载有”僵黄丸”一方:

白僵蚕1两,大黄2两。

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井水研下。

主治大头病及喉闭。

书中注明本方别名为内府仙方。

考查”内府仙方”,见于《万病回春?

瘟疫门》。

《万病回春》为明万历龚廷贤所撰,成书于1587年,所载”内府仙方”:

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大人服一九,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

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

再溯源古籍,尚未见载内府仙方,内府仙方方源难以进一步考证。

所谓”内府仙方”,可理解为皇宫内府所藏的古老效方,其组方主治显示出与杨栗山升降散的内在联系的一致性。

从1587年的《万病回春》”内府仙方”到1613年的《东医宝鉴》”僵黄丸”再到1623年的《伤暑全书》”升降散”终至清代的《二分晰义》赔赈散及《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可见这一古方升降散以不同方名存在及在主治,制剂、用量、服法等方面的发展的时空历程。

述源,无疑对更好理解古方升降散一方有着积极的意义。

2论方古方升降散法气之升降出入而立方,籍《伤寒瘟疫条辨》而名于世,杨栗山之论亦颇透彻:

”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窃尝考诸本草,而知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

其性属火,兼土与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温病火炎土燥,焚木烁金,得秋分之金气而自衰,故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

夫蚕必三眠三起,眠者,病也,合簿皆病而皆不食也;

起者,愈也,合簿皆愈而皆能食也。

用此而治合家之温病,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君。

夫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出粪土之中,处极高之上,自感风露而已。

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

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也。

蜕者,退也,盖欲使人退去其痛,亦如蝉之脱然无恙也。

亦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为臣。

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故为佐。

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

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

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故为使。

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

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夕卜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

如物在高巅,必奋飞冲举以取之。

物在远方及深奥之处,更必迅奔探索以取之。

且喜其和血养气,伐邪辟恶,仍是华佗旧法,亦屠苏之义也,故为引。

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故为导。

盖蚕食而不饮,有大便无小便,以清化而升阳;

蝉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以清虚而散火。

君明臣良,治化出焉。

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

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

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宜。

所谓天有覆物之功,人有代覆之能,其洵然哉。

”杨栗山之前的陈良佐所论也见精当,《二分析义》:

”夫立方必有君、臣、佐、使,而兼引导,此医理之***也。

考之本草,蚕气温味辛,为清化之品,升清阳而降浊阴,散邪火而除邪热,则烦躁解而口不渴矣。

盖蚕必三眠三起,眠者皆病而不食也,起者皆愈而能食也。

僵者,合箔皆僵,用以治合家皆病之热疫,因其气味相感而以意使之也,故君。

蝉气寒无毒,味咸而甘,为清虚之品,处极高而守廉不食,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故能去湿散风,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故能涤热解毒,以不食之物而治乏食之病,其义深其理妙。

蜕者,退也,俾人退去其病,脱然无恙,亦因其气味相感而以意使之也,故为臣。

姜黄性味辛苦,大寒无毒。

藏器谓其除邪热消毒,苏颂喜其辟恶祛邪,能治血中之气,建功逐疫,故为佐。

大黄苦寒无毒,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泄火,兼能补虚,荡涤肠胃,化食调中,安和五脏,推陈致新,能戡定祸乱,所以有将军之号,时疫烦热,非此不除,故为使。

米酒性热,其味苦辛而甘,用冷酒,欲其上行头面,遍达肌肤,内通十二经络,外周八万四千毛窍,逐邪驱祟,无处不到,和血行气,助药杀毒,故为引。

蜂蜜甘平无毒,弘景云蜜功有五,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功和百药,故为导。

”古方升降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酒引蜜导、炼蜜姜汁等的制服法不同,但自《万病回春》至《伤寒瘟疫条辨》,其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的制方却都一致。

僵蚕,味咸,辛,平,微温,无毒。

入心、肝、脾、肺,胃经。

辛平气轻且浮而升阳,出以从化.具清热解郁。

活络通经,驱风开痹,化痰散结、解毒定惊之功。

蝉蜕,咸甘,寒,无毒。

气轻平,入肝、脾、肺三经。

性寒气轻擅于宣肺开窍、散热透疹.定惊解疼。

姜黄,辛、苦,温。

归脾、肝经。

辛苦而温有辛散、苦泄、温通之能.行升出之机,具有行气、散瘀、祛痰伐恶.破血通络之功。

大黄:

味苦,性寒。

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气味俱厚,沉而降,攻积滞;

清湿热;

泻火;

凉血;

祛瘀;

解毒苦,具有泻热通便功效,解毒消痈行瘀通经,清热除湿之功。

四药合用。

升降并用,一升一降之中寒温兼行,气分血分药物同施,能宣畅卫、气、营、血,调气血,和内外,平寒热,匀虚实,行气解郁,宣上导下,通利三焦,既升清阳也降浊邪,既宣肺气也散郁火,去邪热通腑气,解邪毒活血络。

气血并治而通表里畅气血,使气血调和,开达气机使气机升降畅通正常。

总之,古方升降散集宣、清、下、和于一方,升清降浊,功大效宏。

古方升降散组成成分为大黄、姜黄、蝉蜕、僵蚕,现代药理表明:

大黄,煎剂及水、醇、醚的浸出物均对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黄药理作用广泛,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还有抗炎止血、降血脂血糖作用;

姜黄中的姜黄素、姜黄酸钠、姜黄挥发油对大鼠和小鼠的急、慢性炎症具有抗炎作用。

并可抗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等,因此姜黄对治疗皮肤病,如牛皮癣、皮肤感染及真菌感染可能有用。

姜黄有抗炎、利胆、护肝、降血脂、抗血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蝉蜕有抗惊厥、镇静、解热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IV型变态反应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有明显抗过敏作用:

僵蚕有抗惊厥、镇静、抗血凝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总之,升降散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解痉,利胆,抗惊厥,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解热镇静、镇痛、抑菌等作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惊厥,催眠,提高机体耐受不良损害的能力等作用。

另外尚具有升压、降压、止泻、通便等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药理的认识,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古方升降散,但不应局限于现代药理研究而小化了古方升降散的厚重内涵。

3效用古方升降散,自《万病回春》之“内府仙方”至《伤寒瘟疫条辨》的升降散,治在温病。

杨栗山集其大全,在《伤寒瘟疫条辨》中对古方升降散的效用进行了详细描述:

”此方主之。

如头痛眩运,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

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

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猝肿,其大如斗者;

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

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

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

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如血汁者;

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

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

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

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呜如雷者;

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

如肉润筋惕者;

如舌卷囊缩者;

如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

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

如头疼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

如热盛神昏,形如罪人,哭笑无常,目不能闭者;

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风癫狂祟者;

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证,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外证不同,受邪则一。

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散,无不辄效。

” 古方升降散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相当普遍,多见用于”表里三焦大热”的温热火郁证,以三焦火郁、气机失畅为病机特点众多病证均可以古方升降散为基础而经辩证施治得效,内、外、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使用该方辨证加减而获较效的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如下:

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重症肺炎;

加保和散及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小儿积滞;

加茯苓、陈皮、木香、槟榔、焦山楂、法夏、藿香治乳食积滞、肠胃积热之新生儿腹胀;

加槟榔、银花、菊花、夏枯草治胎热兼伏热蕴结肠胃之新生儿腹胀治;

加三七、金银花、大青叶、黄芪、大枣等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黄芩、石膏、黄酒冷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加薄荷、杏仁、前胡、浙贝、芦根、焦山楂治痄腮;

加生地黄、牡丹皮、玄参、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青黛治疗疫疠毒燔气营之猩红热;

加金银花、净连翘、生赤芍、粉丹皮、玄参、紫草、大青治由表入里之猩红热证;

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疫毒闭肺陷营之麻疹;

加紫草、黄芩、牡丹皮、生地黄、金银花、连翘、黄连、石膏、甘草治愈邪毒炽盛之水痘;

加生山楂肉、茯苓皮、金银花、绿豆衣治疗顽固性风疹;

加芦根、钩藤代茶频饮以解热透疹治麻疹;

加菊花、连翘、竹叶、金银花、石膏等治小儿发热;

加薄荷、荆芥、牛蒡子、甘草麻疹金银花、连翘、芦根以热退;

合三仁汤治湿热阻遏肺卫证之SARS;

合麻杏石甘汤表寒里热夹湿之SARS;

合达原饮加减治疗SARS;

合黄连解毒汤治痛风性关节炎;

合枳术汤加减治疗痰湿内阻肝络之脂肪肝;

加山栀、川楝子、荆芥炭、牛膝、旋复花、代赭石、僵蚕、地榆炭、茜草、茅根、芦根经期鼻衄;

合温胆汤痰热为患之舌麻灼痛;

方拟合苍术白虎汤合加葛根、白芷、焦三仙、茅芦根治湿热内壅口渴不已;

加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玄参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喉痹;

加赤芍、地龙、红花、川芎、桃仁、夏枯草、桔梗、生甘草治扁桃腺炎;

加柴胡、延胡索、竹茹、枳壳、半夏、茵陈、黄芩等治疗胆囊炎;

合二陈汤加黄芪、茵陈,生薏苡仁、黄芩治脾虚痰湿、肺有郁火之咳嗽;

合生脉散加薄荷、紫菀、白前、百部、款冬花治属于气阴两虚、邪热灼金之风温咳嗽;

合三妙丸、右归丸加减热郁湿滞阳痿盗汗服;

合生脉散去五味子加桑皮、茯苓皮、葶苈子、枳壳、猪苓、丹参等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包大量积液;

加葶苈子、白芥子、橘红、苏子、桑皮、茯苓、大腹皮等治疗癌性心包积液并双侧胸腔积液;

加当归、川芎、泽泻、黄柏、土茯苓、白芍、车前子治湿热壅聚下焦淋证;

合沉香散加减治前列腺增生之癃闭;

合半夏泻心汤加藿梗、益母草、白商陆湿热中阻、升降失司者肾病综合征;

加琥珀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合小柴胡汤加黄芪、熟附子、桃仁、白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丹皮、栀子、茯苓、川楝子、龙胆草、白芍、枣仁治三焦郁热、热扰心神之失眠;

加黄芪、益母草、泽泻、葛根、川芎、升麻、甘草等治疗脑血栓形成;

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眩晕;

合羚角钩藤汤治阴虚阳亢,升降失常之头痛;

合四妙勇安汤治疗面部痤疮;

加山栀子、白芷、皂角刺、浙贝母、连翘等治疗痤疮;

加枇杷叶、桑白皮治疗肺胃积热之痤疮;

合犀角地黄汤治血分郁热、风邪袭表之荨麻疹;

加赤芍、当归、茯苓、金银花、杏仁、瓜蒌、枳壳、生地治火郁内闭之荨麻疹;

加荆芥、防风、枳实、大青叶等腑气不通、里热外越的荨麻疹;

加荆芥穗、蛇蜕、水牛角、赤芍、丹皮、防风、玄参血分伏热、复感风邪的荨麻疹;

加荆芥、防风、生甘草,生石膏、知母、连翘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加山栀子等治疗带状疱疹;

加紫草、地肤子、沙参、生地等治疗证属风热、血热搏结的神经性皮炎;

加水牛角、紫草、益母草、丹皮等治疗皮肤瘙痒症;

加赤芍、紫草、地肤子、白藓皮、苍术、野菊花、土茯苓、草蔻仁、甘草治湿热疮痒;

加金银花、丹皮、蛇舌草等治银屑病;

加紫草、荆芥、蛇床子等治玫瑰糠疹;

等等。

4体会古代前贤在著述中留下的有关古方升降散的精辟言论,现代医家经过探索实践更是揭示出了古方升降散的广泛临床效用,笔者在临床中习用古方升降散也多有佳效。

古方升降散在《伤暑全书》中至已弃姜汁之辛热而易以无灰酒之辛温以助药力,虽酒能和血行气宣药力但亦有烁津动火之虑,用蜜时有因其甘而滞满之感,故笔者多仅取古方升降散之大黄、姜黄、蝉蜕、僵蚕,作汤剂亦感能存其效。

古方升降散,君一臣二,制之小,自《伤暑全书》以降,方中蝉蜕、僵蚕、姜黄、大黄的分量比为1:

2:

3:

4。

在《万病回春》中则为:

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

故而笔者立足方意,以1:

4的分量比为基础,视其虚实兼杂而偏薄清疏,减蝉蜕用量为1.5-3克,变大黄用量3-15克。

对于气机失畅诸症,临证品脉,如感脉体有躁动之象,应指有唐突而不能上下之感,笔者多投本方以化栽,常能取效。

临证中,多与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等合方化栽,就常见兼症作如下添加:

外感风寒加炙麻黄、防风;

外感风热加桑叶、连翘;

烦热加生石膏、知母;

痰湿内盛加厚朴、白芥子;

气血淤滞加三棱、莪术;

血热加山栀、丹皮;

痰热壅盛加全瓜蒌;

湿热加竹茹、薏苡仁;

气虚加党参、黄芪;

肺阴虚加沙参、麦冬;

湿疹诸痒加浮萍、苦参;

眼部外症加白蒺黎、草决明;

睡眠不佳加远志、夜交藤;

纳呆少食加砂仁、鸡金;

肝阳上亢加白芍、钩藤;

此外,《二分析义》载有:

”凡热疫证,自春分以后秋分以前,得服此药,实卫生之仙剂,真捷效之神丹”,《名医类案》有杨栗山在”乙亥、丙子、丁丑之间”治时病大效之说,可见古方升降散与运气学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无疑为探索古方升降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升降散治验集萃过敏性紫癜  赵某某,男,26岁,工人。

全身发斑,其色鲜红、瘙痒难忍,尤以胸腹,背部明显,伴有肌肤灼热,面色潮红,咽干口渴。

发病2月余,市中心医院诊断为:

“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

观其中医治疗,有以湿热发斑论治者,有辨血热生风挟湿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盛者,病情均未见好转。

就诊于余,察其舌质红,舌苔厚黄,少津,诊其脉弦数。

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升降散、清泄郁火、凉血荡涤不可。

急投升降散加水牛角、紫草、生地。

处方:

蝉衣15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水牛角30g,生地15g,紫草l0g,服上方10剂,大便稀薄,红斑消散,瘙痒已退。

诸症大减。

惟见口干较盛、皮肤胱屑。

此为病后津液枯槁,皮肤失其滋润所致。

改用升降散原方为未,蜂蜜水送服。

服用2周,病退痊愈。

  按:

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

章虚谷云:

“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盛,内迫营血,血不循经,郁于肌表,欲出不出,发为斑块。

叶天士云:

“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所以采用升降散、辛凉宣泄、解毒化斑,伍用生地、紫草、水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得以治愈。

  肺心病  郝某某,男,69岁,退体。

2004年4月19日就诊。

自述咳喘反复发作近20年。

近3年来,逐渐加重,伴心悸、气短,运动时加剧。

10天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喘促,便干、少尿、腹胀,前来就诊。

查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12kpa,口唇、颜面轻度紫绀,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

可间及干湿、罗音。

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收缩期杂音,下肢轻度浮肿。

诊断为;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

”经抗菌消炎,解痉平喘治疗5天,未见好转,邀余诊治。

刻诊:

咳喘频作、便秘、发热、腹胀、水肿不消、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为:

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

予升降散加味:

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5g,西洋参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30g,车前子30g。

前后增损服药20余剂,诸症消失。

经云:

“人体贵在气血流通,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人体津血水液的运行输布,有赖肺脾肾气机的调畅。

长期咳喘,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变生痰浊、热毒,壅塞脏腑,复因外受风热之邪,宿疾再发。

致升降失调,水血郁滞,凌心射肺而致咳喘、心悸、水肿。

据瘀水互结理论,治水治血,当先治气,以促进气机的升降功能。

故运用升降散,升清阳,降浊阴,散风热,斡旋气机,配合西洋参、丹参、桑皮、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益气宜肺,化瘀利水,皮治脉,改善微循环。

气血流通,呼吸通畅,咳喘自平,水肿亦消。

  面神经麻痹  黄某某,男,46岁,工人。

2005年6月5日诊。

半月前,右侧头部突然晕痛,左面部舌尖麻木,眼睑拘急,牵引,闭合失灵,口角右斜,致流涎,语言蹇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弦细。

此系阳明脉络空虚,风热之邪乘虚侵袭而成。

治以宜泄风热,化痰通络,拟升降散加减。

蝉衣10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防风6g,钩藤10g,白蒺藜10g,服用8剂,眼睑挛急,牵引减轻,稍能闭合,口角流涎减少,惟出汗不止,便干未行。

此为余邪未尽。

治宜益气养血,以充脉络,疏风散热,益气固表,以祛余邪。

拟升降散合玉屏风散治疗10天,病告痊愈。

  按:

本例单见口眼歪斜,言蹇流涎,面舌麻木等症,乃由阳明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引动痰浊,阻滞脉络,发生牵引挛急所致。

证属风热之邪“中络”之证。

《金匮要略》云“中络则口眼歪斜”即此病。

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上面颊至目下,风热内袭,痰浊内蕴为本病之机理。

故用升降散宣泄阳明风热,配伍钩藤、白蒺藜、防风,以祛经络之风痰。

后续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标本兼固,攻邪而不伤正,获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